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聚首2003中國財富品質論壇 創(chuàng)造財富是需要某些品質的,而財富品質是可以學習的。
企業(yè)家對社會的貢獻不僅僅在于物質財富,更在于寶貴的精神財富。由胡潤領銜的優(yōu)秀團隊,花費數月時間寫就的《財富品質》,深入剖析了中國財富英雄們的成功特質,總結出企業(yè)家們較多涉及的十大財富品質(詳見附件“解讀財富品質”)。
我們希望通過這次對話交流,讓更多追求財富的中國大眾分享那些優(yōu)秀企業(yè)家的精神財富,從而更快奔向小康。 2003年3月31日晚《中國財富品質論壇》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開幕,以下為會議實錄全文: 張維迎:歡迎大家來參加我們今天晚上的中國財富品質論壇,我首先要證明一下,我們財富本身沒什么品質,今天晚上要討論的是創(chuàng)造財富的這些人的品質問題。
坐在臺上的嘉賓有創(chuàng)造財富的人,也有渴望財富的人,但是我們今天晚上的主角是兩個人,我們的主角是對中國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進行搜尋、排行的人,他就是胡潤先生,他是英國人,生在盧森堡,在英國的德赫漢大學拿到學位,也在中國人民大學留過學,從93年起在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任職,他2001年從安達信辭職。不過在他辭職之后,安達信現在已經不存在了。
有關中國富人排行榜的研究,我們知道中國在改革的二十多年里面,企業(yè)家一批一批在成長,中國的富人也越來越多。到93年,我從英國牛津大學回來的時候,那時候萬元戶已經不算富了,但是有一句話叫“一萬元不叫富,十萬元才起步,過了一百萬才算個體戶”。
當然,現在一百萬對好多中國人來講,也可能已經不是一個問題,好多人買房子、買車,動不動就幾百萬。但在中國由于各種原因,我們一直沒有對富人進行一個排行,重要的原因,所有中國的富人都是害怕富的,窮人是喜歡富,但是富不了,可富人又害怕富。
我想就連國家統(tǒng)計局都難以搞到這樣一個信息,胡潤先生是不畏艱難,在中國收集大量的信息,并且一個一個企業(yè)去走訪,在1999年第一次列出了中國首富一百名,先是在美國財富雜志上發(fā)表,之后連續(xù)又四年為財富雜志排出中國的富人榜,但是他本人多富有,我不知道。今天坐在這里的,有幾個富的人,坐我旁邊的是杜廈先生,有人又叫他杜夏先生,他跟我是二十一年的老朋友,他最初在南開大學當教授,是中國最早下海的一批知識分子,而且是教授級的知識分子,他從事連鎖銷售,在北京、西安有好多的分店;我們還有一位創(chuàng)造財富的人是湖北天發(fā)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龔家龍先生。
杜廈在2002年中國富人排行榜中名列第71位,我很懷疑,因為排的很不準確。今天還有一位特別嘉賓是薛惠英女士,她是下崗再創(chuàng)業(yè)的明星,我們知道在國外好多人為什么當企業(yè)家創(chuàng)業(yè),都是因為失去工作,沒有工作要找口飯吃,只有自己雇傭自己,就變成了企業(yè)家。
這一位薛惠女士在這么艱難的情況下,開始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過程,這在全世界都很普遍。另外我們也有渴望財富的人,是黨宏偉同學。
他來自陜西偏僻的地方,現在是光華管理學院的四年級大學生,我剛才講到我們今天研究的是創(chuàng)造財富的人的品質,不是財富本身的品質。我不知道理解得對不對。
胡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財富觀念,每個人對財富本身的看法都不一樣。 張維迎:下面我們請胡潤先生給我們講一下他的財富品質榜,是他專門對此進行了一些研究。
我們表示歡迎。 胡潤: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
今天晚上我會盡量用中文說,今天晚上我們首先要把財富品質名次榜揭榜。我們請張維迎教授和我們一起來。
張維迎:下面請胡潤先生講解一下他的財富品質榜。 胡潤:我最早到北大來可能是13年之前,13年前我在人民大學學習,經常到北大來,主要的原因是這里的飯菜比較好,所以經常來。
今天晚上我特別高興,因為這是第一次在全球揭榜我們的財富品質榜。我認為目前中國的企業(yè)家精神在全球是最讓人興奮的。
