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祖,先秦道家先驅(qū)之一。姓籛名鏗,一作彭鏗,陸終第三子。彭祖建國于彭,子孫以國為氏。又彭亦為姓。
大彭國第一代始祖彭祖篯鏗本為堯舜時人,由于經(jīng)常和神農(nóng)時神巫巫咸、黃帝時神醫(yī)巫彭、夏彭伯壽、商彭伯考、商賢大夫彭咸、周柱下史老子混為一談,遂有“長年八百,綿壽永世”、“非壽終也、非死明矣”等傳說,清人孔廣森在注《列子·力命篇》“彭祖之智不出堯舜之上而壽八百”之句時說:“彭祖者,彭姓之祖也……大彭歷事虞夏,于商為伯,武丁之世滅之,故曰彭祖八百歲,謂彭國八百年而亡,非實篯不死也?!睗h代史學家韋昭在《國語·鄭語》注中說:“彭祖,大彭也?!笨梢娕碜鎵郯税僦傅氖谴笈硎线@個國家存在了八百余年,《竹書紀年》:“(武?。┧氖?,王師滅大彭。”如今徐州市境內(nèi)仍保存有彭祖廟、彭祖祠、彭祖樓、彭祖井、彭祖墓等歷史遺跡。
徐陳指東漢徐干和陳琳的并稱,都是“建安七子”之一。
典源;《三國志》卷二十一〈魏書·王粲〉
始文帝為五官將,及平原侯植皆好文學。粲與北海徐干字偉長、廣陵陳琳字孔璋、陳留阮瑀字元瑜、汝南應玚字德璉、玚,音徒哽反,一音暢。東平劉楨字公干并見友善。干為司空軍謀祭酒掾?qū)?,五官將文學。琳前為何進主簿。進欲誅諸宦官,太后不聽,進乃召四方猛將,并使引兵向京城,欲以劫恐太后。琳諫進曰:「易稱『即鹿無虞』。諺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況國之大事,其可以詐立乎?今將軍總皇威,握兵要,龍驤虎步,高下在心;以此行事,無異于鼓洪爐以燎毛發(fā)。但當速發(fā)雷霆,行權(quán)立斷,違經(jīng)合道,天人順之;而反釋其利器,更徵于他。大兵合聚,強者為雄,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祇為亂階?!惯M不納其言,竟以取禍。琳避難冀州,袁紹使典文章。袁氏敗,琳歸太祖。
希望能幫助到你
王陽明 (1472-1529)漢族。
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貶貴州時曾居住于陽明洞,世稱陽明先生、王陽明。是我國明代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政治家和軍事家,是朱熹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學”流派創(chuàng)始人。
弘治十二年,舉進士,明年,授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后改兵部主事。 弘治十八年(1505年),王陽明“專志授徒講學”,和湛甘泉結(jié)交,“共以倡明圣學為事”。
正德元年(1506年),一度被權(quán)宦劉瑾排擠,謫貴州龍場驛驛丞。三年,到龍場。
正德五年(1510年),升江西吉安府廬陵縣知縣。正德七年(1512年),從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升授南京太仆寺少卿。
正德十一年(1516年),升任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巡撫南贛,平定漳州詹師富、大帽山盧珂、大庚陳日龍、橫水謝志珊、桶岡藍天鳳,浰頭池仲容等匪徒暴亂。 正德十四年六月,率部鎮(zhèn)壓福建地方叛亂,于豐城途中獲悉寧王反,即返吉安起義兵,水陸并進搗南昌,連下九江、南康、費時35天,平叛擒宸濠。
九月抵杭州獻俘,因宦官許泰、張忠讒言,非但無功,反遭誣獲咎,太監(jiān)張永設法得以免禍,即稱病居西湖凈慈寺、九華山諸寺院。 正德十六年初,始于南昌揭示"致良知"學說,終完成"心學"體系。
六月升南京部尚書,九月歸姚,會74弟子于龍泉山中山閣,指示"良知"之說,十二月被封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新建伯。 此后6年許,丁父憂,服滿亦不召用,專事講學。
嘉靖四年(1525)九月,在余姚中天閣講學,門人300余,并作《中天閣勉諸生》文書于壁。 嘉靖六年五月,受命鎮(zhèn)壓思恩、田州、八寨、仙臺、花相等地瑤族、僮族叛亂,翌年秋平定。
時肺病劇發(fā),十月上疏告退。十一月二十九(1529年1月9日)卒于江西南安青龍浦舟中,享年56歲,謚文成,著有《王文成公全書》行世。
