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人于一個初春時節(jié)重游洛陽。
舊地重游,人事巨變,于是以“惜往日”的心情,寫下了這首詞。 這首詞的結構有些特別。
它是以今昔作對比,但它是先寫今,再寫昔,然后又歸到今。憶昔是 全詞的重點,并貫通全詞,而不從換頭處換意。
上闋起頭三句寫初春景物。 梅花漸漸稀疏,冰水也逐漸消融,在東風的煦拂之中,冬天悄悄地 走了,初春也靜靜來臨。
“暗換年華”,是全篇主旨所在。它指的是眼前自然界的變化,但也隱喻了 歷時人事的變化,暗示了詞人的今昔之感,直貫結句。
從“金谷俊游”以下,一直到下闋“飛蓋妨花”為止,全都憶寫舊游,而以“長記”兩字領起。 “誤 隨車”固在“長記”之中,還涵蓋了前面金谷園和銅駝路上的游賞。
但由于格律關系,就把“長記”這 樣作為領起的字移后了,所以不要誤以為“金谷”三句是寫今而非憶昔。此處傳達的亦是歡娛之情, 但與詞中下闋后半部分所寫今日的感傷心緒很不和諧,顯然不屬一時之事。
“長記”之事,可說者甚多,如游賞、登臨、愛情、友誼等。本詞僅寫游賞,那首先記起的當是游覽 名勝的情形。
金谷園是西晉石崇所造的花園,在洛陽西北。銅駝路是西晉宮前的鬧市,因宮前立著 銅駝而得名。
洛陽是西晉的都城,金谷園、銅駝路則是這個古都非常有代表性的名勝古跡。 所以詩 人們一說到洛陽,便多將其形之于歌詠之中。
初春時分,適值新晴,游賞美麗的名園,緩步繁華的街 道,其時春風方轉,碧草未生,地上仍是一片沙土。 由于記起當年在名園、大道“細履平沙”,進而聯想到使人難忘的“誤隨車”來。
士女傾城,春游 極盛,在那種“車如流水馬如龍”的盛況之下,“誤隨車”是完全可能的。 盡管當時只是“誤隨”,卻仍 引發(fā)詞人溫情的遐想,使他總是保持著美好的記憶,無法忘卻。
“正絮翻蝶舞”以下四句,寫“誤隨 車”時的春景。艷陽高照,所以景色也就更為濃麗了。
“絮翻蝶舞”“柳下桃蹊”,乃是正面形容濃春。 滿眼春色,而人自然也就“芳思交加”了,即滿心愉悅。
而且,這濃麗的春光并非作者所能獨占,而是 分散到“柳下桃蹊”住著的人家那兒去了。這個“亂”字下得極好,它將春色無所不在,亂哄哄地呈現 著萬紫千紅的畫面巧妙傳達了出來。
換頭“西園”三句,從美妙的景物寫到愉快的飲宴,并由晝入夜,以見當時的盡情歡樂之景。 西 園是建安時代曹丕諸人游宴之地。
詞中借用二曹詩文中的意象,寫白天賞春歸來,晚間又回到花園 飲酒、聽樂。各種花燈都點亮了,使得明月也失去了它的光輝;許多車子在園中飛馳,也不管車蓋擦 損了路旁的花枝。
令人仿佛看到燈火輝煌、車水馬龍的盛況?!暗K”字和“妨”字,不但寫出月朗花 繁,而且也點出燈光交相輝映、車眾而并馳的盛況。
“蘭苑”二句,承上啟下,筆調由繁華人凄涼,逼出“重來是事堪嗟”,點明懷舊之意,與上“東風暗 換年華”遙相呼應?!疤m苑”即指金谷、西園之類。
“是事”,猶言每事。往昔游樂多令人留戀,而“重 來”舊地,則“是事堪嗟”,感慨深至。
當年西園夜飲是何等意氣,今天酒樓獨倚,卻又如此消沉!夜色朦朧,既無飛蓋而來的俊倡,也 無鳴笳夜飲的豪情,眼前不再是絮、蝶、桃、柳這樣的春景,只是“時見棲鴉”而已。 這時候,人已蒼 老,當然早已沒有了交加的芳思,而老大無成,羈留異地,就很自然地想到故鄉(xiāng)。
如今惟余歸思,無 可奈何地暗中隨著流水逝去罷了。
望海潮是柳永的,不是柳宗元的。
譯文
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風景優(yōu)美,是三吳的都會。這里自古以來就十分繁華。如煙的柳樹、彩繪的橋梁,擋風的簾子、翠綠的帳幕,樓閣高高低低,大約有十萬戶人家。高聳入云的大樹環(huán)繞著錢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樣白的浪花,寬廣的江面一望無涯。市場上陳列著琳瑯滿目的珠玉珍寶,家家戶戶都存滿了綾羅綢緞,爭相比奢華。
里湖、外湖與重重疊疊的山嶺非常清秀美麗。秋天桂花飄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歡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劃船采菱唱歌,釣魚的老翁、采蓮的姑娘都嬉笑顏開。千名騎兵簇擁著巡察歸來的長官。在微醺中聽著簫鼓管弦,吟詩作詞,贊賞著美麗的水色山光。他日把這美好的景致描繪出來,回京升官時向朝中的人們夸耀。
注釋