為什么呢?我們可以了解中國這一代對社會、對經濟、對政治方面的作用,可在英國這是完完全全的兩件事情,在我的國家,我們英國首富,他是做房地產的,他的一塊土地是四百多年之前就在他的家族里的,我們現在沒法看他的第一代企業(yè)家是怎么進入社會,美國是一樣的,摩根、肯尼迪,這些有名的企業(yè)家已經去世,我們看不見他當時的影響,但是中國不一樣。中國現在是第一批企業(yè)家,我們可以了解第一批企業(yè)家的價值的影響,對社會的影響,對經濟的、對各個方面的影響。
所以我們財富品質榜是這樣一個概念。 很多人都問我做財富榜的原因,99年的時候,就有很多人問我,中國的變化是哪里來的?比如說中關村的變化是哪里來的,誰在領導?我當時在安達信,張維迎教授說了,公司已經沒了,但是沒關系,人還在,所以我當時就想知道這個變化是誰在領導?誰在做?為什么?因為我是一個英國人,我相對其他很多的歐美人我應該很熟悉中國。
為什么?因為我是學中文的,我在上海工作了兩年,我應該很熟悉中國,了解中國人,但是有人問怎么回事,我不知道怎么回答。所以我開始做了財富榜,做了兩年以后,我改變了,我發(fā)現很多中國人也感興趣。
我們現在,很多人談笑的時候都問應該怎么發(fā)財。為什么這么多人對財。
1.菲爾耐特(PHILKNIGHT) Nike將運動裝備變成時尚的優(yōu)秀品牌 還在斯坦福商業(yè)系上學時,耐特就制訂了創(chuàng)立鞋業(yè)公司的商業(yè)計劃。
幾年之后,他和一位合伙人開始研發(fā)自己的鞋。運動明星的簽名認可,再加上企業(yè)不斷進行運動鞋外觀和性能上的革新,Nike很快成了業(yè)界頂尖的品牌。
2004年耐特辭去了CEO的職位,但是繼續(xù)留任總裁。他最近的計劃是什么?答案是電影制作室,并即將發(fā)行其第一部長篇兒童影片。
2.史蒂夫·喬布斯(STEVEJOBS)史蒂夫·沃茲(STEVEWOZNIAK) 蘋果電腦公司(AppleInc.)讓電腦走進普通人家。 沃茲在始創(chuàng)于1976年的蘋果電腦公司里設計開發(fā)出了世界上第一臺傳奇機器的內部裝置,喬布斯則是營銷大師。
喬布斯同時也改造了計算的概念,首先是AppleI,然后是Macintosh及其圖形界面,之后創(chuàng)立了突破范例的動畫制作室Pixar,用iPod和iTunes引領了數字音樂主流?,F在喬布斯的酷玩是iPhone。
3.霍華德·舒爾茨(HOWARDSCHULTZ) 星巴克(Starbucks) 將一種平凡的商品變成了一種必備的身份象征 舒爾茨最初任職于布魯克林一家公司,銷售施樂(Xerox)復印機,后來辭職結束了自己的公司生涯,繼而加入了一家西雅圖咖啡連鎖公司,當時該公司只有寥寥無幾的幾個店面。1978年他收購了該公司,今天,這家全球連鎖機構有著超過12000家連鎖店,以人性化的工作環(huán)境、一流的質量控制、以及5美元一杯的咖啡價格著稱于世。
接下來他將要做的是:銷售數字音樂下載以及低脂肪牛奶咖啡。 4.瑪莎·斯圖爾特(MARTHASTEWART) Omnimedia對家庭烹飪和招待的變革 瑪莎·斯圖爾特 斯圖爾特曾擔任過數年專業(yè)模特,也曾贏得紐約巴納德大學獎學金,集美貌與智慧于一身的她又開發(fā)了自己的第三個才能——在烹飪、園藝和室內裝飾方面準確的鑒賞力,1976年創(chuàng)立了Omnimedia,公司上市,她成為億萬富翁。
她的下一步計劃是和一位家庭裝修商合作,裝飾所有分支部門。 5.弗雷德里克·W·史密斯(FREDERICKW.SMITH) 聯(lián)邦快遞(FedEx) 創(chuàng)立了世界上第一個隔夜交貨的快遞服務 史密斯于20世紀70年代早期購買了兩架噴氣式飛機,他發(fā)誓要在全國范圍內實現隔夜交貨的快遞服務。
剛開始幾乎沒有人理睬他,但是1977年撤銷空運貨物規(guī)定之后,他的業(yè)務開始有了起色,獨特的包裹分類技術則推動了他的成功。現在,聯(lián)邦快遞每天在全球范圍內遞送包裹600萬件,收購Kinkos之后,史密斯也開始了復印打印業(yè)務。
6.羅伯特·約翰遜(ROBERTJOHNSON) 黑人娛樂電視網(BET) 為黑人電視觀眾創(chuàng)立第一家有線電視網絡 約翰遜是第一位黑人億萬富翁、紐約證券交易所第一家黑人控股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大型球隊的第一位黑人老板,這么多“第一”的頭銜正說明了約翰遜的與眾不同之處。1979年,約翰遜投資15,000美元創(chuàng)立了黑人娛樂電視網,1999年以23億美元的價格將其售出,目前他經營著RLJ公司,興趣范圍遍及體育、銀行、音樂、以及其他眾多領域。
