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竹籌計數
籌用木、竹削制,也有骨制、牙制,甚至鉛制。通常為圓棍狀。迄今最早見到的算籌,是在湖南長沙左家公山戰(zhàn)國木槨墓出土的竹籌。西漢時期,在墓葬中還出土過象牙算籌和金屬(鉛)算籌。
一副算籌,有271枚。通常每枚長約13至14厘米,徑約0.23厘米。漢代以后,算籌逐漸縮短至10至11厘米,以便于擺布計算。
2、結繩計數
結繩計數這種方法,不但在遠古時候使用,而且一直在某些民族中沿用下來。
3、書契
和結繩幾乎同時或者稍后的一種記數方法,要算是書契了。書契,就是刻、劃,在竹、木、龜甲或者骨頭、泥版上留下刻痕,留下“記”號?!夺屆芬粫姓f:“契,刻也,刻識其數也。”意思是在某種物件上刻劃一些符號以記數。
4、隸首
隸首發(fā)明了算盤的前身,是以每10顆一穿,穿成100個數的“算盤”。然后在上邊寫清位數;如十位、百位、千位、萬位。
5、算盤
算盤,又作祘盤,珠算盤是我們祖先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珠算盤起源于北宋時代,北宋串檔算珠。
其形長方,周為木框,內貫直柱,俗稱“檔”。一般從九檔至十五檔,檔中橫以梁,梁上兩珠,每珠作數五,梁下五珠,每珠作數一,運算時定位后撥珠計算,可以做加減乘除等算法。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結繩計數、書契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籌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隸首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算盤
怎樣教孩子數數
3 歲的孩子開始對數字變得敏感、這個時候的孩子雖然還沒有經過專門的數學訓練、卻已經 有了數數的渴望★比如、當他手中拿著幾個玩具時、會喃喃自語地正確或錯誤地數著:"1 個、8 個、3 個……"如此凌亂的數字、顯示出孩子認識數字的急切心情★這時、作為父母、就應該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這方面的能力★ 要想幫助孩子發(fā)展自己的這一能力、我們有很多種方法★比如、當媽媽告訴孩子、" 你的衣服上掉了二顆扣子"、"我們還需要三個盤子"等等的時候、她就是在利用這個機會教 會孩子數字的概念★ 剛開始時使用的方法是數錢★換零錢是一種非常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數數方法★給孩子 們 1 角、5 角的硬幣、用這種方法能讓孩子們學會數到 10★ 可以說、沒有什么方法能比日常使用的硬幣更加吸引孩子的了、也沒有什么訓練比換 零錢更實用的了★正是因為這種活動與孩子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緊密、所以才大大引起了他們的 興趣★ 在嘗試過這種方式的學習之后、家長可以幫助孩子進行更加系統(tǒng)的數字練習★這時可 以使用長度不同的 10 根木棒、最短的一根 10cm、每根增加 10cm、最長的一根長 1 米★木棒 上每 10cm 的部分交替著紅色和藍色★ 當一個孩子按照長度順序排列這些木棒時、家長讓他從最短的一根開始數紅色和藍色 的記號★在數每根木棒的時候都要從 1 開始★接下來、讓他根據每根木棒上面所包含的記號 數目來從短到長給每一根木棒命名★像這樣讓孩子數數、并讓孩子驗證自己的記數是否正 確、會讓他非常感興趣、他能夠重復多次★ 然后、再把這些木棒混合起來、家長從里面拿出一根、讓孩子數上面的標記、比如說 5★接下來、家長再給他在另一根木棒、讓孩子來進行區(qū)分★ 這種練習可以以多種方式進行重復★通過練習、孩子學會了給每一根木棒命名★我們 現在就可以稱這些木棒為"1 號棒"、"2 號棒"等等★ 當孩子準確讀出數字棒之后、家長就可以買一些帶有數字的彩色卡片、并告訴孩子:" 這是數字 1、這是數字 2"、然后提示孩子:"給我 1、給我 2"等等、從而讓孩子來識別不同 的數字符號★ 將數字與數量聯(lián)系起來 為了讓孩子們把這些數字與實際的數量聯(lián)系起來、家長可以設計兩個盤子、每個盤子 分成 5 部分★每部分的底面上都有一張貼著數字的卡片★第一個盤子里的數字是 0、1、2、3、4、第二個是 5、6、7、8、9★
練習的方式很簡單、給孩子各種各樣的物品、然后在盤子的每個部分里放上和數字相 應數量的物品★建議選擇不容易滑落的物品、比如硬幣、大木釘等★在孩子面前放上這些硬 幣、一個硬幣代表數字 1、二個硬幣代表數字 2……依此類推★當孩子完成之后、就拿給父 母檢查放得是否正確★ 到了最后、孩子就可能會指著寫有 0 的部位問: "要在這里放多少呢?"家長應該告訴孩 子:"一個也不用放、0 就是沒有★"但通常情況下這還不夠、為了讓孩子明白 0 到底意味著 什么、父母最好還需玩一個讓孩子非常放松的小游戲★ 這時、家長站在孩子面前、轉向已經玩過這種游戲的孩子說:"親愛的、過來、到我這 里來 0 次★"孩子幾乎總是會到父母這里來、然后又跑回自己剛才的位置★"可是、我的孩子、你剛才來了 1 次、可我告訴你的是來 0 次?。?"這時孩子就會感到好奇★"我到底應該怎么做 呢?""什么也不用做、就是什么都沒有★""可怎樣做才算什么都沒有呢?""不要做任何事 0 情、只要靜靜地站在那里就可以了★0 次就是一次也沒有★"家長必須一直重復這一練習、直到孩子徹底理解★當父母要求孩子到他面前來 0 次或者是問他 0 次的時候、孩子就會喊道: "0 就是什么都沒有!0 就是什么都沒有!".
