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父母和孩子來說,學會系鞋帶需要足夠的耐心和一次次的練習,孩子到了五六歲應該掌握這項技能了。這個年齡的孩子靈活性以及手眼協調的能力已經變得比較好,另外他們的注意力持續(xù)的時間也比較長,這也就意味著能夠比較專心地做一件事情。孩子學會系鞋帶的同時,還會大大提高他(她)的自信心。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對失敗表現出不耐煩,比較有抵觸情緒,這時候一定不要強迫他(她),可以在一周以后再繼續(xù)進行。
系鞋帶的方法有多種,下面介紹的是其中一種:兔耳法。第1步-用鞋帶兩端打結。
第2步-兩端各形成一個“兔子耳朵”(環(huán))。
第3步-兩個兔子耳朵交叉,單手握住,在結和兔子耳朵之間留一個開口
第4步-用另一只手將一只兔子的耳朵的頂端納入開口
第5步-從另一邊將兔子耳朵拉過開口
第6步-拉扯兩個兔子耳朵,系鞋帶
教給孩子這個動作時,你先完成前5個步驟,留下系緊鞋帶這一步,讓孩子自己練習。然后嘗試練習第5步,即:你做好鞋帶環(huán),將兔子耳朵部分納入環(huán)內,然后讓孩子將環(huán)拉過去,再系緊鞋帶。待孩子掌握以后,增加第4步-讓孩子自己抓住交叉的兩個環(huán),將其中一個環(huán)穿過開口,完全拉過去,然后系緊鞋帶。
接下來學習第3步-抓住你已經做好的環(huán),兩相交叉,將其中一個納入,穿過來每日后系緊。如果孩子能持續(xù)完整這一動作,則可以繼續(xù)學習第2步-做兔子耳朵(環(huán))。后面幾個步驟要容易得多。最后,讓孩子學習打結(第1步),將所有步驟合到一起。
嘗試讓孩子練習將鞋穿在腳上的時候系鞋帶,并且練習為他人系鞋帶。在練習過程中,孩子可能發(fā)現一種方式可能比另一種方式容易。在鞋里面塞上報紙(保持硬度)也是一種練習方法。扁平鞋帶或者圓形鞋帶在使用時也有難易之分,分別嘗試以便了解哪種適合孩子使用。
這是系鞋帶的第1步。
但是,孩子往往在系鞋帶這個動作的最后一步受到阻礙-無法將鞋帶系緊,或者將鞋帶兩端的長度步均勻,難以形成一個圓環(huán)。系鞋帶的方法有多種-下面介紹的是如何教其中一種: @兔耳法。
*第1步-用鞋帶兩端打結 *第2步-兩端各形成一個“兔子耳朵”(環(huán)) *第3步-兩個兔子耳朵交叉,單手握住,在結和兔子耳朵之間留一個開口 *第4步-用另一只手將一只兔子的耳朵的頂端納入開口 *第5步-從另一邊將兔子耳朵拉過開口 *第6步-拉扯兩個兔子耳朵,系鞋帶 教給孩子這個動作時,你先完成前5個步驟,留下系緊鞋帶這一步,讓孩子自己練習。然后嘗試練習第5步-即:你做好鞋帶環(huán),將兔子耳朵部分納入環(huán)內,然后讓孩子將環(huán)拉過去,再系緊鞋帶。
待孩子掌握以后,增加第4步-讓孩子自己抓住交叉的兩個環(huán),將其中一個環(huán)穿過開口,完全拉過去,然后系緊鞋帶。 接下來學習第3步-抓住你已經做好的環(huán),兩相交叉,將其中一個納入,穿過來每日后系緊。
如果孩子能持續(xù)完整這一動作,則可以繼續(xù)學習第2步-做兔子耳朵(環(huán))。后面幾個步驟要容易得多。
最后,讓孩子學習打結(第1步),將所有步驟合到一起。 嘗試孩子練習在鞋穿在腳上的時候系鞋帶,并且練習為他人系鞋帶-在練習過程中,孩子可能發(fā)現一種方式可能比另一種方式容易。
在鞋里面塞上報紙(保持硬度)也是一種練習方法。扁平鞋帶或者圓形鞋帶在使用時也有難易之分-分別嘗試以便了解哪種適合孩子使用。
如果鞋帶頭上的塑料套管壞了,可以在鞋帶的末端用透明指甲油粘住,也可以用膠帶紙包起來。