7.史蒂夫·凱斯(STEVECASE) 美國在線服務公司(AOL)讓互聯(lián)網不再昂貴并且便于使用。 1985年凱斯創(chuàng)立了一家很小的在線服務公司,經過不懈的努力,打敗了CompuServe和Prodigy等競爭對手,讓AOL成了業(yè)界無可爭議的帶頭人。
2000年公司再創(chuàng)佳績,凱斯以價值1650億美元的AOL股份收購了時代華納(TimeWarner)。這時候公司年度虧損額達到了歷史最高,但是AOL憑借著自己的創(chuàng)新,包括郵寄數以百萬的免費軟件以及提供統(tǒng)一收費價格,自此徹底改變了上網的概念。
目前凱斯正將目光放在其他產業(yè),包括一種名為GratisCard的新型付費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正努力抗衡Visa和MasterCard。 8.拉里·佩奇(LARRYPAGE) 謝爾蓋·布林(SERGEYBRIN) 拉里·佩奇(LARRYPAGE) 謝爾蓋·布林(SERGEYBRIN) Google網絡搜索界變革 這兩位計算機科學博士1998年離開了斯坦福大學并創(chuàng)建了Google,Google采用了一種創(chuàng)新的、復雜的技術,能夠將網絡上搜索到的信息排列成頁。
直到現在,Google還保持著自己獨有的搜索頁面,成為業(yè)界大亨。據傳聞,現在Google正開發(fā)自己的“Google操作系統(tǒng)”,以挑戰(zhàn)微軟。
9.皮埃爾·奧米迪亞(PIERREOMIDYAR) eBay用網絡拍賣引發(fā)了電子商務變革 1995年奧米迪亞萌發(fā)出了網上拍賣的念頭,從此孵化了世界最大的市場以及世界最成功的在線公司之一。eBay讓奧米迪亞成了億萬富翁,但是比這更加重要的是,它使得無數創(chuàng)業(yè)者通過在eBay的網上銷售成就了自己的事業(yè)。
目前,奧米迪亞在為推動社會變革的組織和企業(yè)積極投資。 10.比爾·蓋茨(BILLGATES)保羅·艾倫(PAULALLEN) 微軟(Microsoft)支配全球個人電腦軟件。
1981年與IBM簽署的一份偶然的合同,讓幾乎所有IBM生產的PC都要向微軟支付費用。蓋茨在微軟的巨額股份讓他成為了世界首富,雖然艾倫由于健康原因在IBM那單業(yè)務之后不久就離開了公司,但他在微軟的股份也讓他能夠涉獵自己鐘愛的職業(yè)運動、太空旅行以及其他風險事業(yè)。
蓋茨通過自己的個人基金,正漸漸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慈善家,目。
比爾.蓋茨、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故事、鋼鐵大王卡耐基的故事卡內基自小就樂觀進取,能言善辯,這對他一生的影響極大。
在卡內基出生的第二年,父親用積攢的錢添置了3臺紡織機,并雇傭了幾名工人。家中境況有所好轉,全家 搬進了一幢有小閣樓的平房里。
卡內基從小就幫家里做事。由于沒有自來水,他每天一大早就起來,挑上一副大水桶,去附近的一口井邊 排隊打水。
挑了幾擔水后,才吃早飯、上學。晚上回來總要幫正忙于縫鞋的母親穿針引線,同時心里還需默誦 著在學校學到的詩和文章。
1843年,卡內基8歲,英國工業(yè)革命的巨浪席卷了丹弗姆林。這座古老的城鎮(zhèn)上出現了第一架蒸汽帶動的亞 麻織布機。
不久,經過改良的蒸汽機就徹底改變了小鎮(zhèn)的面貌。丹弗姆林的手工紡織業(yè)不堪蒸汽機的沖擊,日 漸衰頹,紛紛破產。
卡內基一家的生活也每況愈下,幫工被解雇,織機被變賣。母親只有開一間小鋪子,以維 持生計。
然而,致命的打擊又接踵而來,那就是1846年的歐洲大饑荒和1847年的英國經濟危機??▋然患覍?在混不下去了,不得不寫信給早幾年移居美國匹茲堡的兩位姨媽,表示也要舉家前往美國。
兩位姨媽回信說, 眼下正是赴美的良機,就業(yè)機會很多,希望他們快去。 卡內基的雙親變賣了家中所有的織布機和家具,去美國的旅費還差20英鎊。
幸虧母親的一位好友幫忙,借 給他們20英鎊,一家人才有了足夠的旅費,啟程前往美國。 卡內基一家在紐約下船后輾轉來到匹茲堡,在親戚家安頓下來。
為養(yǎng)家糊口,父親別無選擇,又操起老本 行,織起了桌布和餐巾,并且還得自己去沿街叫賣,挨門兜售這些產品。盡管如此,賺的錢遠不夠一家開銷的 。
母親只好以縫鞋為副業(yè),經??p到深更半夜,而卡內基和弟弟湯姆呆在一旁幫忙。就這樣,一家人每周只賺5 美元,日子過得相當清苦。