數數的方法有古人的計數方法和現代的計數方法。
古人的計數方法:繩子每打一個結代表一個或一次。籌碼計數(或小石塊),每一籌碼代表1,或10,或100等。
在木頭上畫道。每一道代表1,或10,或100等。
算盤 ,使用算盤計數,以及進行計算。古人計數方法:1、竹籌計數,籌用木、竹削制,也有骨制、牙制,甚至鉛制。
通常為圓棍狀。迄今最早見到的算籌,是在湖南長沙左家公山戰(zhàn)國木槨墓出土的竹籌。
西漢時期,在墓葬中還出土過金屬(鉛)算籌。一副算籌,有271枚。
通常每枚長約13至14厘米,徑約0。23厘米。
漢代以后,算籌逐漸縮短至10至11厘米,以便于擺布計算。 2、結繩計數,結繩計數這種方法,不但在遠古時候使用,而且一直在某些民族中沿用下來。
3、書契,和結繩幾乎同時或者稍后的一種記數方法,要算是書契了。 書契,就是刻、劃,在竹、木、龜甲或者骨頭、泥版上留下刻痕,留下“記”號。
《釋名》一書中說:“契,刻也,刻識其數也?!币馑际窃谀撤N物件上刻劃一些符號以記數。
4、隸首,隸首發(fā)明了算盤的前身,是以每10顆一穿,穿成100個數的“算盤”。 然后在上邊寫清位數;如十位、百位、千位、萬位。
5、算盤,算盤,又作祘盤,珠算盤是我們祖先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珠算盤起源于北宋時代,北宋串檔算珠。其形長方,周為木框,內貫直柱,俗稱“檔”。
一般從九檔至十五檔,檔中橫以梁,梁上兩珠,每珠作數五,梁下五珠,每珠作數一,運算時定位后撥珠計算,可以做加減乘除等算法數學方法即用數學語言表述事物的狀態(tài)、關系和過程,并加以推導、演算和分析,以形成對問題的解釋、判斷和預言的方法。 所謂方法,是指人們?yōu)榱诉_到某種目的而采取的手段、途徑和行為方式中所包含的可操作的規(guī)則或模式。
人們通過長期的實踐,發(fā)現了許多運用數學思想的手段、門路或程序。同一手段、門路或程序被重復運用了多次,并且都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就成為數學方法。
數學方法是以數學為工具進行科學研究的方法,即用數學語言表達事物的狀態(tài)、關系和過程,經過推導、運算與分析,以形成解釋、判斷和預言的方法。
寶寶3歲后會進入計數發(fā)展關鍵期,所以3歲前的時候,媽媽可以引導寶寶初步建立數的概念了。不過,幼兒是借助感覺、動作進行認知的,如果方法不當,寶寶不一定能夠記住。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0一2歲孩子的思維主要表現為簡單的外部動作與具體環(huán)境事物的相互作用。數字很抽象,對寶寶來講理解起來很困難。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孩子的思維首先表現為動作。
??在思維發(fā)生和發(fā)展的初級階段,媽媽要多帶寶寶做一些動作,因為動作與思維的關系十分密切,即動作的發(fā)展可促進思維的提高,反過來,思維的發(fā)展又能促進動作水平的提高。如果媽媽讓數數這件事與動作結合起來,使其變得更形象、生動,就能充分調動寶寶的觸覺、聽覺、視覺,就會使得數數這件枯燥的事情變得更直觀,更具體。
??比如,媽媽在教寶寶數數的時候,可以拿出10個蘋果,分別組成1個、2個、3個、4個、5個、6個、7個、8個、9個、10個。讓寶寶通過觀察、觸摸,切實感受到數字的多少、大小以及先后順序。等寶寶逐漸記住的時候,媽媽可以把蘋果收回到籃子里,然后讓寶寶一邊從籃子里取出來,一邊數。
??媽媽平時晾衣服的時候,可以一邊晾一邊和寶寶一起算數。媽媽每掛起一件,可以問問寶寶“這是誰的?”全部掛完后,問寶寶“爸爸幾件衣服”、“媽媽幾件衣服”、“寶寶幾件衣服”、“一共洗了幾件衣服”。做這樣的活動的時候,媽媽一定要記得,只是為了促使寶寶計數、點數,對錯并不重要,也不要因為寶寶不會做而批評寶寶“笨”。
