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安全意識,為平安護航 “朵朵,你自己在家待會兒,媽媽下去取個包裹,記住不要給陌生人開門哦!”朵 朵媽在離家前囑咐女兒。
“嗯!我知道呢!小兔子都不給大灰狼開門,我能給陌生人開門嗎?”朵朵做出一 副很老練的樣子給媽媽看。 “我的女兒真聰明!安全意識大大的有??!等媽媽一會兒,我馬上回來?!?/p>
媽媽鼓 勵道。 “我是誰??!媽媽你放心去吧!”朵朵顯然相當自信。
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過:“如果你養(yǎng)成好的習慣,你一輩子都享受不盡它的利息; 如果你養(yǎng)成了壞的習慣,你一輩子都償還不盡它的債務?!焙⒆訒r時能注意自己的安全,就是一種良好的習慣,因為平安是幸福的重要基礎。
養(yǎng)成良好的安全習慣,要注意每一個細節(jié),不能讓四處尋覓機會、時刻想鉆空子的這只名為“傷害”的大灰狼得逞。 對孩子進行哪些安全教育 人的行為70% 以上都是習慣行為。
我們要想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安全習慣,必須要讓其認識到養(yǎng)成好的安全習慣是非常重要的,還要引導其心靈深處對產(chǎn)生好習慣的渴望;特別要建立必須遵守好習慣的約束機制,從而逐漸鏟除“習慣性違章”賴以生存的“土壤”,使新的好習慣得以建立。下面是一些必須養(yǎng)成的安全習慣和必須有的安全意識。
1.記住一些重要信息。孩子要盡可能早地記住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父母的全名及聯(lián)系電話和工作單位、緊急求救電話號碼,以備孩子不小心走散或遇到危險時呼救或及時與父母取得聯(lián)絡。
2.不玩火、水、電。要從小就告誡孩子: 遠離火柴和打火機一類易燃引火物,不可開啟煤氣開關(guān),更不能用手去摸明火;玩鞭炮和焰火時要特別小心; 大人不知情時,不要扭動自來水開關(guān),切不可自己進浴室隨意開啟熱水龍頭,甚至在浴室里推、拉、打、跳; 在湖、河邊上玩耍,要在安全地帶,決不要亂跑亂蹦,以免失足誤入水中; 不能去觸摸正在運轉(zhuǎn)的電風扇等電器產(chǎn)品,更不可用濕手去摸電器的開關(guān)、插頭;千萬不要將手指、別針、回形針等放進插座,以免觸電。
3.遠離尖銳危險品。告訴孩子,不要把鉛筆、筷子、冰棍、玻璃瓶或尖銳的東西拿在手里或含在嘴里到處跑;也不能隨便拿刀、剪或其他尖銳器物當作玩具,這樣不但容易傷了自己還可能會扎傷他人。
當然,孩子大點后,必須教會他正確使用刀、剪等用具。 4.防止異物入體。
不隨便把東西如小石頭、花生粒、瓜子、小紙團等放入口腔、鼻、耳,以免發(fā)生意外;不可拿清潔用品或殺蟲劑噴著玩;不可隨便撿食地上或桌上的東西;不要用塑料袋或棉被蒙頭、把繩子繞在脖子上或躲在柜子、箱子里,以避免窒息之險。 5.避免運動受傷。
教育孩子,不做危險性游戲,在運動或游戲時注意規(guī)則,按順序進行,避免碰撞或因搶奪玩具受傷或受到破損玩具的傷害;教育孩子,盡量不要攀緣登高或從高處隨便跳下;不拿超過自己承受力的東西;更不可在陽臺、窗邊及樓梯口嬉戲,避免發(fā)生墜樓和滾下樓梯。 6.交通出行要注意安全。
從小就要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規(guī)則,不在馬路上停留和玩耍,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給孩子講解一些交通標志和交通指示燈的意義。野外旅行散步時,教育孩子不得隨便采摘花果,抓捕昆蟲;更不能將野外的花果等物放入口內(nèi),避免中毒等意外事故發(fā)生。
7. 提高警惕,保護自己。告訴孩子,單獨在家時,如有陌生人來訪,不要私自開門,不經(jīng)大人同意,不能吃陌生人給的食物,不接受他人的誘惑,以免被騙。
兒童受傷種類一般有:骨折、挫折傷、擦傷、扭傷等,事故發(fā)生地點最頻繁的就是戶外活動場地、游戲設施等處,例如滑梯、秋千、攀登架等。 幫孩子遠離不健康的模仿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模仿也是孩子的本能,12 周歲以前,孩子對外界事物的認知主要是通過模仿來完成的。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缺少對危險的辨識能力,家長須格外注意,您的安全意識和謹小慎微的習慣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當然,還要幫孩子遠離不健康的模仿。