為了給父母分憂,卡內基進了一家紡織廠當童工,周薪只有1美元2角。后來,他又干起了掙錢稍多一點的 工作:燒鍋爐和在油池里浸紗管。
油池里的氣味令人作嘔,灼熱的鍋爐使他汗流使背,但卡內基還是咬著牙堅 持干下去。當然,他并不甘心如此潦倒一生,而是奮發(fā)圖強,積極進取。
卡內基在白天勞累一天后,晚上還參加夜校學習,課程是復式記帳法會計,每周3次。這段時期他所學的復 式會計知識,成了他后來建立巨大的鋼鐵王國并使之立于不敗之地的法寶。
1849年冬天,一天晚上,卡內基上完課回家,得知姨父傳來話,匹茲堡市的大衛(wèi)電報公司需要一個送電報 的信差。他立刻意識到,機會來了。
第二天一早,卡內基穿上嶄新的衣服和皮鞋,與父親一起來到電報公司門前。他突然停下腳步,對父親說 :“我想一個人單獨進去面試,爸爸你就在外面等我吧。”
原來,他擔心自己與父親并排面談時,會顯得個子 矮小,同時,他也怕父親講話不得體,會沖撞了大衛(wèi)先生,從而失去這個難得的機會。 于是,他單獨一人上到二樓面試。
大衛(wèi)先生打量了一番這個矮個頭、高鼻梁的蘇格蘭少年,問道:“匹茲 堡市區(qū)的街道,你熟悉嗎?” 卡內基語氣堅定地回答:“不熟,但我保證在一個星期內熟悉匹茲堡的全部街道?!彼D了頓,又補充道 :“我個子雖小,但比別人跑得快,這一點請您放心。”
大衛(wèi)先生滿意地笑了:“周薪2.5美元,從現在起就開始上班吧!” 就這樣,卡內基謀得這個差事,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這時,他年僅14歲。
在短短一星期內,身著綠色制服的卡內基實現了面試時許下的諾言,熟悉了匹茲堡的大街小巷。兩星期之 后,他連郊區(qū)路徑也了如指掌。
他個頭小,但腿很勤,很快在公司上下獲得一致好評。一年后,他已升為管理 信差的負責人。
卡內基每天都提早一小時到達公司,打掃完房間后,他就悄悄跑到電報房學習打電報。他非常珍惜這個秘 密學習機會,日復一日地堅持著,很快就熟練掌握了收發(fā)電報的技術。
后來他被提升,成了電報公司里首屈一 指的優(yōu)秀電報員。 當年的匹茲堡不僅是美國的交通樞紐,而且是物資集散中心和工業(yè)中心。
電報作為先進的通訊工具,在這 座實業(yè)家云集的城市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每天走街串巷送電報、嘀嘀嗒嗒拍電報的生活,卡內基就像進了一 所“商業(yè)學校”。
他熟悉每一家公司的名稱和特點,了解各公司間的經濟關系及業(yè)務往來。日積月累之中,他 熟讀了這無形的“商業(yè)百科全書”,這使他在日后的事業(yè)中獲益匪淺。
因此,卡內基在回顧這段時期時,稱之 為“爬上人生階梯的第一步”。 由于卡內基工作勤快,頗得大衛(wèi)總經理的賞識。
一個月末的一天下午,卡內基被單獨留了下來。當他跨進 總經理辦公室時,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生怕自己工作中有什么疏忽,做錯了事。
但大衛(wèi)總經理卻拍拍他 的肩膀說:“小伙子,你比其他人更努力、更勤勉,所以從這個月開始給你單獨加薪?!笨▋然吲d得差點暈 倒。
他領了13.5美元,比上個月多出2.25美元。對年僅15歲貧苦少年來說,這是筆巨款。
回到家,卡內基只是像往常一樣,將11.25美元薪水交給母親,而將增加的2.25美元暫時留了下來,因為這 筆錢對他來說實在太珍貴了。晚上臨睡前,他把加薪的秘密告訴了弟弟,7歲的小湯姆也感到吃驚。
于是,弟兄 。
中國十大商業(yè)領袖(按出生先后排序) 1、柳傳志,男,1944年4月29日出生,江蘇鎮(zhèn)江人 獲獎感言: 我覺得自己特別幸運,1966年我大學畢業(yè),那時候正好是whdgm開始,我看見的是殘酷的斗爭,生活極度貧困,沒有希望,國家一片混亂經濟崩潰。
我那時候幾乎是萬念俱灰,萬萬沒有想到有后來的改革開放,后來還有機會讓我和我的同事來辦聯(lián)想。再到后來我才知道,原來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中國幾千年歷史上一個特別不同的時代,是一個中國受盡了屈辱非常貧窮的國家,要轉折成一個富強的世界強國的轉折點的時候及所以我覺得生在這個時代真的是非常幸運,所以我和我的同事要努力做好人、做好事、做好企業(yè),為我們的時代、中華民族盡一份綿薄之力。
謝謝。 2、張瑞敏,男,1949年1月5日出生,山東省萊州市人 獲獎感言: 非常感謝中央電視臺頒發(fā)給我10年商業(yè)領袖獎。