編輯本段明史紀傳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華,字德輝,成化十七年狀元。
授修撰。弘治中,累官學士、少詹事。
華有器度,在講幄最久,孝宗甚眷之。李廣貴幸,華講大學衍義,至唐李輔國與張后表里用事,指陳甚切。
帝命中官賜食犒勞,正德初年,進禮部左侍郎。以守仁忤劉瑾,出為南京吏部尚書,坐事罷職。
旋以會典小誤,降右侍郎。瑾敗,乃復故,無何,卒。
華性孝順,母岑氏年逾百歲卒。華已年七十余,猶寢苫蔬食,士論多之。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夢神人自云中送兒下,因名云。
五歲不能言,異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訪客居庸、山海關(guān)。
時闌出塞,縱觀山川形勝。弱冠舉鄉(xiāng)試,學大進。
顧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進士。
使治前威寧伯王越葬,還而朝議方急西北邊,守仁條八事上之。尋授刑部主事。
決囚江北,引疾歸。起補兵部主事。
正德元年冬,劉瑾逮南京給事中御史戴銑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謫貴州龍場驛丞。
龍場萬山業(yè)薄,苗、僚雜居。守仁因俗化導,夷人喜,相率伐木為屋,以棲守仁。
瑾誅,量移廬陵知縣。人覲,遷南京刑部主事,吏部尚書楊一情改之驗封。
屢遷考功郎中,擢南京太仆少卿,就遷鴻臚卿。 兵部尚書王瓊素奇守仁才。
十一年八月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南、贛。當是時,南中盜賊蜂起。
謝志山據(jù)橫水、左溪、桶岡,池仲容據(jù)浰頭,皆稱王,與大庾陳曰能、樂昌高快馬、郴州龔福全等攻剽府縣。而福建大帽山賊詹師富等又起。
前巡撫文森托疾避去。志山合樂昌賊掠大庾,攻南康、贛州,贛縣主簿吳比戰(zhàn)死。
守仁至,知左右多賊耳目,乃呼老黠隸詰之。隸戰(zhàn)栗不敢隱,因貰其罪,令詗賊,賊動靜無勿知。
于是檄福建、廣東會兵,先討大帽山賊。 明年正月,督副使楊璋等破賊長富村,逼之象湖山,指揮覃桓、縣丞紀钅康戰(zhàn)死。
守仁親率銳卒屯于上杭。佯退師,出不意搗之,連破四十余寨,俘斬七千有奇,指揮王鎧等擒師富。
疏言權(quán)輕,無以令將士,請給旗牌,提督軍務,得便宜從事。尚書王瓊奏從其請。
乃更兵制:二十五人為伍,伍有小甲;二伍為隊,隊有總甲;四隊為哨,哨有長,協(xié)哨二佐之;二哨為營,營有官,參謀二佐之;三營為陣,陣有偏將;二陣為軍,軍有副將。皆臨事委,不命于朝;副將以下,得遞相罰治。
其年七月,進兵大庾。志山乘間急攻南安,知府季系敗之。
副使楊璋等亦生縶日能以歸。遂議討橫水、左溪。
十月,都指揮許情、贛州知府邢旬、寧都知縣王天與各一軍會橫水,及守備郟文、汀州知府唐淳、縣丞舒富各一軍會左溪,吉安知府伍文定、程鄉(xiāng)知縣張戩遏其奔軼。守仁自駐南康,去橫水三十里,先遣四百人伏賊巢左右,進軍逼之。
賊方迎戰(zhàn),兩山舉幟。賊大驚,謂官軍已盡犁其巢,遂潰。
乘勝克橫水,志山及其黨蕭貴模等皆走桶岡。左溪亦破。
守仁以桶岡險固,移營近地,諭以禍福。賊首藍廷鳳等方震恐,見使至大喜,期仲冬朔降,而、文定已冒雨奪險入。
賊阻水陣,直前搏戰(zhàn),文定與戩自右出,賊倉卒敗走,遇淳兵又敗。諸軍破桶岡,志山、貴模、廷鳳面縛降。
凡破巢八十有四,俘斬六千有奇。時湖廣巡撫秦金亦破福全。
其黨千人突至,諸將擒斬之。乃設崇義縣于橫水,控諸瑤。
還至贛州,議討浰頭賊。 初,守仁之平師富也,龍川賊盧珂、鄭志高、陳英咸請降。
及征橫。
圖窮匕見 ( tú qióng bǐ xiàn ) (見 通“現(xiàn)”,出現(xiàn)、顯現(xiàn) 【解釋】:圖:地圖;窮:盡;見:現(xiàn)。
比喻事情發(fā)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 【出處】:《戰(zhàn)國策·燕策三》:秦王謂珂曰:“起,取武陽所持圖?!?/p>
珂既取圖奉之,發(fā)圖,圖窮而匕首見。 【語法】:緊縮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示例】:這次談判雙方針鋒相對,已到了圖窮匕見的最后白熱化階段了。
【近義詞】: 真相大白、東窗事發(fā)、原形畢露 【反義詞】:顯而易見 、不明真相、撲朔迷離、深不可測 【英 文】: the real intention is revealed in the end 圖窮匕見在歷史中的典故: 《戰(zhàn)國策·燕策》和《史記·刺客列傳·荊軻》都記載了荊軻刺秦王的精彩故事,生動刺激緊張萬分。成語“圖窮匕見”就來自這個故事。
