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言而肥 “食言”,據(jù)《爾雅》解釋:“食,言之偽也。
……言而不行,如食之消盡,后終不行,前言為偽,故通稱偽言為食言?!边@就是說:凡假話都可以叫做“食言”。
因為吃的東西,吃下就沒了。假話也如此,說過就完了,不需要實行和兌現(xiàn)的。
形容說話不算數(shù),不守信用,只圖自己便宜,即為“食言而肥”。表示堅決履行諾言,說話一定算數(shù),即為“決不食言”。
這個成語,出自《左傳·哀公二十五年》載: 春秋時,魯國大夫孟武伯,說話一貫無信,魯哀公對他很不滿。有一次,魯哀公在五梧舉行宴會,孟武伯照例參加,有個名叫郭重的大臣也在座。
這郭重長得很肥胖,平時頗受哀公寵愛,因而常遭孟武伯的嫉妒和譏辱。這次孟武伯借著向哀公敬酒的機會,又向郭重道:“你吃了什么東西這樣肥胖???” 魯哀公聽了,很覺厭惡,便代替郭重答道:“食言多也,能無肥乎!”這句話分明是反過來諷刺孟武伯慣于說話不算數(shù),而且在宴會上當著群臣之面,出于國君之口,孟武伯頓時面紅耳赤,感到萬分難堪。
【關(guān)閉窗口】。
“因人成事”,是毛遂譏諷不頂用的同伴的話。
平原君一行到楚國后,平原君馬上求見楚王,要求楚王迅速派出援軍,和趙國聯(lián)合抗秦??墒浅鯌峙虑貒?,不肯答允。兩個人從清早談判到中午,也沒談出結(jié)果。毛遂等三十人,在殿前階下,等得焦急起來。那十九人就對毛遂開玩笑說:“毛先生,上殿去露露錐尖吧!”毛遂二話不說,提劍登階,從容上殿,對平原君說:“趙楚聯(lián)合抗秦的利害關(guān)系,兩句話就可以說清楚,為什么說了這么半天還決定不下來呢?”楚王問平原君:“這是什么人?”平原君說:“是我的家臣,也是我的隨員。”楚王便轉(zhuǎn)向毛遂呵斥道:“還不快給我下去!我正在同你們君主談話,你算個什么?”毛遂按劍而前,對楚王說:“你仗著楚國是個大國,就這樣隨意呵斥人?你要知道,眼前在這十步之內(nèi),大國也沒有,你的性命全在我的手里。你叫嚷什么!”楚王不作聲了。毛遂接著說:“我聽說商湯以七十里的地方取得了天下;周文王以百里的地方臣服了諸侯,難道他兵多嗎?只不過能發(fā)揮他的優(yōu)勢,振奮他的威力罷了。現(xiàn)在楚國土地方圓五千里,雄兵百萬,這是稱霸天下的本錢。象楚國這樣盛強,天下各國都不能對抗。白起,小娃娃罷了,帶了幾萬兵來和楚國打仗,一戰(zhàn)就奪去了你們的鄢、郢等地;再戰(zhàn)就燒掉了夷陵的楚先王墓;三戰(zhàn)干脆俘虜了大王你的先人,這是百輩的仇恨啊,連趙國都感到羞恥,而大王卻不知道好歹!軍事聯(lián)盟是為了楚國,不是為趙國。在我主人面前,你叫嚷什么?!”楚王又害怕又慚愧,連連稱是,滿口應(yīng)承說,“確實象先生說的,愿意把全國的兵力參加同盟?!泵煊直茊枺骸奥?lián)合抗秦的事定了吧?”楚王忙說:“定了?!泵炀驼泻舫醯淖笥艺f:“快拿雞、狗、馬的血來!”血來了,毛遂捧著銅盤跪獻給楚王說:“請大王先用手指蘸血涂在唇邊,這是定盟的儀式;接著是我的主人,最后是我?!蓖客暄?,毛遂左手拿著血盤子,用右手招喚殿外的十九個人說:“喂!你們接著在堂下涂血吧。你們這些老爺碌碌無能,就象所說的依靠別人成事的!”
