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百度文庫,查看完整內容>內容來自用戶:瞎鬧騰729淺析整本書閱讀的價值及基本方法摘 要:新課標提出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這就意味著要求語文教學打破以往的課堂篇章教學的模式,注重對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的指導和鍛煉。
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對于整本書閱讀的教學開展并不是一帆風順。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整本書閱讀教學還存在那些問題?我們應該如何有效地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是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思考的。
關鍵字:整本書閱讀;內涵;價值;基本方法一、整本書閱讀的內涵和價值(一)整本書閱讀的內涵關于整本書閱讀的屬性定位,李衛(wèi)東認為,整本書閱讀應該是沖破語文教學狹小格局的深閱讀、深度學習,需要精讀、泛讀的靈活轉換,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的深度結合,正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的對接融通①。整本書閱讀中的“整”,既是對全書的脈絡的全面把握,也是對全書內容深度思考;“本”不僅僅是指單獨的一本,也是指相關的許多本;“閱讀”是指包含多種方式的閱讀過程,可以說泛讀、精讀、課內閱讀、課外閱讀等等。
由此可見,整本書閱讀應該是動態(tài)的、綜合的和開放的。②我們這里所討論的整本書閱讀,是包涵在語文課程中的,作為一種正式的學習活動的整本書閱讀。
因此,它應該符合語文課程的特性。(二)整本書閱讀的價值((二)就教師而言1、改變以往的閱讀習慣,重在理解(2)訓練學生打開自己的思維,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注重日常積累(1)告訴學生應該。
最低0.27元/天開通百度文庫會員,可在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fā)布者:花貓養(yǎng)只狗
如何上好整本書的閱讀指導課語文課程標準關于課外閱讀的建議指出:語文教學應該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然而,如果放任學生自由朗讀,往往效果不能盡如人意。此時,作為我們老師,如果能指導學生開展同一本書朗讀,則效果會尤為突出。那么如何進行整本書的課外閱讀?整本書的閱讀在于一個整體,不同于一篇課文的教學,學生閱讀了一本書,留下些什么印象,感受到什么,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事先推薦書目,利用閱讀課,進行讀書交流。交流時,教師把握的是一個整體,不必關注每一個細節(jié),強調整體的感知的同時,引導學生對精彩的內容逐步深入的再閱讀。整本書的閱讀,既要關注學生的個性的體驗,又要通過細節(jié)的挖掘,幫助學生走進閱讀,體會字詞的精妙之處。(一)低年級的閱讀指導。(略)(二)中高年級的閱讀指導課。中高年級之后,書的篇幅長了,一節(jié)課的時間不夠了,甚至一天、一周都不能解決問題。教師推薦了一本書后,學生往往一開始興趣很濃,但因為這個過程比較長,有些學生可能會逐漸失去新鮮感,逐漸倦態(tài)。也有的學生會因為理解能力有限,看不懂或理解不深入,導致看書的質量不高,這時,就更需要老師在班級中開展讀書活動,上好閱讀指導課,引導學生更好、更深入地讀好。閱讀指導課,一般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三種課型。即學生閱讀前的“導讀課”,閱讀中期
