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信息檢索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種:1、漫游法2、直接查找法3、搜索引擎法4、網絡資源指南法。
1.漫游法
(1)偶然發(fā)現(xiàn)。這是在因特網上發(fā)現(xiàn)、檢索信息的原始方法。即在日常的網絡閱讀、漫游過程中,意外發(fā)現(xiàn)一些有用信息。這種方式的目的性不是很強,具不可預見性和偶然性。
(2)順“鏈”而行。指用戶在閱讀超文本文檔時,利用文檔中的鏈接從一網頁轉向另一相關網頁。此方法類似于傳統(tǒng)手工檢索中的“追溯檢索”,即根據文獻后所附的參考文獻追溯查找相關的文獻,從而不斷擴大檢索范圍。這種方法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檢出大量相關信息,也可能偏離檢索目標而一無所獲。
2.直接查找法
直接查找法是已經知道要查找的信息可能存在的地址,而直接在瀏覽器的地址欄中輸入其網址進行瀏覽查找的方法。此方法適合于經常上網漫游的用戶。其優(yōu)點是節(jié)省時間、目的性強、節(jié)省費用,缺點是信息量少。
3.搜索引穆檢索法
此方法是最為常規(guī)、普遍的網絡信息檢索方法。搜索引擎是提供給用戶進行關鍵詞、詞組或自然語言檢索的工具。用戶提出檢索要求,搜索引擎代替用戶在數據庫中進行檢索,并將檢索結果提供給用戶。它一般支持布爾檢索、詞組檢索、截詞檢索、字段檢索等功能。利用搜索引擎進行檢索的優(yōu)點是:省時省力,簡單方便,檢索速度快、范圍廣,能及時獲取新增信息。
其缺點是:由于采用計算機軟件自動進行信息的加工、處理,且檢索軟件的智能性不很高,造成檢索的準確性不是很理想,與人們的檢索需求及對檢索效率的期望有一定差距。
4.網絡資源指南檢索法
此方法是利用網絡資源指南進行查找相關信息的方法。網絡資源指南類似于傳統(tǒng)的文獻檢索工具————書目之書目(bibliography of bibliographies),或專題書目,國外有人稱之為web of webs,webliographies,其目的是可實現(xiàn)對網絡信息資源的智能性查找。它們通常由專業(yè)人員在對網絡信息資源進行鑒別、選擇、評價、組織的基礎上編制而成,對于有目的的網絡信息檢索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其局限性在于:由于其管理、維護跟不上網絡信息的增長速度,使得其收錄范圍不夠全面,新穎性、及時性不夠強,且用戶還要受標引者分類思想的限制。
信息檢索方法包括:普通法、追溯法和分段法。
1、普通法是利用書目、文摘、索引等檢索工具進行文獻資料查找的方法。運用這種方法的關鍵在于熟悉各種檢索工具的性質、特點和查找過程,從不同角度查找。普通法又可分為順檢法和倒檢法。
2、追溯法是利用已有文獻所附的參考文獻不斷追蹤查找的方法,在沒有檢索工具或檢索工具不全時,此法可獲得針對性很強的資料,查準率較高,查全率較差。
3、分段法是追溯法和普通法的綜合,它將兩種方法分期、分段交替使用,直至查到所需資料為止。
擴展資料
檢索原因
信息檢索是獲取知識的捷徑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物理系一個年輕大學生名叫約瀚·菲利普,在圖書館里借閱有關公開資料,僅用四個月時間,就畫出一張制造原子彈的設計圖。
他設計的原子彈,體積?。ò羟虼笮。?、重量輕(7.5公斤)、威力大(相當廣島原子彈3/4的威力),造價低(當時僅需兩千美元),致使一些國家(法國、巴基斯坦等)紛紛致函美國大使館,爭相購買他的設計拷貝。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美國核專家泰勒收到一份題為《制造核彈的方法》的報告,他被報告精湛的技術設計所吸引,驚嘆地說:“至今我看到的報告中,它是最詳細、最全面的一份?!?/p>
