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本師釋迦乃娑婆根本祖師。其開悟,修行,證道,度化,悲行,說法等種種的故事緣由,盡在正統(tǒng)佛經(jīng)中有所記載,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間接,至于有人說的看禪宗公案是好,但切勿本末倒置。很多禪宗近代古代祖師,有的依據(jù)金剛經(jīng)開悟,有的依據(jù)心經(jīng)修道,可見佛經(jīng)之重要。
現(xiàn)代人看公案,很多估計都只是看個熱鬧和奇異,看個獨特的思維。這也是舍本逐末,禪宗公案不是用來開悟不能助修行即是無用的。你要的開悟故事,釋迦牟尼做忍辱仙人被歌利王肢解不執(zhí)著相的故事,釋迦牟尼舍身飼虎的故事,釋迦牟尼供養(yǎng)諸佛的故事,怎么可能三言兩語說得清,應該自己親自讀誦佛經(jīng),至于禪宗公案,宣化上人等祖師講經(jīng)說法時有提到的,你也可以自己去搜著看,恕我不能列舉了。
修行小故事
從前有五個人在森林里修行,其中一位老師父證得了六神通,他的弟子是一個八歲的沙彌。
那老師因為有宿命通,知道小沙彌的命壽只剩下七天了。他心里想:"如果小沙彌在這里死了,
他的父母一定認為我照顧不周,才發(fā)生意外,心中就會怨恨我的"。
因此,老師父就告訴小沙彌:”你的雙親很想念你,你可以回家探望父母,過八天以后再回來。”
小沙彌很高興地頂禮,辭別老師父。
小沙彌走到半路,天上開始下大雨。他看到雨水快要流進一個大螞蟻窩時,他急忙用土把雨水堵住,使雨水沒有淹到螞蟻窩里去。
小沙彌回到家里后,一切都很好,沒有發(fā)生任何變故。到了第八天的清晨,他又回到師父那里。
老師父看到小沙彌能夠平安回來感到奇怪。他就入定觀察原因,才知道小沙彌因為救了螞蟻而延長壽命,
{螞蟻為他請的壽}老師父說:”你做了大功德,你自己不知道嗎?”小沙彌說:”我七天都在家里,
那里做什么功德?”老師父又說:”你的壽命只能活到昨天,因為你救了那么多螞蟻,所以壽命可以延長八十多歲。”
小沙彌聽了師父這番話,對于”善有善報”的原理更加相信,當然心中也很歡喜。于是他就努力用功修行,從不懈怠,后來也證得了六神通的圣果。
1、神秀與慧能 在南北朝的時候,佛教禪宗傳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師,弘忍大師當時在湖北的黃梅開壇講學,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翹楚者當屬大弟子神秀大師。
神秀也是大家公認的禪宗衣缽的繼承人。弘忍漸漸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尋找一個繼承人,所以他就對徒弟們說,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禪意的詩),看誰做得好就傳衣缽給誰。
這時神秀很想繼承衣缽,但又怕因為出于繼承衣缽的目的而去做這個畿子,違法了佛家的無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來,在院墻上寫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時時刻刻的去照顧自己的心靈和心境,通過不斷的修行來抗拒外面的誘惑,和種種邪魔。
是一種入世的心態(tài),強調(diào)修行的作用。而這種理解與禪宗大乘教派的頓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當?shù)诙煸缟洗蠹铱吹竭@個畿子的時候,都說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時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沒有做任何的評價。
因為他知道神秀還沒有頓悟。 而這時,當廟里的和尚們都在談?wù)撨@首畿子的時候,被廚房里的一個火頭僧—慧能禪師聽到了。
慧能當時就叫別人帶他去看這個畿子,這里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慧能是個文盲,他不識字。他聽別人說了這個畿子,當時就說這個人還沒有領(lǐng)悟到真諦啊。
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個畿子,央求別人寫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邊,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有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個有大智慧的人(后世有人說他是十世比丘轉(zhuǎn)世),他這個畿子很契合禪宗的頓悟的理念。
