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只要按新的進價做進貨分錄就可以了。
之間的差額不需要做分錄??!### 商品零售企業(yè)在商品驗收入庫時,以商品的售價(含稅)金額,借記“庫存商品”,以商品的進價(不含稅)金額,貸記“物資采購”,以商品含稅零售價大于不含稅進價的差額,貸記“商品進銷差價”。 “商品進銷差價”賬戶,是商品零售企業(yè)用來核算商品售價(含稅)與進價(不含稅)之間的害廠憤斷蒞登縫券俯猾差額(毛利+銷項稅額)的專門賬戶。
借方反映取得商品進價大于零售價的差額,月終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和庫存商品售價調(diào)整時調(diào)低售價的差額;貸方反映取得商品零售價大于進價的差額和庫存商品售價調(diào)整時調(diào)高售價的差額;貸方余額反映庫存商品進價小于售價的差額,借方余額則反映庫存商品進價大于售價的差額,余額一般在貸方。 零售企業(yè)購進商品、進項稅額的確認及會計處理,只是庫存商品實行售價金額核算,其會計處理有所不同,其他均與批發(fā)企業(yè)基本相同。
期末對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按以下方法計算: 差價率=月末分攤前“商品進銷差價”科目余額÷(月末“庫存商品”科目余額+本月“主營業(yè)務收入”科目貸方發(fā)生額)*100% 本月銷售商品=應本月“主營業(yè)務收入”*差價率 分攤的進銷差價科目貸方發(fā)生額 上述所稱“主營業(yè)務收入”,是指采用售價核算的商品所取得的收入。 月度終了,分攤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借記“商品進銷差價”科目,貸記“主營業(yè)務成本”科目。
委托代銷商品和委托加工物資可用上月的差價率計算應分攤的進銷差價。小企業(yè)的商品進銷差價率各月之間比較均衡的,也可采用上月的差價率計算分攤本月已銷商品應負擔的進銷差價,并應于年度終了,對商品的進銷差價進行核實調(diào)整。
例:某小企業(yè)月末“商品進銷差價”科目余額為248788元,“庫存商品”科目余額為566500元,本月商品銷售額(不含稅)為588000元。根據(jù)上述資料計算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如下: 差價率=248788÷(566500+588000)*100%=21。
54% 銷售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588000*21。54%=126655(元) ①平時按商品售價結轉成本的企業(yè),月終將計算出的本月應分攤已銷商品實現(xiàn)的進銷差價沖減多轉銷售成本和已實現(xiàn)差價,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商品進銷差價 126655 貸:主營業(yè)務成本 126655 ②平時不隨商品銷售結轉成本企業(yè),月終應同時核銷已銷商品進銷差價和結轉成本,編制如下會計分錄: 借:主營業(yè)務成本 461345 商品進銷差價 126655 貸:庫存商品 588000 例:某商場2005年5月期初庫存商品的進價成本為110000元,售價總額為120000元,本月購進該商品的進價成本為70000元,售價總額為80000元,本月銷售收入為130000元。
有關計算如下: 進銷差價率=(10000+10000)/(120000+80000)*100%=10% 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130000*10%=13000(元) 本期銷售商品的實際成本=130000-13000=117000(元) 期末結存商品的實際成本=110000+70000-117000=63000(元) 有關會計處理如下: ①購入商品時 借:庫存商品 8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3600 貸:銀行存款 83600 商品進銷差價 10000 ②發(fā)出存貨時 A。 收到銷售收入 借:銀行存款 152100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 13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2100 B。
結轉銷售成本 借:主營業(yè)務成本 130000 。
余下全文>>。
商品流通企業(yè)庫存商品核算時,在采用進價核算時,不需要設置“商品進銷差價”科目;在采用售價核算時,需要設置“商品進銷差價”科目。
具體核算如下: (一)庫存商品采用進價核算的企業(yè) 1、庫存商品采用進價核算的企業(yè),購入的商品,在商品到達驗收入庫后,按商品進價,借記本科目,貸記“物資采購”或“在途物資”等科目;企業(yè)委托外單位加工收回的商品,按商品進價,借記本科目,貸記“委托加工物資”科目。 2、企業(yè)銷售發(fā)出的商品,結轉銷售成本時,可按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個別計價法、后進先出法、毛利率法等方法計算已銷商品的銷售成本,核算方法一經(jīng)確定,不得隨意變更。
如需變更,應在會計報表附注中予以說明。企業(yè)結轉發(fā)出商品的成本,借記“主營業(yè)務成本”科目,貸記本科目。
(二)庫存商品采用售價核算的企業(yè) 1、庫存商品采用售價核算的企業(yè),購入的商品,在商品到達驗收入庫后,按商品售價,借記本科目,按商品進價,貸記“物資采購”或“在途物資”等科目,按商品售價與進價的差額,貸記“商品進銷差價”科目;企業(yè)委托外單位加工收回的商品,按商品售價,借記本科目,按委托加工商品的進價,貸記“委托加工物資”科目,按商品售價與進價的差異,貸記“商品進銷差價”科目。 2、企業(yè)銷售發(fā)出的商品,平時結轉銷售成本時可按商品售價結轉,借記“主營業(yè)務成本”科目,貸記本科目。
月度終了,應按商品進銷差價率計算分攤本月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借記“商品進銷差價”科目,貸記“主營業(yè)務成本”科目。 。
題目條件不夠,假如進銷差價率為40%。
會計分錄: (1)購進時 借:商品采購 100 借:應交稅金--增值稅(進項稅額)17 貸:銀行存款 117 (2)商品驗收入庫時 借:庫存商品 140(按售價計算) 貸:商品采購 100 貸:商品進銷差額 40(100*40%) (3)銷售時 借:銀行存款 163。 8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或商品銷售收入) 140 貸:應交稅金--增值稅(銷項稅額) 23。
8(140*17%) (4)結轉銷售成本 借:主營業(yè)務成本 140 貸:庫存商品 140 (5)結轉進銷差價 借:商品進銷差額 40 貸:主營業(yè)務成本(或商品銷售成本) 40 (6)結轉收入 借:主營業(yè)務收入(或商品銷售收入) 140 貸:本年利潤 140 (7)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yè)務成本(或商品銷售成本)100(140-40) 貸:本年利潤 100(140-40) 注: 售價金額核算法 售價金額核算法是指平時的商品的購入、加工收回、銷售均按售價記帳,售價與進價的差額通過“商品進銷差價”科目核算,期末計算進銷差價率和本期已銷售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并據(jù)以調(diào)整本期銷售成本的一種方法。 計算公式如下: 商品進銷差價率=(期初庫存商品進銷差價 + 本期購入商品進銷差價)/(期初庫存商品售價 + 本期購入商品售價)* 100% 本期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本期商品銷售收入 * 商品進銷差價率 本期銷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銷售收入 - 本期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 期末結存商品的成本 = 期初庫存商品的進價成本 + 本期購進商品的進價成本 - 本期銷售商品的成本 企業(yè)的商品進銷差價率各期之間是比較均衡的,因此,也可以采用上期商品進銷差價率分攤本期的商品進銷差價。
年度終了,應對商品進銷差價進行核實調(diào)整。 問題補充: 再問:進貨不通過商品采購, 可以這樣嗎? 借:庫存商品 140(按售價計算) 借:應交稅金--增值稅(進項稅額)17 貸:銀行存款 117 貸:商品進銷差額 40(100*40%) 1、采用“售價核算法”必須通過“商品采購”科目核算。
2、如果采用“進價核算法”,不通過“商品采購”和“商品進銷差價”科目核算。 。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32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