但使他更為驚異的是,這份報告竟出于哈佛大學經濟專業(yè)的青年學生之手,而這個四百多頁的技術報告的全部信息來源又都是從圖書館那些極為平常的、完全公開的圖書資料中所獲得的。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信息檢索
方法一:查看本地連接 在臺式電腦桌面上,右下角會有一個小電腦標志,它表示的是“本地連接”,點擊這個標志,進入“本地連接”狀態(tài)欄,選擇“支持”子界面,在這個界面上我們就能看到“IP地址”一項,它顯示的就是本地的網絡地址,最下面的“詳細信息”還能幫助我們更多信息。
如果是筆記本電腦,我們可以點擊“我的電腦”,通過“控制面板”找到“本地連接”,再按照上面的步驟進行操作就可以了。 方法二:查看網上鄰居 點擊桌面上的“網上鄰居”,選擇“網絡任務”選項,接著點擊“查看網絡連接”,這時會出現(xiàn)一個本地連接,點擊它就能看到我們想要的IP地址。
方法三:通過運行命令查詢 在桌面上點擊“開始”,選擇“運行”,在出現(xiàn)的對話框里輸入“cmd”,點擊“確定”,這時會繼續(xù)出現(xiàn)一個黑色命令窗口,在光標閃爍的地方輸入“ipconfig”后回車,IP地址就自行顯示出來了,如果輸入“ipconfig-all”回車還會看到更多詳細信息。 方法四:直接百度查詢 這是一種最簡單的方法,打開百度,在文本框里輸入“IP”或是任何提到IP的關鍵詞,點擊“百度一下”,在出現(xiàn)的網頁上,第一條就醒目地顯示出電腦的IP地址。
方法五:通過站長工具查詢 在站長工具網頁界面,我們會看到一個“IP查詢”選項,直接點擊它就能看到IP地址。
1.ping ping 192.168.0.8 查看兩個網絡間的終端是否通路 利用這個命令我們可以查看網絡之間不能通訊是的故障出現(xiàn)在哪里 如首先ping回顯地址,如:ping 127.0.0.1 看是不是網卡的故障 其次ping 自己,如:192.168.0.10,確定設置沒有任何問題 再次ping 網關,如:192.18.0.1,查看個人主機和網關之間是否通路 最后ping 外網,如:202.103.24.68 排除故障 2.Hostname 查看主機的名稱,在進入CMD后,鍵入hostname,可以顯示自己的主機名,如yinhe10 3.net send 發(fā)送消息給指定的計算機 如:net send 192.168.0.9 hello 此命令是將hello信息發(fā)給192.168.0.9這個IP的計算機 這里要注意必須確定在“服務”中啟動了“messenger”這個服務 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批處理文件和管理工具→計算機管理→共享文件夾中的所有任務(發(fā)送控制臺消息) 4.Arp 可以查看其他計算機的MAC地址,但是通常要先Ping對方,后面也要跟參數-a 如:ping 192.168.0.9 然后arp –a ,就可以看到這個IP的MAC地址了 5.Netstat 可以查看網絡的狀態(tài),如TCP和UDP端口等,后面通常會跟參數如 –a –e –n –o –p –r –s等 6.tracert 跟蹤數據包經過多少路由器可以到達目的地計算機 如:tracert 192.168.0.9 7.pathping 結合了tracert和ping 的功能與特點,使用方式為: pathping 192.168.0.9 8.Dxdiag 在運行中輸入,運行DirectX診斷工具,可以對聲音和圖象進行優(yōu)化 9.Net start 在DOS下啟動服務的命令,比如: net start themes net start 后面跟所要啟動的服務的名稱 10.Gpedit.msc 在運行中輸入可以進入組策略編輯,組策略在server2003中是十分重要的內容。
11.Net share 可以查看自己的共享文件,包括隱含共享。 12.Net view 查看別人的共享文件夾,用法是 net view192.168.0.9c$ , $隱含共享的標志,另外,使用這個命令一定要有對方的口令。
