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識字有幾種方法 最佳答案 漢字是我國社會通用的思想交流的文字工具,識字是閱讀、寫作的基礎,識字不過關,不但影響兒童語文水平的提高,而且嚴重地阻礙了其他各門學科的學習,限制兒童智力的發(fā)展。
根據新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小學生必須學會2500個左右的常用漢字,在低年級就要掌握 2000個左右??梢娦碌恼n程改革更把低年級識字教學列入了重中之重的地位。
那么,如何培養(yǎng)低年級的識字能力,鞏固提高識字效果呢? 一、認識學生,了解學生的特點 由于識字教學面對的是低年級的孩子,要提高這些小孩子的識字能力,咱們首先要了解這一群孩子的特點。了解了他們,咱們才能得心應手。
了解了他們,才能使他們的學習處于良好的狀態(tài),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以及想象力等才會處于最佳狀態(tài)。 由于低年級學生年級小,他們的注意力不穩(wěn)定、不持久,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
生動、具體、新穎的事物,較易引起他們的興趣和注意,而對于比較抽象的概念、定理,他們則不感興趣,因而不易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因此,我們要不同的課堂教學方法,讓學生輕松識記生字,提高識字效率。
二、形式靈活多樣,優(yōu)化識字教學 下面就粗淺的談點常用的,比較實在的識字方法。常見的有:圖解識字法、猜謎語識字法、編兒歌和順口溜識字法、編故事識字法及部件識字法等。
1.圖解識字法 所謂圖解識字法,是指利用圖畫(簡筆畫、貼畫等)幫助識記字形的一種方法。此方法主要適用于象形字。
用此法識字,既有趣,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如:“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等最簡單的象形字,都是實物的象形,筆畫簡單,與圖畫接近,學習這類漢字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孩子們模仿古人造字:畫畫大山的“山”是什么樣?說說“田”怎樣寫,大家造字、說字興趣濃厚,同時從中體會到以形象造字的成就感,而且也利用字形識記了字。
2.猜謎識字法 顧名思義,猜謎識字法是利用編謎語和猜謎語的方法,幫助學生識字的一種方法。此方法適用于間架結構相對比較簡單,每個部件之間有一定聯系的漢字。
通過猜謎語來鞏固已學的知識,既可調動積極性,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如: “一口咬掉手尾巴”(告);“一點一橫,叉叉頂門?!?/p>
(文)等,根據字形的特點用謎語幫助識字,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情趣,活躍學生的思維,學生在“猜”的過程中,很自然地就理解和掌握了字形和字義。 3.編兒歌和順口溜識字法 此方法是利用編兒歌和順口溜來幫助學生識字的一種方法。
這種通過形象化的語言幫助學生識字的形式,是容易被學生接受的,它能讓學生在興趣盎然,輕松愉快中識字。如:一個人,他姓王,口袋里裝著兩塊糖(金);“一人膽子大,敢把大王壓”(全);“兩個小兒土上坐”(坐);“兩人為從”“三人為眾”“三木為森”“不正為歪”“小土為塵”“上小下大為尖”。
兒歌和順口溜識字的方法,幽默風趣,富教于樂,易學易記,既能展現語文的趣味性,又能提高識字的效果。如學“愛”字念:“爪字頭,平寶蓋,小朋友真可愛。
“小小鉛筆尖尖頭,上小下大要記牢(尖);小朋友們要坐直,身體不正就要歪(歪);大口媽媽等小口,小口要回家(回)……”。 4.編故事識字法 編故事識字法,就是把漢字的幾個部件利用故事巧妙地聯系起來,幫助學生識字的一種方法。
此方法適用于識記字形復雜的字。多數漢字是由幾個部件組成的,如果發(fā)揮想象,把幾個部件巧妙地聯系起來,讓一個個抽象的字變成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這樣既使枯燥抽象的筆畫變得富有靈氣,又給識字增添了趣味性。
如:“滅”字(發(fā)生火災時,用水去澆滅);“游”字(有一個戴著泳帽的小孩子正在方形的泳池里游泳);“左”字(左邊的人在認真工作);“右”字(右邊的人在大口吃東西)。這樣一想,這些字就會深深地印在腦子里,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這一刻也得到了發(fā)展。
