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輩排行: 山東陽谷葛氏字輩:“文全幫廣瑞照慶”?! ∩綎|青州葛氏字輩:“本萬(茂)樹孚汝懷寶乃”?! ∩綎|高密、吉林松原葛氏字輩:“春培巨(建)連(文)”?! ∩綎|長島葛氏字輩:“大全育培遠長茂駿其祥”?! ∩綎|莒南葛氏字輩:“亭永丕秀昌文明繼”?! ∩綎|臨沂葛氏一支字輩:“廷永佩秀昌文明記世常余華學中力富貴山有光”?! ∩綎|臨沂葛氏一支字輩:“沛秀昌文明紀世長富貴承余光”?! ∩綎|沂南葛氏字輩:“有貴英洪中谷一根草覃延年長生繁昌滿長貴福祿壽康寧”。 山東蘭陵葛氏字輩:“玉(學洪)鳳慶蘭”?! ∩綎|泗水葛氏字輩:“文玉廣呈祥德洪福團常恩隆天熙瑞林鳳永傳芳”?! ∩綎|莒縣葛氏字輩:“年長萬存振紀”?! ∩綎|鄄城姬莊村葛氏字輩:“夢閆慎廣玉兆”。 山東鄄城萬全莊葛氏字輩:“祈慶傳孝(延)慎廣玉兆鳳欣”。 山東陵縣葛氏字輩:“傳本懋樹孚汝懷葆乃大尚從”?! ∩綎|齊河葛氏字輩:“延輝連興華”。 山東濰坊葛氏字輩:“壽春廷懷寶”?! ∩綎|濰坊高新區(qū)葛氏字輩:“壽春廷懷寶”?! ∩綎|日照葛氏一支字輩:“家國允長世乃大吉”?! ∩綎|日照葛氏一支字輩:“家國允長文玉大方”?! ∩綎|泰安葛氏字輩:“少傳成宗寶云月樂花祥”?! ∩綎|泰山葛氏字輩:“振培茂業(yè)……” 山東郯城葛氏一支字輩:“若光廷元朝永懷錦世界圖繪”?! ∩綎|郯城葛氏一支字輩:“若光希紋鳳步興錦世界圖繪開百代”?! ∩綎|郯城葛氏一支字輩:“禮興兆振恒”?! ∩綎|蒼山葛氏字輩:“芳洪成傳記”?! ∩綎|蒼山橫山葛氏字輩:“泰平換全陽松承維云玉學鳳慶蘭祥”?! ∩綎|棗莊葛氏字輩:“洪明振光榮”?! ∩綎|棗莊山亭葛氏字輩:“廣德延祥招”?! ∩綎|濟寧葛氏一支字輩:“福增玉永茂盛”?! ∩綎|濟寧葛氏一支字輩:“長春瑞景青”?! ∩綎|蓬萊葛氏字輩:“仁啟廷運……” 山東萊蕪葛氏字輩:“奉延長慶榮運刻昌道學家法仁仙世方”?! ∩綎|鄆城葛氏一支字輩:“廣文仲明兆(東)學(增)士現(xiàn)”?! ∩綎|鄆城葛氏一支字輩:“濟會曾敬憲”?! ∩綎|文登葛氏字輩:“天福壽長(全)”?! ∩綎|東阿葛氏字輩:“長引世祿景復興連廷修衍慶崇德象賢”?! ∩綎|兗州葛氏字輩:“云殿忠新 山東高唐葛氏字輩:“洪現(xiàn)文慶風明君克澤基”?! ∩綎|寧陽葛氏字輩:“廣義建立功得臣”?! ∩綎|膠州葛氏字輩:“福時連培幫”。 山東曹縣葛氏字輩:“運化西宏廣竟春青再翔”?! “不諠撋礁鹗献州叄骸耙蛔诟唢@起萬時大賢良立得成先志”?! “不沾X山葛氏字輩:“榮華茂盛富貴吉祥光明正直純善忠良 安徽當涂葛氏字輩:“兆士代存良天家金于瑞祥福樂榮昌”?! “不蘸戏矢鹗献州叄骸懊鱾愡M宗……” 安徽肥西葛氏字輩:“樹德茂(懋)宜(貽)基傳家衛(wèi)學業(yè) 安徽阜陽葛氏字輩:“一是三清天起西志布文國家友浩修庭光永祥云”?! “不振R鞍山葛氏字輩:“福祿得安……” 安徽鳳臺葛氏字輩:“正學傳文廣本立道生長”?! “不栈羟窀鹗献州叄骸罢蠊饷鳌薄 “不瞻矐c葛氏字輩:“永懷宗德其澤自昌”?! “不蘸健⒔K溧陽葛氏字輩:“常人文明盛世英俊慶家邦詩禮傳基業(yè)忠良定福昌”?! “不彰沙歉鹗献州叄骸皬V佩(魄)志(世)續(xù)建立維新紹(少)先啟厚(義)安公明倫宗傳昌盛濟美長春”?! “不栈幢备鹗弦恢ё州叄骸坝駪c長呈明獻瑞樹德榮昌”?! “不栈幢备鹗弦恢ё州叄骸俺擅鳙I瑞……” 安徽阜陽葛橋葛氏字輩:“三清天起西志布文國家友浩修庭光永祥云”?! “不崭逢柛鹗献州叄骸皣矣泻眯耷喙庥老樵啤薄! “不振R鞍山葛氏字輩:“福祿得安……” 安徽定遠葛氏字輩:“萬仁賢良明圓世廣”。 安徽含山葛氏字輩:“瑛遇守應堯廷紹(萬)之長元人文明盛世英俊慶家邦詩禮傳基業(yè)忠良定福昌”。 安徽含山葛集葛氏字輩:“榮華茂盛富貴吉祥光明正直純善忠良”。 安徽蚌埠葛氏字輩:“正學傳文廣本立道生長”。 安徽鳳陽葛氏字輩:“萬仁賢良明圓世廣”?! “不臻L豐葛氏字輩:“紅宗子德禮意”。 江蘇邳州葛氏字輩:“守文天(臣)芳(嶺德)秉(顯士以)宗(成錫嘉修維音建盛)萬(統(tǒng)昌汝如永慶其山若學常齡立 毓廷)兆(延振殿景春思繼道秀增先興惟)傳(樹玉裕有佑賜)恒(俊鳳聿)修彝德克裕其后孝慈忠信榮光耀祖綿遠家聲恒長則久詩書易禮教學勤讀”?! 〗K宿遷葛氏字輩:“照懷紹高恒志盼望善勇誠”?! 〗K南通葛氏字輩:“祖德漢明揚”?! 〗K狼山葛氏字輩:“啟秀祖德漢民陽”?! 〗K淮寧葛氏字輩:“兆章懷其乃”。 江蘇鹽城鹽都葛氏字輩:“德佑龍光?!薄! 〗K鹽城濱海葛氏字輩:“步文章學士”?! 〗K鹽城八巨葛氏字輩:“玉金余富……” 江蘇鹽城葛氏一支字輩:“德佑龍光裕步文章學士長春富貴”?! 〗K連云港葛氏一支字輩:“維昌長洪紹”?! 〗K連云港葛氏一支字輩:“兆吉紹高……” 江蘇南通葛氏字輩:“輝聲昭茲來許永言孝思”?! 〗K南通如東葛氏字輩:“存仁坤乃……” 江蘇南通海安葛氏字輩:“純?nèi)世つ瞬薄! 〗K南通啟東、鹽城射陽葛氏字輩:“元瑞廷志建”?! 〗K睢寧大王集葛氏字輩:“兆以德樹崇本齊昌懷榮良厚”?! 〗K睢寧葛氏字輩:“戴從高三華之存廷玉兆以德樹崇本其昌懷榮良厚興傳明(元光)繼先維宗平安慶祥”?! 〗K新沂葛氏字輩:“守文天(臣)芳(嶺)德秉(顯)士(以)宗(成錫嘉修維音建盛)萬(統(tǒng)昌汝如永慶其山若學常齡立保毓廷)兆(延振殿景春思繼道秀增先興惟)傳(樹玉裕有佑賜)恒(俊鳳聿)修彝德克裕其后孝慈忠信榮光耀祖綿遠家聲恒長則久詩書易禮教學勤讀”?! 〗K太湖葛氏字輩:“繩其維孝友肇”?! 〗K東海葛氏字輩:“維昌長洪紹”。 江蘇洪澤湖葛氏字輩:“方邦友秀兆宜德樹崇本其昌懷龍連侯?! 〗K平明葛氏字輩:“偉萬秀兆景紹高恒志盼望善勇誠”?! 〗K盱眙葛氏字輩:“禮義維芮植登乃壽志高”。 江蘇淮陰葛氏字輩:“和于(雨)以(已)采芹(卿)光耀前人聿新斯德”?! 