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尼父之在陳兮出自:《登樓賦》王粲典故:《論語·公冶長》記載,孔子周游列國的時候,在陳、蔡絕糧時感嘆:“歸歟,歸歟!”典故來源:楚昭王聘請孔子,孔子去拜見,路經(jīng)陳國與蔡國。
陳、蔡兩國的大夫們相聚謀劃說:“孔子是一代圣賢,他每次抨擊嘲諷的問題都切中諸侯的缺點。他要是被楚國重用,那我們陳、蔡兩國就危險了?!?/p>
于是他們派兵攔住孔子,不讓通行。 孔子斷糧七天,和外面不能聯(lián)系,連粗劣的飯食都吃不到,隨從的人都相繼餓倒。
孔子更加慷慨激昂地演講禮樂教化,又叫來子路問:“《詩經(jīng)》上說‘不是兕牛,不是老虎,沿著那曠野走’。我的主張不對嗎,為什么到了這個地步?”子路聽后心里生氣,臉上露出不高興的神色,對孔子說:“君子沒有什么東西能困擾他的。
想來大概是老師不夠仁德,因此別人就不相信您;想來大概是老師不夠聰明,因此別人就不推行您的主張。而且我以前曾經(jīng)聽老師您說過:‘常做好事的人,上天以好運來報答他;常做壞事的人,上天以災禍來懲罰他。
’如今老師您積累仁德,心懷仁義,長時間推行您的主張,怎么也會如此窮困呢?” 孔子說:“仲由不懂啊。我告訴你,你以為仁德的人就一定被信任嗎,那么伯夷、叔齊就不該餓死在首陽山。
你以為聰明人一定被重用嗎,那么王子比干就不該被剖心。你以為忠誠的人一定得到報答嗎,那么關龍逢就該不受刑罰。
你以為勸諫的話一定聽嗎,那么伍子胥就不該被殺。遇不遇明君,是時機決定的;賢與不賢,是才能決定的。
君子學識廣播,謀慮深遠,卻遇不到明君的多了,哪里只是我孔丘呢?再說蘭草長在深山老林,不因為沒人欣賞就不芳香。君子修身講德,不因為困窘就改變氣節(jié)。
做事在人,生死在命。因此,齊桓公在莒國產(chǎn)生了稱霸的愿望,晉文公在曹國產(chǎn)生了稱霸的決心,越王勾踐在會稽山被圍,立志圖強。
所以說,處于下位沒有憂愁的人,就是考慮得不遠?處于下位還常??鞓返娜?,就是志向不大?你怎么知道他的心情呢?” 子路退出去以后,孔子又叫子貢到他跟前,把對子路說的話跟子貢說了一遍。子貢說:“老師的學說實在是博大精深,所以天下沒有誰能接受。
老師您干嘛不把您的主張稍微降低些標準呢?”孔子說:“賜啊,優(yōu)秀的農(nóng)夫懂得如何播種,不一定懂得如何收獲。優(yōu)秀的工匠能做出精巧的東西,不一定能修理。
君子能培養(yǎng)他的道德修養(yǎng),創(chuàng)立政治主張,抓住主要的東西,理清頭緒,不一定別人就能接受。如今不主動地培養(yǎng)自己的道德品質(zhì),創(chuàng)立出仁德的思想主張,卻只求別人接受。
賜啊,你的志向不夠遠大!你的想法不夠深遠呀!” 子貢出去,顏回進來,孔子也像先前那樣問他。顏回說:“先生的學問最大,天下不能容得下。
雖然這樣,先生推行它,世人不用我們的主張,是掌握國家的人丑陋,先生有什么錯誤?不被收容才更顯示您是君子?!?孔子高興地感嘆說:“有學問哪!顏家的孩子,讓你富有、多財,我給你當總管。”
第二段“昔尼父之在陳兮,有歸歟之嘆音”用了孔子的典故,出自《論語·公冶長》,孔子周游列國時,在陳國斷糧,有“歸歟歸歟”之嘆?!扮妰x幽而楚奏兮”用了鐘儀的典故,出自《左傳·成公九年》。
春秋時楚國樂官鐘儀,被晉軍所俘,晉侯準備釋放他,讓他彈琴,他彈的仍是楚國曲調(diào)。“莊舄顯而越吟”用了莊舃的典故,出自《史記·張儀列傳》,越人莊舃在楚國擔任顯要的官職,可是他病中呻吟,仍發(fā)出越地的方音。
這三個典故說明不論是圣人還是普通人,也不論遭遇的窮達,懷鄉(xiāng)之情是共同的,這就強化了思鄉(xiāng)的情懷。