討論是班級讀書會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不但能深化學生對書籍的理解,還能培養(yǎng)學生持續(xù)的閱讀興趣。
組織學生進行整本書的閱讀討論,教師應該從情節(jié)入手,關注學生的興趣,關注情感的熏陶。整本書閱讀,關鍵是整體,它同一篇課文的教學有很多不同。
一本書留給學生什么印象,從這本書中能感受到什么是很重要的。在讀書交流的時候,教師始終要有整體觀念,不能因為個別地方的處理而忽視了整體。
在強調整體感知的同時,教師應該注意引導學生逐步深入閱讀。整本書閱讀,既要關注學生的個性體驗,又要通過細節(jié)的挖掘,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促使學生對整本書的理解。
本文試以三本書為例,談談各個年段在指導學生整本書的閱讀時應該注意哪些方面。低年級低年級可以從閱讀圖畫書開始。
在閱讀《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這本書的時候,因為書中情節(jié)變化往往出人意料,所以很多關鍵地方教師都可以停下來,讓學生想象下一步會發(fā)生什么。通過學生想象和書中故事情節(jié)的對比,讓學生感受到這個故事的溫馨與感人。
尤其是書的最后小甲龍跑到山頂?shù)牟糠郑寣W生想象,接下來可能會發(fā)生什么,然后出示下一個畫面。
如何指導小學生讀整本書? 一、整本書閱讀的意義 “試問,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不教他們讀整本的書,那習慣怎么養(yǎng)得成?”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重視讀整本書是因為讀整本書能夠養(yǎng)成讀書習慣。
具體而言,讀整本書可以擴大閱讀空間,應用閱讀方法,養(yǎng)成閱讀習慣。 整本書閱讀對于學生還具有更深刻的意義。
1.發(fā)展語言。 整本書閱讀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到大量的作品。
豐富的語言材料,有利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進行吸收。有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遇到自己喜好的語言形式,學生會不自覺得模仿。
在某一個階段讀某位作家的作品,學生日記中就會有模仿的痕跡,而這種模仿不是有意識的,是潛意識的。 2.鍛煉思維。
不同作者類似作品之間的比較,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比較,不同作品中某類人物的比較,如比較童話作品中的“王子”“公主”,比較不同作品中的“智慧老人”等,學生能夠通過材料的“重整”,對作品進行“伸展”“評鑒”,最后實現(xiàn)“創(chuàng)意”閱讀。學生能通過對比,做出新的思考和判斷,使思維更加深入。
3.豐富體驗。 整本書負載著豐富的文化信息,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自然會受到文化的熏染。
學生品味的語言越多,接受的文化越豐富,受到的影響也就越大。學生發(fā)展了語言,發(fā)展了思維,開闊了視野,能夠在閱讀中獲取更多的情感體驗。
整本書閱讀的過程,必然包含智育和德育的因素,并且是始終伴隨語言學習過程。不管就語言所承載的內容而言,還是語言本身,都具有不可抗拒的美的因素。
語言承載的美與語言本身的美被學生分享,被學生接受的時候,學生的審美水平也會不斷提高。 二、整本書的選擇 整本書可以從三個角度進行選擇,一是能夠增進學生知識的,一是能夠鍛煉學生閱讀能力的,一是能夠開啟智慧,啟迪心靈,傳承文明的。
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從這三個角度進行選擇。 選擇整本書應該本著東西合璧、古今結合的原則。
可以根據(jù)書評人的推薦,但是最主要的標準是孩子是否喜歡。所以,教師在選擇整本書以前,一定要先讀一讀,然后推薦給學生。