這件外交大事,就這樣靠著毛遂的口才而終于取得了成功。平原君因此很稱贊毛遂,其余十九人也更信服他了。
平原君定盟后回到邯鄲,感慨地說:“我不敢再鑒別人才了!毛先生到了楚國一次,就使趙國的聲望提高了百倍。毛先生的三寸長的舌頭,比百萬雄兵還強??!”后把毛遂奉為上等門客。
以后,人們就把自己沒本事,而靠別人的力量辦成事的叫作“因人成事”。用“三寸之舌”來形容人的能說會道、善于辯論
祖逖(266-321),東晉初期著名的北伐將領(lǐng)。
成語,聞雞起舞。意為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后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典出自《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傳說,祖逖年青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談?wù)摃r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為了報效國家,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煉。
成語,中流擊楫。比喻立志奮發(fā)圖強。
典出自《晉書·祖逖傳》:“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fù)濟者,有如大江。’”
譯文:祖逖手敲船槳(中流擊揖),向眾人發(fā)誓說:“祖逖此去,若不能平定中原,驅(qū)逐敵寇,則如這濤濤江水,一去不返!”
鄧綏(81年-121年),南陽新野人,東漢著名的女政治家,漢和帝的皇后。
鄧綏系出名門,祖父正是以向光武帝劉秀進獻了“圖天下策”的東漢開國重臣、云臺二十八將之首的太傅高密侯鄧禹。鄧綏15歲入宮,22歲被冊封為皇后。
東漢延平元年(公元106年),年僅27歲的漢和帝突然駕崩,面對著“主幼國?!钡木置?,25歲的鄧綏臨朝稱制。鄧綏執(zhí)政期間,對內(nèi)幫助東漢王朝度過了“水旱十年”的艱難局面,對外則堅決派兵鎮(zhèn)壓了西羌之亂,使得危機四伏的東漢王朝轉(zhuǎn)危為安,被譽為“興滅國,繼絕世”。
但另一方面,鄧綏亦有專權(quán)之嫌,其廢長立幼,臨朝稱制達十六年而不愿還政于劉氏,朝中多有非議。東漢永寧二年(公元121年),鄧綏駕崩,謚號“和熹”,與漢和帝合葬于順陵。
早年生活鄧綏五歲,太傅夫人很愛她,親自為她剪發(fā)。夫人年高眼睛不大好,誤傷鄧綏前額,鄧綏忍痛不吭聲。
左右看到的感覺奇怪就問鄧綏,鄧綏說:“不是不痛,太夫人憐愛我為我斷發(fā),不忍傷老人心意,所以忍受了?!编嚱椓鶜q能讀《史書》,十二歲通《詩經(jīng)》、《論語》。
她哥哥們每讀經(jīng)傳,往往注意提出問題。她的志趣在研究詩書典籍,而不問居家事務(wù)。
她媽媽常常批評她,說:“你不習女工以供服飾之用,卻另外一心向?qū)W,難道你要當博士嗎?”鄧綏聽母親的話,白天操練女工,晚上就誦讀經(jīng)典,家人叫她為“諸生”。她父親鄧訓(xùn)認為她與眾不同,無論大小事,往往和她詳細計議。
[1]初入皇宮永元七年(95年),鄧綏與諸家女子一同選入宮中。她身長七尺二寸,姿色十分美麗,出類拔萃,左右都很驚訝。