我覺得這10年的時間很短,我從來沒有想過可以10年達到世界知名品牌,現在回過頭來看,與這個目標還有一定的距離。第二個是感嘆,這10年又不短,因為這10年里面我們經歷了從傳統(tǒng)經濟向互聯(lián)網經濟時代的轉折,也使我們企業(yè)從賣產品向賣服務轉型。
第三個是感悟,我們無愧于這10年,因為我們已經沖破了傳統(tǒng)的模式,正在向互聯(lián)網模式下的世界名牌沖擊。 3、馬蔚華,男,1949年6月出生,遼寧錦州人 獲獎感言: 我們紐約分行開業(yè)的那天,紐約市長說,你這就是華爾街冬天的春風,那個時刻我為中國自豪,為本土銀行自信。
我覺得這次金融危機中國銀行業(yè)幾乎沒有受到什么影響,它的標志性意義就是中國金融業(yè)經過30年的發(fā)展,具備了走出去國際化的條件,另外我們的監(jiān)管環(huán)境也達到了國際的標準,這就說明我們中國銀行業(yè)應該自信,應該更強大。 4、魏家福,男,1950年出生,江蘇鎮(zhèn)江人 主持人:先問一問船長,我們知道今年來索馬里海盜特別猖獗,對您的企業(yè)來說是索馬里海盜帶來的沖擊更大,還是金融危機帶來的沖擊更大? 魏家福:我認為兩件事帶來的沖擊都很大,海盜進入我們的船,25名船員都在堅持當中,牽動了黨中央和各界人民的關心,我們正在營救當中。
第二金融海嘯造成國際金融跳水,讓我們的股民感到創(chuàng)效不如去年,我的壓力更大。 主持人:我們覺得有時候考驗也好、挑戰(zhàn)也好、危機也好,也是考驗自己企業(yè)不斷成長的過程,20多年前魏總就經歷過海盜,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
我相信你們企業(yè)也會有膽氣和毅力擊退金融危機的影響。 魏家福:我們遇到的第二波海盜,他們用槍襲擊我們,我們的船員啤酒瓶擊退他們,我們可以戰(zhàn)勝金融危機。
5、王 石,男,1951年1月出生,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柳州市 獲獎感言: 不覺10年過去了,還能站在這里是對我個人的肯定,我覺得這個獎是發(fā)給我的。當然企業(yè)要說大,我們07年成為世界最大的房地產開發(fā)公司,但是我相信以后10大的世界房地產開發(fā)公司都在中國。
當然對象未來來講是上效益、上科技,如何為我們人類發(fā)展做貢獻,我們作為一個東方大國崛起了,規(guī)模是起來了,但如何在科技、文化方面,我相信2010年才僅僅是一個開始。到了2020年,中國已經非常明確承諾了,我們看減排強度減排40%到45%,作為中國的企業(yè)、中國的企業(yè)家,我們一定呼應中國政府的莊嚴承諾,我們會做的更好。
6、王健林,男,1954年出生,四川成都人 獲獎感言: 首先感謝CCTV給我這個榮譽,既然把我稱作企業(yè)家,我想企業(yè)家應該有一點精神。什么是企業(yè)家精神?第一是創(chuàng)新精神,敢闖、敢試,只有這樣才能有今天獨特的萬達商業(yè)模式。
第二就是堅持精神,先行者絕大部分會成為先烈,少部分會成為先進,但是企業(yè)家不能怕失敗、挫折,百折不撓,堅持到底就會獲得成功。 7、李東生,男, 1957年7月出生,廣東省人 獲獎感言: 今天我非常高興獲此殊榮,我覺得這個獎項不是給我個人的,而是給我團隊,給我TCL6萬名員工。
我記得04年我獲得年度人物獲獎感言的時候說到,在國際化的征程中一定要有成為先烈的勇氣才能成為先驅。作為中國企業(yè)國際化的現行者,這幾年的風風雨雨,使我們經歷了巨大的歷練。
今天我能夠獲此殊榮,我特別感謝社會各界給我們的支持、幫助。在這個過程中我的體會,最重要的是在困境中一定要堅持,要有堅持的毅力和勇氣,我們才能在最終的競爭中取得勝利,謝謝大家! 8、寧高寧,男,1958年11月9日出生,山東濱州人 獲獎感言: 今天獲得這個獎非常高興,因為01年參加頒獎的時候,當時的會場沒有這么華麗,也沒有這么多人,也沒有這么多領導,也沒有這么多關注,當時也沒把它當成個事,10年下來變成個事了。
今天的會場很莊嚴很隆重,但是比起來10年前領獎時候的企業(yè)家。當時的組成有幾個特點,一個特點是傳統(tǒng)企業(yè)多,小企業(yè)多,現在看來是小企業(yè),那時候到100億就是大事,國際化非常低。
今天反過來看,剛才我聽了前邊幾個得獎的企業(yè)家,完全不同了,中國的企業(yè)大大上升了一個檔次,進入很多新的產業(yè)、很多國際化的產業(yè),特別是人年輕了。剛才我在那屋坐的時候,有人說了一句,得十年商業(yè)領袖獎的基本上是快退的人了,說除了馬云以外。
今天看來確實也是。
王傳福, 在完成碩士學位之后,王傳福在他的研究所工作了3年,之后到了一家深圳電池公司做總經理。