第三段“懼匏瓜之徒懸兮”中,“匏瓜徒懸”語出《論語·陽貨》:“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意思是怕像匏瓜那樣,徒然掛著而無人食用,比喻自己有才能而生怕得不到任用。
“畏井渫之莫食”中,“井渫莫食”出自《周易·井卦》:“井渫不食,為我心惻。”意思是怕淘干凈的井無人前來汲水飲用,比喻自己修身潔行卻不被任用。
“匏瓜徒懸”“井渫莫食”這兩個典故恰當?shù)乇磉_了作者不得任用的擔心。
擴展資料
這篇賦以鋪敘手法,由登樓極目四望而生憂時傷事之慨,并把眷戀故鄉(xiāng)、懷才不遇之情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而各層自有重點,深摯的感情,徐徐道來,感人至深,真不愧名家手筆。
這篇賦主要抒寫作者生逢亂世、長期客居他鄉(xiāng)、才能不能得以施展而產(chǎn)生思鄉(xiāng)、懷國之情和懷才不遇之憂,表現(xiàn)了作者對動亂時局的憂慮和對國家和平統(tǒng)一的希望,也傾吐了自己渴望施展抱負、建功立業(yè)的心情。全篇抒情意味很濃,“憂”字貫穿全篇,風格沉郁悲涼,語言流暢自然,是建安時代抒情小賦的代表性作品。
此賦有如下特點:一、層次清晰。全文分為三段,首段寫登樓所見,次段敘懷鄉(xiāng)之情,末段抒身世之懼,遵循主人公情緒的自然發(fā)展而來,層次極為清晰。
二、結(jié)構(gòu)嚴謹。第一段寫景中透露出“憂思”,“望”“憂” 兩字,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調(diào)。第二段集中表達了作者內(nèi)心的沉重憂思。開頭四句承上文“非吾土”抒發(fā)懷鄉(xiāng)之情,“憑軒檻以遙望兮”中的“望”字,化景物為情思。
第三段對思鄉(xiāng)之情進一步開掘,揭示出“憂思”深層的政治內(nèi)涵。情景交融。首段寫異鄉(xiāng)風光:地勢開闊,山川秀美,物產(chǎn)富饒,以眼前樂景反襯心中哀情。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登樓賦
“結(jié)草”的典故見于《左傳.宣公十五年》。公元前 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晉,晉軍和秦兵在晉地輔氏(今陜西大荔縣)交戰(zhàn),晉將魏顆與秦將杜回相遇,二人廝殺在一起,正在難分難解之際,魏顆突然見一老人用草編的繩子套住杜回,使這位堂堂的秦國大力士站立不穩(wěn),摔倒在地,當場被魏顆所俘,使得魏顆在這次戰(zhàn)役中大敗秦師。 晉軍獲勝收兵后,當天夜里,魏顆在夢中見到那位白天為他結(jié)繩絆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說,我是祖姬的父親。我在九泉之下感謝你救活女之恩,今天這樣做是為了報答你! 原來,晉國大夫魏武子有位愛妾祖姬,無子。魏武子生病時囑咐兒子魏顆說:“我若死了,你一定要選良配把她嫁出去?!焙髞砦何渥硬≈?,又對魏顆說:“我死之后,一定要讓她為我殉葬,使我在九泉之下有伴?!钡鹊轿何渥铀篮?,魏顆沒有把祖姬殺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給了別人。其弟責問為何不尊父臨終之愿,魏顆說:“人在病重的時候,神智是昏亂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據(jù)父親神智清醒時的吩咐?!痹?秋七月,秦桓公伐晉,次于輔氏。壬午,晉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還。及洛,魏顆敗秦師于輔氏。獲杜回,秦之力人也。 初,魏武子有嬖妾,無子。武子疾,命顆曰:「必嫁是?!辜膊。瑒t曰:「必以為殉?!辜白洌w嫁之,曰:「疾病則亂,吾從其治也?!辜拜o氏之役,顆見老人結(jié)草以亢杜回,杜回躓而顛,故獲之。夜夢之曰:「余,而所嫁婦人之父也。爾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報?!?(《左傳.宣公十五年》)
