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市場太不做美,銀行、證券、鋼鐵紛紛大跌,使得指數(shù)迭創(chuàng)新低。同大家交流的時候,大多數(shù)人很感傷懷,情緒激憤。但有一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說:大家都在看自己的帳戶股票市值縮水,在看指數(shù)一天天下跌,無奈之中,免不了動刀割肉流血,望著失去的金錢,恐慌、難安,促生蓋頭白發(fā)。她談到,她只看自己股票的數(shù)量帳單,每一次看自己持有的股票數(shù)量都沒有變,原來買了多少現(xiàn)在還是多少,她就有一種滿足感。因為大家都在割倉,而她沒有割,所以她的股票數(shù)量始終沒有減少。她戲稱自己是“阿香婆”。這不免讓我想起了一則廣告俗語:“熬啊熬,。。。熬成阿香婆!”
其實市場跌到這個份上,就真得要有一股“阿香婆”的精神。指數(shù)再跌,當初買的一萬股不割肉還是一萬股,持的那家企業(yè)還是那家企業(yè);熬成的阿香婆,阿香還是阿香,在中國“阿香”永遠也不會隨夫家姓的!所以讓我們保持好“阿香”的純正中華風味吧!..
人們常常說“一問三不知”這句俗語,而且都知道它是指問什么都不知道的意思,但是你知道“三不知”的來歷嗎? “三不知”的典故出自《左傳》。公元前468年,晉國的軍隊攻打鄭國,而當時占據(jù)霸主地位的是齊國。齊國不希望有別的國家可以和它相提并論,當然就不希望晉國擴張自己的領(lǐng)土,于是就派遣了陳成子帶兵去援救鄭國。陳成子下面有個部將叫茍寅。齊軍出發(fā)前,茍寅就對主帥陳成子說:“一個剛從晉國回來的朋友告訴我說,他們國家的軍隊將會派出大批的人馬來襲擊我們,而且揚言要把我軍統(tǒng)統(tǒng)消滅。”一般的將領(lǐng)聽了這句話肯定會對茍寅非常感謝的,但是陳成子則不然,他對茍寅說:“咱們的軍隊在臨行的時候,國君就對我說:‘不管遇到什么樣的情況,要記住千萬不要追趕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馬。’現(xiàn)在你聽說晉軍要來打我們,我對你說,即使他們來的人再多,我也不會害怕,也不能避而不戰(zhàn)。你方才竟然講出壯敵人威風滅自己志氣的話?;貒院?,是不是想讓我把你的話報告給國君啊?” 茍寅便知難而退,感慨而道:“君子之謀也,始中終皆舉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聰明人謀劃一件事情,一定要對事情的開始、發(fā)展、結(jié)果這三方面有個整體上的把握,然后才向上報告;但是這次我對晉軍的人數(shù)、行動時間等都不了解就向上報告,難怪拍馬屁拍到了蹄子上。
“一問三不知”即來源于此。
唐堯當政初期,天文歷法還很不完善, 百姓經(jīng)常耽誤農(nóng)時, 因此堯就祖織專門人員總結(jié)前人的經(jīng)驗, 令羲、和兩族掌天文, 根據(jù)日月星辰運行等天象和自然物候來推定時日, 測定了四季, 又以月亮一周期為一月, 太陽一周期為一年, 一年定為三百六十六天。這是有記載的我國最早的歷法, 奠定了我國農(nóng)歷的基礎(chǔ); 堯當政后生活依然非常儉樸, 住茅草屋, 喝野菜湯, 穿用葛藤織就的粗布衣。時刻注意傾聽百姓們的意見, 在簡陋的宮門前設(shè)了一張 " 欲諫之鼓", 誰要是對他或國家提什么意見或建議, 隨時可以擊打這面鼓, 堯聽到鼓聲, 立刻接見, 認真聽取來人的意見。為方便民眾找到朝廷, 他還讓人在交通要道設(shè)立" 誹謗之木", 即埋上一根木柱, 木柱旁有人看守, 民眾有意見, 可以向看守人陳述, 如來人愿去朝廷, 看守人會給予指引。由于能及時聽到民眾的意見, 堯?qū)Π傩盏募部嗑头浅A私猓?堯當政時, 發(fā)生過嚴重的水災(zāi), 洪水把山陵都吞沒了, 四處泛濫, 他讓鯀治水, 疏導(dǎo)九河, 戰(zhàn)勝了洪水; 堯執(zhí)政初期, 還沒有基本的國家制度, 國家只是部落聯(lián)合體, 非常松散, 不利于國家的統(tǒng)一管理, 所以在堯積累了一定的施政經(jīng)驗后, 開始建立國家政治制度, 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按各種政務(wù)任命官員, 在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建立較為系統(tǒng)的政治制度, 為奴隸制國家的產(chǎn)生奠定了基礎(chǔ)。)
