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風流》是一本由句芒著作,崇文書局出版的平裝圖書,本書定價:28.00元,頁數:222,特精心從網絡上整理的一些讀者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民國風流》精選點評:
●不知道我以前寫的書評還在不在。
●照片很珍貴,不過金岳霖的照片全都弄錯了,那張是年老時候的梁思成。另一張其實站在林徽因后面的大高個才是金岳霖。
●縱觀民國風流,名士名媛名將名妓,頗有中國傳統(tǒng)的士族之風,在他們的世界里,百家爭鳴,氣象萬千,若中國之崛起系于此一隅,則強國之夢可實現矣!然而精英雖強,但自顧自強,且圈子狹小,你看這些名士之間的人際網能輕松接壤。茫茫草根,仍處蠻荒未曾開化,故辛亥精神未曾傳遞,49后十年動亂,皆因草根不強。時至今日,仍強國弱民,令人堪憂。
●只見俗事不見人,妄稱風流而已
●這種有針對性的八卦,是俺的最愛呀
●還未展開,意猶未盡
●摘述史詩,樂而不淫
●作者明明把魯迅林徽因寫成那樣了還能充滿崇拜之情真是服了
●還不夠八卦,最好再挖些陰暗面、齷齪點出來才看得過癮。
●藝術家都是多情生物 民國好high丫人人都在嘎平頭還12345
《民國風流》讀后感(一):剛剛好
之前看過一大堆講名國人士八卦或者生平的書,過分煽情,過分戲說,把主人公捧成瓊瑤小說男女主角。。。(就是說你啦,林徽因那堆)特別怕。
但是這本的分寸就相當好,客觀,適度的煽情,實實在在的感想,剛剛好。
《民國風流》讀后感(二):一本好書,民國風流
雙休,在書叢中偶遇一本好書《民國風流》,剛開始以為和歷史差不多的書應該無趣吧,某日,實在無聊,偶然翻翻,熟悉的名人,浪漫的故事,吸引了我,一口氣讀完了,居然,和我讀的上本劉瑜的書《送你一顆子彈》速度有的一拼啊,原來,歷史上這么有名的人的情史這么有趣,原來他們也有人性化的一面啊,特此將感受給大家,共享。
民國作為一個風云際會的年代,余溫尚存。民國知識分子們的風流軼事在歲月的洗滌中也逐漸消逝無痕,這不能不說是一件憾事?!睹駠L流》正是做了這樣一件補憾之事,它重現了當年文化名流的風流軼事,讓我們有機會重新走進民國名人的感情世界,體會他們那時的風流。
民國當年的知識分子們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不幸的是整個國家都在遭受磨難,覆巢之下,難有完卵,他們被迫背負了太多民族的負擔。幸運的是他們處在一個變革的時代,彼時西風東漸,使他們有機會不但深諳中國傳統(tǒng)文化,而且深受國外的自由精神和獨立意志的影響。因此,誕生了一批古今中西兼得的大師和創(chuàng)現代學術先河的學者。他們的感情不斷在傳統(tǒng)和開放之中飽受煎熬,傳統(tǒng)要求他們成為完人,成為像神一樣的存在,而他們的內心感受卻不斷有聲音呼喚他們遵從自己的感情,愛自己所愛。他們之中有人屈從傳統(tǒng),從一而終;有人遵從內心,“朝秦暮楚”;有人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盡管表現不一致,但是他們都活出了一種率性的人生,這在今天也是不多見的。
讀古方能通今,民國雖然距今雖不遙遠,然而民國的風流卻早已被雨打風吹去。
《民國風流》讀后感(三):俱往矣
題記:雖然大部分的故事都在天涯上看過,但是有民國情結的又何止文科生呢?對于有文藝情懷的理科生來說,那魏晉風度再現的時代亦是令人向往的。
我們還是先來講講書吧。首先這本書的封面很好,這樣的裝幀很有史學范兒。作者的文筆較為平實自然,沒有過分的渲染,邏輯性較強。本書最可堪玩味的是那一幅幅老照片。其實很多時候,我覺得那一代人的故事不用言語,因為故事通過那些生動的影像已經躍然紙上了。大部分的故事我在天涯上都有看過,所以這里不再贅述故事情節(jié)。唯一要指正的是一個編輯的錯誤,那張金岳霖的照片其實是老年時候的梁思成,然后合照中站在林徽因后面的大高個才是金岳霖。