“結(jié)草”報恩的典故見于《左傳》,據(jù)《左傳?宣公十五年》上記載:“魏武子有嬖妾,無子。武子疾,命顆曰:“必嫁是?!奔膊。瑒t曰:“必以為殉。”及卒,顆嫁之,曰:“疾病則亂,吾從其治也?!奔拜o氏之役,顆見老人結(jié)草以亢杜回,杜回躓而顛,故獲之。夜夢之曰:“余,而所嫁婦人之父也。爾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報?!?大致意思是說:春秋時期,晉國大夫魏武子有個非常寵愛的小妾。魏武子剛生病的時候囑咐兒子魏顆說:“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辈痪梦何渥硬≈兀謱ξ侯w說:“我死之后,一定要讓她為我殉葬?!钡鹊轿何渥铀篮?,魏顆沒有把那愛妾殺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給了別人。魏顆說:“人在病重的時候,神智是昏亂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據(jù)父親神智清醒時的吩咐?!焙髞恚髞砦侯w與秦將杜回交戰(zhàn),兩軍正在激戰(zhàn)之時,戰(zhàn)場上突然出現(xiàn)了一位老人,他用地上的草打成了許多結(jié)把杜回絆倒,魏顆因此活捉了杜回,秦軍大敗。當天夜里,魏顆做了一個夢,夢見白天的那個老人對他說:“我是你所嫁的那個婦人的父親,特來戰(zhàn)場上結(jié)草報恩?!?“銜環(huán)”的故事則見于《后漢書?楊震傳》中的注引《續(xù)齊諧記》,據(jù)說,楊震父親楊寶九歲時,在華陰山北,見一黃雀被老鷹所傷,墜落在樹下,為螻蟻所困。楊寶可憐它,就把它帶回家,放在巾箱中,每天特意用黃花喂它,百日之后的一天,黃雀羽毛豐滿,就飛走了。當夜,有一黃衣童子向楊寶拜謝說:“我是西王母的使者,承蒙仁慈而有愛心的您搭救我,實在是感激不盡?!庇谑前阉拿栋篆h(huán)贈與楊寶,并說:“它可保佑您的子孫位列三公,為政清廉,處世行事象這玉環(huán)一樣潔白無暇?!焙髞恚琰S衣童子所言,楊寶的兒子楊震、孫子楊秉、曾孫楊賜、玄孫楊彪四代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剛正不阿,為政清廉,他們的美德為后人所傳誦。 根據(jù)這兩個傳說,人們就將“結(jié)草”和“銜環(huán)”合在一起,用來比喻感恩報德,至死不忘。
在北歐神話中,芬里厄、耶夢加得、海拉是邪神洛基和女巨人安爾伯達所生的三兄妹。芬里厄是邪惡的巨狼,在諸神的黃昏之前被斯堪的納維亞諸神囚禁,因為他的最終宿命就是吞噬北歐神話中“眾神之父”奧丁。在諸神的黃昏中芬里厄變得能張口吞噬天地。在吞噬奧丁之后被奧丁之子維達殺死。
講的是孔子拜師項橐的事,仲尼就是孔子。
一日孔子乘著一輛馬車周游列國。來到一個地方,見有一孩子用土圍成了一座“城”,坐在里面??鬃泳蛦枺骸澳憧匆婑R車為什么不躲開呀?”
那孩子回答:“人們說您孔老先生上曉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墒?,今天我見您卻并不怎么樣。因為自古到今,只聽說車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車子的道理呢?”
