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花》—— 老舍散文鑒賞 我愛花,所以也愛養(yǎng)花。
我可還沒成為養(yǎng)花專家,因為沒有工夫去作研究與試驗。我只把養(yǎng)花當做生活中的一種樂趣,花開得大小好壞都不計較,只要開花,我就高興。
在我的小院中,到夏天,滿是花草,小貓兒們只好上房去玩耍,地上沒有它們的運動場。 花雖多,但無奇花異草。
珍貴的花草不易養(yǎng)活,看著一棵好花生病欲死是件難過的事。我不愿時時落淚。
北京的氣候,對養(yǎng)花來說,不算很好。冬天冷,春天多風,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傾盆;秋天最好,可是忽然會鬧霜凍。
在這種氣候里,想把南方的好花養(yǎng)活,我還沒有那么大的本事。因此,我只養(yǎng)些好種易活、自己會奮斗的花草。
不過,盡管花草自己會奮斗,我若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滅,它們多數(shù)還是會死了的。我得天天照管它們,像好朋友似的關(guān)切它們。
一來二去,我摸著一些門道:有的喜陰,就別放在太陽地里,有的喜干,就別多澆水。這是個樂趣,摸住門道,花草養(yǎng)活了,而且三年五載老活著、開花,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亂吹,這就是知識呀!多得些知識,一定不是壞事。
我不是有腿病嗎,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我不知道花草們受我的照顧,感謝我不感謝;我可得感謝它們。
在我工作的時候,我總是寫了幾十個字,就到院中去看看,澆澆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中再寫一點,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環(huán),把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結(jié)合到一起,有益身心,勝于吃藥。要是趕上狂風暴雨或天氣突變哪,就得全家動員,搶救花草,十分緊張。
幾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搶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熱汗直流。第二天,天氣好轉(zhuǎn),又得把花兒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熱汗直流。
可是,這多么有意思呀!不勞動,連棵花兒也養(yǎng)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么? 送牛奶的同志,進門就夸“好香”!這使我們?nèi)叶几械津湴?。趕到曇花開放的時候,約幾位朋友來看看,更有秉燭夜游的神氣——曇花總在夜里放蕊。
花兒分根了,一棵分為數(shù)棵,就贈給朋友們一些;看著友人拿走自己的勞動果實,心里自然特別喜歡。 當然,也有傷心的時候,今年夏天就有這么一回。
三百菊秧還在地上(沒到移入盆中的時候),下了暴雨。鄰家的墻倒了下來,菊秧被砸死者約三十多種,一百多棵!全家都幾天沒有笑容! 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實,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yǎng)花的樂趣。
(選自1956年10月12日《文匯報》) [賞析] 成功的文學作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字面之外還有一層意思,也就是古人說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似乎作家并不曾要表達這種意思,是我們在閱讀時體味到的。
這篇散文的題目是“養(yǎng)花”,全篇也沒有一處離開養(yǎng)花。但是,在字里行間,我們又聽到作者另一個聲音:“生活是多么有趣?。∩钍嵌嗝疵篮冒?!”它簡直就是一篇生活的贊歌,洋溢著對美的事物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
作家只字沒有提到這個意思,可是每個字又都包含著這個意思。 這篇散文因為有了這樣的弦外之音、韻外之致,才會讓人感到味之不盡,富有魅力吧! 這種弦外之音是打哪里來的呢?它是打作者的心里傳出來的,它是作者的心聲,它不是硬塞進去的,不是技巧,不是寓言之類的“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
“從血管里流出來的是血,從水管里流出來的是水?!毙撵`中沒有的東西不可能流淌于筆端。
若是老舍先生不是這般打心眼里熱愛新生活,若是他沒有那樣一棵善良、美好的心靈,他是發(fā)不出這樣的弦外之音的。 他心地太美、太善良了,他太愛美好的東西了。
他看著一棵好花生病欲死就難過;搶救風雨中的花草,累得腰酸腿疼、熱汗直流,他感到說不出的有意思;他甚至會感謝起花草來,因為它們給了他快樂……散文中流露出的對美好事物的熱愛正是源于老舍的那顆美好的心。 所以,文學創(chuàng)作塑造的第一個形象就是作者自己的形象。
創(chuàng)作就是把自己的心打開給人看。以抒情為主的散文、詩歌尤其是這樣。
只有美麗的心才能唱出美麗的歌。藝術(shù)的修養(yǎng)離不開人格的修養(yǎng)。