選擇整本書,師生必然經(jīng)歷一個自我判斷的過程。不同的出版社和書評人推薦的書目會有不同,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這些書目中都出現(xiàn)的書,可以先讓學生閱讀。書目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要隨時關注變化。
一般的選本,作者不同,形式有變化,適宜剛剛開始進行整本書閱讀的學生。有的選本在節(jié)選時列出了選文出自哪些著作,所以,在讀選本時就要有意識引導學生去讀原著。
如果學生閱讀欣賞能力已經(jīng)提高了,可以根據(jù)學生興趣、教師取向、作品價值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選擇。 選擇整本書,還可以和教科書的內容結合起來。
人教版課標實驗教科書的“課外書屋”欄目向學生推薦了與本單元有聯(lián)系的整本書,教師可以有選擇地讓學生閱讀。教師也可以聯(lián)系課文內容進行延伸閱讀。
究竟一個學期可以讀多少本書比較合適呢?閱讀數(shù)量不能強求統(tǒng)一,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一、二年級學生閱讀能力有限,開始的時候需要老師給學生朗讀,讀書的數(shù)量反而會多一些,一學期閱讀的圖畫書可能有十幾本。
三、四年級為了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為了教給方法,可能閱讀的速度會慢一些,選的書也會少一些,一學期有兩三本。五、六年級經(jīng)過了前幾年的培養(yǎng),閱讀能力提高了,閱讀速度快了,能夠讀得更多一些,范圍也更廣一些,選取的書能做到一個月一本,那一學期就可以讀四、五本。
當然這個數(shù)量是在師生“同讀一本書”的范圍內,不包括學生自己的自由閱讀數(shù)量,有了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的學生讀的數(shù)量會更多一些。 三、整本書閱讀的指導 “略讀教材若是整本的書,每一堂略讀課內令學生報告并討論閱讀那本書某一部分的實際經(jīng)驗;待全書讀畢,然后令作關于全書的總報告與總討論?!?/p>
討論是整本書閱讀指導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不但能深化學生對書籍的理解,還能培養(yǎng)學生持續(xù)的閱讀興趣。組織小學生進行整本書的討論,應該從情節(jié)入手,關注學生的興趣,關注情感的熏陶。
整本書閱讀,關鍵是整體,在討論交流的時候,不能因為個別地方的處理而忽視了整體。既要關注學生的個性體驗,又要通過細節(jié)的挖掘,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促使學生對整本書的理解。
(一)按照學生年齡特點指導 低年級的學生適合于教師先讀給他們聽。當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夠借助拼音閱讀的時候,老師及時放手,讓學生感覺到自己可以像大人一樣進行閱讀了,能夠有成就感,維持持久的閱讀興趣。
閱讀討論的重點應該是情節(jié)、人物、閱讀興趣等。結合作品聯(lián)系生活話題:“從書里找生活的影子”“從書里找自己或別人的喜好”“找出書中人物特別的地方”“聊一聊送禮物的想法”;進行語文學習延伸話題:“把故事加長”“從閱讀中學習了哪些新字詞”“找出書的特點”“好書介紹”等。
中年級的學生完全能夠自己閱讀了。老師應該設計讀書報告單,幫助學生把握讀物的主要內容。
同時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讀物中的細節(jié),讓學生能夠關注到人物的心理變化等。討論的重點在于細節(jié)和從中體會到的情感,如,聊故事里好笑的情節(jié),談一些與眾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看書中的人物等。
可以談論語文學習,比。
一、注意閱讀書目類型的選擇
