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fā)布者:三一文庫
演講稿既具有較強的邏輯性,也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對語言藝術有較高的要求。所以,講究修辭是一篇成功演講稿的必然要求。下面是小編收集的演講稿的常用修辭手法,歡迎閱讀。 (1)比擬。 比擬是擬人和擬物的合稱,或寄情于物,或托物言志,引起聽眾的共鳴和深思。比擬具有深刻、形象和幽默詼諧的特點,可以增強語言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也能增強語言的抒情色彩和喜劇效果,把精彩的論述與模形擬象的描繪融為一體,既能給人理性上的啟迪,又能給人以藝術上的美感。 請看這個結尾:“作為未來教師的我,沒有太高的奢望——只求用知識的雨露去澆灌幼苗。像紅燭,將全部心血化為光焰,去照亮青少年一代那美好的心靈;像春蠶,為謀求人類的幸福,吐盡最后一口絲?!边@是名為“我的理想之路”的演講結尾,就用了一連串的比擬。 (2)排比。 用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意思密切相關、結構相似、語氣連貫的句子排列起來就叫排比。這里需要指出,排比和對偶是有區(qū)別的,使用時應注意區(qū)分。對偶句限定為兩個句子,排比可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詞組或句子構成。對偶句要求上下句字數(shù)、結構均相同,而排比句只要求大體相同。對偶句可以表達相關或相反的意思。排比句不能表示相反的意思。另 外,運用排比應注意兩點:一是不要生拉硬湊,表達的內容中有并列的部分才能運用。只從形式考慮,有意鋪排,則顯得累贅,反而影響表達。二是排比句的分句或詞組之間都有一定的邏輯順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 ; ; ;你們好。
你們一定看見過祖國的錦繡河山吧。那滔滔江水,滾滾黃河,連綿不斷的山峰,都屬于我們偉大的祖國。祖國的山川雄奇,祖國的河水秀逸,祖國的胸懷無比廣闊。
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都是龍的傳人。我們的幸福來自祖國,只有國家富裕強大,才能使我們幸福的生活之花永放光華。中國的歷史告訴我們,沒有祖國,就沒有家,國家不強盛,就要挨打。我們最親的是父母,最愛的是中華
當侵略者的鐵蹄踐踏我們美麗山河的時候,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臉上流著淚,心中淌著血,為了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祖國,他們在黑暗中摸索,在屈辱中抗爭。
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冷對暗殺者的手槍,吉鴻昌高掛寫有“我是中國人”標語的木牌,走在一片藍眼睛、黃頭發(fā)的洋人之中。張學良,楊虎城將軍為了挽救民族危亡,毅然發(fā)動了西安事變……
正是這千千萬萬的赤子,才撐起了我們民族的脊梁,祖國的希望;正是他們,在自己的“今天”,用滿腔的熱血,譜寫了無愧于時代的《義勇軍進行曲》,才使得我們今天的共和國國歌響徹神州,那么氣勢磅礴,那么雄壯嘹亮
恥辱和不幸已經成為過去,中華民族迎來了新的輝煌。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以來,在廣大勞動人民的辛勤耕耘下,無論軍事、科技、政治、體育,我們都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剛剛結束的雅典奧運會上,體育健兒們憑借自己的“十年磨劍”,使中國首度躋身體育強國之列,五星紅旗一次次高高飄揚在雅典賽場的上空,雄渾激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讓無數(shù)的華夏兒女心潮澎湃,熱淚盈眶。
看到老將王義夫奪金后激動的淚水,看到劉翔沖過終點高舉雙手繞場狂奔的身影,我想起了小時候收看奧運會的情景
那,是個夏天的晚上,我和媽媽坐在電視前收看奧運會的開幕式,看到賽場上顏色各異的各國國旗,媽媽問我:“小燦 ;,你最喜歡那一面國旗?!?;六歲的我歪頭想了想,說,“五星紅旗?!薄盀槭裁??”“因為它的顏色最鮮艷,上面的黃色五角星很好看。”媽媽沒有說話,久久地注視著我,搖了搖頭,“不,孩子,因為,你,是中國人!”