??多做幾次這樣的練習,寶寶就有了一定的數感,即使不能準確地說出這幾個數字,也沒有關系,只要平時多練習,循序漸進,就會有效果。媽媽要接受寶寶個體的差異性,切忌對寶寶提出過高要求、進行不恰當的學習方法訓練,要知道,早一點晚一點記住都沒關系,總比寶寶對數字失去興趣要好。只問耕耘莫問收獲
??幼兒階段,寶寶的興趣還在玩上,媽媽教寶寶學認字,也要想辦法讓寶寶感受到樂趣。
??1.不要刻意教孩子數數
??媽媽可以把數數當成一個“兒歌”、一段“樂曲”,和寶寶在一起的時候,經常念念、唱唱,次數多了,寶寶也就記住了。
??比如,有位媽媽在寶寶還不會走路時,就經常在寶寶面前數數。每當她抱著寶寶上下樓的時候,會一邊走一邊數數;和寶寶一起從玩具箱里取玩具的時候,會一邊取一邊數;腌咸雞蛋的時候,她一邊數一邊往缸里放……她并沒有刻意讓寶寶數,時間長了,寶寶就有了數字概念。有一次,她數數的時候,寶寶居然跟著一塊數,她停下來,寶寶還能接著數。
??讓寶寶在生活與游戲中學習知識,更能激發(fā)寶寶的學習興趣,這比強迫他去數數效果要好很多,媽媽不妨學學這個簡單有效的方法。
??2.在故事中數數
??媽媽一數數,寶寶就膩煩,扭頭不愿聽。這種情況下,媽媽就要另想辦法了!寶寶喜歡聽故事,媽媽可以把數數這件事放到故事中,讓數字潛移默化地進入寶寶的大腦里。
??為0一3歲寶寶講故事,情節(jié)要簡單點。比如,小熊貓過生日,白面猴去送禮。送什么好呢?白面猴從自家的桃樹上摘了一大籃桃子,1、2、3……一共9個,蹦蹦跳跳地就送去了。小熊貓見到這么鮮美的桃子,連聲說:“謝謝??!謝謝好朋友!”
??情節(jié)簡單、有趣的故事,寶寶喜歡聽,不知不覺間就讓數字進入了大腦,次數多了,就記住了。
??媽媽給寶寶講帶有數字的故事的時候,每個故事里的數字不要太多,出現的次數不要太頻繁,最好每個故事重復講多次,這樣,寶寶在記住了故事的同時,也就記住了數字。
??3.讓數數在涂剪中進行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超級喜歡涂鴉,每天都要畫很多圖畫。當寶寶畫圖的時候,媽媽不妨關心一下寶寶:“寶寶,畫了幾朵花了?”“畫了幾只小白兔呢?”“再畫一幅,夠10幅了嗎?”寶寶有了數字概念,感知到了多少,當畫得多的時候,就會有一種成就感,對畫畫也有促進作用。
教幼兒數1-100,我們可以分步教學。
1、第一步就是教學1-10的數法。這一時期,家長要幫助孩子建立數的概念,比如1是代表什么意思,一個蘋果可以稱為1,一個玩具也可以稱為1,它代表著許多的單個物體,而不是特定指某樣東西。然后再借助實物教孩子數剩余的九個數字。但是教學的時候也要注意,一次最好只使用同一種實物。比如這次數就只用手指,下一次數就只用卡片等等。
2、幼兒數數1-100的教學,到了第二階段就是10-20的教學了。因為這是一個轉折點,當孩子能夠掌握這一組數字的數數方法的時候,剩下的都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了。這一時期的教學同樣是要借助實物,同時要給孩子講解十進制,這可以通過一定的小故事來教學。
3、幼兒數數1-100的第三階段就是在10-20的基礎上,給孩子講解數的形式規(guī)律,這樣就方便他們記憶了。而此時也要利用各種實物的操作來提高孩子對十進制的認知能力,這樣才能真正地學會數數,并且知道每個數代表的含義。
4、此外,因為幼兒的形象思維能力占據優(yōu)勢,所以在教數數時,一定要采用豐富的教具,可以是采購的,也可以是自己和孩子一起動手制作的。只有借助具體形象的事物,才能讓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知識哦。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65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