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學生勵志話語發(fā)布
一個不學習的女人,只有兩頭:不能停止在菜市場購物,不能停止穿衣服鋪貨。
不學習的男人只有兩頭:阿迪懸掛彈簧,誰穿不完,瓶瓶罐罐,誰撿不完。'
最近,你有沒有聽到孩子說這樣勵志的話?
不努力的年輕人成為懸掛彈簧,這個“另類勵志口號”得到了很多新生代的認可。然而,在一些成年人的眼里,卻有許多擔憂的聲音。有人認為是“價值觀錯位”,也有人認為是“蔑視普通勞動者”,這樣的口號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這些觀點是有道理的,但我們不必大驚小怪,也不必上一層樓加最好的。
在創(chuàng)新和投機的時代,每個人看待問題都會有不同的想法。如今,年輕人,尤其是學生,思維非?;钴S,語言豐富。參照古代“年輕人不努力,老人傷心”的敘事模式,變成了現代的“年輕人不努力,老人是懸泉”,這恰恰是在用符合自己個性的網絡語言。如果我們這樣說,從某個角度來說,我們是不會讓他們說真話的。這種軟暴力比“另類勵志口號”更可怕。
再者,“一個不努力的年輕人,和努力的老板”和“一個不努力的年輕人,但是老板很難過”沒有太大的區(qū)別。我們討論的是后半句:“老板是懸架彈簧”和“老板很傷心”。只能說古人所說的“愁”只給人留下想象的空間,讓你“見仁見智”,可以用“高尚”或“低級”的方式去理解。而“做懸架彈簧”太具體,無法解釋。一首被傳唱千古的勵志經典,一首《天生》卻引來了這樣的爭議甚至批評。有什么區(qū)別?
可想而知,差異很大?,F在有一些人總是喜歡假裝高尚,總是愛離開現實,也就是不想問自己。我們的成人社會為孩子做了什么樣的示范?當“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時候,在成人世界里已經遠去,取而代之的是階級分化和職業(yè)分化。有些人頭破血流不得不去上層社會和貴族事業(yè),而“底層階級”沒有地位甚至沒有尊嚴地生活。我們能怪今天的孩子擔心“老板應該是懸架彈簧”嗎?怪孩子,只能叫它容易站著說話。
當今社會的一切事物都有多元化,包括言論的多元化。“蕩懸泉”雖不及“唯愁”優(yōu)雅,但也不必忽視其勵志和“原生態(tài)”的意味。同時,我們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次心與心的交流,一次兒童與成人社會的有益交流。也許它可以啟迪和喚醒我們的成年人。先從“我”說起,不要怪天真活潑的孩子具有極強的“復制性”!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70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