〗K大豐大隆葛氏字輩:“履樹永恒俊”?! 〗K大豐葛氏字輩:“條德玉忠余紅志元啟輝”?! 〗K興化白駒葛氏字輩:“成林正世吉(愛)”。 蘇北地區(qū)葛氏字輩:“樹振瑞……” 江蘇海安、如皋葛氏字輩:“錦崇為學先克顯存仁昆乃昌謙良樹厚德恒久慶熙祥”?! 〗K句容、安徽含山葛氏字輩:“人文明盛世英俊慶家邦詩禮傳基業(yè)忠良定福昌”?! 〗K泗陽葛氏字輩:“貴德士恒……” 河南周口葛氏一支字輩:“天永世德相傳家澤廣照”?! 『幽现芸诟鹗弦恢ё州叄骸霸嘛L永世振友懷懷民百計星”?! 『幽蠈幜旮鹗献州叄骸爸旧凭冒蔡┵O惠昭慈愛君赫孝賢家恩恭敬貴來聚業(yè)誠實邁才博旭厚楷慎思祖宗訓高尚賜恒遠圣載偉銘戴忠士涌多創(chuàng)華衍績超群培育子繁賽”?! 『幽蠈幜旮鹗献州叄骸暗欠枷日记逯旧凭冒蔡?。 河南信陽葛氏字輩:“世應均保全榮光炳耀先明清方建樹家國慶昌年”。 河南信陽葛氏一支字輩:“文運天開……” 河南信陽葛氏一支字輩:“春超本祖德”?! 『幽狭_山葛氏字輩:“世蔭均保全榮光炳耀先明新方建樹家國慶昌延”。 河南清豐葛氏字輩:“先澤傳萬世鴻(洪)恩如海深”。 河南博愛葛氏字輩:“廣鳳相卿堂 榮公錫祚昌”。 河南新野葛氏字輩:“文家占永中”?! 『幽狭_山葛氏字輩:“世蔭均保全榮光炳耀先明新方建樹家國慶昌延”?! 『幽咸坪痈鹗献州叄骸扒逄鎽懊鳌薄! 『幽蠌埖旮鹗献州叄骸霸莆慕B新志”?! 『幽相囍莞鹗献州叄骸坝勒占唷薄 『幽衔鲘{葛氏字輩:“云(潤)長生榮居”?! 『幽箱来ǜ鹗献州叄骸疤煳拇?中)玉全德吉祥”?! 『幽仙喜谈鹗献州叄骸板a□大(廣)年登國世樹汝從長丕顯啟瑞光延綿宗澤繼士緒統(tǒng)元昌”?! 『幽蠈幜旮鹗献州叄骸暗欠枷日记逯旧凭冒蔡薄! 『幽戏犊h葛氏字輩:“俊培永玉……” 河北廊坊葛氏字輩:“天永萬文蘭懷”?! 『颖碧粕礁鹗献州叄骸霸茣袢逭癫馈薄! 『颖睖嬷莞鹗献州叄骸坝裾裎氖馈薄 『颖卑泊胃鹗献州叄骸皯棿壶P……” 河北清河葛氏字輩:“玉印光宗耀祖”?! 『颖辈搭^葛氏字輩:“景立世廣玉”?! 『颖备鹗弦恢ё州叄骸拔男闳鸫浩G”?! 『仙坳柛鹗献州叄骸爸ピ鰸h林昌秀玉財源榜”?! 『显狸柛鹗献州叄骸百t堂方正大起先摩”。 湖南臨澧葛氏一支字輩:“正大光明啟祖志定”。 湖南臨澧葛氏一支字輩:“正大光明啟祖德賢仁用”?! 『币速e葛氏字輩:“云天龍紹山原文耀正剛修能永世忠孝”?! 『北O(jiān)利、洪湖、湖南蘭庭葛氏字輩:“正大光明齊承先緒”?! 『备鹗弦恢ё州叄骸跋攘形恼掠来媸啦?。 湖北葛氏一支字輩:“文行忠信賢良方正大啟先謨光昭典訓理學名家書香偉盛祖德垂芳蔚興英俊繼緒發(fā)揚勛高望重”。 貴州畢節(jié)葛氏一支字輩:“覃公仁漢成廷春嘉美茂紋竹如周金鄰日宏世陽附亮天發(fā)永傳枝(元)繼啟倫恒綿宗祖澤廣衍盛賢人”。 貴州畢節(jié)葛氏一支字輩:“臣良昌繡時國懷汝正光家道富興揚”?! ≠F州仁懷葛氏字輩:“仕正登爾洪應建永開科顯達光明遠家聲紹泰和”?! ≠F州金沙葛氏字輩:“世守少景彥舜運仕如壽貴自文志同廷衍宗愈茂尚以”?! ∷拇ǔ啥几鹗献州叄骸安藭x綏履仁師石鼎恒”?! ∷拇ㄆ讲鹗献州叄骸吧接翊罕靥┯莱奸_國賢蘭貴京大華紫倫登尚元”。 四川西昌葛氏字輩:“應士奉枝春升長世茂遠明建國家新洪盛志達元安壽祥慶登陽福昌宗賢青康德善貞忠厚萬代傳永向旭東存寧繼祖榮先”。 遼寧東港葛氏字輩:“興萬傳家……” 遼寧丹東葛氏字輩:“萬傳家書……” 遼寧大連、旅順葛氏字輩:“景文兆源壽云日民”。 陜西西鄉(xiāng)葛氏字輩:“山玉春必泰永臣開國賢蘭貴京大華紫倫登尚元”?! £兾靼部蹈鹗献州叄骸叭f世大賢良立德成先志”?! 「拭C武威、天津葛氏字輩:“興天生明□元基”?! 「拭C永登葛氏字輩:“景同延春正祖德永世明”?! 〖趾妄埜鹗献州叄骸霸剖⒂牢氖栏T鰬c貴明”?! ≌憬x烏葛氏字輩:“千萬繼承英明光道誼誠敬宗文德尚賢衍蕃邵達(永)顯(紹)曾(崇)元(隆)康(世)寧(德)富(彰)貴(敦)咸(賢)孚(務(wù))壽(本)和(允)順(純)貞(良)祥(秉)世(懷)善(公)昌(正)修宜慎樹立欽培學景芳”?! 〗饔诙几鹗献州叄骸拔囊宰泳安Τ闪继硎澜B元明德禮永接燕貽志孝友振家聲詩書開甲第”?! ∩虾8鹗弦恢ё州叄骸熬偬鞈殖蓪W士尚益邦”。 山西大同葛氏字輩:“伯仲福子龍孝賢晨懋賓鴻明春繼傳欣祖樂善少光宗文輝開豐爵道延順”?! ”本└鹗弦恢ё州叄骸拌F德國玉……” 葛氏永和堂一支字輩:“維紹紀周居仁賢良明元士廣修齊何太”?! 「鹗弦恢ё州叄骸伴_國發(fā)傳永萬年古代興”?! 「鹗弦恢ё州叄骸皣矣泻眯耷喙庥老樵啤??! 「鹗弦恢ё州叄骸懊髦傥膹V兆學(增)士現(xiàn)”?! 「鹗弦恢ё州叄骸皞骷矣械烙栕右越?jīng)克紹廼祖永茂爾宗”?! 「鹗弦恢ё州叄骸坝暌圆是诩业烙啦⑿滤沟轮伊紝捄癖卣衿渥凇?。 資料有待補充。
全程共1205公里,11小時46分鐘 , 收費465元 1從起點出發(fā),在 廣德縣城區(qū) 行駛1.1公里,過廣德汽車站約200米后左轉(zhuǎn)進入S230詳細路段 2沿 S230 一直向前行駛66.2公里,右轉(zhuǎn)走匝道(經(jīng)溧陽南收費站),朝南京方向,進入寧杭高速/長深高速/G25詳細路段 3沿 寧杭高速/長深高速/G25 行駛10.3公里,從揚州/鎮(zhèn)江出口離開,進入揚溧高速/G4011 4沿 揚溧高速/G4011 一直向前行駛1106.7公里,從東五環(huán)/京沈高速出口離開,進入五環(huán)收費465元>>詳細路段 5進入 北京市城區(qū) 行駛19.4公里,到達終點
答有龍泉洞風景區(qū),廣德靈山大峽谷,觀天下景區(qū),橫山國家森林公園,海棠小鎮(zhèn)。
江蘇南京劉氏:一來登上國永振家生萬思榮昌。
江蘇南京江寧區(qū)周崗鎮(zhèn)劉氏:承彥文名有,立邦國尚正,孝悌為人本,勤儉持家法。
江蘇射陽劉氏:學玉古訓,心得其民,士守其德,以孝承先。
江蘇射陽縣阜寧劉氏:學儒古訓,必得祺銘。
江蘇徐州沛縣彭城劉氏:蘭桂林(學)兆堯欽繼。