相傳從小受父親瞽叟、后母和后母所生之弟象的迫害,屢經(jīng)磨難,仍和善相對,孝敬父母,愛護胞弟,故深得百姓贊譽。舜曾辛勤耕稼于歷山(在今何地說法不一,山東版即今濟南千佛山,比較公認),漁獵于雷澤(在今山東菏澤東北),在黃河之濱燒制陶器,在壽丘(今山東曲阜)制作日用雜品,在頓丘(今河南浚縣)、負夏(今山東兗州)一帶經(jīng)商做生意。因品德高尚,在民間頗有威望。他在歷山耕田,當?shù)厝瞬辉贍幪锝?,互相很謙讓。人們都愿意靠近他居住,兩三年即聚集成一個村落。時部落聯(lián)盟領(lǐng)袖堯年事已高,欲選繼承人,眾人一致推舉舜。于是,堯分別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讓九名男子侍奉于舜的左右,以觀其德;又讓舜職掌五典、管理百官、負責迎賓禮儀,以觀其能。皆治,乃命舜攝行政務(wù)
北宋末年,梁山泊好漢在山東起義,擁戴宋江為起義首領(lǐng).起義軍紀律嚴明,殺富濟貧,鎮(zhèn)壓土豪劣紳,屢屢挫敗朝廷討伐的軍隊,聲威振天下,老百姓拍手叫好.
在梁山泊大寨不遠的山下,有個杏花莊.莊上有個小酒店,酒店的老漢家中別無他人,只有一個十八歲的女兒,名叫滿堂嬌.滿堂嬌長得美貌動人,與老漢相依為命.父女倆雖不富裕,日子倒也還過得平靜.
有一天,兩個地痞流氓來酒店吃酒.酒足飯飽后,不但不付酒錢,還對年輕美貌的姑娘起了歹念,強行將她搶走.老漢剛要阻攔,就被一腳踢翻在地.兩個流氓說:“俺們是梁山好漢宋江和魯智深,你敢不從?這小娘子陪我們兩天就回來,你如聲張出去,小心老命!”說罷揚長而去.
正當老漢悲憤欲絕的時候,梁山好漢李逵路過酒店.聽說宋江和魯智深干下這等傷天害理的事,生性耿直的他怒火中燒,決心上山找宋江和魯智深算帳.
李逵急沖沖趕回山寨,大鬧忠義堂.當他知道錯怪了宋江后,羞愧萬分,命人將自己捆綁起來,向宋江賠罪.
這時,老漢來報告,說那兩個惡漢又來了,被他灌醉后正在店里酣睡.李逵興奮地說:“來得正好,看老子甕中捉鱉,收拾這兩個壞蛋!”
李逵手提板斧,火速下山,終于除掉了這兩個冒充梁山好漢、敗壞梁山名聲的流氓.
“甕中捉鱉”是指在大壇子里捉甲魚.比喻想要得到的東西已在掌握之中.
越俎代庖 ( yuè zǔ dài páo )
解 釋 比喻超出自己職務(wù)范圍去處理別人所管的事。
出 處 《莊子·逍遙游》:“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俎而代之矣?!?
用 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示 例 孩子能做的事,父母不要~。
近義詞 包辦代替
反義詞 自力更生
英 文 put words into somebody's mouth <exceed one's duties and meddle in others' affairs ;take sb's job into one's own hand>
典 故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傳說中,有一位杰出的領(lǐng)袖叫唐堯。在唐堯的領(lǐng)導(dǎo)下,人民安居樂業(yè)。可是唐堯很謙虛,當他聽說隱士許由很有才能的時候,就想把領(lǐng)導(dǎo)權(quán)讓給許由。唐堯?qū)υS由說:“日月出來之后還不熄滅燭火,它和日月比起光亮來,不是太沒有意義了嗎?及時雨普降之后還去灌溉,對于潤澤禾苗不是徒勞嗎?您如果擔任領(lǐng)袖,一定會把天下治理得更好,我占著這個位置還有什么意思呢?我覺得很慚愧,請允許我把天下交給您來治理?!?