⑴三吳:即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吳郡(今江蘇省蘇州市)、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三郡,在這里泛指今江蘇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區(qū)。
⑵錢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時候的吳國的一個郡。
⑶煙柳:霧氣籠罩著的柳樹。
畫橋:裝飾華美的橋。
風簾:擋風用的簾子。
翠幕:青綠色的帷幕。
參差:參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近似;高下不齊貌。
⑷云樹:樹木如云,極言其多。
怒濤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頭沖過來,浪花像霜雪在滾動。
天塹:天然溝壑,人間險阻。一般指長江,這里借指錢塘江。
珠璣:珠是珍珠,璣是一種不圓的珠子。這里泛指珍貴的商品。
⑸重湖:以白堤為界,西湖分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巘(yǎn):大山上之小山。
疊巘:層層疊疊的山巒。此指西湖周圍的山。巘:小山峰。
清嘉:清秀佳麗。
⑹三秋:①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農歷九月。王勃《滕王閣序》有“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②三季,即九月?!对娊洝ね躏L·采葛》有“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孔穎達疏“年有四時,時皆三月。三秋謂九月也。設言三春、三夏其
義亦同,作者取其韻耳”。亦指三年。李白《江夏行》有“只言期一載,誰謂歷三秋!”
⑺羌管(qiāng):即羌笛,羌族之簧管樂器。這里泛指樂器。弄:吹奏。
菱歌泛夜:采菱夜歸的船上一片歌聲。菱:菱角。泛:漂流。
⑻高牙:高矗之牙旗。牙旗,將軍之旌,竿上以象牙飾之,故云牙旗。這里指高官孫何。
吟賞煙霞:歌詠和觀賞湖光山色。煙霞:此指山水林泉等自然景色。
⑼異日圖將好景:有朝一日把這番景致描繪出來。異日:他日,指日后。圖:描繪。
鳳池:全稱鳳凰池,原指皇宮禁苑中的池沼。此處指朝廷。
柳永一直不得志,便到處飄泊流浪,尋找晉升的途徑,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提拔。根據羅大經《鶴林玉露》所載,柳永到杭州后,得知老朋友孫何正任兩浙轉運使,便去拜會孫何。無奈孫何的門禁甚嚴,柳永是一介布衣,無法見到。于是柳永寫了這首詞,請了當地一位著名的歌女,吩咐她說,如果孫何在宴會上請她唱歌,不要唱別的,就唱這首《望海潮·東南形勝》。后來,這位歌女在孫何的宴會上反復地唱這首詞,孫何被吸引就問這首詞的作者,歌女說是你的老朋友柳三變所作(那時柳永還沒有改名)。孫何請柳永吃了一頓飯,就把他打發(fā)走了,也沒有怎么提拔他。由這個故事來看,這首詞是一首干謁詞,目的是請求對方為自己舉薦。
原發(fā)布者:李鵬亞
望海潮詩詞鑒賞
【篇一:望海潮詩詞鑒賞】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賞析
《望海潮》也是詞中廣泛傳誦的名篇。
錢塘(今浙江杭州市),從唐代開始便是歷史上著名的大城市,到了宋代又有進一步的發(fā)展。柳永在杭州生活過一個時期,對杭州的山水名勝、風土人情有著親身的體驗和深厚的感情,所以,在這首詞里,他能以生動的筆墨,把杭州描繪得富麗非凡。西湖的美景,錢江潮的壯觀,杭州市區(qū)的繁華富庶,當地上層人物的享樂,下層人民的勞動生活,都一一注于詞人的筆下,涂寫出一幅幅優(yōu)美壯麗、生動活潑的畫面。這畫面的價值,不僅在于它描畫出杭州的錦山秀水,而且更重要的是它面出了當時當地的風土人情。
據羅大經《鶴林玉露》記載,這首詞是柳永呈獻給舊友孫何的作品。孫何當時任兩浙轉運使,駐節(jié)杭州。詞中“千騎擁高牙”之句,有可能指孫何而言。由于是呈獻杭州官長之作,詞中不免對當時的杭州做夸張描寫,也免不了要用恭維應酬的話語作結。但是,更主要的是,透過“競豪奢”這樣的表面現象,讀者還可以看到“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的盈實富庶,“羌管弄晴,菱歌泛夜除飽滿的感情與適度的夸張以外,詞的語言,音律,詞調也與詞的內容結合得恰到好處?!锻3薄芬彩橇朗讋?chuàng)的,詞牌與詞的內容以及地域性特點密切結合。上片寫形勝之地和錢江潮的壯觀,詞中用
