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關:古關名,故址在今寧夏固原東南。
候騎:偵察兵。王維出使河西并不經過蕭關,此處大概是用何遜詩"候騎出蕭關,追兵赴馬邑"之意,非實寫。
都護: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護府,每府派大都護一人,副都護二人,負責轄區(qū)一切事務。
.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國杭愛山,代指邊防前線?!逗鬂h書?竇憲傳》:憲率軍大破單于軍,"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紀漢威德,令班固作銘。
"此兩句意謂在途中遇到候騎,得知主帥破敵后尚在前線未歸。 :“蕭關”,唐時防御吐蕃的軍事重地,在今甘肅省固原縣;“候騎”,偵察情況的騎兵;“都護”,漢代官名,這里指守衛(wèi)邊塞的最高軍官;“燕然”,燕然山,即杭愛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
詩人襲用虞世南《擬飲馬長城窟》中的“前逢錦衣使,都護在樓蘭”句,戛然而止,給人留下回味的余地:我們似乎看到了威風凜凜的都護將軍,正指揮大軍奮勇作戰(zhàn)的場面;也隱約感受到了詩人年輕時勇猛威武的神采和渴望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
蕭關:古關名,又名隴山關,故址在今寧夏固原東南。
候騎:負責偵察、通訊的騎兵。王維出使河西并不經過蕭關,此處大概是用何遜詩“候騎出蕭關,追兵赴馬邑”之意,非實寫。
候騎:一作“候吏”都護:唐朝在西北邊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護府,其長官稱都護,每府派大都護一人,副都護二人,負責轄區(qū)一切事務。這里指前敵統(tǒng)帥。
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國杭愛山。這里代指前線。
《后漢書·竇憲傳》:憲率軍大破單于軍,“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紀漢威德,令班固作銘?!贝藘删湟庵^在途中遇到候騎,得知主帥破敵后尚在前線未歸。
這算典故嗎?。
東漢時,竇憲追擊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后有“勒石燕然”之說。暗示已勝利或對勝利的向往或期盼。
蕭關:古關名,故址在今寧夏固原東南。
候騎:偵察兵。王維出使河西并不經過蕭關,此處大概是用何遜詩"候騎出蕭關,追兵赴馬邑"之意,非實寫。
都護: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護府,每府派大都護一人,副都護二人,負責轄區(qū)一切事務。
.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國杭愛山,代指邊防前線?!逗鬂h書??竇憲傳》:憲率軍大破單于軍,"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紀漢威德,令班固作銘。"此兩句意謂在途中遇到候騎,得知主帥破敵后尚在前線未歸。
蕭關是絲綢之路上一個重要關隘,位于原州通往靈州的道上。
古蕭 關始建于漢代,唐初置蕭關縣。由于時光推移年代渺遠,關址早已無跡 可尋,大體在今固原市東南百里處。
“蕭關道”,在唐代非常著名。陶翰“驅馬擊長劍,行役至蕭關”;王 昌齡“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岑參“涼秋八月蕭關道,北風吹斷天山 草”;皇甫冉“金貂寵漢將,玉節(jié)度蕭關”;盧綸“今年部曲盡,白首過蕭 關”;賈島“蕭關分磧路,嘶馬背寒鴻”;李昌符“漸覺風沙暗,蕭關欲到時”;顧非熊“賀蘭山便是戎疆,此去蕭關路幾荒”……這樣的詩句,膾炙 人口,不勝枚舉。
而唐詩與蕭關最有名的詩句,就是王維五律《使至塞上》后二聯:“大 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侯騎,都護在燕然。”
唐開元二十五年(公 元737年)秋,王維奉玄宗旨到河西節(jié)度使治所涼州(今武威),宣尉對吐 蕃入侵打了勝仗的崔希逸部。王維從長安出發(fā),沿絲綢之路西行,經邠 州、平涼、固原、六盤山、蘭州而到武威,故必途經蕭關。
而“大漠”、“長 河”(“長河”特指黃河)之景象共繪于一個畫面中,這一獨特風景的條 件,也僅有蕭關之北不遠處的騰格里沙漠南部邊緣,黃河流經的靈州一 帶才會具有。兩句于寫景畫圖之中描繪行經之地。
王國維稱這兩句為 “千古壯觀”之名句。唐初,吐蕃占領了河西走廊,“絲綢之路”南道被阻斷,于是經靈州往 西域成了主要通道。
敦煌文書中五代時的《西天路竟》中道:“西天路竟 一本。東京至靈州四千里地。
靈州西行二十日至甘州(今張掖),是汗 王。又西行五日至肅州。
又西行一日至玉門關。”中唐,回紇與唐建立同 盟,經靈州道從事馬綃貿易。
晚唐,沙州張義潮起義歸唐,派使者繞過涼 州直達天德軍一靈州,與《西天路竟》路線完全一致。 而長安一靈州一玉 門關這條北道“絲綢之路”通道繁忙,必經過“蕭關”,隨之蕭關“非常著 名”起來,因此被途經此地的許多唐代詩人紛紛歌吟之。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1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