陸游說寫詩的功夫在詩外,就是這個意思吧。 《養(yǎng)花》寫得非常自然、流暢,像是面對朋友隨隨便便講出來的,像是清泉自然而然流瀉出來的,看不到一點刀斧痕跡。
然而,它又很講究結(jié)構(gòu)、講究布局。全篇不離養(yǎng)花,層次十分分明,或談養(yǎng)花的愛好,或談養(yǎng)花的辛苦,或談養(yǎng)花的快樂,或談養(yǎng)花的憂傷……有對比,有變化。
最后一段,寥寥數(shù)字,畫龍點睛,明確題旨,收束全文,使全篇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有功夫,卻又似乎不見功夫,自然天成,這才是為文的最深的功夫呢!《生活是多么廣闊》這首詩寫于1941年,是何其芳在延安時期詩歌的代表作。
它視野開闊,是生活的贊歌。整首詩格調(diào)明朗開闊,富有朝氣,迸射出對新生活熱切希望的火花,表現(xiàn)詩人在新的理想照耀下對生活、對人生意義的全新的理解和感受。
這是一首自由體詩,不注重壓韻,以樸素流利的口語形成節(jié)奏。十行排比詩句聯(lián)翩而下,有力地傳達了熱烈豐富的內(nèi)在希望,令人感到真切可喜。
這篇文章是一篇小學課文,現(xiàn)咱再讀一遍,對于他的愛花的精神有了又一層理解,他愛花如命,還找到了一些養(yǎng)花的竅門,能得到送牛奶的同志贊美心里別有一番滋味,無論自己腿多疼,對于那幾百盆花,肯定是百般呵護。
老舍的散文有幾個特點:通俗易懂,京味不散,透著一股幽默的風格。
大家知道,老舍是京味小說最著名的作家,它的京味不僅在小說中,而且也貫穿他所有的文章里,他是用最純正的北京話來寫散文的。在他散文的語言中,有很多詞匯都是北京人生活中的口語,讀來倍感親切。偶爾也會摻進一些外語,像茶館中還出現(xiàn)了“Happy new year” 老舍散文的結(jié)尾,能使主題升華到一個新的藝術(shù)境界,富含哲理,引人深思,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像養(yǎng)花中“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實,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yǎng)花的樂趣。巧妙地概括了全文,使文章有了一個升華”
老舍的散文,無絲毫做作之感,言簡意賅,其味無窮。細致入微,幽默風趣。散文是離不開生活的細節(jié)描述,細節(jié)必然是從生活海洋中提煉篩選出來的,是作家深入生活、觀察生活的結(jié)晶。好的細節(jié)在散文中有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養(yǎng)花中的栽花、搬花、最后被墻砸死的花,這都是事實,只有親身經(jīng)歷過,才能寫下這樣的文字。
《養(yǎng)花》—— 老舍散文鑒賞
chitang 發(fā)表于 2006-3-3 15:37:00
我愛花,所以也愛養(yǎng)花。我可還沒成為養(yǎng)花專家,因為沒有工夫去作研究與試驗。我只把養(yǎng)花當做生活中的一種樂趣,花開得大小好壞都不計較,只要開花,我就高興。在我的小院中,到夏天,滿是花草,小貓兒們只好上房去玩耍,地上沒有它們的運動場。
花雖多,但無奇花異草。珍貴的花草不易養(yǎng)活,看著一棵好花生病欲死是件難過的事。我不愿時時落淚。北京的氣候,對養(yǎng)花來說,不算很好。冬天冷,春天多風,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傾盆;秋天最好,可是忽然會鬧霜凍。在這種氣候里,想把南方的好花養(yǎng)活,我還沒有那么大的本事。因此,我只養(yǎng)些好種易活、自己會奮斗的花草。
不過,盡管花草自己會奮斗,我若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滅,它們多數(shù)還是會死了的。我得天天照管它們,像好朋友似的關(guān)切它們。一來二去,我摸著一些門道:有的喜陰,就別放在太陽地里,有的喜干,就別多澆水。這是個樂趣,摸住門道,花草養(yǎng)活了,而且三年五載老活著、開花,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亂吹,這就是知識呀!多得些知識,一定不是壞事。
我不是有腿病嗎,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我不知道花草們受我的照顧,感謝我不感謝;我可得感謝它們。在我工作的時候,我總是寫了幾十個字,就到院中去看看,澆澆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中再寫一點,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環(huán),把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結(jié)合到一起,有益身心,勝于吃藥。要是趕上狂風暴雨或天氣突變哪,就得全家動員,搶救花草,十分緊張。幾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搶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熱汗直流。第二天,天氣好轉(zhuǎn),又得把花兒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熱汗直流??墒?,這多么有意思呀!不勞動,連棵花兒也養(yǎng)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么?