13.Oobe /msoobe /a 檢查使用的server2003是否已經激活 14.Msinfo32 系統(tǒng)信息,在運行中輸入以后,可以在工具中找到,如網絡診斷等幾種很不錯的工具。 15.Web遠程登陸命令 在運行中輸入 mstsc /console 16.Gpupdate 組策略的刷新,當應用了組策略后,避免重起,可以使用此命令。
17.Task list 可以在DOS下查看任務管理器中的現(xiàn)有進程 18.Task kill 用來在DOS下結束進程的命令,使用方法是task kill后面跟進程的進程號, 如:task kill /pid 1542 19.Conf 在運行中輸入可以打開Netmeeting 20.Dcpromo 在運行中輸入建立域控制器 21.Convert 轉化磁盤格式的命令,但是這個命令通常都是把FAT32轉化為NTFS,這個是一個單向的過程,如果把NTFS轉化成FAT32很容易丟文件 格式為:convert d: /fs:ntfs 22.Ipconfig IP查看命令,此命令應用十分廣泛,通常后面需要參數 如ipconfig/all 查看IP信息,如所在網關,子網掩碼等 ipconfig/release 釋放自己的動態(tài)IP以及相關的信息 ipconfig/renew 獲得新的動態(tài)IP 23.Nslookup 用來查看IP和域名 24.Net use 在DOS下的網絡映射驅動器,通常,命令后面跟虛擬盤符,已經另一臺主機的名稱或是IP下的映射共享文件夾 如:net use z: 192.168.0.9share。
計算機網絡的主要優(yōu)點是能夠實現(xiàn)資源和信息的共享,并且用戶可以遠程訪問信息。
Linux提供了一組強有力的網絡命令來為用戶服務,這些工具能夠幫助用戶登錄到遠程計算機上、傳輸文件和執(zhí)行遠程命令等。 本章介紹下列幾個常用的有關網絡操作的命令:ftp 傳輸文件 telnet 登錄到遠程計算機上 r - 使用各種遠程命令 netstat 查看網絡的狀況 nslookup 查詢域名和IP地址的對應 finger 查詢某個使用者的信息 ping 查詢某個機器是否在工作 使用ftp命令進行遠程文件傳輸 ftp命令是標準的文件傳輸協(xié)議的用戶接口。
ftp是在TCP/IP網絡上的計算機之間傳輸文件的簡單有效的方法。它允許用戶傳輸ASCII文件和二進制文件。
在ftp會話過程中,用戶可以通過使用ftp客戶程序連接到另一臺計算機上。從此,用戶可以在目錄中上下移動、列出目錄內容、把文件從遠程機拷貝到本地機上、把文件從本地機傳輸到遠程系統(tǒng)中。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用戶沒有那個文件的存取權限,就不能從遠程系統(tǒng)中獲得文件或向遠程系統(tǒng)傳輸文件。 為了使用ftp來傳輸文件,用戶必須知道遠程計算機上的合法用戶名和口令。
這個用戶名/口令的組合用來確認ftp 會話,并用來確定用戶對要傳輸的文件可以進行什么樣的訪問。另外,用戶顯然需要知道對其進行ftp 會話的計算機的名字或IP地址。
Ftp命令的功能是在本地機和遠程機之間傳送文件。該命令的一般格式如下:$ ftp 主機名/IP 其中“主機名/IP”是所要連接的遠程機的主機名或IP地址。
在命令行中,主機名屬于選項,如果指定主機名,ftp將試圖與遠程機的ftp服務程序進行連接;如果沒有指定主機名,ftp將給出提示符,等待用戶輸入命令: $ ftp ftp > 此時在ftp>提示符后面輸入open命令加主機名或IP地址,將試圖連接指定的主機。 不管使用哪一種方法,如果連接成功,需要在遠程機上登錄。
用戶如果在遠程機上有帳號,就可以通過ftp使用這一帳號并需要提供口令。在遠程機上的用戶帳號的讀寫權限決定該用戶在遠程機上能下載什么文件和將上載文件放到哪個目錄中。
如果沒有遠程機的專用登錄帳號,許多ftp站點設有可以使用的特殊帳號。這個帳號的登錄名為anonymous(也稱為匿名ftp),當使用這一帳號時,要求輸入email地址作為口令。
如果遠程系統(tǒng)提供匿名ftp服務,用戶使用這項服務可以登錄到特殊的,供公開使用的目錄。一般專門提供兩個目錄:pub目錄和incoming目錄。