1995年,和他的表哥——呂向陽(第48位)一起創(chuàng)立了比亞迪,目前正在取代日本電池企業(yè)的壟斷地位,成為第一流的電池生產商。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比亞迪的出口極度萎縮。
但在今年夏天成功地在香港主板上市。去年的銷售收入達1.55億美元(2000年1.05億美元),納稅0.24億美元,有15000名員工。
1990年,王傳福在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碩士畢業(yè),并留在該院301室工作,按部就班地歷任副主任、主任、高級工程師、副教授,還曾帶出過一批研究生。 在研究院工作了5年的王傳福,某一天忽然發(fā)現作為自己研究領域之一的電池面臨著巨大的投資機會。
當時要花2萬-3萬元才能買到一部“大哥大”,而欲買者趨之若鶩。王意識到手提電話的發(fā)展對充電電池的需求會與日俱增。
而在他這個教授看來,技術不是什么問題,只要能夠上規(guī)模,就能做出大事業(yè)。1995年2月,王傳福毅然下海經商,在深圳注冊了比亞迪實業(yè)。
王傳福上項目還有他的獨到之處。與國內很多企業(yè)盲目追求現代化,往往不切實際地花大價錢引進國際領先水平的生產線相比,王傳福從頭到尾都是自主開發(fā)研制產品。
不僅如此,王傳福在工藝、原料和質量控制、降低成本等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此外,王傳福直接介入供應商的材料開發(fā)環(huán)節(jié),利用比亞迪強大的科研能力,共同制訂降低成本的方案。
如鎳鎘電池需用大量的負極制造材料鈷,如果進口國外性能較好的鈷,成本極高。比亞迪與深圳某公司合作,在明確了國內外鈷的品質差距之后,制定了提高國產鈷品質的詳細辦法,終于使國產鈷達到國際品質要求,同時較國外產品成本低40%.由于負極材料應用極廣,比亞迪僅此一項,一年就可以節(jié)省數千萬元。
1995年下半年,王傳福試著將比亞迪的產品送給臺灣最大無繩電話制造商大霸試用。沒想到的是,比亞迪產品優(yōu)秀的品質,低廉的價格,引起了大霸濃厚的興趣。
當年底,大霸毫不猶豫將給三洋的訂單給了王傳福。 1997年,比亞迪已經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角色,成長為一個年銷售近1億元的中型企業(yè)。
3年來,比亞迪每年都能達到100%的增長率。 1997年,金融風暴席卷東南亞,全球電池產品價格暴跌20%到40%,日系廠商處于虧損邊緣,但比亞迪的低成本優(yōu)勢越發(fā)顯得游刃有余。
飛利浦、松下、索尼甚至通用也先后向比亞迪發(fā)出了令人激動的大額采購訂單。在鎳鎘電池市場,王傳福只用了3年時間,便搶占了全球近40%的市場份額,比亞迪成為鎳鎘電池當之無愧的老大。
在鎳鎘電池領域站穩(wěn)腳跟之后,王傳福緊接著抓住了第二次機會,開始研發(fā)蓄電池市場具有核心技術的產品鎳氫電池和鋰電池。為此,王傳福投入了大量資金,購買最先進的設備,搜索最前沿的人才,并建立了中央研究部。
當時鋰離子電池是日本人的天下,國內同行不相信比亞迪能搞成,據說王傳福當時在業(yè)內受到了嘲笑,但他相信這是機會。 隨后,王傳福專門成立了比亞迪鋰離子電池公司,這一決定在今天已經結出碩果。
根據《日經電子新聞》的統(tǒng)計,目前比亞迪在鋰離子電池和鎳氫電池領域僅排在三洋、索尼和松下之后,成為與這三家日本廠商齊名的國際電池巨頭。 目前,比亞迪的生產規(guī)模達到了日產鎳鎘電池150萬只,鋰離子電池30萬只、鎳氫電池30萬只,60%的產品外銷,手機領域的客戶既包括摩托羅拉、愛立信、京瓷、飛利浦等國際通訊業(yè)巨頭,也有波導、TCL、康佳等國內手機新軍,而無繩電話用戶包括偉易達、松下、新利等行業(yè)領導者。
比亞迪一躍而成為三洋之后全球第二大電池供應商,占據了近15%的全球市場。
張瑞敏把海爾管理模式總結為12個字:“兼收并蓄、創(chuàng)新發(fā)展、自成一家”。
在海爾的斜坡球體論中,以OEC命名的基礎管理是企業(yè)管理與企業(yè)發(fā)展的止動力。許多企業(yè)到海爾參觀學習,希望借鑒OEC管理模式,但能夠成功的很少。
究其原因,這些企業(yè)只是單純學習管理制度,沒有認識到:OEC管理制度的成功必須建立在企業(yè)文化價值觀的基礎上。 海爾的OEC管理制度是企業(yè)現場管理與細節(jié)管理的成功典范,體現著源于西方的科學管理精髓。