[2]永元八年(96年)冬,鄧綏入掖庭為貴人,時年十六。恭謙肅穆,小心謹慎,一舉一動,有規(guī)有矩。
奉侍陰皇后日夜戰(zhàn)戰(zhàn)兢兢。與同列的妃嬪應(yīng)接慰藉,常??思后w下,即使是宮人仆役,都加恩施惠。
和帝深深地嘉許她的行為,鄧綏有病,特許她母親和兄弟入宮服侍醫(yī)藥各事,而且不限定留宮的日數(shù)。鄧綏對和帝說“:宮中禁地至為重要,而使外家的人久留禁宮之地,對上來說讓陛下蒙有偏袒私幸的譏諷,對下來說使我獲得不知足的誹謗。
上下兩相受損,我實在不情愿啊!”和帝說“:別人都以經(jīng)常能到禁宮走走為光榮,而你卻反以為憂慮,深深地自我抑制寧愿吃虧,真是難能可貴而為人們所做不到的啊!”每有宴會,眾妃嬪貴人爭著打扮修飾,金釵簪珥光采奪目,裳衣羅綺鮮明照人,而鄧綏獨著素裝,沒有修飾,樸質(zhì)無華。她的衣服有與陰皇后同顏色的,即刻變易它裝。
假使與陰皇后同時進見和帝,則不敢正坐而離位站立,走的時候也是弓著身軀以示卑猥。和帝每有所垂問,常表現(xiàn)遲疑而后對答,不敢在陰皇后之前爭著發(fā)言。
和帝了解鄧綏用心良苦而曲體人情,感嘆地說:“修身進德之費心勞力,竟是這樣的艱難嗎?”后來皇上對陰皇后日漸疏遠,每當鄧綏被召,往往稱疾不應(yīng)。這個時候和帝多次失去皇子,鄧綏擔心繼嗣無人,常垂淚嘆息,選進眾多美女進獻給和帝,以應(yīng)帝之愛心并企獲得子嗣。
[3]后位之爭陰皇后見鄧綏德望稱譽一天比一天高漲,不知怎么辦,就造祝詛,求鬼神加害于鄧綏。和帝有一次臥病很危險,陰皇后曾秘密地說:“我一旦得志,決不讓鄧氏再有什么人留下,一定絕根?!?/p>
鄧綏聽到,對左右流涕說:“我用盡誠意侍奉皇后,不料竟得不到她的庇佑,而將獲罪于天。婦人雖無從死之義,然武王有疾,周公以身為武王請命;楚昭王病,越姬實現(xiàn)昔日心誓,自殺從死。
我惟有一死上以報皇上的恩寵,中以解除我鄧氏宗族的災(zāi)禍,下不讓陰皇后蒙受把我弄成人彘的譏諷。”鄧綏立即要飲藥自殺,宮人趙玉堅決進行阻止,并謊稱適才有使者來,說皇上的病己經(jīng)好了。
鄧綏信以為真,便打消了自殺的念頭。第二天,和帝病果然好了。
[4]永元十四年(102年)夏,陰皇后因搞巫蠱活動而廢除,鄧綏請求挽救沒有成功,和帝便更屬意于鄧綏。鄧綏更加說自己的病十分嚴重,深居閉戶以絕和帝之召幸。
這時管事人奏請重立皇后,和帝說:“皇后之尊,與我皇帝位同一體,同等貴重,承祀宗廟社稷,為天下母,不容易啊!只有鄧綏品德為后宮之首,才可以當?shù)闷稹!钡蕉?,立鄧綏為皇后?/p>
再三推辭謙讓,然后登皇后位。親手寫好謝恩的奏書,深深陳述自己德行菲薄,不足以充當君王妻室的人選。
這時,四方諸侯之國,貢獻方物,爭求得珍貴華麗之物,自鄧綏入主中宮,一律禁絕,歲時季節(jié)只要供給紙墨就行了。和帝每次想封爵鄧綏家族,鄧綏往往謙讓苦苦哀求不讓進行,所以鄧綏的哥哥鄧騭在整個和帝之世不過是一位虎賁中郎將而已。
[5]臨朝稱制元興元年(105年),和帝駕崩,長子平原王劉勝以痼疾不得立,而諸皇子夭沒,前后以十數(shù),后生的往往隱秘地養(yǎng)于人間。殤帝劉隆生下只百余日,鄧綏迎立即皇帝位。
尊鄧綏為太后,臨朝聽政。[6] 和帝安葬后,宮人都歸園,鄧綏賜周、馮貴人策書說:“我與貴人托皇上的福蔭都配于后庭,一同享受歡樂,十有余年。
沒有更多的獲得幸福和庇佑,而先帝早棄天下,煢煢孤獨,失去了依靠,日夜悲傷,不能自已,現(xiàn)應(yīng)當照老規(guī)矩分別歸于外園,慘郁凝結(jié),徒增哀嘆,以前衛(wèi)國莊姜送歸妾《燕燕》之詩,泣涕長訣。
