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生產用,計入原材料,但這會涉及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記賬,看公司的實際情況,做材料成本差異。
外帳+未入帳收入-未入帳費用=內帳 內賬有兩種記法:一是流水賬,所有收支都按順序記清楚,并隨時可以結出余額; 二是按照正規(guī)的記賬方法從憑證到賬簿甚至報表,但只是原始單據可以有各種實際發(fā)生的白條,全部真實地反映到內賬上去,但這樣到月末時會和外賬的原始單據使用發(fā)生矛盾,所以月末外賬需要使用合法原始票據時,需要在內賬的記賬憑證摘要欄寫明該憑證用于外賬哪張記賬憑證號了,以備查找。
存貨準則規(guī)定的計價方法有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等。加權平均法又分為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和移動加權平均法。
先進先出法是假定“先入庫的存貨先發(fā)出”,并根據這種假定的成本流轉次序確定發(fā)出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
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是在材料等存貨按實際成本進行明細分類核算時,以本月各批進貨數量和月初數量為權數計算材料等存貨的平均單位成本的一種方法。即以本月進貨數量和月初數量之和,去除本月進貨成本和月初成本總和,來確定加權平均單位成本,從而計算出本月發(fā)出存貨及月末存貨的成本。
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指在每次收貨以后,立即根據庫存存貨數量和總成本,計算出新的平均單位成本的一種計算方法。
個別計價法是指對庫存和發(fā)出的每一特定存貨或每一批特定存貨的個別成本或每批成本加以認定的一種方法。
采用個別計價法,一般需要具備兩個條件:
一是存貨項目必須是可以辨別認定的;
二是必須要有詳細的記錄,據以了解每一個別存貨或每批存貨項目的具體情況
拓展資料:
1. 會計科目表,是指按照經濟業(yè)務的內容和經濟管理的要求,對會計要素的具體內容進行分類核算的會計科目所構成的集合。
2. 會計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詳細程度及其統(tǒng)馭關系不同,又分為總分類科目和明細分類科目??偡诸惪颇渴菍嬕鼐唧w內容進行總括分類,提供總括信息的會計科目,如"應收賬款"、"原材料"等科目。明細分類科目是對總分類科目作進一步分類、提供更詳細更具體會計信息科目,如"應收賬款"科目按債務人名稱設置明細科目,反映應收賬款具體對象。
會計核算的主要方法
一、設置賬戶;
二、復式記賬 ;
三、填制和審核憑證 ;
四、登記會計賬簿 ;
五、成本計算;
六、財產清查 ;
七、編制會計報表 ;
八、會計資料分析利用。
上述會計核算的專門方法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一個系統(tǒng)的會計核算方法體系.
拓展資料
會計的基本職能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會計的基本職能包括進行會計核算和實施會計監(jiān)督兩個方面.會計核算與會計監(jiān)督兩項基本職能之間存在著相輔相成.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
會計核算是會計監(jiān)督的基本,沒有會計核算所提供的各種信息,監(jiān)督就失去了依據,而會計監(jiān)督又是會計核算的保障,沒有會計監(jiān)督就難以保證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
會計主體與法律主體
會計主體與法律主體(法人)并非是對等的既念,法人可作為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一定是法人.例如,由自然人所創(chuàng)辦的獨資與合伙企業(yè)不具有法人資格,這類企業(yè)的財產和債務在法律上被視為業(yè)主或合伙的財產和債務。
但在會計核算上必須將其作為會計主體;以便將企業(yè)的經濟活動與其所有者個人的經濟活動以及其他實體的經濟活動區(qū)別開來.企業(yè)集團由若干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yè)組成。
各個企業(yè)既是獨立的會計主體也是法律主體,但為了反映整個集團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情況,還應編制該集團的合并會計報表,企業(yè)集團是會計主體,但通常不是一個獨立的法人。
工業(yè)企業(yè)生產經營活動分為供應、生產、銷售三大環(huán)節(jié),其中生產環(huán)節(jié)為組織產品生產所發(fā)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按產品對象形成產品生產成本,即為制造成本。
產品制造成本核算的準確與否,直接影響到產品銷售成本結轉的正確性,進而影響當期的會計利潤和應納稅所得額。因此,對制造成本的審查應作為企業(yè)所得稅納稅審查的重點。