“ 你,是中國人!”,簡簡單單的五個字,道盡了多少中華兒女的心聲,正是因為有這樣一顆中國心,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奧運健兒奮勇拼搏,屢創(chuàng)輝煌,而當時年僅六歲的我看到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也會熱血沸騰,壯志激昂。
從那一天開始,在我心里,便有了這樣一條信念:祖國就是媽媽,國家重于小家,長大后用雙手把她建設得更強大。祖國有廣闊的疆土,有輝煌的歷史,有漫山遍野豐富的寶藏,有三川五岳秀麗的風光。思想的野馬在奔馳,我用我的心描繪著祖國媽媽,她飄散的長發(fā)是千百條悠然流貫的河川,她硬朗而峭拔的脊背是連綿不斷的山峰,而她明亮的眼睛則是那洞庭的水,西湖的波吧!祖國的天,“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祖國的地,“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遙望祖國萬里河山,猶如身在詩畫間。
祖國是東方的明珠,是亞細亞騰飛的巨龍,是遠方地平線上初升的太陽。祖國在你心中,在我心中,在我們大家的心中。 ; ; ; ;謝謝大家。
一、修辭 修辭是修飾文字詞句、運用各種表現(xiàn)方式,使語言表達得準確、鮮明而生動有力。
1.掌握并學會運用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對引用、對比、借代、反語也應有所了解。
2.能簡要分析修辭方法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里的表達效果的作用。
二、應掌握的幾種修辭方法
1.比喻
根據(jù)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的、淺顯、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用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事物解說、幫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種類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擬人:把物當作人來寫,賦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作用: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3、夸張:對事物的性質、特征等故意地夸張或縮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lián)想效果。
4.排比 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思相關聯(lián)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
5.對偶 字數(shù)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齊勻稱,節(jié)奏感強,高度概括、易于記憶,有音樂美感。 對偶的種類有三種;正對、反對、串對、
如: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正對)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反對)
6.反復 為了強調某個意慧思,某種感情,有意重復某個詞語或句子。反復的種類:連續(xù)反復和間隔反復。連續(xù)反復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間隔反復中間有其他的詞語。
7.設問 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們思考,有的為了突出某些內容。
8.反問 無疑無問,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
9.引用 引用現(xiàn)成的話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兩種。
10.借代 用相關的事物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種類:特征代事物、具體代抽象、部分代替整體。
11.反語 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表達本意,以按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
演講稿中的修辭(—)設喻在演講中,比喻技巧的運用是很廣泛的。
這是因為比喻能準確地講解知識,形象地表達感情。在演講稿《爭氣篇》中有這么一段話:……洗去靡靡之音,摔掉酒瓶子,讓我們與書這個“哥們兒”交上朋友吧!它不需要拔刀相助的江湖義氣,只需天長地久地交往。
讓我們與知識這位熱情的姑娘“戀愛”吧!它不需大彩電和沙發(fā)床,只需孜孜不倦地熱烈追求。這里演講者委婉妙喻,引人深思。
演講語言與書面表達不同,它轉瞬即逝,應通俗化、口語化。除了學術演講外,那種從概念到概念,從理論到理論,彎來拐去,玄而又玄的表達是不受歡迎的。