送牛奶的同志,進門就夸“好香”!這使我們?nèi)叶几械津湴?。趕到曇花開放的時候,約幾位朋友來看看,更有秉燭夜游的神氣——曇花總在夜里放蕊?;▋悍指?,一棵分為數(shù)棵,就贈給朋友們一些;看著友人拿走自己的勞動果實,心里自然特別喜歡。
當然,也有傷心的時候,今年夏天就有這么一回。三百菊秧還在地上(沒到移入盆中的時候),下了暴雨。鄰家的墻倒了下來,菊秧被砸死者約三十多種,一百多棵!全家都幾天沒有笑容!
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實,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yǎng)花的樂趣。
(選自1956年10月12日《文匯報》)
[賞析]
成功的文學作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字面之外還有一層意思,也就是古人說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似乎作家并不曾要表達這種意思,是我們在閱讀時體味到的。
這篇散文的題目是“養(yǎng)花”,全篇也沒有一處離開養(yǎng)花。但是,在字里行間,我們又聽到作者另一個聲音:“生活是多么有趣啊!生活是多么美好??!”它簡直就是一篇生活的贊歌,洋溢著對美的事物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作家只字沒有提到這個意思,可是每個字又都包含著這個意思。
這篇散文因為有了這樣的弦外之音、韻外之致,才會讓人感到味之不盡,富有魅力吧!
這種弦外之音是打哪里來的呢?它是打作者的心里傳出來的,它是作者的心聲,它不是硬塞進去的,不是技巧,不是寓言之類的“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從血管里流出來的是血,從水管里流出來的是水?!毙撵`中沒有的東西不可能流淌于筆端。
若是老舍先生不是這般打心眼里熱愛新生活,若是他沒有那樣一棵善良、美好的心靈,他是發(fā)不出這樣的弦外之音的。
他心地太美、太善良了,他太愛美好的東西了。他看著一棵好花生病欲死就難過;搶救風雨中的花草,累得腰酸腿疼、熱汗直流,他感到說不出的有意思;他甚至會感謝起花草來,因為它們給了他快樂……散文中流露出的對美好事物的熱愛正是源于老舍的那顆美好的心。
所以,文學創(chuàng)作塑造的第一個形象就是作者自己的形象。創(chuàng)作就是把自己的心打開給人看。以抒情為主的散文、詩歌尤其是這樣。只有美麗的心才能唱出美麗的歌。藝術(shù)的修養(yǎng)離不開人格的修養(yǎng)。陸游說寫詩的功夫在詩外,就是這個意思吧。
《養(yǎng)花》寫得非常自然、流暢,像是面對朋友隨隨便便講出來的,像是清泉自然而然流瀉出來的,看不到一點刀斧痕跡。
然而,它又很講究結(jié)構(gòu)、講究布局。全篇不離養(yǎng)花,層次十分分明,或談養(yǎng)花的愛好,或談養(yǎng)花的辛苦,或談養(yǎng)花的快樂,或談養(yǎng)花的憂傷……有對比,有變化。最后一段,寥寥數(shù)字,畫龍點睛,明確題旨,收束全文,使全篇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有功夫,卻又似乎不見功夫,自然天成,這才是為文的最深的功夫呢!