江蘇徐州南邊遷來臺兒莊劉氏:士元寶(保)常(長)富貴。
江蘇徐州銅山劉氏:永保宗祖訓,勤忍剛正宏,傳家維孝友,為善本忠行。
江蘇徐州新沂新安鎮(zhèn)小劉莊劉氏:俊廷士(登)錦叢云絲。
江蘇徐州睢寧縣劉氏:星鳳文瑞紅(洪)光寶劍國漢繼承。
江蘇海州遷至山東五蓮劉氏:九(桂)治(煥)光玉加升振。
江蘇鹽城十八團劉氏:之廣萬永啟,立步正加開。
江蘇鹽城劉氏:有大為仁廣福金啟茂(必)昌。江蘇鹽城劉氏:學余古訓,必得其明。
江蘇鹽城阜寧劉氏:昌慶達士海。
江蘇鹽城新興劉氏:世守其德,義孝承先;人如達立,家必興賢。弘揚廉潔,榮耀超前;書海恒慧,昌盛萬年。
江蘇宿遷市沭陽縣劉氏:士永金錫,萬殿文維;仰成祖訓,佑子家傳。
江蘇宿遷市泗陽縣旗桿劉字輩派:.肄業(yè)惟純,傳家須厚,聿名其德,必世永昌,崇廉修教,利國光宗。堂號青黎堂
江蘇銅山劉氏:尚志六化廣,新聚欽兆林;培元宜秀思,惟善慶啟昌。守先福宏大,玉樹瑞恒祥;祿閣傳家遠,詩書繼世長。
江蘇溧陽市劉氏:志明紹先。
江蘇睢寧縣桃園鎮(zhèn)魏洼村劉氏:大光永懷,振以安邦,文明(廣德)秀士,崇本恒昌。
江蘇睢寧凌城夏圩南邊劉莊(前劉村)劉氏:佩光明正。
江蘇雎寧小河劉氏:光興俊廷,錫宏廣建。紀圣述賢,鵬軒浩乾。文明昭瑞,永世敦傳。孝悌廉昌,韶慈其祥。家訓倫理,厚續(xù)恒長。
江蘇雎寧王集林廟劉氏:金華開啟,福慶勛宣,忠楨崇祥,百世其昌,貴坤獻錦,新建久遠,學奎武揚,宇元安長。
江蘇雎寧永思堂劉氏:良延榮保,益滋廉方,篤厚肇隆.英才崇尚,禮賢為本,澤惠恒長。江蘇雎寧劉圩劉氏:克廣學政,敦守和平。啟培昌裕,繼世錫榮。肇基建樹,布澤遐宏。憲章作述,奉典循聲。
江蘇雎寧城東湯劉氏:允守振清,恩慶光榮。邦靖德正,朝永昌明。樹義延培,庭良紹興。志遠宏偉,繼賢盛隆。
江蘇雎寧凌城劉氏:其業(yè)宜廣,維士則良。本仁祖義,喜爾壽昌。
江蘇贛榆縣黑林鎮(zhèn)申疃村劉氏:吉本善家成慶宗。堂號為敬愛堂。
廣德位于風光秀麗的皖南山區(qū),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qū),年平均氣溫15.4℃,年均降水量1328毫米,無霜期近300天,是休閑度假的理想場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太極洞,是華東地區(qū)最大的天然溶洞,與“錢塘江潮、登州海市、雷州換鼓”齊稱“天下四絕”,素有“桂林山水、廣德石洞”并相媲美之說;始建于公元979年巍巍壯觀的天壽寺塔、古樸典雅的鼓角樓、聞名遐邇的岳飛抗金遺址、靈秀甲東南的桃姑迷宮、萬頃碧波的盧湖竹海及富有濃郁祠山文化的橫山國家森林公園,各以其獨特風姿吸引著四海賓朋、八方游客。廣德已經(jīng)編制了全縣旅游總體發(fā)展規(guī)劃,正致力于把廣德建設(shè)成為長三角發(fā)達地區(qū)旅游休閑的“后花園”。 市民廣場音樂噴泉 位于廣德縣新政府大樓前的市民廣場。 竹 海 竹海風景區(qū)由盧湖和笄山,甘溪兩處漫無邊際的竹林組成,位于廣德南部山區(qū),距縣城10公里。盧湖水面有3000余畝,四周青山環(huán)抱,湖水常年清澈如鏡,水在巒間繞,峰在鏡中觀,春夏湖邊山花爛漫,芬芳四溢;秋冬湖濱松竹蔥翠,生機盎然。特別是在5月杜鵑花盛開之際,遠近上麓,如彩云落大地,野火燃綠絲。笄山,甘溪竹海層巒疊嶂,溝壑幽深,青竹遍布,綠浪起伏,溪水歡騰,淙淙流淌,煙變幻,氣象萬千。盧湖竹溪,山清水綠,相應成趣,無論是在湖上蕩舟,湖畔垂釣,還是登山遠眺,漫步竹間,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美的享受。 盧 湖 盧湖為廣德縣境內(nèi)的一座水庫。其地處天目山余脈,其東是竹林幽深的甘溪溝,其西是峰巒挺拔的笄照山。盧湖猶如一顆晶瑩的明珠,鑲嵌在茫茫綠海之中。 盧湖(含陸上設(shè)施)占地面積5平方公里,湖面3000余畝。這里曲曲彎彎是湖,重重疊疊是山,水在巒間繞,峰在水中現(xiàn)。壩高30余米,長千余米,巍峨壯觀,如長龍橫臥,氣勢懾人。宋代名臣范仲淹宦跡廣德時,曾賦詩《石溪瀑布》一首,勒于石碑,詩云:“迥與泉流異,發(fā)源高更孤。下山尤直在,到海得清無?勢斗蛟龍惡,風吹雨雹粗。晚來云一色,詩句自成圖?!? 畫屏山是盧湖的一景點,位于盧湖之中央。東望蒼龍半島,西與小靈山遙對。山四面環(huán)水,成為湖中島。山上松柏滴翠,山花繚眼。并建有張渤治水紀念亭。相傳張渤曾想引盧村之水經(jīng)圣瀆至無量溪,疏通南漪湖而達長江。后因工程浩大, 盧湖晚霞獨力難支而未能實現(xiàn)。但其治水精神在廣德、郎溪以及江蘇高淳等地廣為流傳,為群眾所深深敬仰。畫屏山臨水峭壁之處,建有環(huán)山碑廊,碑廊上刻有廣德歷代名哲游山的詩詞和當代名畫家贊頌盧湖山水的吟詠佳作。在湖亭畔,有明代廣德名宿濮陽模垂釣處“濮陽釣魚臺”。臺上有亭名喚“喚魚亭”。傳說,當年濮陽老在此垂釣,于亭中邀人結(jié)伴吟詩唱和,傳為佳話。 游盧湖必觀竹海,甘溪和笄山竹構(gòu)成了盧湖風景區(qū)的獨特之處。這里層巒疊障,溝壑幽深,青竹遍布,綠浪起伏,游人至此,莫不駐足贊嘆,宛如進入了一個無比神奇的綠色世界。笄山的“三峰疊翠”是廣德歷史悠久的古景觀之一。盧湖竹海,一水一山,各具特色,相映成輝。 這里曲曲彎彎是湖,重重疊疊是山,水在巒間繞,峰在水中現(xiàn)。游盧湖必觀竹海,甘溪和笄山竹海構(gòu)成了盧湖風景區(qū)獨特之處。 太極洞 太極洞又名長樂洞、大洞,位于廣德縣城東北蘇、浙、皖三省交界處的新杭鄉(xiāng)石龍山中,是全省歷史最久的旅游巖洞。明代馮夢龍把“廣德埋藏(太極洞)、錢塘江潮、雷州換鼓、海市蜃樓”稱之為天下四絕。太極洞洞體規(guī)模宏大,總面積15萬平方米,洞深幾十里,大洞套小洞,洞洞相通,忽狹忽敞,時高時低,忽溫忽涼,忽陸忽水,給人有變幻莫測之感。上洞由山頂洞口而入,山腳洞口而出。下洞規(guī)模大,景觀多。