比如,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為其挑選一些適合觀看 的動畫片、影視劇,讓孩子遠離暴力、血腥的影視劇。 一、將安全教育滲透于游戲和生活中。
安全教育與孩子們的游戲融合在一起,并更多地與生活相結(jié)合,孩子就會在玩耍中自己體會到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不安全的,逐漸形成安全意識和應對危險的能力。 二、教育要采用啟發(fā)和誘導的方式。
一些安全忠告,要想讓孩子快樂地接受,不產(chǎn)生逆反心理從而做出更危險的行動,就得講究藝術(shù)性。比如,當孩子攀爬的高度超過了規(guī)定以后,要迅速地走到孩子身邊,親切和藹地要求他表演水平式的攀爬;當孩子搭的積木過高時,可以建議孩子造一座寬廣但不是很高的教堂。
愛心提示 *丹麥的孩子兩歲半時就開始接受交通教育,并被邀請加入兒童交通俱樂部;6 歲時,開始在學校接受交通教育;8 歲時,開始知道為實現(xiàn)交通安全目標所應該采取的行動、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的手段和措施。 *芬蘭交通安全教育協(xié)會出版發(fā)行了各種有關(guān)交通安全教育的材料和教材,其中最主要的教材是為4 ~ 12 歲兒童編寫并附帶光盤的《兒童交通安全指南》。
其中許多插圖就同一內(nèi)容從正反兩方面進行對照,給孩子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積極參。
家長要教育孩子保持警惕心,面對危險和不安全因素時學會保護自己,但切忌經(jīng)常對孩子嚇唬和“恐嚇”,給孩子造成壓力。那么在保護孩子的教育方面,家長應該做些什么呢?
1、保持平靜。最好讓孩子不要被你的焦慮打擾,這是保護孩子最應該做的。邁阿密大學對一些在經(jīng)受痛苦的藥物治療的孩子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他們都生活在父母的緊張情緒之下。
2、建立牢不可破的規(guī)則。不坐陌生人的車。拒絕那些自己感覺有問題的東西。逛商場的時候要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并且要講秩序——這些都是好的規(guī)則。在告訴孩子必須遵守怎樣的紀律時,不要說一些不好的話,諸如如果孩子怎么樣就會怎樣之類的“詛咒”和恐嚇,一般性的警告就能奏效。
3、小心的語言警告。如果過分灌輸“陌生人危險”的信息,孩子在遇到危險時就不敢求助陌生人。曾經(jīng)有個孩子因為不敢向陌生人求救,結(jié)果錯過了營救隊員,最后消失在大森林中。告訴孩子,有些情況不能跟陌生人走,而不是不能跟陌生人接觸。告訴孩子,如果需要幫助,必須找穿制服的人員、穿工服的銷售人員或者帶孩子的母親。
4、讓孩子了解大人。如果你的孩子要跟某個大人相處較長時間,如保姆或家庭教師,在定人之前應向其他媽媽咨詢?nèi)绾闻c這些人相處,并到有關(guān)部門查閱保姆或家庭教師的情況。
5、避開電視新聞。專家建議人們不要讓12歲以下的小孩看新聞。在電視劇中,壞人往往遭報應。但在新聞中,無辜的人卻常常是犧牲品,這對孩子實在是太殘酷了。
6、誠實而簡單。如果你的孩子問一件讓他恐慌的事,要解釋給他聽,但是不要再次嚇到他,同時也不要嚇到自己,以不破壞兩人的安全感為宜。解釋過后,問他怎么想的,及時糾正和驅(qū)除那些錯誤的想法,然后離開。
這能讓孩子知道,無論發(fā)生了什么,生活還是會繼續(xù)下去。穩(wěn)定而持續(xù)地增強孩子的安全感,有賴于父母們妥善處理生活中不斷發(fā)生的這些事情。相信自己,這些,也是你們能夠做到的。
孩子們需要基本的安全感,這樣他們才能全神貫注地去探索自己的世界。否則,當孩子處于不熟悉的環(huán)境時就會主動選擇回避,比如新到一所學校、參加新工作的面試、會見陌生人等等。
提高安全意識,為平安護航 “朵朵,你自己在家待會兒,媽媽下去取個包裹,記住不要給陌生人開門哦!”朵 朵媽在離家前囑咐女兒。