然后我想講講我的“民國情結”從何而來。曾經我有“北京情結”,那時候我一直不知道我心心念念北京的什么。直到08年,與友人同游清華北大,站在清華園的建筑系前,想著梁思成與林徽因這么一對伉儷,我想我大抵明白了我的何所向往。我的“北京情結”其實可以修正為“北平情結”。在那個最好的年代亦是最壞的年代,有一批被后人稱為“新青年”的年輕人,他們第一次接觸到德賽兩位先生,那種強烈的初次震撼激發(fā)了他們的真性情,乃至今天我們看來他們是那樣自由甚至恣意地追求自己的愛情或者理想。我閉上眼睛,仍然能夠感受彼時那種心靈的劇烈震蕩。也許正是因為這樣初次的強烈震撼,讓這些處在新舊交替的動亂時代的人們具有了真正的叛逆精神。而現今,隨著進步了的時代而成長的應該也是進步了的我們,大約是已經耐受了,所以產生的效應曲線也趨于平緩。以至于我們需要被詢問,“你還記得你的理想嗎?”如果二十歲的時候沒有朝著自己的理想而活,那么我想,你三十歲的時候就不必再談理想。
其實,有很多東西不能去抽絲剝繭地分析,特別是情感。因為一旦剝開,也許里面什么都沒有。就像,這種情結。我并不向往那個時代,但我憧憬那樣的精神?;剡^頭來,我們有我們自己的路要走,而他們,站在我們身后。
《民國風流》讀后感(四):廢墟上的妖綠
我已經很久沒有買書了,不知在什么時候起,生活中就失去了舊日買書的閑暇和樂趣。只是有時匆匆的在購書網上瀏覽一下新書,感覺適合自己的讀的書越來越少了。那些暢銷的新書十之八九是一些經濟、商業(yè)和人際關系的書。在這個經濟無處不在的時代,人們越來越現實,于是現實的作者和讀者造就了這些出版社的新寵。
無意間發(fā)現了句芒的一本名為《民國風流》的書,長久不買書的我一時動了買書的念頭,因我看到句芒在第一章前言中的一句話,“一個漫長的封建王朝已成過去,它的陰影卻固執(zhí)地投住世間男女身上”。我一直鐘情于民國那段歷史,在我眼里,短短的幾十年的民國卻是一段聲光絢爛的過去。因這個時代有一串光輝的名字:魯迅、胡適、徐志摩、沈從文、郁達夫、張愛玲等等。這些名流們的人生光芒無疑是點亮這種絢爛的光源。但他們身上是不是也有一種舊時代不祥的“陰影”呢?我隱隱的感覺句芒是對的,而關于這些我的頭腦卻一片空白。
放入購物車,填寫地址,第二天便接到了卓越網送貨人的電話,于是我拿到這本書。翻開封皮,靜靜的讀了第一章。我很驚訝句芒的識見和眼力,她選擇了一個新鮮的角度剖開了民國那些風流人物的婚姻和愛情,于是關于他們感情生活的紋路便以全新的面貌呈現在我們面前。跟隨著句芒的筆觸,我的眼前展現出這樣一幅圖景:在一場暴風雨之后,舊的文化已然崩塌,廢墟般伏于大地之上,活躍在那段歷史舞臺上的名流們宛若在廢墟上瘋長的青草,他們的根扎在舊文化的腐尸之上,受著它的滋養(yǎng),但也帶著它的詛咒一日日的瘋長,并最終用自己的妖艷的綠色掩蓋了舊日的廢墟。長久以來,我們只看到這種綠色,而句芒的《民國風流》卻讓我們透過那片濃密的青草看到了他們連接廢墟的暗色的根部,這也就是舊時代留在他們身上的“陰影”。他們向往自由的婚姻和愛情卻總是身不由己的舊式的婚姻糾葛不清。魯迅和許廣平的師生戀籠罩在朱安這個小腳舊式婦女的陰影之下,胡適的結發(fā)妻江冬秀讓胡適的浪漫戀情終成泡影,徐志摩雖與他的發(fā)妻張幼儀的“文明離婚”,但也并沒有把他心儀的林徽因帶入他的懷抱。
很久沒有看到句芒這么優(yōu)秀的講述者了。我熱愛激烈澎湃的抒情,也喜歡語調冷靜的講述。因為抒情是關于未來和想象的,熱烈一點也無妨,而講述與過去相關,冷靜的講述無疑是一種智慧,有一種滄桑過后的淡定,令人動容。那種吵雜的敘述,我一向是看不下去的。那個喋喋不休的作者,總讓我對他的文字生出一些懷疑。句芒是一個冷靜的敘述者,她似乎故意與故事隔開一定的距離,儼然一個秉筆直書的史官。因為她的冷靜,其文字便會在不知不覺中讓人生出信賴的感覺,那些舊日風流人物的悲歡也就更加的動人,于是那些塵封已久的風流往事,在這一個冷靜的底色中再次獲得的生命。
前日給句芒留言,大體是贊她的《民國風流》思想出色,文字精彩。她讀后略帶不滿地說,怎么你的稱贊有些奇怪。我沒有回復,獨自笑著想奇怪自然是難免的,因為我由衷的贊賞里面也包含著由衷的嫉妒。
《民國風流》讀后感(五):愛情仇恨詩人
癡迷某事、某物、某人,先前叫“粉絲”,現在叫“控”。百家登神壇,全民國學控。按理說,學校里沒教給我們的東西,有個大師蹦出來愿意給普及一下,好耶!可惜,普及往往給搞成傳道洗腦加傳銷,聽幾回下來,腦盤又被格式化了。私下以為,若真心喜歡,以至于“控”,不妨親力親為,切莫道聽途說。