5.部件識字法 所謂部件識字法,即是利用已學過的熟字部件,通過“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換掉字的偏旁,幫助學生識字的一種方法。此方法主要適用于形聲字和部件相同的字。
如,記憶請、情、清,利用已學過的“青”字加上“氵”就成了“清”,再聯系“清澈的河水”就知道了“清”與“水”有關,又理解了字義,“請”,人要用嘴,所以就有一個言字旁;情,與心情有關,所以加上“豎心旁”。利用形聲字的聲旁和形旁識記字,既利于掌握漢字的聲,又利于掌握漢字的形和理解漢字的義。
三、運用多種途徑,鞏固識字成果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遺忘規(guī)律是先快后慢。特別是年齡小的低年級孩子,我們常說他們是:記得快,忘得快。
因此,教學新課之后要及時復習。在學生對字形掌握到一定程度時,我就采取生動有趣、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結合課文內容開展一些競賽性的鞏固識字游戲活動,使學生人人參與,讓他們在輕松活潑、新穎有趣的活動中產生良好的無意識記憶,從而獲得牢固印象。
在教學中,主要采用以下一些游戲。 1.啄木鳥治病 多媒體出示(或者在黑板上畫)一棵大樹,樹葉上掛滿卡片,上面的生字有的是對的,有的是錯的,請小朋友當。
1、講故事識字法。
把生字編成一個故事來學,如:一個人走路走累了,正好看到路邊有棵樹,他就靠在樹上休息一下,這個字是“休”。再如:聞,有人聽到門外有動靜,他把耳朵貼在門上聽一聽。
2、肢解字形識字法。有些字看起來筆畫繁多,學生一見認為難記、難寫,如果把這些字分開來記,就顯得簡單明了,一目了然。
如“鼓”,可分成十豆十又;“贏”可分為亡、口、月、貝、凡。有些字既可以肢解,又可在肢解的基礎上體現出這個字的意義,那就更易記祝如丸…、享,可釋為丸子放在水里煮發(fā)出香味就是“熟”字。
3、比較識字法。漢字中有許多字在字音、字形方面都很相象,字義卻相差很遠,怎樣來識記區(qū)別這些字呢?可以用比較法學習,就是把這些字寫出來進行比較。
如:青、蜻、清、請、晴、睛,這些字分別在二三冊中出現,可對這些字進行字音、字形、字義上的比較,再組詞,就易記住了。4、偏旁識字法(形聲字識字)。
在學生學過部分合體字的基礎上,學生基本上了解了常用字偏旁所代表的含義。如木字旁:大多是與樹木有關聯的字:如松、柏、樺、樹等,代表與水有關聯的字:如河、清、湖、海等,代表與動物有關聯的字:如貓、狗、狐貍等,多與人手的動作有關聯的字:如提、抬、挑、擔等。
這樣的形聲字有許許多多,知道了偏旁的意義,看看聲旁,就大體知道了這個字的讀音和含義。這樣學生有了認字的積極性,有些字即使沒學也能大體了解字義和讀音。
但也有個別字形旁與字義不符的,如學習“犧牲”這個詞,學生知道字義是指為正義事業(yè)獻出生命,有的學生提出:“老師,為什么這兩個字是牛字旁呢?”我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得出:“犧牲”過去指殺牛、羊等來進行祭祀活動。學生馬上就理解這兩個字的牛旁的含義。
5、猜謎識字法。猜謎語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游戲。
中國漢字,很多都可成為一則謎語,寓教于樂,不失為一種好的識字法。如:一字十一筆,無橫又無直,學生問孔子,孔子說無味---淡。
會少離多---禽。6、熟字帶生字法。
有些生字可利用學過的熟字加一部分或去一部分變成一個新字。如:每加木是“梅”、蝌去蟲是“科”……還有許多其他教學生字的方法,如通過畫畫教學生字,借助實物識字,動作演示識字,筆畫添加等。
在教學中各種方法可結合使用,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和趣味性,培養(yǎng)識字能力。7、表演動作識字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用肢體動作演示字的形義聯系。
在所學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動詞。學動詞時可以想一想動作,再做一做動作。
如:學習“”看”字,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像孫悟空一樣可以看到很遠的地方。如:學習“跑”字,先想一想跑的動作,然后再做一下,這樣學生就會明白“跑”是用(足)跑,所以是足字旁。
這樣不但讓學生記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義,學起來不費力氣,學生還很踴躍。8、課外識字 (1)閱讀課外書識字 一年級新生在入學 5—7周以后,便可掌握漢語拼音,并利用音節(jié)讀一些淺顯的兒歌和兒童故事。