因此比喻在演講中發(fā)揮的作用就大了。下面是美國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在華盛頓示威游行集會上的演說》中的一段:100年前,一位偉大的美國人在《解放宣言》上簽了字,今天,我們站在這個偉大的陰影下,這條巨大的法令就如一座巨大的燈塔,給成千上萬的在不公平的毀滅性的火焰中燒焦了的黑奴帶來了希望;這條巨大的法令猶如歡樂的黎明將結束那被監(jiān)禁的漫長黑夜。
為了使比喻發(fā)揮更大的作用,演講者可以臨場設喻:就演講的地點、場景、事物設喻,這樣更具說服力。(二) 排比排比是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結構相同或相似的,語氣一致的,成串地表達相關或相連的內容的一種句式。
無論在敘事演講、政論演講,還是抒情演講中都被廣泛運用。 運用排比能使言語規(guī)整,語氣協(xié)調,感情貫通,表達流暢。
演講的開頭有排比,演講的中間、結尾也有排比。演講中,真是無處不排比。
表達排比時一般采取開頭慢,后面快的方法進行,下面我們看一則演講詞:沿途中,壯觀的瀑布,會刷凈你的頭腦;平靜的湖水,會使你冷靜思考;雄偉的山峰,會喚起你的激情;名勝古跡的內容,會引發(fā)你無限的遐想。 四層排比,熱情奔放,層層推進,立意高遠,振奮人心。
祖國的美好景致歷歷在目,對大好河山的贊美之情呼之欲出。演講中運用排比能深化主題,增強說服力。
如佩特瑞克?亨利的演講稿《訴諸武力》:我們的申請卻遭到輕蔑;我們的抗辯招來了更多的暴行和侮辱;我們的祈求根本沒有得到大家的理睬;我們所遭到的是被人百般奚落后,一腳踢到階下。 運用排比句可以全方位地表達各種感情,喜悅、痛苦、親切、莊重都可產生在其中。
如下面兩段:一杯茶,細細品嘗;一支煙,神游古今;一張報,看它半天。教師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是綠葉,默默生存,點綴生活;是渡船,迎著風浪,接送人們!最后我們看看道格拉斯在1854年7月4日美國國慶大會上《譴責奴隸制的演說》的精彩結尾:7月4日,對美國的奴隸意味著什么,讓我來回答吧。
對于長期受壓迫和受凌辱的奴隸,7月4日是一年中最屈辱和最殘酷的一天。對于他們來說,你們今天的慶祝活動僅是一場騙局,你們吹墟的自由只是一種褻瀆的放肆,你們標志的民族偉大充滿著一種驕傲的自負,你們的喧鬧聲空虛而沒有心肝,你們對暴君專制的譴責無異于厚顏無恥的言辭,你們所唱的“自由平等”的高調更是虛偽至極,是對這些口號的本身的嘲弄。
你們的祈禱與圣歌,你們的布道與感恩,連同一切宗教的游行與典禮,僅僅是對上帝的裝腔作勢的信奉,是欺騙,是詭計,是褻瀆和偽善——是給罪惡的勾當蒙上一層薄薄的紗巾。這里,犀利的言辭和憤怒的感情被如林的排比連成一片。
排山倒海,轟轟烈烈,從而使譴責奴隸制的主題思想更加突出,論點更加鮮明,感情上對聽眾的震動也更巨大。 (三) 設問演講中在適當?shù)那榫诚逻M行提問可以縮短與聽眾的距離,滿足聽眾的好奇心,創(chuàng)造寬松的氣氛,使演講者處于主導地位,請看下段演講:同胞們!敵人在踐踏我們的領土,敵人在屠殺我們的鄉(xiāng)親,敵人在掠奪我們的財產,敵人在燒毀我們的房屋,敵人在蹂躪我們的姐妹,難道我們能容忍他們如此獸性大發(fā),胡作非為嗎?難道我們能讓他們生靈涂炭,為非作歹嗎?不能,絕對不能!怎么辦,大家說怎么辦?強烈的情感鼓動點燃了聽眾對敵斗爭的熊熊火炬,他們義憤填膺,異口同聲:“與他們拼了!”這樣,聽眾與演講者心相連,語相通,一致說:“我們聽你的。
”提問要適時而發(fā)。要在氣氛很融洽的時候進行,這樣聽眾才能很好地同你配合。
如當你講到現(xiàn)實生活中機構臃腫,辦事艱難,你的觀點又引起了聽眾的共鳴時,你可以這樣發(fā)問:“朋友,我剛才說的這種‘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現(xiàn)象,你碰到過沒有?”提問要適時而發(fā)。 在聽眾有一種強烈的探討欲、表現(xiàn)欲時可進行提問。
比如演講中講到“金錢”問題時,這個問題一般人對它很敏感??梢赃@樣問:“有人大聲呼喊,‘世上只有金錢好,沒有金錢不得了’,在座的諸位,您說對嗎!”提問是最易使演講掀起高潮與最易走向低谷的手段,一定要把握分寸。
要問得簡潔。提問次數(shù)不能太多,每次提問要簡短,問題的答案要讓聽眾在很短的時間內能答出來,甚至在潛意識驅使下就能作答。
切忌內容晦澀難懂,用詞佶屈聱牙。如下面這個問題就提得不太好:“朋友們,有人說生活是美,有人說觀念是美,你說呢!”要問得真誠。
除了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比如想通過提問來。
一、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體、淺顯、熟悉的事物或情境來說明另一種抽象、深奧、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種修辭方法。
作用: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根據(jù)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的事物解說,即打比方,幫助人深入理解。
二、比擬