如果你的寶寶還不會自己系鞋帶解鞋帶,就不要把鞋帶穿到后面的鞋眼里,只要在前面的鞋眼穿上一兩個就行了。這樣系緊了鞋帶以后,孩子不用解鞋帶也能把鞋子脫下來。
用松緊帶代替鞋帶,就可以避免系鞋帶和解鞋帶的問題。用一段很短的松緊帶,把兩頭穿在鞋眼里縫住,就可以隨時把鞋穿上或脫下,而不必系鞋帶解鞋帶了。
鞋帶在鞋眼里穿好以后,留下來的兩頭應該一樣長,然后收緊鞋帶把結打在中間。 在硬紙板上用一黑一白兩根繩子打結給孩子看。
然后讓孩子穿一只大鞋子練習系鞋帶。
。 活動目標:
1、掌握系鞋帶的正確方法。
2、理解故事,記住短句“先繞一個圈,兩頭交叉繞一繞,拉拉緊”。
3、提高動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 活動準備:《一雙有蝴蝶結的鞋》故事圖片,短綢帶人手一根,幼兒鞋帶的鞋上幼兒園。 活動一:故事《一雙有蝴蝶結的鞋》
1、教師有表情的完整講述一遍故事。
2、結合掛圖,教師邊講述邊提問。(1)開始,媽媽為什么不給佳佳買這雙有蝴蝶結的鞋?(2)佳佳是怎樣學習扎蝴蝶結的?(3)到了佳佳的生日,媽媽真的給她買了這雙有蝴蝶結的鞋,佳佳是怎樣穿好這雙這雙鞋的?心里又是怎樣想的?借此復習前面的短句。
3、學扎蝴蝶結發(fā)給幼兒人手一根短綢帶,練習扎蝴蝶結。提醒幼兒根據短句,運用正確的方法。先繞的兩個圈要小一些,交叉的也要小,不要拉緊容易拉過頭。形不成蝴蝶結。
4、娛樂活動幼兒互相幫助把蝴蝶結扎在食指上,顫動食指模仿蝴蝶飛動。
一、確立生活的目標 在日常生活中學會自我服務,學會個人飲食起居的生活自理勞動訓練。
如:穿脫衣褲、鞋襪,會系鞋帶、認識左、右腳的鞋子,會上廁所大小便,會洗臉、洗手、洗腳、會梳頭、按時睡覺、起床,定時進餐,學會整理書包、課桌抽屜等,并進行學校的常規(guī)教育、安全防衛(wèi)教育。簡單的家務勞動和為他人服務的勞動訓練。
如:鋪床、疊被、整理房間、洗澡、洗衣服、做飯、擇菜、做值日、修理圖書、大掃除、打掃樓道等,培養(yǎng)正確的勞動態(tài)度,遵守勞動紀律的好作風和吃苦耐勞的好品質。(一)激發(fā)動機 喚起興趣 智殘學生在生活勞動方面存在的缺陷,不僅表現為技能差,而且沒有勞動意識,缺乏羞怯感。
經常是:頭發(fā)不梳理,衣服不整潔,文具用品亂七八糟,桌上物品雜亂無章,他們照樣若無其事的樣子,老師同學提醒他,他也毫無羞怯之意。為此,我們首先要從心理上讓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勞動觀念,明白“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非常了不起的,非常聰明的;明白衣著得體,美麗大方的孩子才是老師小朋友所喜歡的。
1.活動激趣 制定一個比賽活動計劃,如低年級的“寶貝、加油”、“我是一個乖寶寶”、“嘿、嘿、我真棒!”;中高年級的“看誰跑得快”、“你行我也行”、“我敢說我能行”等欄目,我們把每個欄目設在班級最醒目的位置==2.童話激趣 每個智殘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生理上的缺陷通過不同手段旦貳測荷爻沽詫泰超駿的補償是可以克服的,但心理的缺陷卻不是一朝一夕之間能夠彌補的,我們特教老師通常把它稱為孩子的犟性,每個孩子犟起來的狀況是各不相同的。誠然,每天都給學生教授生活自理和勞動訓練,學生難免感到枯燥乏味而犟性大發(fā),這時童話故事就起到了很好的替代作用。
(二)從易到難 循序漸進 智殘學生思維緩慢,接受能力差,一種技能的掌握往往需要經過好幾個反復。因此,要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訓練,分解動作技能,讓學生從易到難一步一步學,學得扎實。