洞口上方刻 太極洞有“太極洞”三字,系明代萬歷年間刑部侍郎吳同春手跡,至今依然可見。進口大廳約有1600平方米,高5至10米,可容千人。洞內(nèi)景觀瑰麗,歷史遺存豐富,鐘乳奇石,百姿千態(tài):有的如蓮、如筍、如柱、如花、如幔;有的如獸、如人;有的如鐘、如鼓、如棋、如桌;有的如翔鳳、如潛鱗,嘆為觀止,鬼斧神工。正面崖石上,有吳同春書刻“二儀攸分”四字,自此分東西兩洞。東洞峭刻詭譎,乳膏融結(jié),前行百余米遂現(xiàn)水洞,洞中高峰出谷,瀑布流泉,瑤池玉階,地下銀河,玉帶金光。水洞長達2公里多,行舟可達700多米。 太極洞自漢唐以來漸成旅游勝地。據(jù)史載,宋范仲淹在廣德任職時為該洞題過詩,宋元以來不少文人墨客,揮毫于洞壁,題刻于巖上。其壁上的摩巖石刻,琳瑯滿目,蒼勁有力,僅初步查明贊譽太極洞古詩和游記就有十多篇。 太極洞之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堪稱豐富多彩,名聞遐邇,光采宏偉,集險峻、奇麗、神秘于一體,歷史悠久,觀賞價值高。 太極洞自1986年開發(fā)以來,洞外景觀已建有硯池湖、范公亭、天游亭、懷古臺、臥龍橋、實相院、洞賓樓、太極山莊等配套設(shè)施。幾年來,國內(nèi)外游客慕名而來,有“黃山歸來不看岳,太極游后不覽洞”、“名絕天下,世界奇觀”之贊譽,真所謂“天下四絕”也。 橫山國家森林公園 橫山位于廣德縣城西郊。遠望如山橫臥,故名橫山。山雖不高,但景色秀麗,自古以來不僅是文人墨客郊游吟詠之地,也是城鎮(zhèn)居民清明時節(jié)踏青和重陽登高的好所在。 橫山國家森林公園山頂和山麓原有明教禪寺、大佛殿、三忠祠、龍王廟等古建筑,還有祀斗臺、攀羅亭等名勝,惜先后毀于戰(zhàn)火。建國后大力植樹造林,現(xiàn)已松林滿山,郁郁蔥蔥。九十年代初,被國家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橫山古為廣德十景之一,現(xiàn)在登山遠眺另有一番風光,但見田野布綠,河渠如帶,古塔巍然,新樓錯落,古城新貌,盡收眼底。 橫山西麓有垅小丘陵,是當年岳飛抗金的扎營地,當?shù)厝朔Q“營盤山”,又叫扎寨圩。據(jù)史所載,岳飛大戰(zhàn)金兀術(shù)時,曾陳兵橫山,連營十里,軍容十分雄壯,先后六戰(zhàn)六捷,只因軍糧奇缺,不得不被迫轉(zhuǎn)移。當晚,岳飛傳令:把繡有“岳”字的軍旗,插滿橫山周圍的山崗,并把羊的后腿懸吊起來,讓羊的前蹄拼命擊鼓,然后悄悄領(lǐng)軍撤離。次日晨,金兵見滿山軍旗飄揚,到處鼓聲震響,以為岳軍要進攻,不敢輕舉妄動。及其覺察時,岳軍已不知去向。 桃姑迷宮 桃姑迷宮又名東崖洞,坐落于廣德縣獨山鎮(zhèn)。距縣城28公里。辟有桃姑迎賓、流云飛瀑、桃塘夜月、洞山塔影、聚仙觀畫、瑞草霞光、奇門幽峽、福壽仙桃、索橋鳥瞰、宋墨遺香、萬佛朝天、通天一門等12大景觀。溶洞占地8萬平方米,洞內(nèi)游覽路線1800米,現(xiàn)已開放16 桃姑迷宮個宮廳、53門、24峽、200多個景點。 桃姑迷宮,歷史悠久,遠自漢唐,便招徠了無數(shù)文人墨客,成為旅游勝地。蘇軾、岳飛在此留有石刻遺跡,明太祖朱元璋駐蹕廣德時,稱這里是“靈秀甲天下”。桃姑迷宮的景色,貴在天然,有流云、怪石、奇門、幽峽四絕,構(gòu)成了獨特的自然景觀,充滿著神奇的色彩。洞內(nèi)怪石嶙峋,幽深迷離,集古、靈、秀、怪于一體,似太幻虛境,引人入勝。山上有巍峨壯觀的“藏金塔”,山下有碧波瀲滟的“桃花塘”,湖心島上有桃姑仙子的雕像,左有“梳妝閣”,右有“聚仙亭”。明代廣德知州朱麟詩贊曰:“桐水郊原雨復晴,空閑游視五驄鳴,流云洞口春衫濕,隔崖桃花溪水聲?!遍_發(fā)后的溶洞以其特有的自然景觀為基礎(chǔ),歷史人文景觀為依托,以桃姑仙子久住迷宮的歷史傳說為主線,將一座玲瓏剔透、千姿百態(tài)、撲朔迷離的地下迷宮奉獻給廣大游客。 鼓角樓 鼓角樓鼓角樓又名譙樓,俗稱鐘鼓樓。原坐落于廣德州署正南儀門之上。該樓始建于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原為二層。上為復宇重樓,樓中備有鼓、角、鐘、漏刻各一,取“代鼓鳴角,以警昏聽。下漏數(shù)刻,以節(jié)晝夜”之意。下為拱形卷洞樓座,座高4.3 米。元時因戰(zhàn)亂遭損壞,明洪武四年復修。清末戰(zhàn)亂樓毀,鼓、角、鐘、漏全遺失。民國15年(1926年)邑紳占家鵬捐資按原樣重修樓宇三間。民國26年(1937年)被日機轟炸,毀壞殆盡,僅存樓座。1999年,該樓重修,恢復往日原貌。 天壽寺塔 天壽寺塔天壽寺大圣塔位于廣德縣城迎春街北側(cè)。1956年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壽寺大圣塔始建于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天壽寺創(chuàng)建于唐代天祐年間(905年左右),塔隨寺名,故稱天壽寺大圣寶塔。 該塔初建五層。宋元符二年(1099年)塔為火焚,元符三年至崇寧四年(1105年)重修建成七級浮屠,體形高大,屬江南樓閣式建筑,磚木結(jié)構(gòu),挑檐竄角,角懸風鈴,高31.34米。明萬歷35年(1607年)和清康熙七年(1668年)又兩次修葺。光緒26年(1900年)毀于火,僅存磚砌塔體。1983年10月,發(fā)現(xiàn)一“地宮”?!暗貙m”為磚砌直口坑,深110厘米,正方形邊長32厘米。宮內(nèi)有石碑一塊,刻記塔之淵源。1986年重修。復修后的大圣寶塔基本保持了原來特點,七級六面,六角飛檐,鐵鏈式塔頂,總計高42.8米,塔基面積46平方米, 青磚鋪地,各層檐角懸掛風鈴,風拂鈴搖聲聲悅耳,七級浮屠再現(xiàn)風光。塔內(nèi)有轉(zhuǎn)梯可登頂層,鳥瞰山城風光。與此同時還修建了塔院,植有奇花異草,盆景山石,陳列室展出歷朝的文物古跡。供游人參觀。 紫金寺 安徽省宣城市廣德縣邱村鎮(zhèn)紫金寺 紫金寺座落在邱村鎮(zhèn)李村村一個群山環(huán)抱、萬桿翠竹簇擁的殊勝福地。在正式開放兩年的時間內(nèi),該寺不但做好了總體規(guī)劃,而且基建進度也不斷加快,現(xiàn)已建成了大悲殿和兩幢現(xiàn)代派的客堂、寮房以及其他附屬的生活設(shè)施,萬佛樓既將上梁,大雄寶殿已經(jīng)奠基;同時寺廟管理也比較規(guī)范,各項活動如法如規(guī),盡管一直處于在建狀態(tài),環(huán)境卻始終整理布置和保持的很好;寺廟還非常注重對自身和廣德的宣傳,因為其工作和影響,經(jīng)常有蘇浙滬等地甚至香港等海外的信佛居士、商賈遠道來廣德朝山、考察、旅游,紫金寺實際上已成為我縣對外開放的一個新的旅游景點。