此時,教師一邊教生字,一邊引導學生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書,既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也有效地鞏固了漢語拼音。(2)在生活中識字以鞏固字形 知識來源于生活,學生在生活中會接觸許多生字,如:校園里的墻報、師生的姓名、商品的標簽、實物名稱、各種圖書、電腦、報紙、門牌、電視里的字幕、車站上的站名等。
讓孩子做做“識字剪報”,收集“有趣的商標”,說說“我認識的門牌”,可以讓學生發(fā)現生活中存在的生字,注意在生活中認識、積累生字。 學生在生活環(huán)境中可以接觸到很多漢字,引導平時留心觀察,隨時隨地識字,也不失為一個課外的延伸的好辦法。
如:發(fā)作業(yè)本時,讓學生輪流發(fā),從而認識同學的名字;星期天,讓爸爸媽媽帶著到大街上去“找漢字”,收獲一定不少;家中物品的包裝物上,漢字就更多了。諸如:“紅蜻蜓”皮鞋、“達能”餅干……當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讀出生活環(huán)境中的字時,他是多么興奮??!二、其他識字方法參考: 1、直觀識字——這種識字方法就是根據孩子形象記憶占優(yōu)勢但知覺不精確的特點,利用實物、插圖或多媒體來幫助孩子識記。
生字和它代表的事物緊密結合,最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了。用這種方法識記的生字很多很多,如:窗戶、亭、燕、房檐、碗、蘋果等字詞,我就是直接讓孩子們觀察實物或看圖來識記,集形象性、趣味性于字形教學中,使孩子產生了良好的無意識記。
2、想象識字——就是由孩子們自己動腦筋、想辦法,展開豐富的聯想,達到迅速、牢固識字的目的。下面,我就把孩子們在識字研討課中最有趣的“想象識字”列舉幾個: “圓”:它包含在“全家歡聚吃湯圓”(《元宵節(jié)》)一句中,我問孩子們有什么好辦法來記住它?一個孩子站起來說:“我覺得‘圓’外面的‘□’就像湯圓皮,里面的‘員’就像湯圓餡?!?/p>
我及時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孩子們笑了,這太像一個小小的湯圓了,有的孩子甚至張開大嘴要嘗嘗黑板上的湯圓是啥味道。我想:這個“圓”字會在孩子們心里記一輩子的。
“樹”:在認寫這個字時,一個孩子說:“我覺得‘樹’這個字就像我們全家人,‘林’和‘。
常用的有環(huán)境濡染法、生活識字法、游戲識字法、看圖識字法、編兒歌和順口溜識字法、編故事識字法等。
1、環(huán)境濡染法
① 利用家庭里常見、常說、常用的實物上掛(貼)相應的大字卡片和其他卡片幫助學生識記生字。
② 利用戶外的廣告、招牌、標語、路牌、門牌等幫助學生識記生字。
③ 利用食品袋、電視節(jié)目等到處都有視覺語言幫助學生識記生字。
2、生活識字法
利用視覺語言的參與幫助學生識記生字。
3、游戲識字法
將生字詞組織成游戲幫助學生識記。
例如:
①做表情識字:笑、哭、眨。
②做動作識字:站、爬、捏。
③教小動物“識字”。
④文字當物識字。
⑤手心手背猜字。
⑥謎語識字等等。
4、看圖識字法
利用圖畫(簡筆畫、貼畫、照片等)幫助識記。
5、編兒歌和順口溜識字法
如:
①一個人,他姓王,口袋里裝著兩塊糖(金)。
②一人膽子大,敢把大王壓(全)。
③兩個小人兒土上坐(坐)。
6、編故事識字法
是把漢字的幾個部件利用故事巧妙地聯系起來,幫助學生識字。
小學的識字教學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借助實物、圖畫和動作表演識字。
圖畫、實物形象直觀,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識字教學過程中,凡是可以利用實物、圖畫(簡筆畫)、直觀教具展示的,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的生字,都可以運用此法。
例如在《字與畫》單元教學中,我運用了這種方法,學生很快學會了“瓜、云、雨、羊、牛、蟲、耳、網”等字。在識字教學過程中如果遇到抽象的、難以理解的、表示動作的生字時,讓學生運用身體部位、面部表情,在表演中進行識字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在學習“搖、推、擺、掛、找“等字時,我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合適的動作表情進行表演,使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記住了這些字。運用這種教學方法學生不但記得牢,而且加深了對漢字的含義的理解,同時也向學生滲透了一種識字方法。