1、柳永望海潮歷史背景 柳永一直不得志,便到處飄泊流浪,尋找晉升的途徑,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提拔。
根據羅大經《鶴林玉露》所載,柳永到杭州后,得知老朋友孫何正任兩浙轉運使,便去拜會孫何。無奈孫何的門禁甚嚴,柳永是一介布衣,無法見到。
于是柳永寫了這首詞,請了當地一位著名的歌女,吩咐她說,如果孫何在宴會上請她唱歌,不要唱別的,就唱這首《望海潮·東南形勝》。后來,這位歌女在孫何的宴會上反復地唱這首詞,孫何被吸引就問這首詞的作者,歌女說是你的老朋友柳三變所作(那時柳永還沒有改名)。
孫何請柳永吃了一頓飯,就把他打發(fā)走了,也沒有怎么提拔他。由這個故事來看,這首詞是一首干謁詞,目的是請求對方為自己舉薦。
2、姜夔揚州慢歷史背景 此詞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時作者二十余歲。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顏亮南侵,江淮軍敗,中外震駭。
完顏亮不久在瓜州為其臣下所殺。 根據此前小序所說,淳熙三年,姜夔因路過揚州,目睹了戰(zhàn)爭洗劫后揚州的蕭條景象,撫今追昔,悲嘆今日的荒涼,追憶昔日的繁華,發(fā)為吟詠,以寄托對揚州昔日繁華的懷念和對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擴展資料: 1、《望海潮·東南形勝》原文 宋代:柳永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
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譯文: 東南形勢重要,湖山優(yōu)美的地方,三吳的都會,錢塘自古以來十分繁華。
如煙的柳樹、彩繪的橋梁,擋風的簾子、翠綠的帳幕,房屋高高低低,約有十萬人家。 高聳入云的大樹環(huán)繞著沙堤,怒濤卷起霜雪一樣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綿延無邊。
市場上陳列著珠玉珍寶,家庭里充滿著綾羅綢緞,爭講奢華。 里湖、外湖與重重疊疊的山嶺非常清秀美麗,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晴天歡快地奏樂,夜晚劃船采菱唱歌,釣魚的老翁、采蓮的姑娘都嬉笑顏開。千名騎兵簇擁著長官,乘醉聽吹簫擊鼓,觀賞、吟唱煙霞風光。
他日畫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時向人們夸耀。 2、《揚州慢》原文 宋代:姜夔 淳熙丙申正日,予過維揚。
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壁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
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
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v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譯文: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這天,我經過揚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薺草和麥子。
進入揚州,一片蕭條,河水碧綠凄冷,天色漸晚,城中響起凄涼的號角。我內心悲涼,感慨于揚州城今昔的變化,于是自創(chuàng)了這支曲子。
千巖老人認為這首詞有《黍離》的悲涼意蘊。 揚州自古是著名的都會,這里有著名游覽勝地竹西亭,初到揚州我解鞍下馬稍作停留。
過去昔日繁花熱鬧的揚州路,如今長滿了青青薺麥,一片荒涼。金兵侵略長江流域地區(qū),洗劫揚州后,只留下殘存的古樹和廢毀的池臺,都不愿再談論那殘酷的戰(zhàn)爭。