“嗯!我知道呢!小兔子都不給大灰狼開門,我能給陌生人開門嗎?”朵朵做出一 副很老練的樣子給媽媽看。 “我的女兒真聰明!安全意識大大的有??!等媽媽一會兒,我馬上回來。”
媽媽鼓 勵道。 “我是誰啊!媽媽你放心去吧!”朵朵顯然相當自信。
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過:“如果你養(yǎng)成好的習慣,你一輩子都享受不盡它的利息; 如果你養(yǎng)成了壞的習慣,你一輩子都償還不盡它的債務。”孩子時時能注意自己的安全,就是一種良好的習慣,因為平安是幸福的重要基礎。
養(yǎng)成良好的安全習慣,要注意每一個細節(jié),不能讓四處尋覓機會、時刻想鉆空子的這只名為“傷害”的大灰狼得逞。 對孩子進行哪些安全教育 人的行為70% 以上都是習慣行為。
我們要想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安全習慣,必須要讓其認識到養(yǎng)成好的安全習慣是非常重要的,還要引導其心靈深處對產(chǎn)生好習慣的渴望;特別要建立必須遵守好習慣的約束機制,從而逐漸鏟除“習慣性違章”賴以生存的“土壤”,使新的好習慣得以建立。下面是一些必須養(yǎng)成的安全習慣和必須有的安全意識。
1.記住一些重要信息。孩子要盡可能早地記住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父母的全名及聯(lián)系電話和工作單位、緊急求救電話號碼,以備孩子不小心走散或遇到危險時呼救或及時與父母取得聯(lián)絡。
2.不玩火、水、電。要從小就告誡孩子: 遠離火柴和打火機一類易燃引火物,不可開啟煤氣開關(guān),更不能用手去摸明火;玩鞭炮和焰火時要特別小心; 大人不知情時,不要扭動自來水開關(guān),切不可自己進浴室隨意開啟熱水龍頭,甚至在浴室里推、拉、打、跳; 在湖、河邊上玩耍,要在安全地帶,決不要亂跑亂蹦,以免失足誤入水中; 不能去觸摸正在運轉(zhuǎn)的電風扇等電器產(chǎn)品,更不可用濕手去摸電器的開關(guān)、插頭;千萬不要將手指、別針、回形針等放進插座,以免觸電。
3.遠離尖銳危險品。告訴孩子,不要把鉛筆、筷子、冰棍、玻璃瓶或尖銳的東西拿在手里或含在嘴里到處跑;也不能隨便拿刀、剪或其他尖銳器物當作玩具,這樣不但容易傷了自己還可能會扎傷他人。
當然,孩子大點后,必須教會他正確使用刀、剪等用具。 4.防止異物入體。
不隨便把東西如小石頭、花生粒、瓜子、小紙團等放入口腔、鼻、耳,以免發(fā)生意外;不可拿清潔用品或殺蟲劑噴著玩;不可隨便撿食地上或桌上的東西;不要用塑料袋或棉被蒙頭、把繩子繞在脖子上或躲在柜子、箱子里,以避免窒息之險。 5.避免運動受傷。
教育孩子,不做危險性游戲,在運動或游戲時注意規(guī)則,按順序進行,避免碰撞或因搶奪玩具受傷或受到破損玩具的傷害;教育孩子,盡量不要攀緣登高或從高處隨便跳下;不拿超過自己承受力的東西;更不可在陽臺、窗邊及樓梯口嬉戲,避免發(fā)生墜樓和滾下樓梯。 6.交通出行要注意安全。
從小就要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規(guī)則,不在馬路上停留和玩耍,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給孩子講解一些交通標志和交通指示燈的意義。野外旅行散步時,教育孩子不得隨便采摘花果,抓捕昆蟲;更不能將野外的花果等物放入口內(nèi),避免中毒等意外事故發(fā)生。
7. 提高警惕,保護自己。告訴孩子,單獨在家時,如有陌生人來訪,不要私自開門,不經(jīng)大人同意,不能吃陌生人給的食物,不接受他人的誘惑,以免被騙。
兒童受傷種類一般有:骨折、挫折傷、擦傷、扭傷等,事故發(fā)生地點最頻繁的就是戶外活動場地、游戲設施等處,例如滑梯、秋千、攀登架等。 幫孩子遠離不健康的模仿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模仿也是孩子的本能,12 周歲以前,孩子對外界事物的認知主要是通過模仿來完成的。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缺少對危險的辨識能力,家長須格外注意,您的安全意識和謹小慎微的習慣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當然,還要幫孩子遠離不健康的模仿。