降低要求,收獲快樂
----讀老舍先生《養(yǎng)花》有感
今天重讀老舍先生的《養(yǎng)花》,已然有了另外的感受。
文中的很多段落都能看出老先生對養(yǎng)花的要求不高,而花卻回饋給他更多的快樂。養(yǎng)花的過程中,他不計較花開得大小好壞,只要有花開,他就能滿心是笑;他只養(yǎng)好種易活的花草,不在乎自己所種養(yǎng)的花是否出身名門;一次次腰酸腿痛熱汗直流的勞動,他的感覺是“多么有意思?。 ?;送牛奶的同志一句“好香”,他就能從心底里感到自豪。
細想想,如果我們在生活中,也能像老舍先生養(yǎng)花那樣,適當降低點要求,那么……
其實,有時候,幸福、快樂真是那么容易得到-----你只要對生活適當降低點要求就行了。
吃的食物不是很像樣的大餐,如果你吃了以后覺得這頓飯還合胃口,覺得自己的肚子還舒服,那就是一件快樂的事。
穿的衣服可能不夠華麗時髦,可如果你想著只要整潔、大方、保暖就行,你就收獲了滿足,而知足者自然常樂。
住的房子可能有些小,但如果這樣不但減少了你打掃房間的時間,還讓你的家人因為空間小而關(guān)系更親密,又為何不能發(fā)自肺腑的快樂呢?
沒有小汽車開,出行是不夠便捷,但這并不影響你通過其他方式到達目的地--------擠公交,打車,騎自行車,大不了用雙腳前行。可能不夠快,但可能你因此多了欣賞四周風景的機會;可能不方便,但是你永遠不會讓堵車這樣的事給你本來就心急火燎的心里再添堵。你不用擔心油價的飆升讓自己心驚肉跳,不用在路上時刻得繃緊頭腦中的弦以免擔心闖紅燈或撞著了什么東東。若運氣好,你說不定還能獲得一個“低碳踐行著”或“環(huán)保主義者”的光榮稱號。若能如此想,你會收獲到多少快樂啊!而這,只需要你對生活少一點要求而已,何樂而不為呢?
無論在喜憂中,還是在笑淚時,我們都能感受到老舍先生養(yǎng)花的樂趣,感受到先生對于生活的熱愛。在那份因真誠的熱愛而樂趣彌漫的生活中,我更能體會到的是先生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平和,簡單,充滿希望而又絕不強求。
而今,老舍先生早已故去,但他的“作品之花”依然在文學園地盛開著。沒事常去看看,翻翻他的小說,讀讀他的話劇,在欣賞和熏陶中,給我們充斥著物欲的頭腦里也安插些精神的花朵。若能如此,我們或許會活得和先生一樣充滿樂子呢!
老舍先生是我國著名的人民文學家,他的作品受到廣大文學愛好者的稱贊和喜歡。在今天,我非常開心的讀了他的一篇作品《養(yǎng)花》后深有感觸。
首先,老舍先生在文章中寫道:“我只把養(yǎng)花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花開得大小好壞都不計較,只要開花,我就高興?!边@一點我和老舍先生的觀點一致。在搬家以前,我家有個寬敞的院子。姥爺在院子里種了許多花草,我有時也幫姥爺給花澆水、施肥、鋤草。我也并不計較這些花開得是大是小、是好是壞,只要開花,我就高興得跟什么似的。因為這些花之所以能夠開放,也有我的一份功勞呀!
