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常見的除草劑都是可以的天冬種植技術與栽培管理,除草靈什么的
【概述】天冬為較常用中藥材,應用歷史悠久,具有養(yǎng)陰生津,潤肺清心的功能。為百合科植物天冬Asparaguscochinchznensis(10ur.)Merr.的塊根。多為野生,主產(chǎn)于貴州、四川、云南、廣東、湖南、湖北等地。此外,廣西、安徽、河南、山西、陜西、青海等地亦有分布。屬一種區(qū)域分布較廣的藥材。
【生長環(huán)境】天冬大多生長于溫暖濕潤的山野、田間、山坡、草叢或丘陵地帶的灌木叢中。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怕寒冷、強光和漬水。
【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育苗地選擇有蔭蔽、日照較少的地段,經(jīng)深翻、耙細、整平后起成1.3m的高畦。移栽地宜選擇土層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質(zhì),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在前作物收獲后進行深翻,并開好四周排水溝,栽種時再耙細整平,按行距50cm,株距30cm開穴,穴深、寬各約20cm,每穴放入士雜肥1kg,待栽種。
2、種植方法:有種子繁殖和分根繁殖,但多采用分根繁殖。于3月上旬至4月上旬,植株未萌芽前,將根挖出,分成3~4小簇,每簇有芽2~3個,種植于預挖的穴中,每穴1株。亦可于10~12月采收天冬時,將徑粗1.3cm以上的大塊根摘下加工商品,將帶有許多幼芽和小塊根的根頭部,分割成2~5小簇,每簇有芽頭2~3個用作繁殖,每穴栽l簇,栽后覆土壓實,再蓋2~3cm的細土。
【栽培管理】
1、中耕與施肥:中耕除草每年進行2~3次。第1次在3~4月,第2次在6~7月,第3次在9~10月。中耕鋤草松土時宜淺不宜深,一般入土5~7cm即可,切勿損傷塊根。每次中耕除草時結合進行施肥。第1、第2次宜施用人畜糞水1200~1500kg。亦可適當施硫酸銨或尿素,用量3~5kg。第3次中耕除草后宜施土雜肥2000kg,過磷酸鉀40~50kg,以作冬肥,促使翌年植株生長健壯。
2、搭立支架:栽種第2年后莖生長至50cm時,用竹竿或樹枝設立支柱或搭成支架,使蔓莖纏繞,以利生長發(fā)育。
3、灌溉與排水:種植地不能積水,雨季注意排水防澇。天氣過旱,適當澆水。栽種后半個月內(nèi),注意抗旱保苗。
【收獲與加工】野生天冬,以冬季采挖為好。家種的一般在栽后3~4年采收。若采挖過早塊根少而不健壯,產(chǎn)量不高;年限過長,塊根增長不大,不合算。采收時間自9月至翌年3月均可,以冬季采收質(zhì)量最好。采收時將蔓莖割去,挖取全株,去掉泥土,將塊根粗1.3cm以上的剪下,根頭及附留的小塊根可適當分割,用作繁殖留種。將挖回的天冬洗去泥土,分成大、中、小3級,分別置甑內(nèi)蒸或沸水中煮至外皮能剝離為止,即放入清水,趁熱撕下外皮,曬干或炕干即成。但烘時火不宜過大,免炕起鼓泡或燒糊,因而影響質(zhì)量。
【藥材形狀】本品呈紡錘形,略彎曲,長5~18cm,直徑0.5~2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半透明、光滑或具深淺不等的縱皺紋,偶有殘存的灰棕色外皮。質(zhì)硬而柔潤,具黏性,斷面角質(zhì)樣,中柱黃白色。氣微,味甜微苦。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71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