pub目錄包含該站點供公眾使用的所有文件,incoming目錄存放上載到該站點的文件。 一旦用戶使用ftp在遠程站點上登錄成功,將得到“ftp>”提示符。
現(xiàn)在可以自由使用ftp提供的命令,可以用 help命令取得可供使用的命令清單,也可以在 help命令后面指定具體的命令名稱,獲得這條命令的說明。最常用的命令有:ls 列出遠程機的當前目錄 cd 在遠程機上改變工作目錄 lcd 在本地機上改變工作目錄 ascii 設置文件傳輸方式為ASCII模式 binary 設置文件傳輸方式為二進制模式 close終止當前的ftp會話 hash 每次傳輸完數據緩沖區(qū)中的數據后就顯示一個#號 get(mget) 從遠程機傳送指定文件到本地機 put(mput) 從本地機傳送指定文件到遠程機 open 連接遠程ftp站點 quit斷開與遠程機的連接并退出ftp? 顯示本地幫助信息! 轉到Shell中 下面簡單將ftp常用命令作一簡介。
啟動ftp會話 open命令用于打開一個與遠程主機的會話。該命令的一般格式是: open 主機名/IP 如果在ftp 會話期間要與一個以上的站點連接,通常只用不帶參數的ftp命令。
如果在會話期間只想與一臺計算機連接,那么在命令行上指定遠程主機名或IP地址作為ftp命令的參數。 終止ftp會話 close、disconnect、quit和bye命令用于終止與遠程機的會話。
close和disronnect命令關閉與遠程機的連接,但是使用戶留在本地計算機的ftp程序中。quit和bye命令都關閉用戶與遠程機的連接,然后退出用戶機上的ftp 程序。
改變目錄 “cd [目錄]”命令用于在ftp會話期間改變遠程機上的目錄,lcd命令改變本地目錄,使用戶能指定查找或放置本地文件的位置。 遠程目錄列表 ls命令列出遠程目錄的內容,就像使用一個交互shell中的ls命令一樣。
ls命令的一般格式是: ls [目錄] [本地文件] 如果指定了目錄作為參數,那么ls就列出該目錄的內容。如果給出一個本地文件的名字,那么這個目錄列表被放入本地機上您指定的這個文件中。
從遠程系統(tǒng)獲取文件 get和mget命令用于從遠程機上獲取文件。get命令的一般格式為: get 文件名 您還可以給出本地文件名,這個文件名是這個要獲取的文件在您的本地機上創(chuàng)建時的文件名。
如果您不給出一個本地文件名,那么就使用遠程文件原來的名字。 mget命令一次獲取多個遠程文件。
mget命令的一般格式為: mget 文件名列表 使用用空格分隔的或帶通配符的文件名列表來指定要獲取的文件,對其中的每個文件都要求用戶確認是否傳送。 向遠程系統(tǒng)發(fā)送文件 put和mput命令用于向遠程機發(fā)送文件。
Put命令的一般格式為: put 文件名 mput命令一次發(fā)送多個本地文件,mput命令的一般格式為: mput 文件名列表 使用用空格分隔的或帶通配符的文件名列表來指定要發(fā)送的文件。對其中的每個文件都要求用戶確認是否發(fā)送。
改變文件。
原發(fā)布者:鴻鑫科技
八個cmd常用網絡命令(黑客常用)一、ping它是用來檢查網絡是否通暢或者網絡連接速度的命令。作為一個生活在網絡上的管理員或者黑客來說,ping命令是第一個必須掌握的DOS命令,它所利用的原理是這樣的:網絡上的機器都有唯一確定的IP地址,我們給目標IP地址發(fā)送一個數據包,對方就要返回一個同樣大小的數據包,根據返回的數據包我們可以確定目標主機的存在,可以初步判斷目標主機的操作系統(tǒng)等。下面就來看看它的一些常用的操作。先看看幫助吧,在DOS窗口中鍵入:ping/?回車。所示的幫助畫面。在此,我們只掌握一些基本的很有用的參數就可以了(下同)。-t表示將不間斷向目標IP發(fā)送數據包,直到我們強迫其停止。試想,如果你使用100M的寬帶接入,而目標IP是56K的小貓,那么要不了多久,目標IP就因為承受不了這么多的數據而掉線,呵呵,一次攻擊就這么簡單的實現(xiàn)了。-l定義發(fā)送數據包的大小,默認為32字節(jié),我們利用它可以最大定義到65500字節(jié)。結合上面介紹的-t參數一起使用,會有更好的效果哦。-n定義向目標IP發(fā)送數據包的次數,默認為3次。如果網絡速度比較慢,3次對我們來說也浪費了不少時間,因為現(xiàn)在我們的目的僅僅是判斷目標IP是否存在,那么就定義為一次吧。說明一下,如果-t參數和-n參數一起使用,ping命令就以放在后面的參數為標準,比如"pingIP-t-n3",雖然使用了-t參數,但并不是一直ping下去,而是只ping3次
