抄的哦1 實驗室安全 1.1 微生物實驗室的生物安全性 1.2 科室安全文檔 (a)生物危害防護:實際操作規(guī)程見(《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19489-2004。
2004-01-05發(fā)布,2004-10-01實施。) (b)實驗室安全:原則和措施見(《微生物和生物醫(y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準則》,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行業(yè)標準WS 233-2002。
2002-12-03發(fā)布,2003-08-01實施。) 1.3 應用:以上的操作規(guī)程應用于微生物科室的所有部門。
工作人員或訪問人員必須遵守各項規(guī)定。 1.4 關于新規(guī)定或現(xiàn)行規(guī)定的修改案:任何新規(guī)定或現(xiàn)行規(guī)定的修改案必須通知負責科室安全的人員及相關人員,他們將建議科室主任考慮實施。
1.5 生物性危害 1.5.1 與各種操作有關的生物危害水平取決于: a.處理的傳染性物質的本身:按照傳染性物質對個人和社區(qū)和潛在危險性以及經(jīng)空氣傳播的可能性,其劃分成不同等級。所采用的等級劃分詳見”《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原則和措施(見《微生物和生物醫(y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準則》)。
b.使用的設備和設施: 處理不同等級的傳染性物質的要求在”實驗室安全”中已規(guī)定。這些符合要求的設備都要承擔重要臨床工作,科室負責人必須保證中應污染物水平。
c.培訓,特別是員工的安全性培訓和安全性經(jīng)驗積累。所有員工應該接受一定訓練,能安全處理任何實驗室可能碰到的物質,避免將實驗不能處理或規(guī)定之外的傳染性物質暴露在實驗室,即使暴露事故在實驗室,即使暴露事故發(fā)生也要會正確處理。
1.5.2 傳染性物質的分類 1.5.2.1分類系統(tǒng) 生物危害防護:〔見1.2 (a)〕,根據(jù)生物因子對個體和群體的危害程度將其分為4級,危害等級Ⅳ最具危害性。 1.5.2.2危險群/生物安全水平:1-4 a.危險群/生物安全水平:1——對健康成人無致病性,對社區(qū)無危害性。
通常一般微生物操作就足夠,不需特殊安全設備,工作的附近要有洗手設施。培養(yǎng)基上包含未鑒定物,因此,妥善處理對各級安全水平都至著重要。
b.危險群/生物安全水平:2——人類疾病相關物質,這種物質對實驗室工作人員有中度危險,并具有一定程度社區(qū)危險性。醫(yī)院微生物室所涉及的絕大多數(shù)物質屬此安全水平,生物危害警告應張貼,并且限制接近,應用醒目標語,若是能產(chǎn)生空氣傳播或飛濺的I,II類物質都就使用相就的操作臺。
實驗室就提供類似防護衣和手套,眼罩尤其是配戴隱形眼鏡者,也應提供類似安全水平的洗手設施,并且臨近工作區(qū)也應有高壓滅菌裝置。所有廢物和反復使用設備的去污染應有特定的程序。
c.危險群/生物安全水平:3——人類疾病相關物質,具有潛在空氣傳播性,能引起嚴重,致命疾病,對實驗室工作人員高度危險,并具有一定程度社區(qū)危險性。所有含有或懷疑含有生物案的標本必須標以”小心污染”標簽,并且同時標于盛放標本容器和申清單。
然而作為預防保護還不足夠。應對所有血液,體液,分離的人體組織等有普通防護意識,它們都應視作傳染源。
在此生物安全級,實驗室應控制對其接近。凡涉及該類物質都應使用I或II類工作臺操作,也可以遵循II級操作注意事項,對所有廢物進行去污染處理,包括工作服和重復使用設備。
d.危險群/生物安全水平:4——對個人的危險如生物安全3級,但對社區(qū)有高度危險性。這些傳染性物質包括: 蜱源性腦炎病毒 支里半亞-剛果牛血熱病毒 Marburg Virus 艾波拉病毒 Lagsa fever Virus Junin HF Virus Machupo HF Virus Guanaruto HF Virus Herpesvirus simiae (B Virus) 1.6 以下預防措施,所有實驗工作人員必須遵守: 1.6.1 工作服 a.所有實驗室成員在工作期間必須始終穿著所提供的工作服。
離開實驗室時,工作服須掛在指定地方,不得在實驗室外冼工作服。 b.在處理含有或懷疑含有生物安全3級物質的標本時,必須在工作服外穿隔離衣。
c.在生物安全操作臺內(nèi)處理標本和培養(yǎng)基時,必須戴手套。 1.6.2 洗手池 洗手池須供應洗潔劑和紙巾。
1.6.3 洗手 所有工作人員在離開工作區(qū)必須洗手,并且要先脫去工作服和手套。 1.6.4 食物,飲水,吸煙,化妝品 食物和飲料不允許帶入任何處理標本的房間.不允許在處理標本的任何地方吸煙.不允許在處理標本的任何地方使用化妝品。
1.6.5 傷口和擦傷 手上的傷口和擦傷必須覆蓋保護物。 1.6.6 個人衣物 個人衣物不允許帶入實驗室,并且必須保存在帶鎖的柜子里。
1.6.7 口吸移液管 這是禁用的。要求使用機械移液裝置。
1.7 常規(guī)預防措施應用于所有血液、體液、組織標本的操作中: 1> 無論何時都應盡可能避免使用注射器,針頭或其它銳器。 2> 使用過的針頭和一次性切割器必須丟入專門的帶有蓋子和桶內(nèi),以備安全處理、防止容器過滿盛裝。