低段的一二年級適合閱讀圖畫書,或標準拼音的文字書,因為低年級自己的能力有限,更多的時候是老師大聲給學生朗讀。在選擇書目時,要考慮到低年級以神話故事,童話、兒童故事為主。
中年級獨立閱讀的能力和習慣已經(jīng)形成,閱讀書目主要以童話、兒童小說、民間故事、動物故事為主。
高段通過前兩段的讀書積淀,已經(jīng)形成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對事物已經(jīng)具備了批判與吸收的潛質,選擇書目應以幻想小說,兒童(少年)小說、動物小說為主。適合采用以片段帶整本書,讀后交流,讀寫結合。
二、注意閱讀的數(shù)量
低年級多數(shù)是繪畫讀本,所以數(shù)量反而會更多一些,一學期閱讀的圖畫書可能有十幾本。
對于其他年級來說,閱讀是學生自己閱讀,因為三四年級為了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為了交給方法,可能閱讀的速度會慢一些,選的書也會少一些。
高段經(jīng)過了前幾年的培養(yǎng),可以讀得更多一些,范圍也更廣一些,交流的空間更大。主要圍繞主題對整本書進行交流,將主題引向深入。
三、注意導讀的方式。
低段整本書閱讀重在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一二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對故事內容感興趣。因而,低段多采用從內容導入。
中高段整本書閱讀,重在閱讀方法的指導。因而,高端多采用從閱讀策略和方法上入手。
四、注意開展整本書的閱讀活動要有不同的要求
低年段:一二年級的學生喜歡聽故事,可要求他們大聲朗讀,配合游戲,變換多種形式復述故事。
中年段:采用自由讀,然后針對故事情節(jié)提問題,最后還可以寫簡短的感受。
高年段:分章節(jié)閱讀和若干小主題的討論。采用主題式閱讀,教師要為學生提供閱讀要點。同一主題的探討要接觸到文字層面,可以品讀相關片段,可以引發(fā)學生深層次的思考,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
讀書是有方法和技巧的,閱讀是需要訓練的。我們只有注意到不同年段的整本書閱讀的相關要求,我們才會引領學生走得更遠。
“在閱讀一事的本身,教師沒給一點兒幫助,就等于沒有指導?!?/p>
可見在葉老心中閱讀指導是很有必要的,在現(xiàn)實中也是非常需要的。“我們可并不是說‘指導’就是由教師一個人這樣從頭到尾講下去。
‘指導’得在討論里?!敝笇б⒁夥绞剑趯W生需要的時候進行。
(一)整本書閱讀指導的原則。1.注重閱讀方法的應用和獲得。
“多讀多作固屬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樣讀,怎樣寫。對于這個‘怎樣’,如果不能切實解答,就算不得注重了方法?!?/p>
“一目十行地囫圇吞棗地讀下去,至多只能增進一些知識和經(jīng)驗,并不能領會寫作的技術?!睆娜~老的闡釋中,可以看出,只有整本書閱讀這么回事還遠遠不夠,關鍵是要通過整本書閱讀使學生有所收獲,要知道怎樣讀更好。
要通過閱讀領會表達的妙處?!皩W生能夠理解和領會的東西,教師完全可以不講。
學生了解不透徹領會不深的地方,才需要教師給以指點和引導,但是也不宜講得很多很瑣碎。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自己多動腦筋。”
重視方法的獲得,但是這個方法不是教師教給學生的,而是學生通過自己動腦筋,通過教師設置的情境,通過教師的追問,自己感悟到的。2.注重學生的自主閱讀。
閱讀是個性化的過程,對閱讀速度,閱讀時間等不做硬性規(guī)定,應該有較寬松的時間。對于閱讀方式方法不進行太多的限制,應該順應學生的規(guī)律,以學生愿意接受的方式進行。
學生對閱讀方法的運用,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閱讀經(jīng)驗?!伴喿x要靠自己的力,自己能辦到幾分務必辦到幾分?!?/p>