1、敬亭山,是歷史文化的名山,是宣城文化靈魂。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景區(qū)內(nèi)有山門坊、古昭亭坊、太白獨坐樓等24處。
2、玄妙山,是宣城的山脈,玄妙山是太極洞外最具有特色的景點。玄妙山是一個大型的天然太湖石山,它向人們展示了中國道教文化歷史。
3、橫山國家森林公園,占地面積1000公頃,是以森林景觀為主竹藤文化為特色的景區(qū)。橫山從遠處望猶如山橫臥所以得以此名,橫山公園由小平山、大橫山、小橫山、石頭山和長山嶺組成。
4、廣德靈山大峽谷,處于黃山山脈和天目山脈匯合處,素有“小黃山”的美譽。景區(qū)是以奇石、險峰、飛瀑等聞名,靈山大峽谷還有千年古剎靈山寺,吸引各方游客游玩。
5、石柱山,是國家AAA級旅游區(qū),是“寧國八景之一”。是集山石、峽谷、林木等特色于一體的景點。
答有龍泉洞風景區(qū),廣德靈山大峽谷,觀天下景區(qū),橫山國家森林公園,海棠小鎮(zhèn)。
廣德位于風光秀麗的皖南山區(qū),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qū),年平均氣溫15.4℃,年均降水量1328毫米,無霜期近300天,是休閑度假的理想場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太極洞,是華東地區(qū)最大的天然溶洞,與“錢塘江潮、登州海市、雷州換鼓”齊稱“天下四絕”,素有“桂林山水、廣德石洞”并相媲美之說;始建于公元979年巍巍壯觀的天壽寺塔、古樸典雅的鼓角樓、聞名遐邇的岳飛抗金遺址、靈秀甲東南的桃姑迷宮、萬頃碧波的盧湖竹海及富有濃郁祠山文化的橫山國家森林公園,各以其獨特風姿吸引著四海賓朋、八方游客。廣德已經(jīng)編制了全縣旅游總體發(fā)展規(guī)劃,正致力于把廣德建設(shè)成為長三角發(fā)達地區(qū)旅游休閑的“后花園”。 市民廣場音樂噴泉 位于廣德縣新政府大樓前的市民廣場。 竹 海 竹海風景區(qū)由盧湖和笄山,甘溪兩處漫無邊際的竹林組成,位于廣德南部山區(qū),距縣城10公里。盧湖水面有3000余畝,四周青山環(huán)抱,湖水常年清澈如鏡,水在巒間繞,峰在鏡中觀,春夏湖邊山花爛漫,芬芳四溢;秋冬湖濱松竹蔥翠,生機盎然。特別是在5月杜鵑花盛開之際,遠近上麓,如彩云落大地,野火燃綠絲。笄山,甘溪竹海層巒疊嶂,溝壑幽深,青竹遍布,綠浪起伏,溪水歡騰,淙淙流淌,煙變幻,氣象萬千。盧湖竹溪,山清水綠,相應成趣,無論是在湖上蕩舟,湖畔垂釣,還是登山遠眺,漫步竹間,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美的享受。 盧 湖 盧湖為廣德縣境內(nèi)的一座水庫。其地處天目山余脈,其東是竹林幽深的甘溪溝,其西是峰巒挺拔的笄照山。盧湖猶如一顆晶瑩的明珠,鑲嵌在茫茫綠海之中。 盧湖(含陸上設(shè)施)占地面積5平方公里,湖面3000余畝。這里曲曲彎彎是湖,重重疊疊是山,水在巒間繞,峰在水中現(xiàn)。壩高30余米,長千余米,巍峨壯觀,如長龍橫臥,氣勢懾人。宋代名臣范仲淹宦跡廣德時,曾賦詩《石溪瀑布》一首,勒于石碑,詩云:“迥與泉流異,發(fā)源高更孤。下山尤直在,到海得清無?勢斗蛟龍惡,風吹雨雹粗。晚來云一色,詩句自成圖。” 畫屏山是盧湖的一景點,位于盧湖之中央。東望蒼龍半島,西與小靈山遙對。山四面環(huán)水,成為湖中島。山上松柏滴翠,山花繚眼。并建有張渤治水紀念亭。相傳張渤曾想引盧村之水經(jīng)圣瀆至無量溪,疏通南漪湖而達長江。后因工程浩大, 盧湖晚霞獨力難支而未能實現(xiàn)。但其治水精神在廣德、郎溪以及江蘇高淳等地廣為流傳,為群眾所深深敬仰。畫屏山臨水峭壁之處,建有環(huán)山碑廊,碑廊上刻有廣德歷代名哲游山的詩詞和當代名畫家贊頌盧湖山水的吟詠佳作。在湖亭畔,有明代廣德名宿濮陽模垂釣處“濮陽釣魚臺”。臺上有亭名喚“喚魚亭”。傳說,當年濮陽老在此垂釣,于亭中邀人結(jié)伴吟詩唱和,傳為佳話。 游盧湖必觀竹海,甘溪和笄山竹構(gòu)成了盧湖風景區(qū)的獨特之處。這里層巒疊障,溝壑幽深,青竹遍布,綠浪起伏,游人至此,莫不駐足贊嘆,宛如進入了一個無比神奇的綠色世界。笄山的“三峰疊翠”是廣德歷史悠久的古景觀之一。盧湖竹海,一水一山,各具特色,相映成輝。 這里曲曲彎彎是湖,重重疊疊是山,水在巒間繞,峰在水中現(xiàn)。游盧湖必觀竹海,甘溪和笄山竹海構(gòu)成了盧湖風景區(qū)獨特之處。 太極洞 太極洞又名長樂洞、大洞,位于廣德縣城東北蘇、浙、皖三省交界處的新杭鄉(xiāng)石龍山中,是全省歷史最久的旅游巖洞。明代馮夢龍把“廣德埋藏(太極洞)、錢塘江潮、雷州換鼓、海市蜃樓”稱之為天下四絕。太極洞洞體規(guī)模宏大,總面積15萬平方米,洞深幾十里,大洞套小洞,洞洞相通,忽狹忽敞,時高時低,忽溫忽涼,忽陸忽水,給人有變幻莫測之感。上洞由山頂洞口而入,山腳洞口而出。下洞規(guī)模大,景觀多。