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釋 義:堤,堤壩;潰:崩潰;蟻穴:螞蟻洞。一個小小的螞蟻洞,可以使千里長堤潰決。比喻小事不慎將釀成大禍。
出 處:先秦·韓非《韓非子·喻老》:“千丈之堤,潰于蟻穴,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詞 目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
釋 義:一個小小的螞蟻洞,可以使千里長堤潰決。比喻小事不注意會造成大亂子。
出 處:《韓非子·喻老》:“知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熾焚。”
詞 目 中流擊楫 發(fā) 音 zhōng liú jī jí 釋 義 擊:敲打;楫:漿。
比喻立志奮發(fā)圖強。 出 處 《晉書·祖逖傳》:“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
’” 擊楫中流 也作“中流擊楫”,楫,船槳。出自《晉書·祖逖傳》:“(逖)仍將本留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
’”即東晉大將祖逖率部渡江,當船行到江中時,他敲著船槳發(fā)誓說,不收復中原,決不生還。后借指決心報效祖國,收復失地。
文天祥《賀趙侍郎月山啟》:“慨然有神州陸沉之嘆,發(fā)而為中流擊楫之歌。”宋人趙善括《滿江紅·辛卯生日》:“穎脫難藏沖斗劍,誓清行擊中流楫?!?/p>
又稱“中流誓”,如陳亮《念奴嬌·登多景樓》:“正好長驅(qū),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 自從匈奴人占領(lǐng)中原,北方有許多人避難到南方來。
劉琨的好友祖逖也帶了幾百家鄉(xiāng)親來到淮河流域一帶。在逃難的行列中,祖逖主動出來指揮,把自己的車馬讓給老弱有病的坐,自己的糧食、衣服給大家一起吃用。
大家都十分敬重他,推他做首領(lǐng)。 到了泗口(今江蘇清江市北),祖逖手下已經(jīng)有一批壯士,他們都是背井離鄉(xiāng)的北方人,希望祖逖帶領(lǐng)他們早日恢復中原。
當時,司馬睿還沒有即皇帝位。祖逖渡江到建康,勸瑯琊王司馬睿說:“晉朝大亂,主要是由于皇室內(nèi)部自相殘殺,使胡人乘機會攻進了中原。
現(xiàn)在中原的百姓遭到敵人殘酷迫害,人人想要起來反抗。只要大王下令出兵,派我們?nèi)ナ諒褪У亍?/p>
那么北方各地的人民一定會群起響應?!? 司馬睿并沒有恢復中原的打算,但是聽祖逖說得有道理,也不好推辭,勉強答應他的請求,派他做豫州(在今河南東部和安徽北部)刺史,撥給一千個人吃的糧食和三千匹布,至于人馬和武器,叫他自己想辦法。
祖逖帶著隨同他一起來的幾百家鄉(xiāng)親,組成一支隊伍,橫渡長江。船到江心的時候,祖逖拿著船槳,在船舷邊拍打(文言是‘中流擊楫”),向大家發(fā)誓說:“我祖逖如果不能掃平占領(lǐng)中原的敵人,決不再過這條大江?!?/p>
他的激昂的聲調(diào)和豪壯的氣概,使隨行的壯士個個感動,人人激奮。 到了淮陰,他們停下來一面制造兵器,一面招兵買馬,聚集了兩千多人馬,就向北進發(fā)了。
祖逖的軍隊一路上得到人民的支持,迅速收復了許多失地。當時,長江以北還有不少豪強地主,趁中原大亂的機會,占據(jù)堡塢,互相爭奪。
祖逖說服他們停止內(nèi)爭,跟隨他一起北伐,對不聽號令、依附敵人的,就堅決打擊。祖逖的威望就越來越高了。
劉琨在北方聽到老朋友祖逖起兵北伐,也很高興,說:“我夜間枕著兵器睡覺等天亮,就是一心要消滅敵人?,F(xiàn)在祖逖跑到我前面去了?!?/p>
公元319年,陳留地方的豪強地主陳川投降后趙國主石勒,祖逖決定發(fā)兵進攻陳川。石勒派兵五萬援救,被祖逖打得大敗。
接著,后趙的將領(lǐng)桃豹和祖逖的部下韓潛又爭奪蓬陂(在河南開封市附近)城。戰(zhàn)斗了四十天,相持不下,雙方的軍糧都發(fā)生了困難。
有一天,祖逖用布袋裝滿了泥土,派一千多名兵士扛著,運到了晉營,裝作運糧的樣子。最后又派了幾個兵士扛著幾袋米,運到半路上,故意停下來休息。
桃豹在趙營內(nèi)看到晉兵運來那么多的米,自然眼紅,就趁晉兵休息的時候,派了大批兵士來搶。晉兵丟下米袋就逃。
