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問這個問題,可巧碰上我路過,捎帶腳給你一個回答。
我種過兩年靈芝山藥,第一年沒有進行催芽,種完后,出苗就費了勁了。出苗早的一米多高了,出苗晚的才剛冒頭。七大八小的苗情,也沒有什么產量。
原因找到后,到秋天整理好山藥種就想催芽。但是在網上怎么也找不到有關山藥催芽的文獻與報道。我便自已揣摩著,用桃核催芽的辦法進行催芽,結果成功了。
將山藥種挑選分級后裝進網袋。溝的長度與寬度根據種的體積決定,深60~80公分即可。挖好溝后,開始碼放。一層網袋一層土,一般碼放2~3層為益。蓋好土后,不能澆水,以防霉爛。蓋土厚度不凍山藥種為標準,過冷可以蓋點草。有雨雪用塑料布遮蓋,以防有水滲入。來年驚蟄檢查,山藥種都見小芽即可種植。
用這種方法催芽,山藥種不風干,不霉爛,發(fā)芽整齊劃一,苗全,苗齊,產量高,質量好!網友們可以借鑒!
種薯催芽:在棚室內把即將作種薯的種塊(山藥段子、零余子)平放并要排緊,覆濕土3厘米在上面,進行保濕催芽。也可以將浸濕的種塊堆放在一起,在下面墊上和上面覆蓋一層濕草,再用塑料薄膜覆蓋,以便促進保溫保濕進行催芽。催芽時的溫度最好控制在25~28℃,如果超過30℃時要及時進行通風換氣。當芽眼萌動并突出表皮時,就可以播種了。如果條件許可,也可以種植在陽畦上進行催芽。就是在播種前20天,取出山藥段子或零余子,培沙3~5厘米進行保濕,沙的濕度應該保持在手握便可以成團,落地即散的程度,在上面覆蓋薄膜,將溫度控制25~28℃內。當幼芽從沙中露出時就可以進行播種了。
施足基肥:基肥以施用廄肥等有機肥料為主,農民伯伯一般都是采用土面鋪肥的辦法,這樣既可以降低土溫、保持墑情、增加土壤透氣性、防除雜草的作用,同時還可以給山藥生長提供長時間的營養(yǎng)供給。無論鋪施任何的有機肥時要注意使其可以能夠充分的腐熟,不可以讓作物直接吸收未進行轉化的有機態(tài)養(yǎng)分,要將未轉化的成分使其轉化成植物可以吸收的無機態(tài)養(yǎng)分。有機肥料是一種全能肥料,不僅能夠滿足山藥生長的各種營養(yǎng)的需要,也能很好地改善土壤理化性能。
在細砂壤土中添加5%的牛糞料,土壤容重可由1.43降低到1.2,10%肥料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1.9-2倍。由于山藥生長期較長,生產中還可施用半分解肥料,逐步轉化為山藥在土壤中吸收的養(yǎng)分,以滿足整個山藥生長期對肥料的需求。種植后和出苗前,將種植溝兩側行間土壤翻深20-30cm,施基肥。有機肥和無機肥應同時施用,通常每畝施用2000-4000干克腐肥或糞肥,100公斤腐餅肥,20-25干克尿素,15公斤過磷酸鈣和25--35公斤硫酸鉀。種植前2~3天在耕作層施肥,20~25cm輪作,使土壤與肥料充分混合。
開溝深翻
人工挖溝:山藥塊莖入土很深,要求深耕士地。于秋后按行距開60厘米深、40厘米寬溝。挖時將上下層土分別堆放在溝的兩側,溝底20厘米的沙土就地挖翻整碎。經晾曬幾天后,先將底層土樓平踩實,再分別填入下層土、上層土。每填20厘米耬平踩實一次,要拾凈所有瓦礫雜物。為便于開溝,一般都是先隔行開挖,待填平半條溝后,再開挖剩下的半條溝。于栽前整成高畦或高壟,壟寬在30厘米左右,畦寬在1米左右,兩邊開好排水溝。長根品種按行距100厘米,在田間挖南北向深溝,溝寬2830厘米,深140厘米。
人工挖溝:山藥塊莖在土壤深處,需要深耕。于秋后按行距開60厘米深、40厘米寬溝。開挖時,溝兩側堆土上下層,溝底砂就地挖除破碎。經過幾天的干燥后,首先將一樓的地面踩平,然后分別填充下層和上層。每20厘米耬平被踩踏一次,以拾起所有的碎片和碎石。為了方便挖溝,通常是單獨開挖,一半的溝渠將被填滿,剩下的一半溝渠將被挖掘。種植前,做一個高的山脊或山脊壟寬,約30厘米,寬度約1米,兩側做排水溝。長根品種成行間距100厘米,在田間南北深溝,寬28---30厘米,深140厘米。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31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