臨近黃昏,凄清的號角聲響起,回蕩在這座凄涼殘破的空城。杜牧俊逸清賞,料想他現在再來的話也會感到震驚。
即使“豆蔻”詞語精工,青樓美夢的詩意很好,也難抒寫此刻深沉悲愴感情。 二十四橋依然還在,橋下江水水波蕩漾,月色凄冷,四周寂靜無聲。
想那橋邊紅色的芍藥花年年花葉繁榮,可它們是為誰生長為誰開放呢?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望海潮·東南形勝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揚州慢·淮左名都。
望海潮是柳永的,不是柳宗元的。
譯文 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風景優(yōu)美,是三吳的都會。這里自古以來就十分繁華。
如煙的柳樹、彩繪的橋梁,擋風的簾子、翠綠的帳幕,樓閣高高低低,大約有十萬戶人家。高聳入云的大樹環(huán)繞著錢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樣白的浪花,寬廣的江面一望無涯。
市場上陳列著琳瑯滿目的珠玉珍寶,家家戶戶都存滿了綾羅綢緞,爭相比奢華。 里湖、外湖與重重疊疊的山嶺非常清秀美麗。
秋天桂花飄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歡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劃船采菱唱歌,釣魚的老翁、采蓮的姑娘都嬉笑顏開。
千名騎兵簇擁著巡察歸來的長官。在微醺中聽著簫鼓管弦,吟詩作詞,贊賞著美麗的水色山光。
他日把這美好的景致描繪出來,回京升官時向朝中的人們夸耀。注釋⑴三吳:即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吳郡(今江蘇省蘇州市)、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三郡,在這里泛指今江蘇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區(qū)。
⑵錢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時候的吳國的一個郡。⑶煙柳:霧氣籠罩著的柳樹。
畫橋:裝飾華美的橋。風簾:擋風用的簾子。
翠幕:青綠色的帷幕。參差:參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
近似;高下不齊貌。⑷云樹:樹木如云,極言其多。
怒濤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頭沖過來,浪花像霜雪在滾動。天塹:天然溝壑,人間險阻。
一般指長江,這里借指錢塘江。珠璣:珠是珍珠,璣是一種不圓的珠子。
這里泛指珍貴的商品。⑸重湖:以白堤為界,西湖分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
巘(yǎn):大山上之小山。疊巘:層層疊疊的山巒。
此指西湖周圍的山。巘:小山峰。
清嘉:清秀佳麗。⑹三秋:①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農歷九月。
王勃《滕王閣序》有“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②三季,即九月?!对娊洝ね躏L·采葛》有“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孔穎達疏“年有四時,時皆三月。
三秋謂九月也。設言三春、三夏其義亦同,作者取其韻耳”。
亦指三年。李白《江夏行》有“只言期一載,誰謂歷三秋!”⑺羌管(qiāng):即羌笛,羌族之簧管樂器。
這里泛指樂器。弄:吹奏。
菱歌泛夜:采菱夜歸的船上一片歌聲。菱:菱角。
泛:漂流。⑻高牙:高矗之牙旗。
牙旗,將軍之旌,竿上以象牙飾之,故云牙旗。這里指高官孫何。
吟賞煙霞:歌詠和觀賞湖光山色。煙霞:此指山水林泉等自然景色。
⑼異日圖將好景:有朝一日把這番景致描繪出來。異日:他日,指日后。
圖:描繪。鳳池:全稱鳳凰池,原指皇宮禁苑中的池沼。