比如,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為其挑選一些適合觀看 的動畫片、影視劇,讓孩子遠離暴力、血腥的影視劇。 一、將安全教育滲透于游戲和生活中。
安全教育與孩子們的游戲融合在一起,并更多地與生活相結(jié)合,孩子就會在玩耍中自己體會到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不安全的,逐漸形成安全意識和應對危險的能力。 二、教育要采用啟發(fā)和誘導的方式。
一些安全忠告,要想讓孩子快樂地接受,不產(chǎn)生逆反心理從而做出更危險的行動,就得講究藝術(shù)性。比如,當孩子攀爬的高度超過了規(guī)定以后,要迅速地走到孩子身邊,親切和藹地要求他表演水平式的攀爬;當孩子搭的積木過高時,可以建議孩子造一座寬廣但不是很高的教堂。
愛心提示 *丹麥的孩子兩歲半時就開始接受交通教育,并被邀請加入兒童交通俱樂部;6 歲時,開始在學校接受交通教育;8 歲時,開始知道為實現(xiàn)交通安全目標所應該采取的行動、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的手段和措施。 *芬蘭交通安全教育協(xié)會出版發(fā)行了各種有關(guān)交通安全教育的材料和教材,其中最主要的教材是為4 ~ 12 歲兒童編寫并附帶光盤的《兒童交通安全指南》。
其中許多插圖就同一內(nèi)容從正反兩方面進行對照,給孩子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積極參。
一、可以采用游戲式教育。
(以下圖片均來源于網(wǎng)絡。) 1.交通安全類教育。
模擬場景表演。比如紅燈停,綠燈行 交通規(guī)則。
讓孩子更深刻意識到交通安全的教育。 2.防騙類教育 用扮演壞人,先前就該強調(diào)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這時就看孩子的應變能力。
3.常識類教育 生活日常的自我保護,開水燙著要怎樣處理,地震來了要如何躲藏。雷雨時不可以躲在樹下,不可用電子設備。
夏天不要到河里游泳,當然孩子應該到泳池里學游泳。藥品不可誤食,吃藥錢一定要問過爸爸媽媽。
家長不在家時候不要到處亂跑,一定要在家周邊范圍內(nèi)活動。 二、繪本式教育。
可找一些有趣的,繪本書籍給寶寶看。這樣寶寶容易反復記下這些。
1.漫畫式性教育繪本。 這樣的繪本必須無公害,比如《女生特區(qū)》,《男生特區(qū)》。
這些是早期的性教育繪本??蓯鄣男≈魅斯闷婧拖U?,還有超人阿姨俱圣愛,展開了一個又一個有趣的故事。
生動有趣的漫畫,讓孩子輕松了解到自己的身體,從小開始培育和諧溫馨的兩性關(guān)系。 2.漫畫式家電安全使用手冊 家電這方面對孩子也是十分危險的,有助于讓孩子了解家電使用。
1、開學心情好,安全用電要記牢。 2、雷雨天切勿接打電話。
3、使用電器手干燥。 4、切勿使用電熱毯。
5、發(fā)現(xiàn)問題速斷電。 6、禁止私自接電線。
7、電腦電器遠離床。 8、人走關(guān)燈電源斷掉。
9、晾衣遠離電源線。 10、濕衣勿用電暖器烤。
11、插座避免多家用。 12、寢室內(nèi)禁止起爐灶。
13、因電起火速報警。 3.日常安全教育繪本 4.交通安全教育繪本 5.防騙教育繪本 三、生活體驗式教育 走在路上生活上遇到東西,父母都需要認真耐心講解情況,不斷再三提醒自己孩子。
再過一個月就開學了,孩子進入小學后的安全問題您考慮過嗎?和孩子聊過嗎?如果還沒有,那么跟著我們一起,從現(xiàn)在開始立即行動起來吧!1、帶孩子認識上學的路。
上幼兒園時,要么由父母接送,要么由校車接送,孩子不會單獨上學和放學的。上小學就不一樣了,孩子長大了,父母應該帶著孩子認識上學的路線,從而能夠自己上學和放學,這也是培養(yǎng)孩子獨立能力的好機會。
不管家距離學校遠還是近,從現(xiàn)在開始你可以帶著孩子步行或者坐公交車從家到學校,如果是步行就可以到學校的話,要告訴孩子一些可以記住的標志,這樣可以使孩子很快記住路線:如果要坐公交車去上學的話,要告訴孩子乘坐哪一路公交車可以到學校,到哪一站下車,學校附近有哪些標志性的建筑物等。距離學校近的,剛開始父母可以陪著孩子一起上學,等孩子漸漸熟悉路線后,就可以讓孩子自己上學和放學了。