現當代諸人物,年代尚未久遠,資料尚且易得。有偷懶的,隨手翻翻,搞幾條段子去哄人,說自己是民國控??扇毕菀苍谒y免,近世不少當事人,抑或當事人的子嗣尚且在世,要臉面的。更有些史料,涉及白色檔案、紅色秘辛。有些話,不方便說,不能說,也不敢說。陳丹青大膽,前不久談民國,除了文人墨客,稍微抖了一點近現代官場政界的料出來,很有意思。
經常上網亂晃,自然了解由文章味道即可了解作者路數。有段時間,友人經常推薦一個博客,名之曰【私筆】。認真看了幾篇,非常喜歡。當下斷定作者是學文的,而且是學中文的。學文,尤其學中文,男男女女都有一顆八卦的心。而那一篇篇平實自然的私筆里,流露出掩蓋不住的八卦氣息。就這樣慢慢和博客主人句芒認識,經常三言兩語交流讀書心得。有時候開玩笑:出書了可得送我一本啊。她也果然意料之內,很快出了書,不日寄來。句芒自己講:出書之前編輯就命題作文,只能寫婚姻戀愛,名之曰“民國風流”,要求既生動有趣,又不能八卦獵奇、無中生有。
仔細看完這本主講民國人物婚姻戀愛的書,很難不想起那句著名的擠兌文藝青年的話: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是啊,有點學問的先生太太,怎么一個個都是出軌劈腿不斷,姘頭小三常見?。磕钦l,那誰,還有那誰,可怎么對得起我們心中高大光輝的形象???
讀書人軟,喜歡跪。上學見先生,跪。上朝見領導,跪。上床見女人,“娘子作成小生則個”,還是跪。這本書里,文人極品就是胡蘭成。丫就是典型的東方專制主義小男人,靈活、敏感、圓滑、世故。這樣的文人,可以泡張愛玲,可以上佘愛珍,可以摸周訓德小手,可以親范秀美小嘴,甚至可以把幾個寶島的學生兼崇拜者像作弊一樣寫進回憶錄??墒牵K歸不是個真正的、正常的男人。一個詞:齷齪。
再看一句話:“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云,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边@般細膩文藝的情話,是沈從文寫給張兆和的。這樣呵護一個女子,當是一生摯愛了吧,卻也難免在西南聯(lián)大任教時與高青子傳出有鼻子有眼兒的緋聞。
文人如此不堪,看來以后一定要踹開文藝青年,投入勞動人民的懷抱啊。我想說,這其實是兩個極端。讀書的固然不咋地,殺豬的也未必就稱人意。很多市井的男人,尤其有點江湖氣的,一言不合,拔刀相向;兩情相悅,掏你褲襠。李逵武松所謂的爺們兒,卻不過是將女人當豬狗屠宰。愛情婚姻里出現問題,無論男女,不分職業(yè),歸根結底都在人品上。
一直有一個怪念頭:通過戀愛和婚姻檢視一個人的人品,是最行之有效的。戀愛的時候,追求心上人,往往調動自身所有的優(yōu)勢資源,恨不得如孔雀開屏。一旦追求失敗或者感情破裂,冷嘲熱諷加指桑罵槐,身上最惡劣的品性隨之爆發(fā)。文人尤其變本加厲,戀愛時的體貼化為吵架時的敏感,追求時的慎重變成生活里的懦弱。人身上的很多品性,其實就是一種本質,兩套衣服。
茨維塔耶娃說:愛情仇恨詩人。為什么會這樣?因為詩人敏感的神經使得他們對愛情要求太高了。過度的要求使愛人反目為仇。文藝也隨之成了靶子。藝術家和情種,談起戀愛來多半血肉橫飛。一切牛逼的藝術作品,都是搞文藝的人對自己抽絲剝繭對別人抽筋扒皮的結晶。
為什么不做一個正常人呢?一個美好,真實而樸素的男人。一個寧靜、活潑而本能的女人。關心糧食和蔬菜,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從不輕易談起文藝或道德。而簡簡單單里,自有轟轟烈烈。
【多說幾句】:
人是一種非常容易走上八卦的道路并且一路狂奔的動物。魯迅在《且介亭雜文二集·題未定草六》中,談到類似問題時有一個巧妙風趣的譬喻:“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揚,更離真實。譬如勇士,也戰(zhàn)斗,也休息,也飲食,自然也性交,如果只取他末一點,畫起像來,掛在妓院里,尊為性交大師,那自然也不能說是毫無根據的,然而,豈不冤哉!”難能可貴的是,對于沒有確鑿證據的傳聞,句芒在寫作時一律不予采納,雖然她本身也是八卦的。
一直很喜歡句芒博客里的自我說明:我不在書房,就在廚房。作為一個女人,這句話再正常不過。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75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