我家種的花雖多,卻沒有奇花異草。因為正如文中所說:“珍貴的花草不容易養(yǎng)活,看著一株好花生病要死,是件難過的事。”有一次,四姨夫拿來一株葡萄苗。雖然說這也算不上什么奇花異草,但是要在大連四季分明的氣候條件下把這株葡萄苗養(yǎng)活,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果然,盡管我和姥爺輪流照管、精心地呵護它,但由于我們?nèi)狈ΨN植葡萄的經(jīng)驗,這株葡萄苗還是慢慢地枯萎死掉了。看著這株葡萄苗慢慢地死去,我心里很難過。這可不是因為我吃酸甜可口的大葡萄的夢想像肥皂泡一樣破滅了,而是因為這株葡萄苗也是一個生命,看著一個生命慢慢凋謝、枯萎,最后死去,我真是好難過、好難受。因此,我家只種些好種易活的自己會奮斗的花草。
不過,盡管花草自己會奮斗,我們?nèi)羰侵弥焕恚纹渥陨詼?,大半還是會死的。
要養(yǎng)活一株花草,必須要付出勞動。因為,“不勞動連棵花也養(yǎng)不活”。有一次,姥爺有事外出,把一盆菊花交給我管理。由于我十分貪玩,把什么菊花、菊草的全給拋到九霄云外去了。過了一個星期,我再去看那盆菊花:花盆里雜草叢生、葉片發(fā)蔫,一副萎靡不振的樣子。后來,經(jīng)過精心調(diào)養(yǎng),這盆菊花才逐漸恢復到原來的樣子。經(jīng)歷了這場大劫,這株菊花雖沒被我害死,卻也害了個半殘,元氣大傷。從此,我再也不敢拋下花草不理了。
讀了老舍先生的《養(yǎng)花》,我對老舍先生對花草深厚的感情十分敬佩。同時,我對
養(yǎng)花的樂趣也有了新的認識。正如文章中所寫到的那樣:“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yǎng)花的樂趣。”
更多資料:
降低要求,收獲快樂 ----讀老舍先生《養(yǎng)花》有感 今天重讀老舍先生的《養(yǎng)花》,已然有了另外的感受。
文中的很多段落都能看出老先生對養(yǎng)花的要求不高,而花卻回饋給他更多的快樂。養(yǎng)花的過程中,他不計較花開得大小好壞,只要有花開,他就能滿心是笑;他只養(yǎng)好種易活的花草,不在乎自己所種養(yǎng)的花是否出身名門;一次次腰酸腿痛熱汗直流的勞動,他的感覺是“多么有意思??!”;送牛奶的同志一句“好香”,他就能從心底里感到自豪。
細想想,如果我們在生活中,也能像老舍先生養(yǎng)花那樣,適當降低點要求,那么…… 其實,有時候,幸福、快樂真是那么容易得到-----你只要對生活適當降低點要求就行了。 吃的食物不是很像樣的大餐,如果你吃了以后覺得這頓飯還合胃口,覺得自己的肚子還舒服,那就是一件快樂的事。
穿的衣服可能不夠華麗時髦,可如果你想著只要整潔、大方、保暖就行,你就收獲了滿足,而知足者自然常樂。 住的房子可能有些小,但如果這樣不但減少了你打掃房間的時間,還讓你的家人因為空間小而關(guān)系更親密,又為何不能發(fā)自肺腑的快樂呢? 沒有小汽車開,出行是不夠便捷,但這并不影響你通過其他方式到達目的地--------擠公交,打車,騎自行車,大不了用雙腳前行。
可能不夠快,但可能你因此多了欣賞四周風景的機會;可能不方便,但是你永遠不會讓堵車這樣的事給你本來就心急火燎的心里再添堵。你不用擔心油價的飆升讓自己心驚肉跳,不用在路上時刻得繃緊頭腦中的弦以免擔心闖紅燈或撞著了什么東東。
若運氣好,你說不定還能獲得一個“低碳踐行著”或“環(huán)保主義者”的光榮稱號。若能如此想,你會收獲到多少快樂??!而這,只需要你對生活少一點要求而已,何樂而不為呢? 無論在喜憂中,還是在笑淚時,我們都能感受到老舍先生養(yǎng)花的樂趣,感受到先生對于生活的熱愛。
在那份因真誠的熱愛而樂趣彌漫的生活中,我更能體會到的是先生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平和,簡單,充滿希望而又絕不強求。 而今,老舍先生早已故去,但他的“作品之花”依然在文學園地盛開著。
沒事常去看看,翻翻他的小說,讀讀他的話劇,在欣賞和熏陶中,給我們充斥著物欲的頭腦里也安插些精神的花朵。若能如此,我們或許會活得和先生一樣充滿樂子呢。
