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品進銷差價是資產類的會計科目,也是庫存商品的備抵性質的調整科目,用來核算商品流通企業(yè)庫存商品采用售價法核算的情況下,其商品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
企業(yè)采用售價進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通過“商品進銷差價”科目核算。本科目可按商品類別或實物管理負責人進行明細核算。
二.商品進銷差價的主要賬務處理:(一)企業(yè)購入、加工收回以及銷售退回等增加的庫存商品,按商品售價,借記“庫存商品”科目,按商品進價,貸記“銀行存款”、“委托加工物資”等科目,按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貸記本科目。(二)期(月)末分攤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借記本科目,貸記“主營業(yè)務成本”科目。
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按以下公式計算:商品進銷差價率=期末分攤前本科目余額÷(“庫存商品”科目期末余額+“委托代銷商品”科目期末余額+“發(fā)出商品”科目期末余額)*100%本期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本期“主營業(yè)務收入”科目貸方發(fā)生額*商品進銷差價率企業(yè)的商品進銷差價率各期之間比較均衡的,也可以采用上期商品進銷差價率計算分攤本期的商品進銷差價。年度終了,應對商品進銷差價進行核實調整。
所謂“商品進銷差價”是指從事商品流通的小企業(yè)采用“售價核算”的情況下,其商品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即為商品進銷差價。
商品進銷差價率=期末分攤前本科目余額÷(“庫存商品”科目期末余額+“委托代銷商品”科目期末余額+“發(fā)出商品”科目期末余額+本期“主營業(yè)務收入”科目貸方發(fā)生額)*100%
本期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本期“主營業(yè)務收入”科目貸方發(fā)生額*商品進銷差價率。
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分錄:
借:商品進銷差價,貸:主營業(yè)務成本.(采用“售價核算”的情況下)
樓上的朋友在這里回答問題千萬不要信口胡說,這樣會誤導別人。
商品進銷差價一般是商業(yè)零售企業(yè)經營品種較多,采用進價核算比較麻煩,而采取售價金額核算時所用的科目。核算時會計只按預定的售價總額記賬,不核算商品的品種、數(shù)量。例如:
某商業(yè)零售企業(yè)購進商品一批,進貨價值10000元,增值稅1700元,款項已轉賬支票支付,確定的售價金額是12500元,入庫時:
借:庫存商品12500
借:應繳稅費——應繳增值稅(進項稅額)1700
貸:商品進銷差價2500
貸:銀行存款11700
本月收到銷貨款70200元
借:現(xiàn)金70200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6000 貸:應繳稅費——應繳增值稅(銷項稅額)10200
同時:借:主營業(yè)務成本6000 貸:庫存商品6000
月末分攤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本月綜合差價率=2500/12500X100%=20%
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6000X20%=1200
借:商品進銷差價1200 貸:主營業(yè)務成本1200
企業(yè)采用售價進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通過“商品進銷差價”科目核算。
本科目可按商品類別或實物管理負責人進行明細核算。 商品進銷差價的主要賬務處理: (1)企業(yè)購入、加工收回以及銷售退回等增加的庫存商品,按商品售價,借記“庫存商品”科目,按商品進價,貸記“銀行存款”、“委托加工物資”等科目,按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貸記“商品進銷差價”科目。
「例」2007年8月4日,企業(yè)購入商品一批,進價為70 000元(不含增值稅),銷售價為100 000元,增值稅稅率為17%,貨款已支付,商品已驗收入庫,該企業(yè)采用售價核算庫存商品,則賬務處理為: 借:庫存商品 10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1 900 貸:銀行存款 81 900 商品進銷差價 30 000 「例」A公司采用售價進行日常核算。2007年5月3日,公司采用托收承付方式銷售商品一批給乙公司,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fā)票注明的貨款為1 200 000元,稅額204 000元,貨已發(fā)出,該批貨物成本為1 000 000元。
