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采購成本是指企業(yè)物資從采購到入庫前所發(fā)生的全部支出,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于采購成本的費用。
企業(yè)通常設置以下賬戶對結轉實際采購成本進行會計核算:1、“原材料”賬戶:該賬戶屬于資產類賬戶,用來核算企業(yè)庫存的各種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輔助材料、外購半成品(外購件)、修理用備件(備品備件)、包裝材料、燃料等的計劃成本或實際成本。企業(yè)收到來料加工裝配業(yè)務的原料、零件等,應當設置備查簿進行登記。
本科目可按材料的保管地點(倉庫)、材料的類別、品種和規(guī)格等進行明細核算。該賬戶借方登記已驗收入庫材料的成本,貸方登記發(fā)出材料的成本。
期末余額在借方,反映企業(yè)庫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或實際成本。2、“材料采購”賬戶:該賬戶屬于資產類賬戶,用來核算企業(yè)采用計劃成本進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購入材料的采購成本。
本科目按照供應單位和物資品種進行明細核算。該賬戶借方登記企業(yè)采用計劃成本進行核算時,采購材料的實際成本以及材料入庫時結轉的節(jié)約差異,貸方登記入庫材料的計劃成本以及材料入庫時結轉的超支差異。
期末余額在借方,反映企業(yè)在途材料的采購成本。3、“材料成本差異”賬戶:該賬戶屬于資產類賬戶,用來核算企業(yè)采用計劃成本進行日常核算的材料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額。
該賬戶可以分別“原材料”、“周轉材料”等,按照類別或品種進行明細核算。該賬戶的借方登記入庫材料形成的超支差異及轉出的發(fā)出材料應負擔的節(jié)約差異,貸方登記入庫材料形成的節(jié)約差異及轉出的發(fā)出材料應負擔的超支差異。
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yè)庫存材料等的實際成本大于計劃成本的差異;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yè)庫存材料等的實際成本小于計劃成本的差異。賬務處理會計分錄為:1、實際成本法核算的賬務處理(1)材料已驗收入庫借: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銀行存款(或應付賬款、應付票據(jù)、預付賬款等科目)如貨款尚未支付,材料已驗收入庫,但月末仍未收到相關發(fā)票憑證,按暫估價入賬,下月做相反分錄予以沖回,收到相關發(fā)票憑證后再編制會計分錄。
(2)材料尚未驗收入庫借:在途物資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銀行存款(或應付賬款、應付票據(jù)、預付賬款等科目)材料驗收入庫時,結轉實際采購成本:借:原材料 貸:在途物資2、計劃成本法核算的賬務處理(1)材料已驗收入庫如果貨款已經支付,發(fā)票賬單已到,材料已驗收入庫,按支付的實際金額,借記“材料采購”,貸記“銀行存款”;按計劃成本金額,借記“原材料”,貸記“材料采購”;按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之間的差額,借記(或貸記)“材料采購”,貸記(或借記)“材料成本差異”。如果貨款尚未支付,材料已驗收入庫,按相關發(fā)票憑證上應付的金額,借記“材料采購”,貸記“應付賬款”(或“應付票據(jù)”);按計劃成本金額,借記“原材料”,貸記“材料采購”;按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之間的差額,借記(或貸記)“材料采購”,貸記(或借記)“材料成本差異”。
如果材料已驗收入庫,貨款尚未支付,月末仍未收到相關發(fā)票憑證,按照計劃成本暫估入賬,即借記“原材料”,貸記“應付賬款”等科目。下月初做相反分錄予以沖回,收到相關賬單后再編制會計分錄。
(2)材料尚未驗收入庫借:材料采購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銀行存款(或應付賬款、應付票據(jù)、預付賬款等科目)材料驗收入庫時,結轉實際采購成本:借:原材料 貸:材料采購借:材料采購 貸:材料成本差異如貨款尚未支付,材料已驗收入庫,但月末仍未收到相關發(fā)票憑證,按計劃成本暫估價入賬,下月做相反分錄予以沖回,收到相關發(fā)票憑證后再編制會計分錄。
1·采用“實際成本”購進原材料,貨款已付、貨物未入庫時:
借:在途物資—甲、乙、丙材料;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2·支付的運費在甲乙丙三種材料之間分配,(分配方法:按重量、按金額?):
借:在途物資—甲、乙、丙材料;
貸:銀行存款。
3·材料驗收入庫,計算并結轉入庫材料的實際成本:
借:原材料—甲、乙、丙材料;
貸:在途物資—甲、乙、丙。
擴展資料