這種管理制度要求員工嚴格遵守制度、絕對服從管理。由于中西文化的差異,按照社會互動的交互主義心理原則,員工對OEC制度的絕對遵守與貫徹,必須建立在管理方“以仁為本”的基礎之上。
海爾的OEC管理制度不是獨立的,與體現儒家“以仁為本”價值觀的其他做法結合在一起,保證了單調、枯燥、嚴格的OEC管理制度得以貫徹、保持。 在海爾,體現“以仁為本”價值觀的做法包括以下幾個。
1.“范萍事件”與80/20法則 1995年7月12日,海爾洗衣機有限公司公布一則處理決定:質檢員范萍由于責任心不強,造成選擇開關插頭插錯和漏檢,被罰款50元。海爾高層敏銳地意識到范萍漏檢所揭示出的哲學命題:偶然當中蘊含著必然。
范萍漏檢是偶然的,但如果產品質量如美國GE產品那樣過硬,這種偶然就不會發(fā)生。而“必然',是什么呢?答案是:管理漏洞!《海爾報》于1995年7月19日率先造勢,點名提出:“范萍的上級應負什么責任?”此事引起全公司上下的巨大震動,大家紛紛發(fā)表評論,最后達成共識:企業(yè)要發(fā)展,關鍵在人才,而人的關鍵在于干部的水平與作風。
什么是領導?“領導就必須承擔領導責任”,承擔領導責任不是口頭說說、不關痛癢地自我批評一下了事,而是要動真格的,要有切膚之痛的感覺。此事件最后,分管質量的負責人自罰300元,并做出深刻的書面檢查,由此也進一步奠定了海爾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原則:80/20原則(即企業(yè)里發(fā)生的任何一件過錯,管理者都要承擔80%的責任);對于廣大職工來說,對企業(yè)經營中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作共利,連續(xù)不斷等理念也有了一個既形象又本質的認識。
關鍵的少數制約次要的多數。管理人員占20%,是少數,也是關鍵的少數。
管理要抓住關鍵的少數,也就抓住了系統(tǒng),這樣就能整個企業(yè)有效地運轉。如何真正做到通過20%來管理80%呢?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在員工出現責任時,管理人員也要承擔80%的責任。
通過“株連”,使管理人員始終保持對下屬的嚴密監(jiān)控。 在《詮釋海爾》電視片中,片中采訪海爾集團時任常務副總裁楊綿綿,她是這樣解釋“工人出錯,干部受罰”的。
她說:“我和張總有意見不一致的時候,那么我就要聽他的;同樣,我和下級像柴永森吧,也會有意見不合的時候,作為下級,在沒有想通的時候,還是按照我的去做,出了錯,上級要負責任,出了錯誤,如果不是我來承擔責任的話,那他以后怎么照我做,我還老是推到他身上去,上推下卸,就叫不負責任;上面推他的領導,下面推他的下級,那他干什么了,他就等于沒有?!?因為儒家文化中社會互動的交互主義,經常造成工作過程中的推諉、扯皮等現象。
一般的處理方法是“各打50大板”。海爾的80/20原則,要求管理人員必須負領導責任、主要責任,不但要挨打,而且是被打80大板。
由于海爾中層管理人員要承擔較大的責任以及面臨更多的不確定因素(由下屬員工的過錯所帶來),因此,海爾的OEC嚴格管理不會遭到員工的抵制。 2.“三心換一心”與《排憂解難本》 張瑞敏喜歡引用的一句古語是:“上下同欲者勝?!?/p>
企業(yè)領導人必須在琢磨人、關心人上下功夫。海爾講究“三心換一心”:“解決疾苦要熱心、批評錯誤要誠心、做思想工作要知心”,換來職工對企業(yè)的“鐵心”。
熱心 海爾有一個運轉體系,專門幫助職工及時解決生活上的實際困難。公司組織了自救自助形式的救援隊,員工人手一冊《排憂解難本》,如有困難,只要填一張卡或打一個電話,排憂難小組會隨時派人解決。
誠心 10多年來,海爾的中層以上干部實行紅、黃牌制度。在每個月的中層干部考評會上,都要評出績效最好與最差的干部,最好的掛紅牌(表揚),最差的掛黃牌(批評),并具體剖析情況,使受批評的干部清楚錯在何處,明確努力方向。
在海爾,人際關系是透明的,考核制度是公開的。 知心 知心體現在建立多種制度,了解員工心里想什么,希望企業(yè)做什么。
①每半年一次的職工代表大會制度。讓員工了解企業(yè),充分發(fā)表意見,參與企業(yè)的民主管理、監(jiān)督。
涉及員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決策要經過職代會討論通過后方可實施。員工參加領導干部的考評,每次考評干部,工人在評委中所占比例不少于1/3。
②各種形式的懇談會制度。集團規(guī)定各事業(yè)部每月舉行兩次懇談會,各公司、分廠和車間的懇談會隨時召開。
員工與領導,開誠布公,暢所欲言。 ③“心橋工程”。