杜康酒名聲大振,還有一段趣聞:
傳說杜康在白水康家衛(wèi)開了一個酒店。東晉“竹林七賢”中的名士劉伶,以飲酒聞名天下。一天,劉伶從這里路過,看見酒店門上貼著一幅對聯(lián):“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龍兩盅海底眠”。橫批:“不醉三年不要錢”。劉伶看了,不禁哈哈大笑,心想,我這個赫赫有名的海量酒仙,哪里的酒沒吃過,從未見過這樣夸??诘?。且讓我把你的酒統(tǒng)統(tǒng)喝干,看你還敢不敢狂?接著,劉伶進了酒店,杜康舉杯相敬。誰知,三杯下肚,劉伶只覺天旋地轉(zhuǎn),果然醉倒了,跌跌撞撞地回家去,一醉三年。三年后,杜康到劉伶家要酒錢。家人說,劉伶已死去三年了。劉伶的妻子聽到杜康來討酒錢,又氣又恨,上前一把揪往杜康,哭鬧著要和杜康打人命官司。杜康笑道:“劉伶未死,是醉過去了。”他們到了墓地,打開棺材一看,劉伶醉意已消,慢慢蘇醒過來。他睜開睡眼,伸開雙臂,打了一個大呵欠,吹出一股噴鼻的酒香,得意地說:“好酒,真香啊!”這就是民間至今還流傳的“杜康造酒醉劉伶”的故事。至今,在白水縣大楊鄉(xiāng)康家衛(wèi)村杜康墓對岸,一小溪之隔,便是劉伶之墓,石砌而就。古代流傳下來的《杜康造酒醉劉伶》一書中寫道:“天下好酒數(shù)杜康,酒量最大數(shù)劉伶,……飲了杜康酒三盅,醉了劉伶三年整?!碑斎?,這是夸張的民間傳說。但杜康酒確實有“開壇香十里,隔壁醉三家”的美譽。
據(jù)記載,劉伶平日少言寡語,惟以飲酒為樂事。??v酒狂飲,數(shù)日不止,劉伶常帶著酒,并命人拿著鐵鍬跟在后面,囑令說,“我如果醉死了,就地把我埋掉?!眲⒘娴钠拮右娝染迫缈瘢嗫鄤裾f,劉伶對妻子說:“要我戒酒可以,但是我自己總下不了決心,只能向鬼神的力量才能戒掉,你快去置辦酒肉敬鬼神吧!”妻子聽了十分高興,馬上準備了酒肴,要劉伶對鬼神起誓,哪知劉伶在神前祝道:“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說罷取過酒肉大吃狂喝,頃刻間,喝得爛醉如泥。某日,妻子釀制了一大缸酒,劉伶見了又要酒喝,妻子說:“待酒熟之后,讓你喝個大醉?!本剖炝耍拮訂緞⒘婧染?,劉伶興沖沖地揭開了酒蓋,酒香撲鼻,劉伶忍不住俯身就喝,妻子一把將他推進了酒缸,隨即壓上了蓋子,氣惱地對缸中的劉伶說:“這回叫你喝個夠!”三天以后,劉伶妻聽缸中寂然無聲,急忙打開缸蓋,發(fā)現(xiàn)缸中酒已見底,劉伶垂頭坐于酒糟上,妻以為劉伶死了,急得大聲呼叫,誰知劉伶慢慢地抬起頭,笑著對妻子說:“你不是答應(yīng)我讓我喝個大醉嗎?如今怎么讓我閑坐在這里?”其妻啼笑皆非,知道無法讓他把酒戒掉,只好任他日日長醉。
劉伶性情曠達,不為禮教所拘束,常常喝醉了酒,把身上衣服脫光,裸體在屋里一邊喝一邊晃來晃去。一天,有人去訪劉伶,見他如此模樣,實在看不下去就譏諷他說:“你也是禮教中人,似這等行徑實在有失體統(tǒng)?!眲⒘媛犃?,醉眼一翻說:“我以天地為房屋,以房屋為衣裳,你怎么跑到我褲子里來了?”客人啞口無言。
俗話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對此,一直認為是老百姓們?yōu)榱隧樋谙咕幍模辽贈]有經(jīng)典可憑。