許由說:“您治理天下,已經(jīng)治理得很好了。我如果再來代替你,不是沽名釣譽沽名釣譽嗎?我現(xiàn)在自食其力,要那些虛名干什么?鷦鷯在森林里筑巢,也不過占一棵樹枝;鼴鼠喝黃河里的水,不過喝飽自己的肚皮。天下對我又有什么用呢?算了吧,廚師就是不做祭祀用的飯菜,管祭祀的人也不能越位來代替他下廚房做菜?!?/p>
希望對樓主有幫助:公元前494年,吳國打敗越國。
越王勾踐采納大臣提出的“美人計”,選出越國美女獻給吳王夫差,麻痹夫差的斗志。野史雜稗中如是說,越國大夫范蠡周游全國,遍訪佳人。
一日,在清清浣紗江畔,與家在古苧蘿村西邊的的西施(原名施夷光)相逢了。才子佳人,出演了一則一見鐘情的故事。
然而,國難當頭,匹夫有責。范蠡以“愛國”的名義,背叛、出賣了愛情。
他把絕代佳人西施選進宮里,與其他美麗的越女一起,進行歌舞禮儀等“培訓”。大約在公元前490年,把以西施為首的越女獻給吳王夫差。
幸運而不幸的夫差,對能歌善舞、風華絕代的西施深愛不疑。從此,歌舞宴平;從此,對西施甚至越國深信不疑。
而越王勾踐,在暗暗地做著復(fù)仇的各種準備。“臥薪嘗膽”、“養(yǎng)精蓄志”、“勵精圖治”、“發(fā)奮圖強”——越國“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國富兵強了;吳國,卻在君王“從此不早朝”的松懈等現(xiàn)狀中,逐步走向衰弱。
公元前473年,越國滅掉吳國,被圍困在圣胥山的夫差走投無路,揮劍自刎。 無毒不丈夫。
夫差在打敗勾踐后,給了勾踐一條生路。所以,他最終敗給夫差,是必然的。
何況,勾踐等人太能忍了,自己忍辱負重,甚乃忍心送出自己國家的女子。以這些女子的屈辱與悲涼,換取越國東山再起的生存與發(fā)展環(huán)境。
這種手段不能不說是高明,然而,不免過于自私、卑鄙。在這些方面,夫差哪里是勾踐的對手。
傳說中,越國勝利后,范蠡歸隱江湖,與西施浪跡天涯,做了神仙眷侶。善良的人們多么期盼如此美好的結(jié)局,無錫蠡園就是一個明證。
但是,范蠡配么,他配擁有如此結(jié)局么? 如果他愛西施,那么—— 若西施流淚,先濕的應(yīng)是他的臉; 若西施悲傷,最苦的應(yīng)是他的心。 如果他愛西施,必然是期望深情相依,廝守終生,直至地老天荒。
誰能想象,把自己心愛的人拱手讓出,送給他人,送給自己的敵人? 倒是夫差,愛了西施一生,疼了西施一生,寵了西施一生。雖然,這“一生”,只有大概的十七年。
或許,他到死都還在念著這個是令他國破家亡原因之一的女子的名字。 無法想象,一個柔弱的女子,西施,在這十七年里,怎樣的柔腸百轉(zhuǎn),怎樣的萬劍穿心,怎樣的肝腸寸斷。
愛人與仇人之間,祖國與敵國之間,她何從判斷,何從選擇? 也許,西施無從選擇,殘酷的世界也不許她選擇。 多少年來,有多少人認為,西施背負著“禍國”、令吳國滅亡的惡名。
只有極少數(shù)人,能公正地站出來說話: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羅隱《西施》 在越國,西施能夠得到“功臣”的榮譽嗎?不可能!關(guān)于西施歸宿的最有依據(jù)的說法,是被勾踐夫人沉水淹死。
擁有“沉魚”之美的西施,終究被沉入水中。 也好,還她一生流不盡的淚吧。
還她一顆冰清玉潔的女兒心吧。
解 釋 指禍亂發(fā)生在家里。比喻內(nèi)部發(fā)生禍亂。蕭墻:古代宮室內(nèi)當門的小墻。
出 處 《論語·季氏》:“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p>