比如:學習釘紐扣,就分好幾步教學:第一步:在硬紙板上畫好扣子,教師講清要求后,學生用不帶線的針來回 (即上、下)在紙板上穿針。第二步:學習穿針,大部分智殘學生的手指缺乏靈活性,可謂興趣有余,能力不足,往往要經過好多次的體驗,才能把線穿到針眼里去。
第三步:用帶線的針先學打結,再在紙板上按要求來回穿針。第四步:在準備好的碎布上會實際釘兩個眼洞的明扣。
第五步:要求學生會釘四個眼洞的明扣。第六步:有能力的學生會釘暗扣。
這樣分解難點,一步一步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降低坡度,學生容易掌握。再比如,學習折疊衣服的程序是:從最簡單的折手帕→折無袖內衣→折短袖上衣→折長袖襯衫→折長袖外套→折毛線衣→折棉襖和大衣。
當然,在實踐過程中,教師除了一步一步地分解動作之外,更需要一個一個地巡視環(huán)顧學生甚至手把手地教,有的學生意志薄弱,碰到困難就想放棄,這時教師要及時地給予學生信心,一次手把手地體驗,會讓他們找到自信,看到希望。(三)家校合力 鞏固提高 家庭是學生生活的主要場所,學生的生活能力也主要在家中訓練和發(fā)揮。
因此,只有統一家長認識,讓家長協同學校進行生活勞動訓練,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同步,才能提高生活勞動訓練的效果。對于生活勞動的訓練,家長有著不同的認識。
有的家長提出,他們自己目前還年輕,家務活完全有能力承擔,孩子不必做家務,只要學好文化知識就可以了;有的認為,孩子勞動能力低下,放手讓他們干會把東西弄得亂七八糟,只會幫倒忙。這些家長的思想影響了孩子參加生活勞動訓練的積極性。
1.改變家長的教育觀念 為了爭取家長的理解與支持,我們不定期地進行家訪工作,尤其是在開學初,一方面為了解學生在家里的一些具體情況,一方面為取得家長的配合。對于孩子在學校里的點滴進步,我們通過電話聯系、家校聯系卡、家長來校接送孩子的時機等多種方式及時地與家長交流溝通,我們還印發(fā)了《給家長的倡議書》系列活動,使家長逐步了解培養(yǎng)孩子生活適應能力的重要性,更是促使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一環(huán)。
智殘孩子如果畢業(yè)后,只有一點粗淺的文化知識,而沒、、有勞動技能,還是難以獨立生活的,家長的包辦代替,只能助長孩子的無能。通過學習,家長們逐漸改變了教育觀念,有的家長還提出了不少訓練內容。
2.豐富學生的家庭作業(yè) 為了督促學生在家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我們在家校聯系卡上印發(fā)表格要求家長每天記載學生的自我服務、家務勞動等情況,這也是學生每天的家庭作業(yè)之一,每周反饋交流一次。實踐證明,這種做法是行之有效的,家長在記錄的同時會不斷地督促、鼓勵孩子自覺地進行自我服務,參加家務勞動。
教師則根據家長的反饋,及時地表揚、激勵和批評教育學生。我們還會針對學生的不同進步給予不同的獎勵,比如吃飯進步的獎勵一只可愛的調羹;會洗小手會擦桌子的獎勵一塊漂亮的毛巾;會梳頭發(fā)的獎勵一朵美麗的蝴蝶結等等,在孩子開心的同時,家長也知道了孩子的進步情況,就會進一步提高配合學校教育的積極性。
(家庭記錄表見附表一、二) 表一、生活。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99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