借助豐富的想像,把物當作人來寫,或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其形式特點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寫“人”或“物”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比喻和擬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體,擬人沒有。)
三、借代
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有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征,增強語言的形象性,使文筆簡潔精煉,語言富于變化和幽默感;引人聯(lián)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
四、夸張
對事物的形象、性質、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地夸大或縮小描繪的一種修辭方法。作用:提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lián)想效果。用言過其實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質,或加強作者的某種感情,烘托氣氛,引起讀者的聯(lián)想。
五、對偶
由結構相同、字數(shù)相等的一對句子或詞組組成。作用:使文章整齊勻稱,有高度的概括性,節(jié)奏感強,有音樂美,讀起來順口,聽起來悅耳。
修辭方法的作用及其實例
比喻、借喻、借代、擬人、夸張、反復、對偶、排比、渲染、頂真這些修辭方法的作用并舉例。
附錄: 輔導員"古道西風"的回答:
運用比喻,可以使語言生動形象,可以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可以傳達出作者對生活中的事物的獨特感受。如:“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第向船尾跑去了?!庇谩佰x躍的鐵的獸脊”來比喻“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寫出了看社戲途中的奇特感受。
借喻是比喻中的一種,就是不出現(xiàn)本體和比喻詞,只出現(xiàn)喻體的一種比喻。如:“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這里用“自由花”來比喻人民得到解放以后的幸福生活,使抽象的意思具體化了。
借代可以使文章變化生姿。如:“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這里用“旌旗“借指軍隊。
擬人可以使語言更生動,使文章更有文采。如“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紅旗飄飄把手招?!睂⒀影踩嗣竦臍g迎場面生動地展現(xiàn)出來了。
夸張往往故意夸大其詞,對所表達的內容進行強調或渲染。如:“整個老城像一座燒透了的磚窯”。
反復的作用是強調所說內容。如:“盼望著,盼望著,……”強調了盼望的急切。
對偶能使語言整齊和諧,音韻鏗鏘,增加文章的美感。格律詩常它來勾勒畫面,如:“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排比可以鋪排文意,舒展內容,如“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還能增強語言的氣勢。
常見的修辭手法有以下八種:
1.比喻:用具體常見的事物、情境或道理來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辭方法。
【作用】:可使語言形象、生動,把抽象的事理具體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狀比喻石拱橋的橋洞,形象生動地寫出石拱橋形式優(yōu)美的特點,引起人們美的聯(lián)想。
2.擬人:擬物為人,把事物人格化,將它寫成和人一樣有感情、有行為的修辭方法。
【作用】:增強語言親切感、形象性,使讀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鮮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作用分析】:用擬人的方法寫出了春花艷麗、桃李爭春的熱鬧景象,使讀者感到親切、形象。
3.夸張:運用豐富的想象,為了更突出、鮮明地勾畫某一事物而對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傳神的擴大或縮小描述的修辭方法。
【作用】:可以增強語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強讀者對作者主觀感情、態(tài)度和理解上起積極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寫出了黃河封凍之快,突出了北國的嚴寒。
4.排比:把內容緊密關聯(lián)、結構基本相同或相似、語氣基本一致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句子或短語遞相排列,用來表達相近或相關語意的修辭方法。