在閱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們多思考,多討論,多練習”,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能夠根據(jù)自己經(jīng)驗讀到自己的收獲。3.注重個別指導。
因為學生的閱讀水平存在差異,教師在集中指導的基礎上,應該關注到學生之間閱讀水平的不同?!皩τ谫Y質較差,學習能力較低的學生的個別指導,尤須有豐富的同情與熱誠?!?/p>
對于個別學生,可以采取個別談話,看讀書筆記等方式給予關注。在討論交流的時候,多聽聽能力較低學生的見解,給他們閱讀的信心。
同時,私下提示注意其他同學是怎樣閱讀的,幫助他們從別人的經(jīng)驗中感悟讀書樂趣,吸取讀書經(jīng)驗。以興趣引領他們,讓他們能夠在持續(xù)的閱讀中,不斷得到鍛煉,從而提高閱讀能力。
(二)整本書閱讀指導的內容?!皶男再|不一,因而略讀指導的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論?!?/p>
就一般說,應該指導的有以下幾項。1.版本指導。
進行版本指導,就能使學生“將來讀書不但知道求好書,并且能夠抉擇好本子,那是受用無窮的。”版本指導,有利于學生選擇書籍,對書籍本身具有鑒別能力,能夠實現(xiàn)讀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實現(xiàn)終身閱讀,終身受益。
“哪種本子校勘最精審,哪些本子是作者的最后修訂稿,都得給他們說明,使他們遇到那些本子的時候,可以取來復按,對比?!苯處熞邆鋸V闊的閱讀視野,還要有比較深厚的功底,能夠鑒別,并且把自己的經(jīng)驗傳遞給學生。
“這方面的指導,宜運用??奔摇⒛夸浖业闹R,而以國文教學的觀點來范圍它?!痹谛W階段雖然版本指導不必高深,但是對語文教學有益的部分還是要指導的,比如:有些著作是翻譯過來,哪個翻譯家翻譯得比較好;有些是文言文注解的,哪些人注解得好;臺灣翻譯的作品與大陸翻譯的作品的區(qū)別;修訂版與初版的區(qū)別。
版本之間的比較,對于語文教學的功用是使學生能夠知道產生不同的原因,通過比較閱讀,推敲出這樣寫比那樣寫的好處,提高作品的鑒賞能力。2.序目指導。
“讀書看序文是一種好習慣”“目錄表示本書的眉目,也具有提要的性質。所以也須養(yǎng)成學生先看目錄的習慣。”
利用目錄進行檢索,找到自己想看的內容。利用目錄可以整合自己想看的內容。
如重點研究書中的某個人物,某個事件,可以通過目錄跳躍性的看,從而把某些內容整合在一起,能夠突出人物性格特點,理情事件發(fā)生的脈絡。“教師指導,要教學生先看序文,要審查序文的重要程度,與以相當?shù)奶崾?,使他們知道注意之點與需要注意力的多少?!?/p>
序文的提示了書的主要內容,有利于了解梗概。如果是自序的話,能夠清晰體現(xiàn)了作者的寫作意圖,順著序文可以探究作者的思維線路;如果是他人作序,對書的內容有一些評價,提示讀者注意書的價值,同時也有利于閱讀時注意重要部分,可以得出自己的判斷與序文作者進行比對,得出自己的結論。
3.參考書籍指導。“參考書籍,包括關于文字的音義,典故成語的來歷等所謂工具書,以及與所讀書有關的必須借彼而后明此的那些書籍?!?/p>
參考書籍的作用一是幫助理解,而是幫助比對借鑒,幫助閱讀向更深更廣的程度進行。通過參考別的書籍,“從小的方面說,閱讀一書而求其徹底了解,從大的方面說,做一種專門研究,要從古今人許多經(jīng)驗中得到一種新發(fā)現(xiàn),一種系統(tǒng)的知識,都必須廣博地翻檢參考書籍?!?/p>
參考別人的,可以徹底理解當下要了解的這本書,同時通過比較獲得閱讀經(jīng)驗,為將來閱讀打下基礎。4.閱讀方法指導。
“閱讀方法不僅是機械地解釋字義,記誦文句,研究文法修辭的法則,最要緊的還在多比較,多歸納,多揣摩,多體會,一字一語都不輕輕放過,務必發(fā)現(xiàn)它的特性。唯有這樣閱讀。
語文課程標準關于課外閱讀的建議指出:語文教學應該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
然而,如果放任學生自由朗讀,往往效果不能盡如人意。此時,作為我們老師,如果能指導學生開展同一本書朗讀,則效果會尤為突出。