距離學校較遠的,從安全的角度考慮,父母最好還是接送孩子上學和放學,等孩子上中高年級后再考慮讓孩子自己上學和放學。2、讓孩子記住家里的地址和父母的姓名、聯(lián)系電話,以防萬一。
3、父母從現(xiàn)在開始要告訴孩子在上學和放學的路上,不要在馬路或有危險的地方玩耍、不和陌生人講話,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過馬路要走斑馬線,紅燈停、綠燈行。除了告訴孩子上學和放學路上應該知道的一些事情外,還應告訴孩子一些在學校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在幼兒因時孩子都是由老師監(jiān)護的,在學校除了上課時間其他時間是沒有老師監(jiān)護的,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這個時候孩子們一般都會打鬧嬉戲的,因此也會引發(fā)一些傷害事故,那么應該讓弦子注意哪些事情呢?1、不要離教室太遠,以免上課鈴響后來不及回教室,或者飛奔回教室發(fā)生一些不必要的傷害。2、告訴孩子下課鈴響后不要立即聚集到教室的門口或樓道,以免擁擠造成人身傷害。
3、課間時讓孩子不要追逐打鬧,因為在追趕過程中,前面被趕的人通常會回頭看看后面追他的人,這樣邊跑邊回頭看是很危險的。一是容易撞著別的同學,二是如果同學手中拿著棒子等小物件,那么危險性就更高了。
4、告訴孩子不要和同學玩斗雞,玩斗雞時身體重心不穩(wěn),當向同學進攻時,如果是撞到同學身上,同學易受傷:如果沒撞到同學身上,自己會摔倒或撞到教室的墻上等地方,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曾經(jīng)有同學因為斗雞摔倒把胳膊摔斷的,這些你都可以和孩子交流。
5、不要讓孩子帶陀螺到學校玩,其實陀螺本身是沒有危險的,危險在抽的鞭子。當孩子玩陀螺時。
他的注意力會完全放在陀螺上,陀螺轉(zhuǎn)到哪,手上的鞭子就甩到哪,危險也就隨之而來了。鞭子抽到同學的身上還好,如果是臉上的話,要么留下血痕,要么傷害到眼睛或者其他部位,造成的后果是非常嚴重的。
除了以上這些要讓孩子知道的一些安全方面的問題外,其他的父母可以在平時生活中慢慢讓孩子知道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不安全的,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希望天下每個孩子都能健康、平安、快樂地成長。
1、通過繪本進行安全教育
當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對很多生活場景都會比較陌生。這時,家長可以借助一些有關(guān)安全的兒童繪本,培養(yǎng)孩子的安全意識。
2、通過模擬游戲、情景訓練進行安全教育
生活中很多真實場景,不可能讓孩子接觸到,需要家長模擬或想象一些具有潛在風險的場景,借此教會孩子如何應對的方法。比如,平時和孩子玩的時候,可以模擬失火了該怎么辦,遇到壞人該怎么辦,讓孩子牢記各種緊急情況下應該撥打的電話號碼等等。
3、減輕孩子的恐懼心理
由于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不夠,每當遇到一些突發(fā)情況或緊急事件時,很容易引發(fā)內(nèi)心的恐慌。本來可能不是什么大事,但在孩子眼里或許意味著“天快塌下來了”。所以,家長要盡量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突發(fā)事件作為契機,引導孩子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緒,盡可能減輕孩子的恐懼心理。同時,盡量為孩子增加更多的生活經(jīng)歷,讓孩子在生活磨礪中得到更多的鍛煉,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就是這個道理。
1、耐心向孩子講解必要的安全常識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有意識地向孩子講解一些安全常識,許多家長只知道給孩子定下種種清規(guī)戒律,不許這樣,不許那樣,卻懶于對這些限制作進一步的解釋說明,孩子沒有理解家長不允許自已這樣做的理由,認識不到這樣做的危險性,一旦成人不在身邊時,在好奇心或逆反心理的驅(qū)使下,他們常常會做出一些危險的嘗試.從而引起一些傷亡事故。所以,家長在向孩子提出一些安全規(guī)范時,應耐心地講清原因。