洞口上方刻 太極洞有“太極洞”三字,系明代萬歷年間刑部侍郎吳同春手跡,至今依然可見。進口大廳約有1600平方米,高5至10米,可容千人。洞內(nèi)景觀瑰麗,歷史遺存豐富,鐘乳奇石,百姿千態(tài):有的如蓮、如筍、如柱、如花、如幔;有的如獸、如人;有的如鐘、如鼓、如棋、如桌;有的如翔鳳、如潛鱗,嘆為觀止,鬼斧神工。正面崖石上,有吳同春書刻“二儀攸分”四字,自此分東西兩洞。東洞峭刻詭譎,乳膏融結(jié),前行百余米遂現(xiàn)水洞,洞中高峰出谷,瀑布流泉,瑤池玉階,地下銀河,玉帶金光。水洞長達2公里多,行舟可達700多米。 太極洞自漢唐以來漸成旅游勝地。據(jù)史載,宋范仲淹在廣德任職時為該洞題過詩,宋元以來不少文人墨客,揮毫于洞壁,題刻于巖上。其壁上的摩巖石刻,琳瑯滿目,蒼勁有力,僅初步查明贊譽太極洞古詩和游記就有十多篇。 太極洞之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堪稱豐富多彩,名聞遐邇,光采宏偉,集險峻、奇麗、神秘于一體,歷史悠久,觀賞價值高。 太極洞自1986年開發(fā)以來,洞外景觀已建有硯池湖、范公亭、天游亭、懷古臺、臥龍橋、實相院、洞賓樓、太極山莊等配套設(shè)施。幾年來,國內(nèi)外游客慕名而來,有“黃山歸來不看岳,太極游后不覽洞”、“名絕天下,世界奇觀”之贊譽,真所謂“天下四絕”也。 橫山國家森林公園 橫山位于廣德縣城西郊。遠望如山橫臥,故名橫山。山雖不高,但景色秀麗,自古以來不僅是文人墨客郊游吟詠之地,也是城鎮(zhèn)居民清明時節(jié)踏青和重陽登高的好所在。 橫山國家森林公園山頂和山麓原有明教禪寺、大佛殿、三忠祠、龍王廟等古建筑,還有祀斗臺、攀羅亭等名勝,惜先后毀于戰(zhàn)火。建國后大力植樹造林,現(xiàn)已松林滿山,郁郁蔥蔥。九十年代初,被國家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橫山古為廣德十景之一,現(xiàn)在登山遠眺另有一番風光,但見田野布綠,河渠如帶,古塔巍然,新樓錯落,古城新貌,盡收眼底。 橫山西麓有垅小丘陵,是當年岳飛抗金的扎營地,當?shù)厝朔Q“營盤山”,又叫扎寨圩。據(jù)史所載,岳飛大戰(zhàn)金兀術(shù)時,曾陳兵橫山,連營十里,軍容十分雄壯,先后六戰(zhàn)六捷,只因軍糧奇缺,不得不被迫轉(zhuǎn)移。當晚,岳飛傳令:把繡有“岳”字的軍旗,插滿橫山周圍的山崗,并把羊的后腿懸吊起來,讓羊的前蹄拼命擊鼓,然后悄悄領(lǐng)軍撤離。次日晨,金兵見滿山軍旗飄揚,到處鼓聲震響,以為岳軍要進攻,不敢輕舉妄動。及其覺察時,岳軍已不知去向。 桃姑迷宮 桃姑迷宮又名東崖洞,坐落于廣德縣獨山鎮(zhèn)。距縣城28公里。辟有桃姑迎賓、流云飛瀑、桃塘夜月、洞山塔影、聚仙觀畫、瑞草霞光、奇門幽峽、福壽仙桃、索橋鳥瞰、宋墨遺香、萬佛朝天、通天一門等12大景觀。溶洞占地8萬平方米,洞內(nèi)游覽路線1800米,現(xiàn)已開放16 桃姑迷宮個宮廳、53門、24峽、200多個景點。 桃姑迷宮,歷史悠久,遠自漢唐,便招徠了無數(shù)文人墨客,成為旅游勝地。蘇軾、岳飛在此留有石刻遺跡,明太祖朱元璋駐蹕廣德時,稱這里是“靈秀甲天下”。桃姑迷宮的景色,貴在天然,有流云、怪石、奇門、幽峽四絕,構(gòu)成了獨特的自然景觀,充滿著神奇的色彩。洞內(nèi)怪石嶙峋,幽深迷離,集古、靈、秀、怪于一體,似太幻虛境,引人入勝。山上有巍峨壯觀的“藏金塔”,山下有碧波瀲滟的“桃花塘”,湖心島上有桃姑仙子的雕像,左有“梳妝閣”,右有“聚仙亭”。明代廣德知州朱麟詩贊曰:“桐水郊原雨復晴,空閑游視五驄鳴,流云洞口春衫濕,隔崖桃花溪水聲?!遍_發(fā)后的溶洞以其特有的自然景觀為基礎(chǔ),歷史人文景觀為依托,以桃姑仙子久住迷宮的歷史傳說為主線,將一座玲瓏剔透、千姿百態(tài)、撲朔迷離的地下迷宮奉獻給廣大游客。 鼓角樓 鼓角樓鼓角樓又名譙樓,俗稱鐘鼓樓。原坐落于廣德州署正南儀門之上。該樓始建于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原為二層。上為復宇重樓,樓中備有鼓、角、鐘、漏刻各一,取“代鼓鳴角,以警昏聽。下漏數(shù)刻,以節(jié)晝夜”之意。下為拱形卷洞樓座,座高4.3 米。元時因戰(zhàn)亂遭損壞,明洪武四年復修。清末戰(zhàn)亂樓毀,鼓、角、鐘、漏全遺失。民國15年(1926年)邑紳占家鵬捐資按原樣重修樓宇三間。民國26年(1937年)被日機轟炸,毀壞殆盡,僅存樓座。1999年,該樓重修,恢復往日原貌。 天壽寺塔 天壽寺塔天壽寺大圣塔位于廣德縣城迎春街北側(cè)。1956年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壽寺大圣塔始建于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天壽寺創(chuàng)建于唐代天祐年間(905年左右),塔隨寺名,故稱天壽寺大圣寶塔。 該塔初建五層。宋元符二年(1099年)塔為火焚,元符三年至崇寧四年(1105年)重修建成七級浮屠,體形高大,屬江南樓閣式建筑,磚木結(jié)構(gòu),挑檐竄角,角懸風鈴,高31.34米。明萬歷35年(1607年)和清康熙七年(1668年)又兩次修葺。光緒26年(1900年)毀于火,僅存磚砌塔體。1983年10月,發(fā)現(xiàn)一“地宮”?!暗貙m”為磚砌直口坑,深110厘米,正方形邊長32厘米。宮內(nèi)有石碑一塊,刻記塔之淵源。1986年重修。復修后的大圣寶塔基本保持了原來特點,七級六面,六角飛檐,鐵鏈式塔頂,總計高42.8米,塔基面積46平方米, 青磚鋪地,各層檐角懸掛風鈴,風拂鈴搖聲聲悅耳,七級浮屠再現(xiàn)風光。塔內(nèi)有轉(zhuǎn)梯可登頂層,鳥瞰山城風光。與此同時還修建了塔院,植有奇花異草,盆景山石,陳列室展出歷朝的文物古跡。供游人參觀。 紫金寺 安徽省宣城市廣德縣邱村鎮(zhèn)紫金寺 紫金寺座落在邱村鎮(zhèn)李村村一個群山環(huán)抱、萬桿翠竹簇擁的殊勝福地。在正式開放兩年的時間內(nèi),該寺不但做好了總體規(guī)劃,而且基建進度也不斷加快,現(xiàn)已建成了大悲殿和兩幢現(xiàn)代派的客堂、寮房以及其他附屬的生活設(shè)施,萬佛樓既將上梁,大雄寶殿已經(jīng)奠基;同時寺廟管理也比較規(guī)范,各項活動如法如規(guī),盡管一直處于在建狀態(tài),環(huán)境卻始終整理布置和保持的很好;寺廟還非常注重對自身和廣德的宣傳,因為其工作和影響,經(jīng)常有蘇浙滬等地甚至香港等海外的信佛居士、商賈遠道來廣德朝山、考察、旅游,紫金寺實際上已成為我縣對外開放的一個新的旅游景點。