一、制造成本的會計核算 制造成本通過“生產成本”、“制造費用”科目進行核算?!吧a成本”科目核算企業(yè)進行工業(yè)性生產所發(fā)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包括生產各種產成品、自制半成品、自制材料、自制工具以及自制設備等所發(fā)生的各項費用;該科目設置“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兩個二級科目。
“基本生產成本”二級科目核算企業(yè)為完成主要生產目的而進行的產品生產發(fā)生的費用,用于計算基本生產的產品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二級科目核算企業(yè)為基本生產及其他服務而進行的產品生產和勞務供應發(fā)生的費用,用于計算輔助生產產品和勞務成本。該科目按成本核算對象設明細賬,明細賬用多欄式賬頁按成本項目設專欄進行明細核算。
“制造費用”科目核算企業(yè)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fā)生的各項間接費用。按不同的車間、部門設置明細賬,明細賬用多欄式按費用項目內容設專欄進行明細核算。
基本生產發(fā)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費用,按成本項目借記“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貸記有關科目。賬務處理: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貸:原材料—直接材料 應付工資 輔助生產發(fā)生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費用,按成本項目借記“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貸記有關科目。
賬務處理: 借: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 貸:原材料—直接材料 應付工資 發(fā)生的各項間接費用,借記“制造費用”,貸記有關科目。賬務處理: 借:制造費用 貸:原材料(銀行存款、累計折舊等) 月終,制造費用分配給成本核算對象時,賬務處理: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 貸:制造費用 “制造費用”科目月末無余額。
二、制造成本的審查要點 審查制造成本,應通過“生產成本”、“制造費用”明細賬歸集的內容、分配的方法,獲取經濟業(yè)務中的原始記錄、單據、記賬憑證,采用核對法、審閱法、復算法進行審查。審查要點如下: ⒈審查費用發(fā)生內容的真實性、合法性。
有無虛假成本,有無非生產性費用和擴大成本列支范圍等擠占成本的現象; ⒉跨期攤銷費用,是否按權責發(fā)生制原則記入當期成本,有無人為調節(jié)利潤的情況; ⒊費用歸集和分配的方式是否正確。有無未按規(guī)定將制造費用在不同產品之間分配的情況; ⒋在產品成本計算方法是否準確。
有無任意改變方法少記或多記產成品成本及利用保留在產品成本,人為多計算或少計算產品成本,從而調節(jié)利潤的情況; ⒌會計處理是否恰當,有無影響當期成本情況。 三、制造成本審查方法 由于工業(yè)企業(yè)產品成本計算方法復雜,會計核算工作量大。
因此,注冊稅務師在進行納稅審查時,應當借助企業(yè)內部控制制度的效用,通過了解企業(yè)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及對遵守性的測試,分析找出企業(yè)存在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和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而有選擇、有目的、有重點地審查,這樣既能降低審查工作量,又能確保審查質量。 企業(yè)的內部控制是指企業(yè)的內部管理控制系統(tǒng),包括為保證企業(yè)正常經營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
內部控制的職能不僅包括企業(yè)最高管理當局用來授權或指揮進行購貨、生產、銷售等經營活動的各種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審核、分析各種信息資料及報告的程序與步驟,還包括為對企業(yè)經營活動進行綜合計劃,控制和評價而制定或設置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因此,內部控制的作用能夠提高會計核算的正確性和可靠性。
企業(yè)的內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下列內容: ⒈可靠的內部憑證制度。 企業(yè)有完善的內部控制憑證,以種類全、內容完整、連續(xù)編號的一些處理經濟業(yè)務的憑證,作為會計處理依據。
⒉完善的簿記制度。在可靠的憑證制度基礎上,建立完整的賬簿和報表制度,確保會計記錄的嚴密性。
⒊嚴格核對制度。包括憑證之間的核對,憑證和賬簿之間的核對,賬簿和報表之間的核對等。
企業(yè)建立嚴格的核對制度,有利于及時改正會計記錄中錯誤,做到證、賬、表三相符。 ⒋合理的會計政策和會計程序。
企業(yè)在遵守國家制定的會計準則的基礎上,還從本單位會計工作實際出發(fā),建立自己的合理會計政策和會計程序,以書面文字形式,作為會計處理方法的依據。 ⒌定期資產盤點制度。
對上述內部控制制度會計體系可靠程度進行遵守性的調查: 第一、采用詢問法。詢問企業(yè)是否具有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