二、歸類識字。 從漢字的造字法來看,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幾種,都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教學時,如果能夠幫助學生進行適當的歸類,既對學生提高識字效果有很大的幫助,又可以讓學生舉一反三,擴大識字的范圍。
例如:在學習《識字一 2》中,要認識的“樹、松、柏、楊、梨、枝、材”等字都是形聲字,都帶有“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觀察,從而發(fā)現這些字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從而使學生得出結論“這些生字都帶有‘木’,都跟樹木有關系”。
同時進行拓展,讓學生想一想還認識哪些字帶有‘木’的字,然后進行了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認識了本課的生字,而且還認識了一些課外的生字,拓寬了識字面。
又如,在《神奇的塔》一課要認識的字中,我把“燈、廳、打”這三個生字一起拿出來讓學生進行識記,通過觀察比較,學生的回答還真的很出彩。有的學生說:“這三個生字都帶有‘丁’,帶‘火’的是‘燈’,帶‘廠’的是‘廳’,帶‘扌’的是‘打’”。
有的學生說:“因為有‘火’才能點‘燈’,用手才能‘打’”。這樣把一些帶有共同點的字進行人為的歸類,通過比較,提高了識字的效果,也有利于學生區(qū)分形近字。
歸類識字法在學生識字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既有助于學生新舊知識的銜接,形成一定的識字結構,又有助于學生觸類旁通拓寬識字面。另外,歸類是識字教學中鞏固生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對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有很大幫助。在識字教學中要及時進行偏旁歸類(打、搖、擺、推、找、掛);稱謂歸類(爸爸、媽媽、奶奶、爺爺);地名歸類(北京、山東、濟南、路鎮(zhèn));人名歸類(丁丁、冬冬、明明)以及其他如動物、水果、蔬菜、物品等等的歸類。
通過這樣分類,學生一目了然,加深了對生字的印象,并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聯系生活聯想識字。
語言文字來源于生活,最終還是應該回歸于生活。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識字教學,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的識記效果,而且對于生字的實際應用也有很大的幫助。
例如:在學習生字“顏”時,由于學生還不認識“彥”和“頁”,在識字時,遇到了困難。這時,我適時引導“在生活中你看見過它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舉著一雙雙小手,這個說:“我知道,這個‘顏’是顏色的‘顏’”。
“五顏六色的顏也是這樣寫的”。那個說:“我也知道,這個‘顏’是水彩顏料的‘顏’”。
??學生的回答都十分精彩,看來,生活的資源果然是無窮的,充分利用生活資源對于識字的幫助是不言而喻的。另外,用學生以前學習過的生字(熟字)加上偏旁變成新的生字。
這樣記憶起來比較簡單。同時在上課的時候還可以利用游戲的方法來加深印象。
讓一些同學來扮演偏旁,一些同學來扮演學過的生字。讓他們通過找朋友的游戲來記憶生字取得的效果也不錯。
也可以將以前學過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變成新的生字。比如學習“去”字,就是“丟”字掉了一筆就變成了“去”,“家”沒有了房蓋就成了“豕”。
學習過程也可以變成一個游戲過程,讓學生來扮演不同的生字,讓他們說去掉哪一個部分就可以變成新的生字了,這樣課堂的氣氛也活躍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提高了,記住的生字就多了。在識字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熟識的語言因素或者聯系課文來幫助識字,同時交給學生識字方法,對于提高學生的識字效果是十分有用的。
四、通過游戲活動識字。 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比較薄弱,好動,容易分心,很難長時間專注于某一事物,但對游戲情有獨鐘。