廣德位于風光秀麗的皖南山區(qū),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qū),年平均氣溫15.4℃,年均降水量1328毫米,無霜期近300天,是休閑度假的理想場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太極洞,是華東地區(qū)最大的天然溶洞,與“錢塘江潮、登州海市、雷州換鼓”齊稱“天下四絕”,素有“桂林山水、廣德石洞”并相媲美之說;始建于公元979年巍巍壯觀的天壽寺塔、古樸典雅的鼓角樓、聞名遐邇的岳飛抗金遺址、靈秀甲東南的桃姑迷宮、萬頃碧波的盧湖竹海及富有濃郁祠山文化的橫山國家森林公園,各以其獨特風姿吸引著四海賓朋、八方游客。廣德已經(jīng)編制了全縣旅游總體發(fā)展規(guī)劃,正致力于把廣德建設(shè)成為長三角發(fā)達地區(qū)旅游休閑的“后花園”。 市民廣場音樂噴泉 位于廣德縣新政府大樓前的市民廣場。 竹 海 竹海風景區(qū)由盧湖和笄山,甘溪兩處漫無邊際的竹林組成,位于廣德南部山區(qū),距縣城10公里。盧湖水面有3000余畝,四周青山環(huán)抱,湖水常年清澈如鏡,水在巒間繞,峰在鏡中觀,春夏湖邊山花爛漫,芬芳四溢;秋冬湖濱松竹蔥翠,生機盎然。特別是在5月杜鵑花盛開之際,遠近上麓,如彩云落大地,野火燃綠絲。笄山,甘溪竹海層巒疊嶂,溝壑幽深,青竹遍布,綠浪起伏,溪水歡騰,淙淙流淌,煙變幻,氣象萬千。盧湖竹溪,山清水綠,相應成趣,無論是在湖上蕩舟,湖畔垂釣,還是登山遠眺,漫步竹間,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美的享受。 盧 湖 盧湖為廣德縣境內(nèi)的一座水庫。其地處天目山余脈,其東是竹林幽深的甘溪溝,其西是峰巒挺拔的笄照山。盧湖猶如一顆晶瑩的明珠,鑲嵌在茫茫綠海之中。 盧湖(含陸上設(shè)施)占地面積5平方公里,湖面3000余畝。這里曲曲彎彎是湖,重重疊疊是山,水在巒間繞,峰在水中現(xiàn)。壩高30余米,長千余米,巍峨壯觀,如長龍橫臥,氣勢懾人。宋代名臣范仲淹宦跡廣德時,曾賦詩《石溪瀑布》一首,勒于石碑,詩云:“迥與泉流異,發(fā)源高更孤。下山尤直在,到海得清無?勢斗蛟龍惡,風吹雨雹粗。晚來云一色,詩句自成圖?!? 畫屏山是盧湖的一景點,位于盧湖之中央。東望蒼龍半島,西與小靈山遙對。山四面環(huán)水,成為湖中島。山上松柏滴翠,山花繚眼。并建有張渤治水紀念亭。相傳張渤曾想引盧村之水經(jīng)圣瀆至無量溪,疏通南漪湖而達長江。后因工程浩大, 盧湖晚霞獨力難支而未能實現(xiàn)。但其治水精神在廣德、郎溪以及江蘇高淳等地廣為流傳,為群眾所深深敬仰。畫屏山臨水峭壁之處,建有環(huán)山碑廊,碑廊上刻有廣德歷代名哲游山的詩詞和當代名畫家贊頌盧湖山水的吟詠佳作。在湖亭畔,有明代廣德名宿濮陽模垂釣處“濮陽釣魚臺”。臺上有亭名喚“喚魚亭”。傳說,當年濮陽老在此垂釣,于亭中邀人結(jié)伴吟詩唱和,傳為佳話。 游盧湖必觀竹海,甘溪和笄山竹構(gòu)成了盧湖風景區(qū)的獨特之處。這里層巒疊障,溝壑幽深,青竹遍布,綠浪起伏,游人至此,莫不駐足贊嘆,宛如進入了一個無比神奇的綠色世界。笄山的“三峰疊翠”是廣德歷史悠久的古景觀之一。盧湖竹海,一水一山,各具特色,相映成輝。 這里曲曲彎彎是湖,重重疊疊是山,水在巒間繞,峰在水中現(xiàn)。游盧湖必觀竹海,甘溪和笄山竹海構(gòu)成了盧湖風景區(qū)獨特之處。 太極洞 太極洞又名長樂洞、大洞,位于廣德縣城東北蘇、浙、皖三省交界處的新杭鄉(xiāng)石龍山中,是全省歷史最久的旅游巖洞。明代馮夢龍把“廣德埋藏(太極洞)、錢塘江潮、雷州換鼓、海市蜃樓”稱之為天下四絕。太極洞洞體規(guī)模宏大,總面積15萬平方米,洞深幾十里,大洞套小洞,洞洞相通,忽狹忽敞,時高時低,忽溫忽涼,忽陸忽水,給人有變幻莫測之感。上洞由山頂洞口而入,山腳洞口而出。下洞規(guī)模大,景觀多。洞口上方刻 太極洞有“太極洞”三字,系明代萬歷年間刑部侍郎吳同春手跡,至今依然可見。進口大廳約有1600平方米,高5至10米,可容千人。洞內(nèi)景觀瑰麗,歷史遺存豐富,鐘乳奇石,百姿千態(tài):有的如蓮、如筍、如柱、如花、如幔;有的如獸、如人;有的如鐘、如鼓、如棋、如桌;有的如翔鳳、如潛鱗,嘆為觀止,鬼斧神工。正面崖石上,有吳同春書刻“二儀攸分”四字,自此分東西兩洞。東洞峭刻詭譎,乳膏融結(jié),前行百余米遂現(xiàn)水洞,洞中高峰出谷,瀑布流泉,瑤池玉階,地下銀河,玉帶金光。水洞長達2公里多,行舟可達700多米。 太極洞自漢唐以來漸成旅游勝地。據(jù)史載,宋范仲淹在廣德任職時為該洞題過詩,宋元以來不少文人墨客,揮毫于洞壁,題刻于巖上。其壁上的摩巖石刻,琳瑯滿目,蒼勁有力,僅初步查明贊譽太極洞古詩和游記就有十多篇。 太極洞之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堪稱豐富多彩,名聞遐邇,光采宏偉,集險峻、奇麗、神秘于一體,歷史悠久,觀賞價值高。 