孔子教訓他的兩個學生說,子路、冉求,你們兩個人在季家當輔相,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人家不服你的氣,你的政治道德無法使人信服,所以人家沒有來結(jié)交納好。在國內(nèi)則弄得分崩離析、意見分歧,表面上看是整體的,內(nèi)在很多因素是分裂的。大家離心離德,遲早要崩潰的。這種情形是守不住的,因為內(nèi)部分崩離析,難以自保,只好向外發(fā)展,轉(zhuǎn)移人家的視線,是同樣的道理。所以孔子說,你們因為許多內(nèi)政問題不能解決,于是只好用兵,在外面發(fā)動戰(zhàn)爭來轉(zhuǎn)移內(nèi)部的注意力。在我看來,你們很危險,季家最大的煩惱、痛苦、憂愁,不在顓臾這個邊區(qū)的小國家,而是在蕭墻之內(nèi),在季家自己兄弟之間。孔子說了這個話不久,后來季家兄弟果然發(fā)生了問題;所以后世內(nèi)部發(fā)生禍亂,就用 “禍起蕭墻”這句話。在文學上典故,就是從孔子這句話來的。
祖逖(266-321),東晉初期著名的北伐將領(lǐng)。
成語,聞雞起舞。意為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后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典出自《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傳說,祖逖年青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談?wù)摃r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為了報效國家,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煉。
成語,中流擊楫。比喻立志奮發(fā)圖強。
典出自《晉書·祖逖傳》:“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fù)濟者,有如大江。’”
譯文:祖逖手敲船槳(中流擊揖),向眾人發(fā)誓說:“祖逖此去,若不能平定中原,驅(qū)逐敵寇,則如這濤濤江水,一去不返!”
劉琨(271年—318年6月22日),字越石,西晉末年、十六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音樂家、軍事家,中山魏昌(今河北無極縣)人。
生平 早年生涯 劉琨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后。其祖父劉邁、父親劉蕃都曾出任高官。
年輕時和祖逖要好,相約要做出一番事業(yè),“聞雞起舞”一詞便出自他們二人的典故。但同時他也喜好奢靡虛浮的清談風流,是以大富豪石崇為首的“二十四友”的成員。
八王之亂 劉琨歷職太尉掾、著作郎、太學博士和尚書郎。永康元年(300年),趙王司馬倫執(zhí)政后,劉琨任記室督,又轉(zhuǎn)從事中郎。
劉琨的姐夫是司馬倫之子司馬荂,所以劉琨父子兄弟以趙王姻親并被委以重任,從而卷入了“八王之亂”的斗爭中。司馬倫篡位后,劉琨遷太子詹事。
永康二年(301年)三月,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颙聚兵數(shù)十萬進攻洛陽。四月,司馬倫以劉琨為冠軍、假節(jié),與孫會率領(lǐng)三萬宿衛(wèi)兵迎戰(zhàn)司馬穎于溴水(原出河南濟源縣,經(jīng)孟縣入黃河),因而麻痹輕敵,加之各部互不相從,不能統(tǒng)一指揮,司馬穎趁勢發(fā)動反攻,大敗而還,因焚燒了河橋,才得以自保。
隨著前線兵敗,司馬倫親信、左衛(wèi)將軍王輿與洛陽城內(nèi)諸將起兵反司馬倫,率兵700余人由南掖門攻入皇宮,殺孫秀、孫會、士猗、許超等,囚司馬倫,旋即賜死,迎惠帝自金墉城還宮。隨后,司馬穎、司馬頤進占洛陽。
司馬穎又派軍南下陽翟,配合司馬冏擊降張泓等。六月,司馬同率軍數(shù)十萬入洛陽,詔為后司馬,執(zhí)掌朝權(quán)。