此處指朝廷。柳永一直不得志,便到處飄泊流浪,尋找晉升的途徑,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提拔。
根據羅大經《鶴林玉露》所載,柳永到杭州后,得知老朋友孫何正任兩浙轉運使,便去拜會孫何。無奈孫何的門禁甚嚴,柳永是一介布衣,無法見到。
于是柳永寫了這首詞,請了當地一位著名的歌女,吩咐她說,如果孫何在宴會上請她唱歌,不要唱別的,就唱這首《望海潮·東南形勝》。后來,這位歌女在孫何的宴會上反復地唱這首詞,孫何被吸引就問這首詞的作者,歌女說是你的老朋友柳三變所作(那時柳永還沒有改名)。
孫何請柳永吃了一頓飯,就把他打發(fā)走了,也沒有怎么提拔他。由這個故事來看,這首詞是一首干謁詞,目的是請求對方為自己舉薦。
一、奉旨填詞柳三變:柳永《鶴沖天》中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句,
北宋仁宗曾批評他:“此人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詞去?!保瑢⒚帜ㄈ?。柳永自稱:“奉旨填詞?!?/p>
二、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據說完顏亮讀罷柳永的《望海潮》一詞,稱贊杭州之美:“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馬吳山之志”,隔年以六十萬大軍南下攻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一)
三、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宋葉夢得《避暑錄話》記載:“柳永為舉子時,多游狹邪,善為歌辭。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辭,始行于世,于是聲傳一時。余仕丹徒,嘗見一西夏歸朝官云:‘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 并且柳詞可分俚、雅兩派。
到百度MP3搜索,有林志穎演唱的這首詞(歌名就叫《望海潮》),也有單純的背景樂。畫面只能在網上弄了,這個不是非專業(yè)的人能做好的。
另外的建議:
1、講詞之前要講傳說,引出這首詞 ,從而引起學生們的興趣。相傳后來金主完顏亮聽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十分羨慕錢塘的繁華,從而加強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雖然說金主因受一首詞的影響而萌發(fā)南侵之心不太可信,也許只是謠傳。但是產生這一傳說,卻可以印證這首詞的藝術感染力是很強的。
2、要講柳詞的特點,特別是描寫中鋪敘的手法。可以拿來他的名作《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或是其他有鋪敘特色的詞來比較著講,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柳詞鋪敘的魅力。
3、要展開講詞的風格,豐富同學們的知識面。比如詞是如何分成婉約和豪放兩派的,柳詞如何是豪放派的代表;或說柳永在詞的發(fā)展史上的功績和貢獻,如何發(fā)展了長調(本詞就是),也可以拿過去的小令來和長調對比一下,講長調的優(yōu)勢。
4、講柳永這個人,以人論詞。把他如何求功名,如何作《鶴沖天》“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皇帝如何說“要何浮名,且去填詞”,他最終自命為“奉旨填詞柳三變”。這樣的故事很精彩,也很有吸引力。
從本人學生時代的經歷和后來的感悟來看,作為一個好老師,第一應該讓學生們產生興趣進而有求知欲;第二應該豐富學生的知識面,都是在于日常教學中的積累;第三應該營造好的氣氛,比如多媒體視聽等等??赡苁且皇锥潭痰男≡~,但能過講解,或是以之為載體,把更多相關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那是最有益的事情??吹贸?,您是一個好老師!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4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