太極洞自1986年開發(fā)以來,洞外景觀已建有硯池湖、范公亭、天游亭、懷古臺、臥龍橋、實相院、洞賓樓、太極山莊等配套設(shè)施。幾年來,國內(nèi)外游客慕名而來,有“黃山歸來不看岳,太極游后不覽洞”、“名絕天下,世界奇觀”之贊譽,真所謂“天下四絕”也。 橫山國家森林公園 橫山位于廣德縣城西郊。遠望如山橫臥,故名橫山。山雖不高,但景色秀麗,自古以來不僅是文人墨客郊游吟詠之地,也是城鎮(zhèn)居民清明時節(jié)踏青和重陽登高的好所在。 橫山國家森林公園山頂和山麓原有明教禪寺、大佛殿、三忠祠、龍王廟等古建筑,還有祀斗臺、攀羅亭等名勝,惜先后毀于戰(zhàn)火。建國后大力植樹造林,現(xiàn)已松林滿山,郁郁蔥蔥。九十年代初,被國家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橫山古為廣德十景之一,現(xiàn)在登山遠眺另有一番風光,但見田野布綠,河渠如帶,古塔巍然,新樓錯落,古城新貌,盡收眼底。 橫山西麓有垅小丘陵,是當年岳飛抗金的扎營地,當?shù)厝朔Q“營盤山”,又叫扎寨圩。據(jù)史所載,岳飛大戰(zhàn)金兀術(shù)時,曾陳兵橫山,連營十里,軍容十分雄壯,先后六戰(zhàn)六捷,只因軍糧奇缺,不得不被迫轉(zhuǎn)移。當晚,岳飛傳令:把繡有“岳”字的軍旗,插滿橫山周圍的山崗,并把羊的后腿懸吊起來,讓羊的前蹄拼命擊鼓,然后悄悄領(lǐng)軍撤離。次日晨,金兵見滿山軍旗飄揚,到處鼓聲震響,以為岳軍要進攻,不敢輕舉妄動。及其覺察時,岳軍已不知去向。 桃姑迷宮 桃姑迷宮又名東崖洞,坐落于廣德縣獨山鎮(zhèn)。距縣城28公里。辟有桃姑迎賓、流云飛瀑、桃塘夜月、洞山塔影、聚仙觀畫、瑞草霞光、奇門幽峽、福壽仙桃、索橋鳥瞰、宋墨遺香、萬佛朝天、通天一門等12大景觀。溶洞占地8萬平方米,洞內(nèi)游覽路線1800米,現(xiàn)已開放16 桃姑迷宮個宮廳、53門、24峽、200多個景點。 桃姑迷宮,歷史悠久,遠自漢唐,便招徠了無數(shù)文人墨客,成為旅游勝地。蘇軾、岳飛在此留有石刻遺跡,明太祖朱元璋駐蹕廣德時,稱這里是“靈秀甲天下”。桃姑迷宮的景色,貴在天然,有流云、怪石、奇門、幽峽四絕,構(gòu)成了獨特的自然景觀,充滿著神奇的色彩。洞內(nèi)怪石嶙峋,幽深迷離,集古、靈、秀、怪于一體,似太幻虛境,引人入勝。山上有巍峨壯觀的“藏金塔”,山下有碧波瀲滟的“桃花塘”,湖心島上有桃姑仙子的雕像,左有“梳妝閣”,右有“聚仙亭”。明代廣德知州朱麟詩贊曰:“桐水郊原雨復晴,空閑游視五驄鳴,流云洞口春衫濕,隔崖桃花溪水聲?!遍_發(fā)后的溶洞以其特有的自然景觀為基礎(chǔ),歷史人文景觀為依托,以桃姑仙子久住迷宮的歷史傳說為主線,將一座玲瓏剔透、千姿百態(tài)、撲朔迷離的地下迷宮奉獻給廣大游客。 鼓角樓 鼓角樓鼓角樓又名譙樓,俗稱鐘鼓樓。原坐落于廣德州署正南儀門之上。該樓始建于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原為二層。上為復宇重樓,樓中備有鼓、角、鐘、漏刻各一,取“代鼓鳴角,以警昏聽。下漏數(shù)刻,以節(jié)晝夜”之意。下為拱形卷洞樓座,座高4.3 米。元時因戰(zhàn)亂遭損壞,明洪武四年復修。清末戰(zhàn)亂樓毀,鼓、角、鐘、漏全遺失。民國15年(1926年)邑紳占家鵬捐資按原樣重修樓宇三間。民國26年(1937年)被日機轟炸,毀壞殆盡,僅存樓座。1999年,該樓重修,恢復往日原貌。 天壽寺塔 天壽寺塔天壽寺大圣塔位于廣德縣城迎春街北側(cè)。1956年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壽寺大圣塔始建于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天壽寺創(chuàng)建于唐代天祐年間(905年左右),塔隨寺名,故稱天壽寺大圣寶塔。 該塔初建五層。宋元符二年(1099年)塔為火焚,元符三年至崇寧四年(1105年)重修建成七級浮屠,體形高大,屬江南樓閣式建筑,磚木結(jié)構(gòu),挑檐竄角,角懸風鈴,高31.34米。明萬歷35年(1607年)和清康熙七年(1668年)又兩次修葺。光緒26年(1900年)毀于火,僅存磚砌塔體。1983年10月,發(fā)現(xiàn)一“地宮”?!暗貙m”為磚砌直口坑,深110厘米,正方形邊長32厘米。宮內(nèi)有石碑一塊,刻記塔之淵源。1986年重修。復修后的大圣寶塔基本保持了原來特點,七級六面,六角飛檐,鐵鏈式塔頂,總計高42.8米,塔基面積46平方米, 青磚鋪地,各層檐角懸掛風鈴,風拂鈴搖聲聲悅耳,七級浮屠再現(xiàn)風光。塔內(nèi)有轉(zhuǎn)梯可登頂層,鳥瞰山城風光。與此同時還修建了塔院,植有奇花異草,盆景山石,陳列室展出歷朝的文物古跡。供游人參觀。 紫金寺 安徽省宣城市廣德縣邱村鎮(zhèn)紫金寺 紫金寺座落在邱村鎮(zhèn)李村村一個群山環(huán)抱、萬桿翠竹簇擁的殊勝福地。在正式開放兩年的時間內(nèi),該寺不但做好了總體規(guī)劃,而且基建進度也不斷加快,現(xiàn)已建成了大悲殿和兩幢現(xiàn)代派的客堂、寮房以及其他附屬的生活設(shè)施,萬佛樓既將上梁,大雄寶殿已經(jīng)奠基;同時寺廟管理也比較規(guī)范,各項活動如法如規(guī),盡管一直處于在建狀態(tài),環(huán)境卻始終整理布置和保持的很好;寺廟還非常注重對自身和廣德的宣傳,因為其工作和影響,經(jīng)常有蘇浙滬等地甚至香港等海外的信佛居士、商賈遠道來廣德朝山、考察、旅游,紫金寺實際上已成為我縣對外開放的一個新的旅游景點。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44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