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因此,在識字教學中使用學生最喜歡的游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始終處于一種愉快的心態(tài),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識字教學中采用的游戲方式有:開火車、歡樂對對碰、猜謎語、走迷宮、找朋友、巧配對、給字娃娃找家、送信、摘果子、闖關、壘房子、跨欄等,同時鼓勵學生自編句子、兒歌、謎語、故事等方式識字。例如:學習“拔”字,學生編出了小故事:幾位小朋友手握繩子拔河,“友”上邊的點就是小朋友頭上出的汗。
多么富有想象力的杰作啊!再如,學習“畫”字,學生編出了謎語“一位姓田的小朋友去做船”;學習“春”字時,編出了謎語“三人看日落”;學習“金。
小學生識字有幾種方法 最佳答案 漢字是我國社會通用的思想交流的文字工具,識字是閱讀、寫作的基礎,識字不過關,不但影響兒童語文水平的提高,而且嚴重地阻礙了其他各門學科的學習,限制兒童智力的發(fā)展。
根據新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小學生必須學會2500個左右的常用漢字,在低年級就要掌握 2000個左右??梢娦碌恼n程改革更把低年級識字教學列入了重中之重的地位。
那么,如何培養(yǎng)低年級的識字能力,鞏固提高識字效果呢? 一、認識學生,了解學生的特點 由于識字教學面對的是低年級的孩子,要提高這些小孩子的識字能力,咱們首先要了解這一群孩子的特點。了解了他們,咱們才能得心應手。
了解了他們,才能使他們的學習處于良好的狀態(tài),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以及想象力等才會處于最佳狀態(tài)。 由于低年級學生年級小,他們的注意力不穩(wěn)定、不持久,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
生動、具體、新穎的事物,較易引起他們的興趣和注意,而對于比較抽象的概念、定理,他們則不感興趣,因而不易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因此,我們要不同的課堂教學方法,讓學生輕松識記生字,提高識字效率。
二、形式靈活多樣,優(yōu)化識字教學 下面就粗淺的談點常用的,比較實在的識字方法。常見的有:圖解識字法、猜謎語識字法、編兒歌和順口溜識字法、編故事識字法及部件識字法等。
1.圖解識字法 所謂圖解識字法,是指利用圖畫(簡筆畫、貼畫等)幫助識記字形的一種方法。此方法主要適用于象形字。
用此法識字,既有趣,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如:“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等最簡單的象形字,都是實物的象形,筆畫簡單,與圖畫接近,學習這類漢字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孩子們模仿古人造字:畫畫大山的“山”是什么樣?說說“田”怎樣寫,大家造字、說字興趣濃厚,同時從中體會到以形象造字的成就感,而且也利用字形識記了字。
2.猜謎識字法 顧名思義,猜謎識字法是利用編謎語和猜謎語的方法,幫助學生識字的一種方法。此方法適用于間架結構相對比較簡單,每個部件之間有一定聯系的漢字。
通過猜謎語來鞏固已學的知識,既可調動積極性,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如: “一口咬掉手尾巴”(告);“一點一橫,叉叉頂門。”
(文)等,根據字形的特點用謎語幫助識字,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情趣,活躍學生的思維,學生在“猜”的過程中,很自然地就理解和掌握了字形和字義。 3.編兒歌和順口溜識字法 此方法是利用編兒歌和順口溜來幫助學生識字的一種方法。
這種通過形象化的語言幫助學生識字的形式,是容易被學生接受的,它能讓學生在興趣盎然,輕松愉快中識字。如:一個人,他姓王,口袋里裝著兩塊糖(金);“一人膽子大,敢把大王壓”(全);“兩個小兒土上坐”(坐);“兩人為從”“三人為眾”“三木為森”“不正為歪”“小土為塵”“上小下大為尖”。
兒歌和順口溜識字的方法,幽默風趣,富教于樂,易學易記,既能展現語文的趣味性,又能提高識字的效果。如學“愛”字念:“爪字頭,平寶蓋,小朋友真可愛。
“小小鉛筆尖尖頭,上小下大要記牢(尖);小朋友們要坐直,身體不正就要歪(歪);大口媽媽等小口,小口要回家(回)……”。 4.編故事識字法 編故事識字法,就是把漢字的幾個部件利用故事巧妙地聯系起來,幫助學生識字的一種方法。