趙營里早已斷了糧,搶到了一點米,只能夠勉強維持幾天,但是大家看到晉營里軍糧那么充足,軍心就動搖起來了。桃豹趕快派人向石勒求救。
過了幾天,石勒派了一千頭驢子裝運了糧食接濟桃豹。祖逖早就探得情報,在路上設下伏兵,把后趙的糧食全部截奪下來。
這樣一來,桃豹再也支持不住,連夜放棄陣地逃跑了。 祖逖領(lǐng)導晉兵艱苦斗爭,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全部領(lǐng)土,后趙的兵士陸續(xù)向祖逖投降的也很多。
晉元帝即位后,因為祖逖功勞大,封他為鎮(zhèn)西將軍。 祖逖在戰(zhàn)斗的艱苦環(huán)境中,和將士們同甘共苦,自己的生活很節(jié)約,把省下的錢盡量幫助部下。
他還獎勵耕作,招納新歸附的人。即使是跟自己關(guān)系疏遠和地位低下的人,他也同樣熱情地對待。
生地的百姓都很擁護他。 有一次,祖逖舉行宴會招待當?shù)馗咐稀?/p>
人們高興得又是唱歌,又是跳舞。有些老人流著眼淚說:“我們都老了,今天能夠在活著的日子里看到親人,死了也可以閉上眼睛了。”
祖逖一面操練士兵,一面擴大兵馬,預備繼續(xù)北伐,收復黃河以北的國土。哪兒想到昏庸的晉元帝對祖逖竟放心不過,怕祖逖勢力太大了不好控制,派了一個戴淵來當征西將軍,統(tǒng)管北方六州的軍事,叫祖逖歸他指揮。
祖逖辛辛苦苦收復失地,反而受到朝廷的牽制,心里很不舒坦。 不久,祖逖聽說他的好友劉琨在幽州被王敦派人害死,又聽說晉元帝跟王敦正在明爭暗斗,心里又是憂慮,又是氣憤,終于得病死了。
豫州的男女老少聽到祖逖去世的消息,像死了自己的親人一樣傷心。 祖逖雖然沒有完成恢復中原的事業(yè),但他那中流擊楫的英雄氣概,一直被后代的人所傳誦。
上演圍魏救趙的李秀成事件《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是講戰(zhàn)國時期齊國與魏國的桂陵之戰(zhàn)。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釋失中山的舊恨,便派大將龐涓前去攻打。這中山原本是東周時期魏國北鄰的小國被魏國收服,后來趙國乘魏國國喪伺機將中山強占了,魏將龐涓認為中山不過彈丸之地,距離趙國又很近,不若直打趙國都城邯鄲,既解舊恨又一舉雙得。
魏王從之,欣欣然似霸業(yè)從此開始,即撥五百戰(zhàn)車以龐涓為將,直奔趙國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王急難中只好求救于齊國,并許諾解圍后以中山相贈。
齊威王應允,令田忌為將,并起用從魏國救得的孫臏為軍師領(lǐng)兵出發(fā)。這孫臏曾與龐涓同學,對用兵之法諳熟精通。
魏王用重金將他聘得,當時龐涓也正事奉魏國。龐涓自覺能力不及孫臏,恐其賢于己,遂以毒刑將孫臏致殘,斷孫兩足并在他臉上刺字,企圖使孫不能行走,又羞于見人。
后來孫臏裝瘋,幸得齊使者救助,逃到齊國。這是一段關(guān)于龐涓與孫臏的舊事。
且說田忌與孫臏率兵進入魏趙交界之地時,田忌想直逼趙國邯鄲,孫臏制止說:“解亂絲結(jié)繩,不可以握拳去打,排解爭斗,不能參與搏擊,平息糾紛要抓住要害,乘虛取勢,雙方因受到制約才能自然分開?,F(xiàn)在魏國精兵傾國而出,若我直攻魏國。
那龐涓必回師解救,這樣一來邯鄲之圍定會自解。我們再于中途伏擊龐涓歸路,其軍必敗。
田忌依計而行?!惫唬很婋x開邯鄲,歸路中又陷伏擊與齊戰(zhàn)于桂陵,魏部卒長途疲憊,潰不成軍,龐涓勉強收拾殘部,退回大梁,齊師大勝,趙國之圍遂解。
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圍魏救趙”的故事。又后十三年,齊魏之軍再度相交于戰(zhàn)場,龐涓復又陷于孫臏的伏擊自知智窮兵敗遂自刎。
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這個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敵人的后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zhàn)術(shù)。
莊周夢蝶。
一夢醒天下;一夢迷天下。 夢醒之后去哪? 借錢。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于監(jiān)河侯。監(jiān)河侯曰:“諾。