見,讀現(xiàn),露出的意思。 秦國是戰(zhàn)國七雄中的強者,它不斷蠶食他國,公元前228年向北進犯,已經(jīng)俘虜了趙王,燕國危在旦夕。
燕國的太子丹派荊軻(粵語和普通話都讀作“柯”)作刺客,決心要殺死當時的秦王趙政(即后來的秦始皇),以解亡國威脅。 荊軻出發(fā)前,做了三項周密準備:由勇士秦舞陽陪同荊軻行刺;帶上秦王一直想殺死的逃將樊於期的人頭;再拿上燕國打算要獻給秦王的最肥沃的燕地督亢地區(qū)地圖。
這后兩項準備,當然是為了取信于秦始皇的安排,那卷地圖更有特別功用,里面藏著刺殺秦始皇的鋒利匕首,刀鋒上還淬過了烈性毒藥。 秦王趙政接見荊軻時,見了叛逃將領樊於期的被斬人頭,又聽說燕國欲獻大片土地,興奮不已打開地圖,地圖全部展開時匕首出現(xiàn)了。
荊軻一個箭步跑過去,拿起匕首又拉住秦王,但秦王政推倒掙脫而逃,衣袖都撕斷了,圍柱追逐一番之后,秦王才知抽劍砍傷荊軻,眾大臣侍衛(wèi)隨后用亂刀將荊軻殺死了。“圖窮匕見”現(xiàn)在常常用來比喻真相顯露出來的意思。
珂
(《唐本草》)
【異名】馬珂、馬珂螺(徐表《異物志》),珬(《通典》),馬鹿貝(《動物學大辭典》)。
【來源】為蛤蜊科動物凹線蛤蜊的貝殼。
珂(kē)〈名〉
(1)(形聲。從玉,可聲。本義:似玉的美石。白瑪瑙)
(2)同本義 [a jade-like stone]。珂佩(朝官衣服上的玉帶);珂雪(形容如白玉般潔白);珂聲(馬勒上珂飾的聲響)。
(3)馬籠頭上的裝飾[an ornament on a bridle]文軒樹羽蓋,乘馬鳴玉珂。――張華《輕薄編》。《西京雜記》卷二:"或一馬之飾值百金,皆以南海白蜃為珂."因即以為馬勒的代稱.梁簡文帝《采?!吩姡?連珂往淇上."
(4)又如:珂月(嵌在馬頭籠轡上的月形飾物);珂馬(珂即馬籠頭上的玉飾,因稱人所乘之馬為珂馬)。
珂里(kēlǐ)[hometown] 對別人家鄉(xiāng)的敬稱。時號所居曰鳴珂里。――《新唐書·張嘉貞傳》
比喻事情發(fā)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
【出處】《戰(zhàn)國策·燕策三》 【原文】秦王謂珂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辩婕热D奉之,發(fā)圖,圖窮而匕首見。
【典故】戰(zhàn)國末期,秦國實力強盛,攻滅了韓、趙兩國后,又向燕國進軍。為此,燕太子丹決定派人去行刺秦王,以扭轉(zhuǎn)局勢。
太子丹物色到一位勇士,名叫荊軻。他擅長劍術(shù),是行刺秦王的最好人選。
為了使荊軻能接近秦王,特地為他準備了兩樣秦王急于想獲得的東西:一是從秦國叛逃到燕國的將領樊於期的頭顱,二是燕國督亢地區(qū)(今河北涿縣東)的地圖,表示燕國愿將這塊地方獻給秦國。這兩樣東西分別放在匣子里。
行刺秦王的匕首,就放在卷著的地圖的最里面。此外,還為荊軻配了一名助手,此人叫秦武陽。
臨行時,太子丹和荊軻的好友高漸離身穿喪服,將荊軻送到易水邊。高漸離為他們彈奏了《易水寒》。
秦王得知燕國派人來獻兩樣他最需要的東西,非常高興。在都城咸陽宮內(nèi)隆重接見。
荊軻捧著裝有樊於期頭顱的匣子走在前面,秦武陽捧著裝有地圖的匣子跟在后面。 秦武陽在上臺階時,緊張得雙手顫抖,臉色變白。
荊軻趕緊作了解釋,并按秦王的要求,接過秦武陽手里裝有地圖的匣子,當場打開,取出地圖,雙手捧給秦王。秦王慢慢展開卷著的地圖,細細觀看。
快展到盡頭時,突然露出一把匕首。荊軻見匕首露現(xiàn),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舉起匕首便刺。
但是,荊軻并未刺中秦王。秦王急忙拔劍自衛(wèi),卻又一時拔不出來。
于是兩人繞著柱子轉(zhuǎn)。衛(wèi)兵因沒有秦王命令,不敢擅自上前。
就在這緊張的時刻,秦王的侍臣突然將醫(yī)袋抽打荊軻,并提醒秦王把劍推到背后拔出。秦王頓時醒悟過來,迅速拔出劍來,一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
荊軻倒地后,將匕首投向秦王。結(jié)果未中,被擁上來的衛(wèi)兵殺死。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2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