查歷史記錄,或者查cookie之類日志。
歷史記錄在IE的歷史按鈕(一個鐘那個),cookie一般都存于c:\documents and settings\當前用戶名\local setting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中
以Windows XP為例,右鍵點擊“開始”按鈕,選擇“屬性”,在彈出的設置任務欄和開始菜單屬性對話窗中點“自定義”按鈕,在“自定義開始菜單”對話框中的“高級”標簽下點“清除列表”。若要讓系統(tǒng)永不自作多情記住使用文檔的記錄,請去掉“列出我最近打開的文檔”前的鉤。
小提示:XP會把最近訪問文檔的快捷方式放在C:\Documents and Settings\用戶名\Recent中,手工刪除它們也能讓文檔菜單“失去記憶”。
2.刪除臨時文件夾中的內容
當執(zhí)行過安裝軟件、打開文檔等操作時,在臨時文件夾中會留下相應文件,可以手工清除在下列位置中的內容:C:\Windows\Temp、C:\Documents And Settings\用戶名\Local Settings\Temp。如在刪除時提示有文件在使用,就需要關掉相關程序,最好重啟一次再刪除。
3.清除“運行”、“查找”等處的歷史記錄
清除“運行”對話框中記錄的輸入內容,可修改注冊表。這些記錄被保存在“HKEY_CURRENT_USER
\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Explorer\
RunMRU”分支下,將其完全刪除后重啟。此外,該主鍵下的“DocFindSpecMRU”項,在右側欄目中顯示的是“查找”的歷史記錄,可一并刪除。
4.隱藏在IE中的行蹤
上網后,會有大量信息反映你的所作所為,這還了得?
①清空Internet臨時文件夾
別人查看“Internet臨時文件夾”下的圖片、Flash等文件便能大體知道你曾到過的網站。要清除它們,可依次單擊IE菜單欄中的“工具”→“Internet選項”,打開“Internet選項”對話框,在“常規(guī)”標簽中點擊“刪除文件”按鈕,在彈出的“刪除文件”窗口中勾選“刪除所有脫機內容”,最后點擊“確定”。
②我不要“小甜餅”(Cookie)
Cookie也可能是泄密的一個“罪魁禍首”,在“Internet選項”對話框的“常規(guī)”標簽中單擊“刪除Cookies”按鈕,待彈出窗口后單擊“確定”按鈕,可刪除它們。
小提示:一種保險的辦法是在上網后,進入Internet臨時文件夾(該文件夾可在Internet選項對話框的“常規(guī)”選項下點“設置”來查看具體位置),刪除其下所有內容,這樣,臨時文件及Cookie等都會被清除。
③消除訪問網頁的歷史記錄
IE會將最近三周的訪問歷史記下,要“踏網無痕”可得清除它們,只要刪除“C:\Documents and Settings\用戶名\Local Settings\History”文件夾中的所有內容即可。也可在Internet選項對話框的“常規(guī)”標簽下點“清除歷史紀錄”按鈕。
要讓IE不記錄訪問歷史,請在Internet選項對話框的“常規(guī)”選項下,將網頁保存在歷史紀錄中的天數從默認的20改成0即可。
④清除IE記住的表單內容
當訪問網站時,一些網頁會提示輸入,例如,搜索時會要求輸入搜索內容、登錄郵箱則要填用戶名、密碼——這些東西會被IE自動記錄。要刪除它們,可在“Internet選項”對話框的“內容”標簽下點“自動完成”按鈕,在彈出的“自動完成設置”對話框中將“表單”、“表單上的用戶名和密碼”和“提示我保存密碼”前的鉤去掉,再單擊“清除表單”、“清除密碼”按鈕,當詢問時點“確定”。