會計分錄的方法
層析法:將事物的發(fā)展過程劃分為若干個階段和層次,逐層遞進分析,從而最終得出結果的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利用層析法進行編制會計分錄教學直觀、清晰,能夠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業(yè)務鏈法:根據(jù)會計業(yè)務發(fā)生的先后順序,組成一條連續(xù)的業(yè)務鏈,前后業(yè)務之間會計分錄之間存在的一種相連的關系進行會計分錄的編制。
記賬規(guī)則法:利用記賬規(guī)則“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進行編制會計分錄。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會記分錄
購買甲、乙材料的會計分錄: 1、驗收入庫, 借:原材料-甲材料 a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b 貸:應付賬款 c 借:原材料-乙甲材料 d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e 貸:應付賬款 f 2,結轉成本 借:生產成本 a 貸:原材料-甲材料 a 借:生產成本 d 貸:原材料-乙材料 d 企業(yè)的原材料采購環(huán)節(jié),最終流入到生產成本的是不含稅的材料款,而稅金流入了進項稅抵扣項。
所以結轉成本中原材料部分其實是材料采購費中不含稅的凈值。 結轉實際采購成本,說明原材料在采購過程中是使用“材料采購”科目以暫估成本入賬的,所以結轉實際采購成本的時候應該計入“原材料”科目。
擴展資料: 生產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三部分組成。直接材料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的勞動對象,通過加工使之成為半成品或成品,它們的使用價值隨之變成了另一種使用價值;直接人工是指生產過程中所耗費的人力資源,可用工資額和福利費等計算; 制造費用則是指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廠房、機器、車輛及設備等設施及機物料和輔料,它們的耗用一部分是通過折舊方式計入成本,另一部分是通過維修、定額費用、機物料耗用和輔料耗用等方式計入成本。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品成本是衡量生產消耗的補償尺度,企業(yè)必須以產品銷售收入抵補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各項支出,才能確定盈利,因此在企業(yè)成本管理中生產成本的控制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 生產成本法是目前世界各國普遍采用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用生產成本法計算成本時,只將生產經營過程中發(fā)生的直接材料費用、直接人工費用和制造費用計入產品成本,而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不計入產品成本,而是作為當期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生產成本是工業(yè)企業(yè)為生產一定種類、一定數(shù)量的產品所發(fā)生的直接費用、直接人工和間接制造費用的總和。企業(yè)原材料消耗水平,設備利用好壞,勞動生產率的高低,產品技術水平是否先進等,都會通過生產成本反映出來。
換言之,生產成本的控制能反映企業(yè)生產經營工作的效果。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生產成本。
采購成本計算公式
采購成本指與采購原材料部件相關的物流費用,包括采購訂單費用、采購計劃制訂人員的管理費用、采購人員管理費用等。采購成本的計算公式為:采購成本=訂貨成本+物資材料成本+存貨成本+缺貨成本。
擴展資料:
實際采購成本是指企業(yè)采購的物料按會計制度規(guī)定實際入帳的金額。實際采購成本是我國增值稅計稅中確定扣除項目金額和計算扣除稅額的主要依據(jù)。采購成本指與采購原材料部件相關的物流費用,包括采購訂單費用、采購計劃制訂人員的管理費用、采購人員管理費用等。
基本內容
我國現(xiàn)行會計制度規(guī)定,企業(yè)外購物料的采購成本包括:(1) 買價; (2) 外地運雜費; (3) 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 (4)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 (5) 大宗材料的市內運輸費。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88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