那么如何進行整本書的課外閱讀?整本書的閱讀在于一個整體,不同于一篇課文的教學,學生閱讀了一本書,留下些什么印象,感受到什么,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事先推薦書目,利用閱讀課,進行讀書交流。
交流時,教師把握的是一個整體,不必關注每一個細節(jié),強調整體的感知的同時,引導學生對精采的內容逐步深入的再閱讀。整本書的閱讀,既要關注學生的個性的體驗,又要通過細節(jié)的挖掘,幫助學生走進閱讀,體會字詞的精妙之處。
中高年級之后,書的篇幅長了,一節(jié)課的時間不夠了,甚至一天、一周都不能解決問題。教師推薦了一本書后,學生往往一開始興趣很濃,但因為這個過程比較長,有些學生可能會逐漸失去新鮮感,逐漸倦態(tài)。
也有的學生會因為理解能力有限,看不懂或理解不深入,導致看書的質量不高,這時,就更需要老師在班級中開展讀書活動,上好閱讀指導課,引導學生更好、更深入地讀好。閱讀指導課,一般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三種課型。
即學生閱讀前的“導讀課”,閱讀中期的“推進課”,讀完書后的“主題讀書課”或稱為“討論交流課”。第一階段:“導讀課” 開展班級共讀的第一步是使孩子們對即將開始的閱讀旅程充滿期待,興趣高漲,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什么樣的方法最容易引起孩子對書的濃厚興趣,那它就是最好的導讀。
當然,有的時候還是需要教師加以引導。1.講講作者和相關書評導入。
2.可以利用童書的封面等來導入。 3.利用精美的插圖。
優(yōu)秀的童書,它的插圖也是非常棒的,例如《夏洛的網(wǎng)》一書的插圖水平相當高。那么呢,把書中的插圖做成PPT,配合老師對重點情節(jié)的的講述,使學生深陷其中,形成懸念。
這樣的導入,不僅揭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還巧妙地把最好要進行的主題探討隱含其中,這時候開始讀書,效果將是非常好的。 在導讀課上,我們要做的就是設置足夠的懸念,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時要在首思尾,在導讀的時候就考慮最后的主題探討,為他做好鋪墊,還可以對后面的閱讀提出一些要求又目的地閱讀比漫無目的的效果要好的多。
第二階段:推進課 中年級的推進課,可以大聲朗讀故事,配合游戲,變換多種形式復述故事。高年級是分章節(jié)的閱讀和若干個小主題的討論,無論哪種種方式,都是要努力推動學生的閱讀走得更深更遠。
為各個章節(jié)設計的問題中,有的是促進學生對故事情節(jié)的關注與熟悉,有的則是促進學生對故事中隱含的主題的逐步思考。在共讀的推進過程中,我們要始終關注孩子們的閱讀進程,而不是只負責把書發(fā)給他們就完了。
推進課可能是一次,兩次,也可能是多次,有時候是幾分鐘,關于某一個話題的交流,有時候甚至可以拿出更多時間來進行,完全根據(jù)孩子閱讀的實際情況而隨時調整,在這里老師要把握閱讀的時間與節(jié)奏,只要班上多數(shù)學生讀過了就可以了,你如果想等所有學生都讀完了再往下進行,那你有可能永遠都等不到。在這期間,故事主題要被多種形式反復提及,但推進課的討論與最后的討論是不同的,這時候并不要求對話題做詳細的回答,他們可以只在書上寫寫劃劃,做點記號,甚至只記下頁碼,為后面的討論做準備,總之,推進課的所有話題就是為了推進學生的閱讀,引導他們往深處思考。
在這方面,老師們有無限多的好辦法,制作書簽,讀書小報啊,設計讀書卡啊。另外爭取家長的參與是非常重要的,老師可以通過便箋,通過一封信來爭取家長對孩子閱讀的關注和參與,不少家長非常樂意參與這個過程,記錄了很多非常好的親子共讀日記。
第三階段:主題讀書課 首先,主題讀書課不是對故事的簡單重復,所以在主題探討課上絕對不要去重復講述故事,而是對整個故事,整本書的回顧總結與提升,就是說,要領著孩子往高出走一走,這是老師在主題讀書課上最重要的任務。在這里特別想強調的是這一點,與學生當下的生命相結合。
如果沒有這一點,那么共讀的意義就打了折扣,甚至可以說失去了它最根本的意義。無論是多么優(yōu)秀的童書,如果它沒有與學生的生命體驗發(fā)生碰撞,沒有與學生的生命結合起來,就不可能對他們有什么實質上的影響。