利用《海爾人》開辟“心橋工程”欄目,通過該欄目反映不愿在公開場合說的話。 海爾的“三心換一心”與“排憂解難本”的理念與做法,具有突出的東方儒家文化價值觀的特征,是家文化的典型體現。
3.羞恥文化與6S大腳印 。
1912年美國經濟學家熊彼特在他的德文著作《經濟發(fā)展理論》中,首次提出了創(chuàng)新的概念。熊彼特認為,“創(chuàng)新”就是把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即“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其目的是為了獲取潛在的利潤。熊彼特的理論一開始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直到1934年他的作品用英文出版后,才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注。
上世紀90年代,我國把“創(chuàng)新”一詞引入了科技界,形成了“知識創(chuàng)新”、“科技創(chuàng)新”等各種提法,進而發(fā)展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使創(chuàng)新的說法幾乎無處不在。
清華大學科學與社會研究所教授李正風認為,“創(chuàng)新”一詞在我國存在著兩種理解,一是從經濟學角度來理解創(chuàng)新,二是根據日常含義來理解創(chuàng)新。目前,人們經常談及的創(chuàng)新,簡單說來就是“創(chuàng)造和發(fā)現新東西”。這里使用的實際上是“創(chuàng)新”的日常概念。從這個廣義的概念上看,人類社會的每一次進步都離不開創(chuàng)新。
那么,我們通常所說的“科技創(chuàng)新”、“自主創(chuàng)新”究竟屬于哪個范疇呢?從事創(chuàng)新概念研究的學者普遍認為,很難進行嚴格的界定。在漢語言中,經濟學范疇的創(chuàng)新(innovation)一詞,沒有嚴格對應的詞匯,現在使用的“創(chuàng)新”很容易和另一個詞“discovery”混淆,特別是在基礎科學領域。這種概念的泛化或者說是多元化,有它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從有利的方面說,清華大學的另一位學者劉立博士認為,這種多元化有利于社會各階層、各群體,在社會生活中處于不同角色的人,參與創(chuàng)新行為,也有利于對他們的行為進行非經濟學的評估。而不利的一面在于,喪失了統(tǒng)一的標準,使很多行為都能被稱為“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本身,也容易成為一個簡單的“口號”。
由于創(chuàng)新的系統(tǒng)性,以及創(chuàng)新系統(tǒng)的復雜性,也使人們越來越注意從社會、政治和科技、文化的角度來理解企業(yè)、企業(yè)之外的其他機構在創(chuàng)新系統(tǒng)中的行為和作用,這是非常必要的,但如果把企業(yè)之外的不同機構或者不同社會角色在創(chuàng)新系統(tǒng)中的作用孤立起來,特別是撇開與企業(yè)創(chuàng)新活動的聯(lián)系,就往往容易把創(chuàng)新這個概念單純理解為“創(chuàng)造新東西”。
創(chuàng)新行為在歷史上長期是一種企業(yè)家的個人行為,從20世紀中葉,特別是六七十年代后,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創(chuàng)新是一個多主體、多機構參與的系統(tǒng)行為,因此,20世紀80年代,人們提出了國家創(chuàng)新系統(tǒng)的概念和理論。冷戰(zhàn)結束后,國家之間的競爭轉向以經濟競爭為主,知識經濟的興起使經濟的發(fā)展越來越依賴知識和技術的進步,這種形勢下,國家創(chuàng)新系統(tǒng)建設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重要問題。
推薦:儒商·創(chuàng)新論壇 /index.asp
有免費的《創(chuàng)新思維技能培訓資料》下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64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