是一種出世的態(tài)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來就是空的,看世間萬物無不是一個空字,心本來就是空的話,就無所謂抗拒外面的誘惑,任何事物從心而過,不留痕跡。這是禪宗的一種很高的境界,領(lǐng)略到這層境界的人,就是所謂的開悟了。
弘忍看到這個畿子以后,問身邊的人是誰寫的,邊上的人說是慧能寫的,于是他叫來了慧能,當著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說:寫得亂七八糟,胡言亂語,并親自擦掉了這個畿子。然后在慧能的頭上打了三下就走了。
這時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時候去了弘忍的禪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講解了《金剛經(jīng)》這部佛教最重要的經(jīng)典之一,并傳了衣缽給他。然后為了防止神秀的人傷害慧能,讓慧能連夜逃走。
于是慧能連夜遠走南方,隱居10年之后在莆田少林寺創(chuàng)立了禪宗的南宗。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這件事以后,曾派人去追慧能,但沒有追到。
后來神秀成為梁朝的護國法師,創(chuàng)立了禪宗的北宗。 2、放下 老和尚攜小和尚游方,途遇一條河;見一女子正想過河,卻又不敢過。
老和尚便主動背該女子趟過了河,然后放下女子,與小和尚繼續(xù)趕路。小和 尚不禁一路嘀咕:師父怎么了?竟敢背一女子過河?一路走,一路想,最后 終于忍不住了,說:師父,你犯戒了?怎么背了女人?老和尚嘆道:我早已 放下,你卻還放不下! 3、只因繩未斷 民國初年,有自恃聰明的年輕農(nóng)夫在村里閑逛時,偶然看到一頭瘋牛被人用粗繩拴在樹上,似乎很痛苦。
他靈機一動,想到了旁邊的寺廟里有一僧人似有道行,便想去試探一下。 入廟后,見僧人正在樹下打坐,他便走上前打個招呼,并依剛才所見隨口問道: “阿彌駝佛!為何團團轉(zhuǎn)?” 沒想到僧人頭也沒抬,依然入定模樣,口中卻念念有詞: “阿彌駝佛!只因繩未斷?!?/p>
農(nóng)夫大驚,忙問道:“大師怎么知道我在問什么?” “我并不知道你在詢問何事?!鄙藫u頭說。
“但我知道大凡整天暈頭漲腦團團轉(zhuǎn)的,無論人神鬼畜,都是被什么東西羈絆住了,不是繩子絞索,就是名利貪欲?!?農(nóng)夫有些迷糊,可似乎又有些醒悟。
他嘟囔說:“大師,我說的是牛,它被人拴在樹上,所以團團轉(zhuǎn)?!?“萬事一理。
你說的是牛,我說的是萬有?!贝髱煴犻_眼,微微笑道。
“不論是牛,還是人,只要有所執(zhí)著,便猶如上了套,團團轉(zhuǎn)就是必然的了。所執(zhí)的東西越貪婪荒誕,團團轉(zhuǎn)的程度就越深。
如此下去,牛會成瘋牛,人會成瘋狗,最終墮至阿鼻地獄。如此而已?!?/p>
“哦,大師,我有些明白了。那,如何解脫呢?”農(nóng)夫變得謙恭了,小聲說道。
僧人站了起來,輕咳一聲道:“阿彌駝佛,解脫之道很簡單?!段饔斡洝肥廊私灾?,里面有“悟凈”、“八戒”、“悟空”三位師兄弟,而悟空本領(lǐng)最高,那不就告訴你解脫之道么?” “先要誠心向善,滌除妄念,讓心境變得一塵不染;然后要戒除惡習,有所不為;再后才可以了悟萬事皆空的佛界,成就一個無貪無欲的靈魂啊?!?/p>
僧人也不管農(nóng)夫是否能聽懂了,繼續(xù)說。 年輕的農(nóng)夫呆了,他原來看《西游記》只看個熱鬧,豈知其中竟有這么高深的佛理!此時,他腦子里想著樹下那頭牛,仿佛看到的是一個貪得無厭的鬼魂。
“我且問你?!鞭r(nóng)夫耳邊響起僧人的話語,“我知道你們叫我們‘和尚’或‘僧’,可你知道什么是‘和尚’或‘僧’”么?” “不知,請大師賜教?!?/p>
農(nóng)人趕緊說。 “和尚、僧都是外來梵語,和尚就是‘親老師’,僧就是‘清凈、干凈的人’,所以想不團團轉(zhuǎn),就先要有僧的心境;想要解脫,就得拜你的‘親老師’啊。
呵呵。”寺僧頷首作揖,有些俏皮地笑著說。
我一個伯母,她家里有位老人一輩子行善積德、燒香拜佛,有一天突然把自己的家人后輩都叫到跟前,跟他們說“我大限就要到了,我死后會前往垛子石一個廟里繼續(xù)修行,那里有我的仙位,你們以后要是想我的話,可以去那里看我”,并且還告訴了他們她具體在哪個殿里。
然后我那個伯母本來還沒太當回事的,也沒太在意那個老太太說的是哪個殿,可是有次去那里燒香,到一個殿里,就感覺有個神像很親切的樣子,她回去之后就問家里人老太太臨終前說的仙逝后修行是在哪個殿的,家人說的地方和她感應到親切感的那個大殿是一個地方,她這才確信,老太太不是騙他們的。
佛學典故一:
拈花微笑
釋加牟尼帶領(lǐng)眾弟子在靈山大會上,要宣布他的傳人.當時釋加牟尼手拿一枝菩提花,面帶微笑.在場的大部分弟子都不解其意,只有迦葉也面帶微笑.這時釋尊說道:"吾有正眼法藏,已傳給迦葉了".于是迦葉被指定為佛教的第二代傳人.