孔子愣了一下,問:“你叫什么名字?”孩子答道:“我叫項橐?!笨鬃訛榱送旎孛孀?,就想出了一連串問題來難項橐,但是都被項橐巧妙的化解。
孔子覺得這孩子知識淵博,連自己也辯不過他,只得長嘆一聲,俯下身子對項橐和藹地說:“后生可畏,我當拜你為師。”
回頭對弟子們講:“三人行必有我?guī)熞?。要不恥下問?!苯?jīng)孔子這一褒獎,項橐便名揚九州,震動朝野。
擴展資料:
孔子在魯國設壇講學,門下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嘗聞莒國之東南海邊有紀障城,周圍百姓淳厚且皆博學。一日孔子與弟子計議東游,博其民情,悟其智慧。
待數(shù)乘車馬風塵仆仆來到今碑廓地境,但見山川秀麗,地坦禾豐,這紀障地方果是富庶之邦??鬃颖M興觀賞。
正當與弟子縱興談笑,策馬東行,見前邊大道上幾個戲耍的玩童躲于路邊,唯有一玩童立于路中不動。此童正是項橐。子路見狀,停車呵斥,但項橐還是不動。
孔子在車上探身問道:“無知頑童阻車于路中,是為何意?”項橐見老者出言不遜,心生不快,決計要戲弄一下這些人,就說:“城池在此,車馬安能過去?!笨鬃拥溃骸俺窃诤翁??”
“筑于足下?!笨鬃右娺@孩童不亢不卑,氣質(zhì)非凡,便屈尊下車觀看,果見小兒立于石子擺成的“城”中,孔子笑道:“此城何用?”“御車馬軍兵。”
“小兒戲言,車馬從此過,又待如何?”“城固門關,焉能過乎?”孔子上下打量孩童,思忖道:這紀障地方的人果真聰慧,連小兒都如此伶俐,只不過有些恃才傲慢,待吾詳察。
于是孔子問道:“卻又如何?”“城躲車馬,車馬躲城?”孔子無言以對,隨繞“城”而過。
孔子與弟子受此戲弄,怏怏不快。見路邊一農(nóng)夫鋤地,子路便蓄意戲問道:“農(nóng)家做何?”農(nóng)夫答道:“鋤地?!薄翱茨忝γβ德?,不知手中之物日抬幾度?”
見農(nóng)夫答不出,師徒正欲竊喜,項橐從后趕來答道:“我父年年鋤地,自知手中之物日抬幾度,先生行必乘車馬,想必知馬蹄日抬幾度?”子路啞然??鬃右娦郝敺f機敏,列國少見,非神童莫屬,便下車細察 。
“觀你孩童才智過人,今你我各出一題,互為應對,勝者為師,如何?”項橐道:“不可戲我?!薄巴艧o欺。”孔子接著說:“人生于世,皆托日月星辰之光,地生五谷,方養(yǎng)眾多生靈,且問小兒,天有多少星辰,地上多少五谷?”
項橐答道:“天高不可丈量,地廣不能尺度,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谷?!鄙砸活D,項橐問:“人之體比地小,目之眉比天低,二眉生于目上,天天可見,人人皆知,夫子可知二眉有多少根?”
孔子無對,依適才君子之約,正要問如何拜師,項橐已縱身跳入旁邊水塘中,孔子不知何故,項橐浮出水面道:“沐浴后方可行禮,夫子也來沐浴。”
孔子道:“吾不曾學游,恐沉而不浮?!表楅业溃骸安蝗唬喿硬辉鴮W游,反而浮而無沉?!薄傍営须x水之毛故而不沉?!?/p>
“葫蘆無離水之毛,也浮而不沉?!薄昂J圓而且內(nèi)空,故而不沉?!薄扮妶A且內(nèi)空,何又沉而不浮?!笨鬃用娉嗾Z塞。
項橐沐浴畢,孔子設案行禮,拜項橐為師,打道回曲阜,從此不再東游。
后來便有了“項橐三難孔夫子”、“昔仲尼,師項橐”的傳說,“君子之約、童叟無欺”等詞語均出于此。后世尊孔子為圣人,這小項橐也便因之被尊為“圣公”。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 項橐三難孔子 的故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孔子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2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