2、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一方面是指要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孩子學會自已的事情自已做,另一方面是指培養(yǎng)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家長應多創(chuàng)設機會讓孩子獨立地處理問題,對于發(fā)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家長不要急于干預,而應讓他自已去思考解決問題想辦法。
3、幫助孩子正確認識現(xiàn)實生活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與非、美與丑、善與惡是并存的。有人認為為了保持孩子的童稚和純真,應盡量不讓孩子接觸社會的陰暗面。這種觀點是有失偏頗的,要知道,溫室里的花是經(jīng)不起風吹日曬的,孩子若終日生活在鳥語花香的童話世界中,就不容易了解社會的復雜性,對社會也會缺乏應有的戒備心理。正因為如此,孩子因聽信別人的謊話或受物質(zhì)引誘而造成走失或拐騙的事件時有發(fā)生。因此,家長應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識,利用講故事、談話、看電視等形式,深入淺出地向孩子說明周圍社會的復雜性,教育孩子不要輕信陌生人的話或隨便跟陌生人走等.
4、訓練孩子的自救技能
知和行是有一定距離的,孩子有時知道要注意安全,但不一定有能力去處理一些帶有危險性的事情,這就需要成人在平時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自救技能。
5、培養(yǎng)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
這涉及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是孩子自我保護的一個方面,但常常被人忽略。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缺少可以交流的同齡伙伴,很容易產(chǎn)生心理閉鎖、抑郁、好哭、冷淡等不良的性格傾向,這是許多精神疾病的最初表現(xiàn)。因此,家長應抓住性格還未定型這一有利時機,培養(yǎng)其活潑開朗的性格,以提高孩子的心理調(diào)適能力。
小博士文件夾(合適的情況下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
對寶寶的早期安全教育包括兩個方面:
要訓練寶寶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要經(jīng)常給寶寶講解預防中毒和防止意外傷害的知識。
對寶寶的教育和訓練應遵循以下原則
1.待寶寶神經(jīng)精神發(fā)育達適當程度方可進行。
2.要對寶寶的嘗試和失敗有耐心,成功時要及時給以鼓勵。
3.要在訓練中避免強迫,要引導寶寶高高興興接受訓練,寓教于樂。
另外,在教育和訓練中還要掌握寶寶的心理特點,尤其全家人對兒童的要求和教育方法必須一致,否則會造成兒童心理紊亂。成人對兒童應一視同仁,不能有所偏袒,以免造成寶寶缺乏信心和頑固任性,對培養(yǎng)習慣不利。
有的寶寶常表現(xiàn)一定的抵抗性,喜歡說“不”,對此應采取策略,凡事必須正面誘導,向?qū)殞毺岢雒鞔_要求并指出為什么要這樣做,為什么不能那樣做。兒童喜學榜樣,模仿性極強,故在飲食、睡眠、遵守交通規(guī)則等生活習慣上,成人應做出良好榜樣,并鼓勵兒童之間相互學習,養(yǎng)成良好習慣,改正缺點。摘自《兒童健康紅寶書-學齡前兒童篇
》,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8年,王新良主編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74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