此方法適用于識記字形復雜的字。多數漢字是由幾個部件組成的,如果發(fā)揮想象,把幾個部件巧妙地聯系起來,讓一個個抽象的字變成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這樣既使枯燥抽象的筆畫變得富有靈氣,又給識字增添了趣味性。
如:“滅”字(發(fā)生火災時,用水去澆滅);“游”字(有一個戴著泳帽的小孩子正在方形的泳池里游泳);“左”字(左邊的人在認真工作);“右”字(右邊的人在大口吃東西)。這樣一想,這些字就會深深地印在腦子里,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這一刻也得到了發(fā)展。
5.部件識字法 所謂部件識字法,即是利用已學過的熟字部件,通過“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換掉字的偏旁,幫助學生識字的一種方法。此方法主要適用于形聲字和部件相同的字。
如,記憶請、情、清,利用已學過的“青”字加上“氵”就成了“清”,再聯系“清澈的河水”就知道了“清”與“水”有關,又理解了字義,“請”,人要用嘴,所以就有一個言字旁;情,與心情有關,所以加上“豎心旁”。利用形聲字的聲旁和形旁識記字,既利于掌握漢字的聲,又利于掌握漢字的形和理解漢字的義。
三、運用多種途徑,鞏固識字成果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遺忘規(guī)律是先快后慢。特別是年齡小的低年級孩子,我們常說他們是:記得快,忘得快。
因此,教學新課之后要及時復習。在學生對字形掌握到一定程度時,我就采取生動有趣、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結合課文內容開展一些競賽性的鞏固識字游戲活動,使學生人人參與,讓他們在輕松活潑、新穎有趣的活動中產生良好的無意識記憶,從而獲得牢固印象。
在教學中,主要采用以下一些游戲。 1.啄木鳥治病 多媒體出示(或者在黑板上畫)一棵大樹,樹葉上掛滿卡片,上面的生字有的是對的,有的是錯的,請小朋友當。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教學時要重視掌握識字方法,培養(yǎng)識字能力,一二年級要教給識字方法,掌握音序和部首查字典的方法,尤其要掌握利用漢字造字規(guī)律識字方法,逐步培養(yǎng)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加強技能的指導;要讓學生有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在課堂上采用各種方法與手段幫助學生識字、寫字、了解字詞的意思,要引導學生學會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
一、創(chuàng)識情境,喚起情感,激發(fā)學習興趣
識字教學首先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因為這是學生獨立識字的前提,情境教學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說過:“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情境教學作為溝通教材和教育對象的橋梁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是拔動學生情感的琴弦。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精心制作兒童熟識的動物圖畫,色彩明亮的多媒體課件,同時插入充滿童趣的語言、活潑、輕快的音樂,用它拉近學生與教材的距離,賦予詞語的生命力,這樣喚起了學生識字的情感,激發(fā)了學生識字的興趣,學生在這種情感的支配下,就能自主地交流合作,感受到識字的快樂和自己獲取知識后的喜悅。
二、用順口溜的語言,讓學生興趣盎然,輕松愉快地掌握生字
用順口溜識字,如在教學“青、清、請、晴、情、睛”這組字時,我編了一句順口溜:草青青、水清清、請你來做事情、太陽升是晴天、看東西用眼睛。學生讀來順口,又從字義和字型上區(qū)分了這組字。這種識字方法,生動有趣,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單純的讀字抄字的效果好得多。
三、合理利用生動活潑的游戲,寓教于樂
例如,識記“網、爬、捉”這一個字,我先用課件出于這三個字所在的句子,指名朗讀然后進行學習。方法:小游戲猜一猜。我讀字,學生找卡,說說是怎么猜出的。這樣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了要學的生字,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四、引導學生利用課外書和廣告、商標、電視 等識字