可以采取問卷的形式設計調查表格,將你想要詢問的項目按其重要性依次排列。對想要問的內容及企業(yè)回答,要逐項進行并做好記錄,使你在很短的時間內對企業(yè)生產環(huán)節(jié)的業(yè)務流程、控制程序、核算方法有所認識。
第二、采用抽查法。驗證內部控制是否一直在運行,是否取得了預期效果,在多大程度上確保核算的正確性。
我們可以對上述的詢問內容,選擇對成本影響最大的項目,抽取樣本—原始單據、憑證進行查看,并對企業(yè)回答。
成本計算方法有6種,具體分為:
1、品種法是以產品品種為成本計算對象來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方法。它是工業(yè)企業(yè)計算產品成本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主要適用于大量大批生產的簡單生產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驟計算成本的復雜生產。
2、分批法是按照產品批別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適用于單件、小批生產類型的企業(yè),主要包括:
(1)單件、小批生產的重型機械、船舶、精密工具、儀器等制造企業(yè)。
(2)不斷更新產品種類的時裝等制造企業(yè)。
(3)新產品的試制、機器設備的修理作業(yè)以及輔助生產的工具、器具、模具的制造等,亦可采用分批法計算成本。
3、逐步結轉分步法也稱順序結轉分步法,它是按照產品連續(xù)加工的先后順序,根據生產步驟所匯集的成本,費用和產量記錄,計量自制半成品成本,自制半成品成本隨著半成品在各加工步驟之間移動而順序結轉的一種方法。
逐步結轉分步法成本計算對象是最終完工產品和各步驟的半成品。
4、平行結轉分步法是各生產步驟只歸集計算本步驟直接發(fā)生的生產費用,不計算結轉本步驟所耗用上一步驟的半成品成本;各生產步驟分別與完工產品直接聯系,本步驟只提供在產品成本和加入最終產品成本的份額,平行獨立、互不影響地進行成本計算,平行地把份額計入完工產品成本。
平行結轉分步法成本計算對象是最終完工產品。
5、作業(yè)成本核算法又稱ABC成本法,作業(yè)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包括期間費用)作為產品(服務)消耗作業(yè)的成本同等地對待,拓寬了成本的計算范圍,使計算出來的產品(服務)成本更準確真實。
作業(yè)是成本計算的核心和基本對象,產品成本或服務成本是全部作業(yè)的成本總和,是實際耗用企業(yè)資源成本的終結。
6、分類法是按照類別產品匯集生產費用,計算出各類產品的總成本,然后將總成本按一定標準在該類產品的各種產品間進行分配,計算出各種產品成本。
分類法適用于產品品種、規(guī)格繁多,并且可以按一定標準將產品劃分為若干類別的制造企業(yè)。
擴展資料:
計算成本應遵循的原則。主要包括:
1、合法性原則。指計入成本的費用都必須符合法律、法令、制度等的規(guī)定。不合規(guī)定的費用不能計入成本。
2、可靠性原則。包括真實性和可核實性。
真實性就是所提供的成本信息與客觀的經濟事項相一致,不應摻假,或人為地提高、降低成本??珊藢嵭灾赋杀竞怂阗Y料按一定的原則由不同的會計人 員加以核算,都能得到相同的結果。真實性和可核實性是為了保證成本核算信息的正確可靠。
3、相關性原則。包括成本信息的有用性和及時性。有用性是指成本核算要為管理當局提供有用的信息,為成本管理、預測、決策服務。及時性是強調信息取得的時間性。及時的信息反饋,可及時地采取措施,改進工作。而這時的信息往往成為徒勞無用的資料。
4、分期核算原則。企業(yè)為了取得一定期間所生產產品的成本,必須將川流不息的生產活動按一定階段(如月、季、年)劃分為各個時期,分別計算各期產品的成本。
成本核算的分期,必須與會計年度的分月、分季、分年相一致,這樣可以便于利潤的計算。
5、權責發(fā)生制原則。應由本期成本負擔的費用,不論是否已經支付,都要計入本期成本;不應由本期成本負擔的費用,雖然在本期支付,也不應主考試本期成本,以便正確提供各項的成本信息。
6、實際成本計價原則。生產所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動力要按實際耗用數量的實際單位成本計算、完工產品成本的計算要按實際發(fā)生的成本計算。雖然原材料、燃料、產成品的賬戶可按計劃成本加、減成本差異,以調整到實際成本。
7、一致性原則。成本核算所采用的方法,前后各期必須一致,以使各期的成本資料有統(tǒng)一的口徑,前后連貫,互相可比。
8、重要性原則。對于成本有重大影響的項目應作為重點,力求精確。而對于那些不太重要的瑣碎項目,則可以從簡處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成本核算
1、當月生產的各類產品的數量、難易系數、工時
2、材料領用消耗的數量、分配標準
3、各類共耗費用的金額及分配標準,包括水電、折舊、人工、制造費、各類攤銷
4、各類在產品的期末盤點數
5、其他與企業(yè)自身核算有關的數據 產品的生產過程,也是物化勞動(包括勞動對象和勞動手段)和活勞動的耗費過程。因而生產過程中發(fā)生的生產費用,按其經濟內容分類,可劃歸為勞動對象方面的費用、勞動手段方面的費用和活勞動方面的費用三大類。生產費用按照經濟內容分類,就是在這一劃分的基礎上,將生產費用劃分為若干要素費用。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09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