3> 使用過的針頭不許重新使用或再用手操作。 4> 打爛的玻璃必須放入堅硬的容器(不要用手),然后再放入黑色垃圾袋,如果是污染的,使用黃色垃圾袋。
5> 在接觸具有潛在性傳染性標本培養(yǎng)基、組織,必戴保護性手套,防止皮膚直接接觸。如果手套有可見的污染,必須先除去污染,再更換。
手上有皮炎或傷口的工作人員的需要間接接觸傳染性物質的人員應戴保護性手套。 6> 在處理完標本、結束工作,甚至在上述規(guī)定帶手套時。
去百度文庫,查看完整內(nèi)容> 內(nèi)容來自用戶:柏華林 微生物實驗室操作規(guī)程【SOP】?細菌室工作守則(微生物室SOP之一)?細菌室消毒隔離措施(微生物室SOP之二)?微生物實驗室安全與防護(微生物室SOP之三)?細菌室內(nèi)質控制度(微生物室SOP之四)?細菌室操作技術規(guī)范(微生物室SOP之五)?無菌間規(guī)章制度(微生物室SOP之六)?菌(毒種)管理辦法(微生物室SOP之七)?細菌室儀器維護保養(yǎng)及質控措施(微生物室SOP之八)?標準菌株保存及使用(微生物室SOP之九)?細菌室內(nèi)務管理規(guī)定(微生物室SOP之十)?標本采集及保存要求(微生物室SOP之十一)?室內(nèi)質控失控處理程序(微生物室SOP之十二)?標本拒收標準(微生物室SOP之十三)?溫度失控處理措施(微生物室SOP之十四)?超凈工作臺作業(yè)指導(微生物室SOP之十五)?標本的接種和移種法(微生物室SOP之十六)細菌室工作守則(微生物室SOP之一)1.每日工作前用紫外線照射實驗室半小時以上。
2.入室前應穿工作服,并做好實驗前的各項準備工作。3.實驗室內(nèi)應保持肅靜,不準吸煙、吃東西及用手觸摸面部。
盡量減少室內(nèi)活動,以免引起風動,無關人員禁入。4.非必要物品禁止帶入實驗室,必要資料和書籍帶入后,應遠離操作臺。
5.做好標本的登記、編號及試驗記錄。未發(fā)出報告前,請勿丟棄標本。
9.413.2.42.92.2.32.1.4.2.4。
全書分為上、下兩篇,共74個實驗。上篇為基本技能部分,編寫了39個典型的微生物基本操作技能實驗,內(nèi)容包括光學顯微鏡和顯微技術、細菌染色技術、培養(yǎng)基制備技術、滅菌除菌技術、接種與分離培養(yǎng)技術、生長繁殖測定技術、微生物形態(tài)特征觀察和描述、噬菌體檢測技術、菌種保藏技術和分類鑒定技術;下篇為專業(yè)技能部分,根據(jù)微生物學和微生物學實驗技術在工業(yè)、醫(yī)藥、環(huán)保和食品等領域中的應用,編寫了工業(yè)微生物、制藥微生物、環(huán)境微生物和食品微生物方向共35個應用微生物學實驗,以滿足不同專業(yè)方向學生選擇專業(yè)實驗的需要。與目前其他同類教材相比而言,《微生物學實驗》具有實驗內(nèi)容安排組織系統(tǒng)、科學,選編的實驗更加實用、可操作性強、指導性更強的特點。另外為了增加直觀性,改變了以往教材的手繪圖片,書中基本上采用拍攝的真實圖片,以增加直觀教學效果。
《微生物學實驗》適合于作為各類院校生物工程、生物技術、制藥工程、藥物制劑、環(huán)境科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發(fā)酵等專業(yè)的微生物學實驗教材,也可用作綜合性大學、師范院校等微生物學實驗教學主要參考書以及從事與微生物學相關研究的科技人員或研究生的參考書。
生物安全負責人責任重大,必須要掌握專業(yè)的安全知識,下面大概列舉一些出來:
1、在臨床和研究性實驗室進行工作所需掌握的主要法規(guī);國家職業(yè)衛(wèi)生和安全法規(guī);實驗室所在單位和工作人員的職責;工會的地位。
2、編寫操作指南、實驗室衛(wèi)生安全手冊;實驗室所在單位關于目的和安全制度的聲明;安全計劃的實施;生物安全負責人和生物安全委員會的責任。
3、事故和意外事故的報告:常規(guī)和緊急情況下的報告機制和渠道。
4、應急措施;事故、溢出等處理方案的制定。
5、醫(yī)學監(jiān)護;成員建檔;免疫和疾病記錄;懷疑發(fā)生實驗室感染時的措施。
6、實驗室成員中那些會導致行為異常和后續(xù)危害的問題。
7、實驗室和動物設施遭受故意破壞;安全制度。
8、實驗室事故:接種、溢出、破損;與儀器設備相關的危害:離心機、勻漿器。吸管;微生物學操作。
9、氣溶膠:如何釋放(與儀器設備和操作技術有關的);有關的危害;采用裂隙式和級聯(lián)瀑布式(cascade)采樣器進行檢測;HEPA過濾器的原理和和操作方法。
10、實驗室成員個人衛(wèi)生和防護服使用中的監(jiān)督和指導。
11、生物安全柜:分類、局限性和使用選擇;安裝和測試(生物學方法,化學煙霧法);使用者操作。
12、通風系統(tǒng)的設計和測試;壓力梯度;氣流控制;潔凈空氣室。
13、消毒和滅菌的原則和應用;細菌滅活的動力學;高壓滅菌器及其管理;熱電偶和指示劑(化學和生物學的)的使用。
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的內(nèi)容,完整的知識未名雷蒙特有這方面的培訓。建議生物安全委員會的人員都要掌握。每個實驗室人員都應該重視實驗室安全,如果確實需要學習的話建議找專業(yè)的機構進行系統(tǒng)的培訓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55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