⑤刪除地址欄列表中的網址
在IE地址欄中輸入要訪問站點的部分字母時會自動打開列表,其中有最近曾訪問的相匹配的站點,這也得清除。
在“Internet選項”對話框的“內容”標簽下單擊“自動完成”按鈕,打開“自動完成”對話框,去掉“Web地址”前的鉤。
若安裝了“中文網址”軟件,采用上法不能將地址欄列表中的“網絡實名”清除,此時要在“Internet選項”對話框的“高級”選項卡下,選中“網絡實名”中的“清除地址欄下拉列表中顯示的網絡實名”項,單擊“確定”。
小提示:當完成上述操作后,千萬別忘清空回收站。若此處沒有收拾干凈,就將前功盡棄了
由特征分析子系統(tǒng)、特征提取子系統(tǒng)、數據庫、查詢接口、檢索引擎和索引過濾等子系統(tǒng)組成,同時需要相應的知識輔助支持特定領域的內容處理。
(1)特征分析:該子系統(tǒng)負責將需要入庫的媒體進行分割或節(jié)段化,標識出需要的對象或內容關鍵點,以便有針對性的對目標進行特征提取。特征標識可通過用戶輸入或系統(tǒng)定義。
(2)特征提取對用戶提供或系統(tǒng)標明的媒體對象進行特征提取處理。提取特征時需要知識處理模塊的輔助,與標準化的知識定義直接有關。
(3)數據庫包含多媒體數據庫和特征數據庫,分別存放多媒體數據同對應的特征數據,它們彼此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對應關系。特征庫中包含了由用戶輸入的和預處理自動提取的特征數據,通過檢索引擎組織與媒體類型相匹配的索引來達到快速搜索的目的。
(4)查詢接口,即人機交互界面,友好的人機交互界面是檢索系統(tǒng)不可缺少的。在基于內容的檢索中,由于特征不直觀,因此必須為用戶提供一個可視化的輸入手段,還應在用戶界面提供查詢結果的創(chuàng)覽功能,即為用戶提供初步查詢結果的返回,系統(tǒng)會根據用戶選擇的排序標準(如顏色、旋律、節(jié)拍等),按照相似度的大小將結果排列后,返回給用戶。
(5)檢索引擎,檢索要將特征提取值和特征庫中的值進行比較,得到一個相似度。不同的媒體各自具有不同的相似度算法,這些算法也稱為相似性測度函數。檢索引擎使用相似性測度函數集去進行比較,從而確定與特征庫的值最接近的多媒體數據。
(6)索引過濾在大規(guī)模多媒體數據檢索過程中,為了提高檢索效率,常在檢索引擎進行匹配之前采用索引過濾方法,取出高維特征用于匹配。
多媒體數據模型
多媒體數據模型主要采用關系數據模型的擴充和采用面向對象的設計方法。由于用傳統(tǒng)的關系模型難以描述多媒體信息和定義對多媒體數據對象的操作,目前在關系模型擴充方面除了引入抽象數據類型外,較多的采用語義模型的方法。關系模型主要描述數據的結構,而語義模型則主要表達數據的語義,語義模型的層次高于關系模型,后者可以作為前者的基礎。目前的研究表明,采用面向對象的方法來描述和建立多媒體數據模型是較好的方法,面向對象的主要概念包括對象、類、方法、消息、封裝和繼承等,可以方便地描述復雜的多媒體信息。
b 數據的壓縮和解壓縮 由于多媒體數據,如聲音、圖像及視頻等數據量大,存貯和傳輸需要很大的空間和時間,因此必須考慮對數據進行壓縮編碼,壓縮方法要考慮到復雜性,實現(xiàn)速度及壓縮質量等問題。
c 多媒體數據的存貯管理和存取方法 目前常用的有分頁管理、B+樹 和Hash方法等。在多媒體數據庫中還要引入基于內容的檢索方法、矢量空間模型信息索引檢索技術、超位檢索技術及智能索引技術等。
d 多媒體信息的再現(xiàn)及良好的用戶界面 在多媒體數據庫中應提供多媒體宿主語言調用,還應提供對聲音、圖像、圖形和動態(tài)視頻的各種編輯和變換功能。
e 分布式技術 多媒體數據通信對網絡帶寬有較高的要求,需要相應的高速網絡,此外還要解決數據集成、異構多媒體數據語言查詢、調度和共享等問題。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73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