這是佛教史上著名的拈花微笑公案.后來佛教傳人的指定都采用這種當眾宣布的作法.
佛學典故二:
五祖?zhèn)魅?/p>
佛教禪宗五租弘忍選傳人的時候,要門人寫心得.當時已身為上座的神秀寫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試,莫使惹塵埃.",而伙夫慧能寫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傍晚弘忍到廚房看慧能,問到:"米熟了嗎?",慧能答到:"米早就熟了,還差一篩子.".弘忍于是知道慧能的心靈修煉已好了,只是身體修煉還不夠.弘忍又問道:"以前釋尊在靈山會上拈花微笑,為什么迦葉會面帶微笑呢?".慧能答到:"佛法相傳,在于以心印心,又何必要言語呢?"于是弘忍選慧能為傳人.為防止別人害慧能,弘忍傳法后命慧能逃往南方.
3日后,弘忍當眾宣布:"吾道南矣."(他的傳人到南方去了)
16年后,慧能修成出山,正式以佛教禪宗第六代祖師的身份傳道.
佛學典故三:
西游記與佛教
西游記是幾百年前的玄幻小說,書中重點宣揚佛法無邊.
根據(jù)傳說,當初寫西游記的人并不是信佛教的人,而是道教的人,其寫西游記的目的是貶低佛教.意思是:佛教的徒弟不是猴子(孫悟空)就是豬(豬八戒)等等,怎么就沒有人呢?
后來西游記流傳下來卻還是變成宣揚佛教的了.
關(guān)于西游記的最經(jīng)典的說法:西游記是用打比喻的方法寫的:唐僧是人的元神,孫悟空是人的意念,豬八戒是人的欲望,沙和尚是人的品徳,白龍馬是人的肉體,西游記實際上寫的是一個人經(jīng)歷九九八十一場磨難修煉的故事.
佛學典故四:
白居易與佛教
白居易以文學聞名,其實白居易最大的成就是在晚年修煉功夫到了極高的程度。他對道家、儒家、佛家都有極深的研究,具體在他寫的心得中有體現(xiàn)。比如《動靜交相養(yǎng)賦》就是儒家思想;《求玄珠賦》則是道家煉丹的總結(jié)。
白居易對佛家的研究主要受來自西域的“日凝公”的指點,這在他的《八漸謁》有記載?!栋藵u謁》是對佛家修煉方法的徹悟,分: 觀、覺、定、慧、明、通、濟、舍 八個字。
現(xiàn)在的玄幻小說寫的修煉過程都太無聊、太淺薄。真正的修煉是要靠心靈磨練,提高領(lǐng)悟?qū)哟危瑥亩_到高層次。就算是有先天機緣的,也必然在領(lǐng)悟之后才可開發(fā)出來。現(xiàn)以《八漸謁》中簡單舉例說明:(原文)
觀:
以心中眼,觀心外相,從何而有,從何而表,觀之又觀,則辨真妄。
覺:
慎真常在,為妄所蒙,真妄茍辨,覺在其中,不離妄有,而得真空。
定:
真若不滅,妄即不起,六根之源,湛如止水,是為禪定,乃脫生死。
……
舍:
眾苦即濟,大悲亦舍,苦即非真,悲亦是假,是故眾生,實無度者。
過去許多世之前,有一個婆羅門隱居在一座叫“雪山”的深山里修行。這座“雪山”,實際上是青山綠水、果林滿坡、清泉叮咚、鳥語花香的好地方。婆羅門獨自一人坐禪修行,只有山中禽獸為鄰,餓了采幾只果子吃,渴了掬捧山泉喝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0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