其次、拓展討論,加深感悟 讀書討論由學生提出,或由教師設計.注意提問時可以局限在故事情節(jié)上,要和學生生活作適當?shù)穆?lián)系。教師可提前預設課堂提問,學生根據(jù)以上的問題進行討論。
第三、提升情感,感悟生命的意義:第四、激發(fā)讀書欲望:介紹系列故事。 第四階段:延伸活動。
導讀,推進,主題交流,這三個流程之后,還可以有一些延伸的活動,例如共讀《夏洛的網(wǎng)》后可以延伸閱讀懷特的另外兩部童話名作《精靈鼠小弟》和《吹小號的天鵝》;共讀《永遠講不完的故事》也可以補充閱讀米切爾。恩德的其他作品,如《毛毛》《犟龜》等,讀過《草房子》后再讀讀曹文。
閱讀方法有:
一、信息式閱讀法
我們閱讀報紙、廣告、說明書等屬于這種閱讀方法。對于大多數(shù)這類資料,讀者應該使用一目十行的速讀法,眼睛像電子掃描一樣地在文字間快速瀏覽,及時捕捉自己所需的內容,舍棄無關的部分。
二、文學作品閱讀法
文學家的作品,唯有充分運用這種接受語言的能力,才能汲取他們的聰明才智、想象能力和寫作技巧。文學作品除了內容之外,還有修辭和韻律上的意義。
三、經(jīng)典著作閱讀法
這種方法用來閱讀哲學、經(jīng)濟、軍事和古典著作。閱讀這些著作要像讀文學作品一樣的慢,但讀者的眼睛經(jīng)常離開書本,對書中的一字一句都細加思索,捕捉作者的真正的用意,從而理解其中的深奧的哲理。
四、麻醉性的閱讀法
這種閱讀只是為了消遣。如果使用麻醉性的閱讀方法閱讀名著,讀者只能得到一些已經(jīng)添加了自己的幻想的膚淺的情節(jié)。如果漫不經(jīng)心地閱讀《安娜·卡列尼娜》,猶如讀一本拙劣的三角戀愛小說。麻醉性的閱讀在將進入成年的時候達到頂峰。
擴展資料:
通用式閱讀法是一種時常采用的精讀方法。通常分五個步驟進行:
1、瀏覽。就是對文章做鳥瞰式感知,用較短的時間通讀一遍,獲取大量的有效信息,得到總體的印象,概括了解文章的主題,大意或觀點、材料。
2、提問。根據(jù)瀏覽的印象和自己的需要,提出需要弄清的問題,使閱讀文章的目標具體明確。提問可以從內容與形式兩個方面去設計。內容方面包括中心思想、社會意義、作者的情況、寫作的背景與動機、內容要點、主要章節(jié)和段落的研究等;形式方面包括文章的結構布局、各個部分的關聯(lián)、體裁形式、表達手段、用語特點、詞句的推敲等。
3、精讀。這是關鍵的步驟,必須認真閱讀文章,圈點、批劃、評注,弄清詞句含義,逐段理解內容,理清線索,把握主題,針對自己提出的問題,作摘要,抄卡片,寫筆記,列提綱,繪圖表等,求得切實具體地解決問題。
4、背誦。強調記住需要記憶的內容,不一定都是一字不差的背誦,可以作嘗試性回憶,再與文章對照反復記憶,力求記得準確、迅速,也可以復述文章的主要內容,默寫提綱,記住要點。
5、復習。包括系統(tǒng)整理提綱和讀書筆記,重溫主要問題解決的辦法,完成必要的練習。通用式閱讀法,綜合運用了感知、記憶與思維的規(guī)律,能使閱讀獲得較好的效果。
參考資料:閱讀方法-百度百科
(1)、先看書名,然后再看序。這一步是要求我們把這本書在腦海中歸為一類,比如歷史、科學、文學之類;
(2)、看目錄?,F(xiàn)在很多書的目錄做的并不好,但也有很多經(jīng)典在目錄頁就對整本書的內容做了很系統(tǒng)的概括,仿佛書的一副骨架;
(3)、如果書中有索引,瀏覽一下。這是為了讓我們注意書中出現(xiàn)的高頻詞匯,在以后閱讀中碰到的時候要多加注意;
(4)、閱讀書衣的出版社介紹。雖然大部分都是吹牛逼的,但也能對這本書多一點了解。但不要被書衣上的“xx鼎力推薦”所迷惑;
(5)、挑幾個自己感興趣的章節(jié)來看。這是建立在第(2)步的基礎上的,在對目錄有了研究之后,可以挑出自己喜歡的或者覺得比較重要的章節(jié)來看。
(6)、最后一步,在書中隨機挑選段落看一看。這里尤其是要看一本書的結尾處(我指的是理論性的書籍,不是小說),因為一般作者在結尾幾頁都會對這本書的內容做一個總結,很重要。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65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