《養(yǎng)花》一文是老舍先生1956年給報刊寫的一篇散文,刊載在1956年12月12日的《文藝報》上.通過寫?zhàn)B花的過程,表達了養(yǎng)花的樂趣:有喜有憂,又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全文按由事到理的順序,層層遞進,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全文共7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講了一個相對獨立的內(nèi)容.全文:我愛花,所以也愛養(yǎng)花.我可還沒成為養(yǎng)花專家,因為沒有工夫去作研究與試驗.我只把養(yǎng)花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花開得大小好壞都不計較,只要開花,我就高興.在我的小院中,到夏天,滿是花草,小貓兒們只好上房去玩耍,地上沒有它們的運動場. 花雖多,但無奇花異草.珍貴的花草不易養(yǎng)活,看著一棵好花生病欲死是件難過的事.我不愿時時落淚.北京的氣候,對養(yǎng)花來說,不算很好.冬天冷,春天多風,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傾盆;秋天最好,可是忽然會鬧霜凍.在這種氣候里,想把南方的好花養(yǎng)活,我還沒有那么大的本事.因此,我只養(yǎng)些好種易活、自己會奮斗的花草. 不過,盡管花草自己會奮斗,我若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滅,它們多數(shù)還是會死了的.我得天天照管它們,象好朋友似的關(guān)切它們.一來二去,我摸著一些門道:有的喜陰,就別放在太陽地里,有的喜干,就別多澆水.這是個樂趣,摸住門道,花草養(yǎng)活了,而且三年五載老活著、開花,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亂吹,這就是知識呀!多得些知識,一定不是壞事. 我不是有腿病嗎,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我不知道花草們受我的照顧,感謝我不感謝;我可得感謝它們.在我工作的時候,我總是寫了幾十個字,就到院中去看看,澆澆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中再寫一點,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環(huán),把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結(jié)合到一起,有益身心,勝于吃藥.要是趕上狂風暴雨或天氣突變哪,就得全家動員,搶救花草,十分緊張.幾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搶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熱汗直流.第二天,天氣好轉(zhuǎn),又得把花兒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熱汗直流.可是,這多么有意思呀!不勞動,連棵花兒也養(yǎng)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么? 送牛奶的同志,進門就夸“好香”!這使我們?nèi)叶几械津湴?趕到曇花開放的時候,約幾位朋友來看看,更有秉燭夜游的神氣——曇花總在夜里放蕊.花兒分根了,一棵分為數(shù)棵,就贈給朋友們一些;看著友人拿走自己的勞動果實,心里自然特別喜歡. 當然,也有傷心的時候,今年夏天就有這么一回.三百株菊秧還在地上(沒到移入盆中的時候),下了暴雨.鄰家的墻倒了下來,菊秧被砸死者約三十多種,一百多棵!全家都幾天沒有笑容! 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實,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yǎng)花的樂趣.【中心思想】 本文通過作者寫自己的養(yǎng)花實踐,切身體會到養(yǎng)花的樂趣: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 【寫作特點】 1.本文是用第一人稱寫的,像對老朋友敘談家常,讀起來親切、自然. 2.課文圍繞中心,寫得層次清楚,條理分明.段與段之間聯(lián)系緊密,前后照應運用自如.例如前面寫到:“我得天天照管它們,像好朋友似的關(guān)切它們”,后邊寫到,“我不知道花草受我的照顧,感謝我不感謝”;前面寫:“一到夏天,滿是花草……”,后面寫“花雖然多,但是沒有奇花異草.”這樣寫就使文章結(jié)構(gòu)嚴謹.。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1.70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