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
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
我且南游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外物》) 莊周子去借錢,人家給他開了空頭支票,他很是不爽,于是打了一個千古絕妙的比喻,同時也留下一個聞名千古的成語典故——涸轍之鮒。
莊子那時,畢竟還沒有嘉德拍賣行,有也不會拍賣那只蝴蝶。所以,莊子不但做不了“文化財主”,或“哲學財主”,連飯錢也沒了,所以,只好去借錢。
莊子的經(jīng)濟狀況和經(jīng)濟形象,其他地方也有零星記述: “莊子衣大布而補之,正緳系履而過魏王。”(《山木》) “處窮閭隘巷,困窘織屨,槁項黃馘者”(《列御寇》) 前面那個形象,與其說是哲學家,倒不如說更像“狗屠”,還是那種忒破落的“狗屠”。
后面那句話的意思是:窮街爛巷,面黃肌瘦,脖梗細長,蹲在地上織草鞋。 這形象,怎么看,都慘了點。
哲學是貧困的必然么? 從《莊子》書中看,莊子一生,說得上能帶來經(jīng)濟收入的正當職業(yè),只有兩個:織草鞋和收弟子??棽菪慕?jīng)濟效益不難想象,否則劉備也不用去剿“黃巾”了。
收弟子,照理說,從古至今,都是樁不錯的買賣(收女弟子還有額外的收益),你看人家孔子,弟子三千,每人交十塊錢,或一塊干肉,那都是一筆可觀的收入,至少是衣食不愁。墨子收弟子,當上了老大,兼“工黨”領(lǐng)袖,情況也不錯,缺錢用時,就有人送過來。
(《墨子·耕柱》)孟子人家自己有本事,不用巴望弟子的奉養(yǎng)。莊子就不行了。
孔子、墨子、孟子教的,都是實用型知識,所以弟子眾多、云集,你莊子成天談虛說玄,這也能換錢?弟子稀少,也就順理成章。不過話說回來,莊子談虛說玄,弟子的整體數(shù)量,固然少,但一旦有人愿意拜師,那這人,十有八九,倒有可能是個有錢人,富貴人。
談虛說玄,窮人是玩不起的,但一朝有了錢,梵高的油畫,宋元的古董,也就想咂摸咂摸了。郭沫若猜魏牟也是莊周的弟子,這魏牟,就不是一般有錢的人,他是中山國的王子。
我想,莊周能在貧窮中活到80多歲,還能悠哉游哉地沉思、冥想、遨游,一定不是“不食五谷,吸風飲露”(《逍遙游》)可以撐得下來的。一定有人時不時地“借錢”給他,才能至少寫出《莊子》內(nèi)七篇。
如果把目光稍稍放遠一點,我們能想到,看到,莊子的時代,至少在莊子年青的時候,應該是個不錯的、一派欣欣向榮景象的社會。那正是戰(zhàn)國借助新型生產(chǎn)工具和政治體制,經(jīng)濟發(fā)展趨向高潮的頂峰之時。
戰(zhàn)爭的浪潮,總是要稍稍后滯于經(jīng)濟的極度繁榮,或衰敗。而且,戰(zhàn)爭對經(jīng)濟的破壞與影響,也不是一蹴而就,一擊即潰,甚至也不是單元、單向的(不是有發(fā)“國難財”的么)。
事實上,莊子之時,繁華景象無處不在。別的不說,單在莊子的祖國,宋國,就有一個類似今日廣州、深圳的超級商業(yè)城市:定陶。
在當時的各國,定陶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商業(yè)之都。數(shù)次跨國戰(zhàn)爭的焦點目標,其中就有它。
而莊子所在蒙地,跟定陶緊相毗鄰,當時的交通狀況,遠遠超出我們今天的想象。而宋國因為地處中原樞紐,在地理位置上,更是“九國通衢”,四通八達應該與此有關(guān)。
“關(guān)稅”,成為宋國重要的經(jīng)濟來源?!睹献印分兄摹巴惦u賊”比喻,就是針對宋國的稅收而言的。
郭沫若說,如果莊子愿意去齊國的稷下學宮,憑他的才華,一定可以輕而易舉加入到“不治而議”的行列。(《十批判書 莊子的批判》)其實,何須跑到齊國,如果莊子真是個想弄錢,能弄錢,想過好日子的人,他只要抬腿去相鄰不遠的定陶,就一定能找到個不錯的經(jīng)濟位子。
——至少,吃飯不成問題。何至于要“窮閭隘巷,困窘織屨”,何至于要頭天啟程,去跟人“貸粟”。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0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