從以往的考證看,歷代文人百姓對“七十三八十四”這句俗語,通常有過三種意思不同的用法或說頭。 其一,如《中國俗語大辭典》上說的,七十三八十四,是被作為“形容說話東一句,西一句,嘮嘮叨叨,沒完沒了”用的。
《水滸全傳》第二十一回:唐牛兒道:“是了。這閻婆惜賊賤蟲!他自和張三兩個打得火塊也似熱,只瞞著宋押司一個。
他敢也知些風聲,好幾時不去了;今晚必然吃那老咬蟲假意兒纏了去。我正沒錢使,喉急了,胡亂去那里尋幾貫錢使,就幫兩碗酒吃。”
唐牛兒捏手捏腳,上到樓上,板壁縫里張時,見宋江和婆惜兩個都低著頭;那婆子坐在橫頭桌子邊,口里七十三八十四只顧?quán)?。《三言二?醒世恒言》第十三卷提到:卻有一個三都提事使臣,姓冉名貴……只管南天北地,七十三八十四說開了去。
《醒世姻緣傳》第十三回同樣提到:卻有一個三都捉事使臣姓冉名貴,喚做冉大,極有機變。不知替王觀察捉了幾多疑難公事。
王觀察極是愛他。當日冉貴見觀察眉頭不展,面帶憂容,再也不來答擾,只管南天北地,七十三八十四說開了去。
還有其書第四十八回再次提到:狄婆子只得忍耐,后來聽的狄希陳叫爹娘救人,狄婆子跑進房去,素姐正坐著狄希陳的頭,鷹拿寒雀,鞭子象雨點似的往下亂打。狄婆子把素姐推了個骨碌,奪過鞭子,劈頭劈臉摔了幾下子,他就手之舞之的照著。
狄婆子也象他騎著狄希陳的一般使屁股坐著頭,打了四五十鞭子,打的那素姐口里七十三八十四無般不罵?!独m(xù)燃燈錄卷》第二十回也提到:無鼻孔底將什么聞香。
上堂。難難幾何船。
易易沒巴鼻。好好催人老。
默默從此得。過這四重關(guān)了。
泗洲人見大圣。參。
上堂。若要七縱八橫見老和尚。
打鼓升堂七十三八十四。 其二,是自己或他人用來形容“人老不能自理,老而無用,活著惹兒女輩嫌棄的”。
如《三言二拍?喻世明言》第十卷“仉善繼對老子說道:‘人生七十古來稀’。父親今年七十九歲,明年八十齊頭了,何不把家事交卸與孩兒掌管。”
《太行風云》中描述說:“元他娘把散亂的白頭發(fā),往耳鬢后邊一收,瓷起兩只灰蒙朧眼,說:‘人老了就不中用了。七十三,八十四,不死也是兒女眼里一根刺’?!?/p>
其三,是封建迷信的“坎(檻)兒說”?!端字V?中》里有兩句話,一句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p>
自己不想去怎么辦呢?第二句告訴你:“七十三,八十四,閻王叫你商量事?!?民間在不少方面都用這個數(shù)字,如青花白地瓷鼻煙壺中的一個珍品就叫“七十三八十四歪毛淘氣”。
后來才發(fā)現(xiàn),這種“七十三八十四”說法有一個最后的玄機,這就是它與兩位圣人有關(guān)??桌戏蜃拥纳淠甏鸀楣?51年到公元前479年,按中國人習慣的虛歲算,一共活了73歲;孟老夫子的生卒年代為公元前372年到公元前289年,同樣按虛歲,一共活了84歲。
既然兩位圣人設(shè)了這兩道坎,一般常人想越過它們,當然很不容易,而“閻王爺”也自然會嚴格把關(guān)。 可見孔孟之道對國人影響之深,連人壽都管了。
學(xué)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資料、學(xué)習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參考,如學(xué)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57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