假設當月該批貨物因質量不符合要求,被全部退回。則應作會計處理如下: ①產品銷售時: 借:應收賬款——乙公司 1 404 000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 1 20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04 000 ②發(fā)生退回時: 借:主營業(yè)務收入 1 200 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04 000 貸:應收賬款——乙公司 1 404 000 假設該批貨物發(fā)生退回的時間是6月份,則該公司應沖減當期(6月份)的主營業(yè)務收入,分錄同“②”,同時沖減成本: 借:庫存商品 1 200 000 貸:主營業(yè)務成本 1 000 000 商品進銷差價 200 000 (2)期(月)末分攤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借記“商品進銷差價”科目,貸記“主營業(yè)務成本”科目。
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按以下公式計算: 商品進銷差價率=期末分攤前本科目余額÷(“庫存商品”科目期末余額+“委托代銷商品”科目期末余額+“發(fā)出商品”科目期末余額+本期“主營業(yè)務收入”科目貸方發(fā)生額)*100% 本期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本期“主營業(yè)務收入”科目貸方發(fā)生額*商品進銷差價率 企業(yè)的商品進銷差價率各期之間比較均衡的,也可以采用上期商品進銷差價率計算分攤本期的商品進銷差價。年度終了,應對商品進銷差價進行核實調整。
“商品進銷差價”科目的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yè)庫存商品的商品進銷差價。 「例」某企業(yè)采用售價法進行庫存商品的日常核算。
2007年3月末的庫存商品余額為10 000元,委托代銷商品的余額為5 000元,發(fā)出商品的余額為8 000元,主營業(yè)務收入的貸方余額為50 000元,分攤前的商品進銷差價的余額為10 950元。計算3月份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并作相應的賬務處理: 計算商品進銷差價: 商品進銷差價率=期末分攤前“商品進銷差價”科目余額÷(“庫存商品”科目期末余額+“委托代銷商品”科目期末余額+“發(fā)出商品”科目期末余額+本期“主營業(yè)務收入”科目貸方發(fā)生額)*100% =10 950÷(10 000+5 000+8 000+50 000)*100% =15% 3月份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本期“主營業(yè)務收入”科目貸方發(fā)生額*商品進銷差價率 =50 000*15% =7 500(元) 做賬務處理: 借:商品進銷差價 7 500 貸:主營業(yè)務成本 7 500 企業(yè)商品進銷差價的會計分錄 1.采購時:庫存商品按售價記賬,差價記入“商品進銷差價”賬戶 借:庫存商品 150 借:應交稅金_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7 貸:銀行存款 117 貸:商品進銷差價 50 2.銷售時 借:銀行存款 175.5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 15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25.5 借:主營業(yè)務成本 150 貸:庫存商品 150 注:由于收入和成本都是售價反映,沒有利潤,所以用商品進銷差價賬戶(毛利)調主營業(yè)務成本,調為進價成本。
借:商品進銷差價 50 貸:主營業(yè)務成本 50。
銷售原材料差價計入其他業(yè)務收入科目。
銷售原材料: 借:銀行存款 貸: 其他業(yè)務收入 銷售后需要結轉其成本,結轉成本分錄如下: 借:其他業(yè)務成本 貸:原材料 其他業(yè)務收入是指企業(yè)主營業(yè)務收入以外的所有通過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入及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顒又兴纬傻慕洕娴牧魅?。如材料物資及包裝物銷售、無形資產使用權實施許可、固定資產出租、包裝物出租、運輸、廢舊物資出售收入等。
其他業(yè)務收入是企業(yè)從事除主營業(yè)務以外的其他業(yè)務活動所取得的收入,具有不經常發(fā)生,每筆業(yè)務金額一般較小,占收入的比重較低等特點。
假設買價100元及賣價110元均為含稅價
購入
借:庫存商品 110
應交增值稅-進項 14.53
貸:銀行存款(現(xiàn)金) 100
商品進銷差價 24.53
賣出
借:應收賬款 110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 94.02
應交增值稅-銷項 15.98
月末
借:商品進銷差價 24.53
主營業(yè)務成本 85.47
貸:庫存商品 110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02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