司馬冏因劉琨父兄名望很高,故未加罪,并且以其兄劉輿為中書郎,以劉琨為尚書左丞,轉(zhuǎn)司徒左長史。 永寧二年(302年)驃騎將軍司馬乂與司馬颙等里應(yīng)外合攻殺司馬冏,司馬乂掌握朝權(quán)。
范陽王司馬虓引劉琨為司馬。 永安元年(304年)初,司馬越發(fā)動兵變殺司馬乂,迎司馬穎進占洛陽,控制朝政。
是年七月,司馬越等挾惠帝進攻司馬穎,兵敗東逃。司馬颙乘機出兵攻占洛陽,迫惠帝與司馬穎遷都長安,獨專朝政。
永興二年(305年),司馬越再度起兵,西攻長安,司馬颙戰(zhàn)敗。次年六月,司馬越迎晉惠帝還洛陽,不久,司馬颙與司馬穎相繼被殺。
王司馬越執(zhí)政后,以司馬虓代劉喬為豫州刺史,劉喬舉兵抵抗,劉琨率領(lǐng)突騎5000救司馬虓,兵敗與司馬虓俱逃往河北,父母卻陷于劉喬。司馬虓領(lǐng)冀州,劉琨到幽州向王浚借突騎800,渡河擊敗劉喬,才救還父母。
接著,劉琨又與司馬虓連敗司馬穎部,以功封廣武侯,封邑2000戶。在“八王之亂”中,劉輿、劉琨兄弟陷得很深,充當了這些人的幫兇。
征戰(zhàn)并州 光熙元年九月,司馬越為了擴張勢力,派劉琨出任并州(今山西東部、河北西部)刺史、加振威將軍、領(lǐng)護匈奴中郎將。在此兩年前匈奴王劉淵趁八王之亂已在并州起兵建立“漢”政權(quán),后改稱“趙”,史稱前趙。
劉琨帶領(lǐng)一千余人輾轉(zhuǎn)離開首都洛陽,于元嘉元年(307年)春天到達晉陽(今山西太原)。當時的晉陽經(jīng)歷戰(zhàn)亂,已成一座空城。
劉琨在左右強敵環(huán)俟的環(huán)境下安撫流民,發(fā)展生產(chǎn),加強防御。不到一年晉陽就恢復(fù)了生氣,成了東晉在匈奴敵后的少數(shù)幾個割據(jù)政權(quán)之一。
當時的晉陽南面是強大的匈奴前趙,北面是正在崛起試圖染指中原的拓跋鮮卑的代國,東面是和段部鮮卑結(jié)盟的幽州刺史王浚。劉琨和拓跋鮮卑首領(lǐng)拓跋猗盧結(jié)盟,和前趙石勒等大將的戰(zhàn)斗互有勝負。
一個叫徐潤的河南人因為懂得音律得到劉琨的重用,此人無能而飛揚跋扈。奮威將軍令狐盛進言要劉琨除去徐潤,反被徐潤誣殺,造成其子令狐泥等人的反叛。
劉琨吸引了許多志愿抗擊匈奴、羯人的志士,但他的政治軍事才能也使不少人離去。 建興元年(313年),晉愍帝繼位,封劉琨大將軍、都督并州諸軍事。
此時石勒在晉陽的東南襄國(今河北邢臺)擁兵割據(jù),勢力日盛。他修書劉琨假意降晉,出兵消滅與劉琨有矛盾的王浚,而劉琨作壁上觀。
建興三年(315年)前趙劉曜擊敗劉琨,但因要攻打長安回兵。劉琨被晉愍帝封為司空、都督并冀幽諸軍事。
次年劉曜攻破長安,西晉滅亡。 建興四年(316年)石勒出兵進攻并州,劉琨不聽勸阻全軍盡出,中了埋伏大敗,丟了并州,只身投奔鮮卑首領(lǐng)段匹磾。
建武元年(317年),劉琨率段部鮮卑的軍隊討伐石勒,因段部鮮卑內(nèi)部不和而流產(chǎn)。太興元年(318年),段部鮮卑內(nèi)斗,劉琨被段匹磾懷疑投入大牢,并于次年6月22日縊殺。
文化造詣 音樂 劉琨精通音律,創(chuàng)作了《胡笳五弄》,在傳統(tǒng)的琴曲中加入北方游牧民族的音調(diào),描寫北方歷經(jīng)戰(zhàn)亂的景象,抒發(fā)了思鄉(xiāng)愛國之情。 曾經(jīng)有一次前趙匈奴圍攻晉陽。
劉琨登城清嘯,半夜又奏胡笳(一說指揮一隊士兵奏胡笳),匈奴人聽到后思鄉(xiāng)流淚,無心再戰(zhàn),撤兵而去。 詩文 劉琨的詩文激昂悲壯,充滿對戰(zhàn)亂中的流民的同情和抵抗敵人的決心。
被囚后所作的《重贈盧諶詩》更是其代表作。此詩前半段引用了姜子牙、管仲、陳平、鄧禹等人的典故,表達對晉室的忠誠。
后半段描述了自己壯志未酬的心情:“何意百煉剛,化為繞指柔?!? 后人紀念 后來有很多人創(chuàng)作了詩作,紀念劉琨在社稷將傾之際鍥而不舍的奮斗精神。
譬如李白“劉琨與祖逖,起舞雞鳴晨”,陸。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