課外書可以讓學生認識很多不認識的字,因此在課余時間,我引導學生去閱讀一些適合他們這個年齡段看的書籍,并教給他們識字的方法和用音序和部首查字典的方法,這樣學生就能很好地識字,掌握的字也就越來越多。另外,我還讓同學們多留心生活,充分利用影視、廣告、商標等識字,不需要老師教他們就認識了許多字,這樣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提高了,認識的也不只是課堂嘗到的字,彌補了課堂上的局限。
通過以上幾種方法的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了識字方法,理解字義,發(fā)展了組詞造句的能力,而且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識字的濃厚興趣和積極性,開發(fā)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所以,我認為我們能針對兒童,以形象思維為主這一認識特點,設法豐富學生的感知和表象,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識字就不再是一種乏味的機械的記憶,而是一種有趣的活動。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獨立識字能力,又能陶冶學生的情操。
一、看圖識字法 在學習漢字的初級階段,課本配有大量的插圖和字理圖。
可充分利用這一優(yōu)勢來引導孩子觀察和思考,幫助孩子學習漢字。課本插圖色彩鮮艷、生動有趣,只要我們進行引導,自然就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然而,它的作用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利用它來搭建孩子記憶漢字的橋梁,使其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把漢字放到有生命的環(huán)境中,使抽象的漢字形象化,促進孩子記憶。接著讓孩子看清字形,拼對字音,再“回”到圖上,這一過程能檢驗他們是否真正掌握了漢字,同時也強化了記憶。
二、游戲識字法 根據字形特點,編成謎語或兒歌,以猜謎的方法讓孩子記憶生字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雙木不成林----“相”,人在云上走----“會”,牛過獨木橋 ----“生”。
王老頭白老頭同坐一塊大石頭_____“碧”。 三、比較識字法 在低年級獨體字教學中有很多字都是加一筆,減一筆,變一筆的。
如:日—白(目由甲申電田)—口—中;王——主(玉)——土(干)——壬??梢龑Ш⒆佑^察,比較兩個字的一筆變化。
然后記住字音,分別組詞,這樣才能記得快,記得牢。而且還有利于學生漢字的積累和記憶。
四、形聲識字法 漢字是屬于表義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聲字。因此,正確掌握形聲字是完成小學識字任務的關鍵之一。
在形聲字的學習中,一定要注意形旁表意,聲旁表音。形聲字的這一特點能比較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字形。
例如:“蜻”是蜻蜓的“蜻”,所以用蟲字旁,右邊讀“qīng”,整個字也讀“qīng”。從這個角度思考、講解,孩子基本做到過目不忘。
五、遷移識字法 遷移識字法是利用熟字遷移認識熟字加偏旁的字,熟字去偏旁的字,熟字換偏旁的字。這一識字方法是小學生最易接受的識字方法,因為這種識字利用熟字遷移,降低了識字的難度,熟悉熟字的同時,再記一個偏旁的變化就可以了。
如學習了“見”字再學“現”可用熟字加偏旁記,學習了“娘”字再學“良”可用熟字去偏旁;學習了“娘”字再學“浪”可用熟字換偏旁記。不過我們應引導孩子們探討一下為什么有這種偏旁變化。
如:禾——利 船——沿 跳——兆,很容易解釋,孩子一定也有興趣探討。這樣記字才能更快更準。
六、分解識字法 一些復雜的字,不能利用以上識字法識記,只能用分解識字法。多角度辨形,分解識字是小學生識字的重要方法。
兒童觀察復雜字形是從整體輪廓開始,然后才到個別部分。書寫時也容易漏掉細小筆畫或把字的復雜部分看錯。
分解識字就是針對兒童識字這一缺陷總結的。如:“碧”可拆為“王”“白”“石”,“意”可拆為 “立”“日”“心”等,這樣,化難為易便于識記。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4.34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