【作用】:便于把復雜的內容表達得比較集中、透徹、感情強烈,使氣勢貫通、流暢,使形式整齊,音節(jié)響亮。
【例句】:他不能抬頭,不能睜眼,不能呼吸,不能邁步。
【作用分析】:具體描繪了祥子在暴風雨中拉車的感受,渲染了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下祥子的痛苦、無奈,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5.對偶:用結構相同,字數(shù)相等,內容關聯(lián)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辭方法。
【作用】:從形式上看句式整齊,增強語言的形式美;從內容上看,凝練集中,概括力強,加強了語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韻和諧,節(jié)奏鮮明,讀來瑯瑯上口,意義嚴謹而又富有表現(xiàn)力。
【例句】:(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作用分析】:描寫了冬季北國氣候嚴寒,冰雪覆蓋的壯闊景色,讀起來音調鏗鏘,節(jié)奏明快,更增強了表現(xiàn)力。
6.反復:根據(jù)表達的需要,使同一個詞語或句子一再出現(xiàn)的一種修辭方法。包括連續(xù)反復和間隔反復。
【作用】:可以強調突出某一事物,表達綿綿不斷的情思或加強語氣,突出感情。
【例句】: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作用分析】:“盼望著”一個短語連續(xù)反復,表現(xiàn)對春的喜愛,盼望春天早日到來的急切心情。
7.設問:先提出問題,然后緊接著把自己的看法說出來的修辭方法。
【作用】:可以突出文章的重點,增強語言氣勢,引起讀者注意,發(fā)人深思,有助于更好地抒情論理;同時可使行文有波瀾,達到生動、不呆板的效果。
【例句】: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作用分析】:這個設問突出強調了來的是出使宮市的太監(jiān),寫出他們驕橫的神態(tài)
8.反問: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以加強語氣。它的特點是用肯定的語氣表達否定的內容;用否定的語氣表達肯定的內容。
【作用】:增強語言氣勢,可以使確定的意思得到增強,不容置疑,語感強,富有感染力。
【例句】:你不覺得我們的戰(zhàn)士是可愛的嗎?你不以我們的祖國有這樣的英雄而自豪嗎?
【作用分析】:在記敘了志愿戰(zhàn)士的英雄事跡之后,用這兩個反問句抒發(fā)自己的感情,贊揚志愿軍戰(zhàn)士的英雄行為。用否定的語氣表達肯定的內容,啟發(fā)讀者深思。
比喻的特點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一事物來喻另一事物。結構一般由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詞(比喻關系的標志)構成。
構成比喻的關鍵:甲和乙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間必須有相似點,否則比喻不能成立。作用主要是: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
種類 :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體喻體都出現(xiàn),中間用比喻詞“像、似、仿佛、猶如”等相聯(lián)結。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體喻體都出現(xiàn),中間沒有比喻詞,常用“是”、“成了”、“變成”等聯(lián)結。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現(xiàn)本體,直接敘述喻體。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兩事物相關點,借喻取兩事物的相似點。 ④博喻。
連用幾個比喻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的相似點對同一本體進行比喻。例如: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剛出浴的美人”分別從色彩、光華、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隱約閃爍、清新潔靜等相似點來描繪出荷花的美。) 比擬的特點及作用 把物當作人來寫,或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其形式特點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寫“人”或“物”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 種類 : ①擬人。
例如: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紅旗飄飄把手招。 ②擬物。
例如:咱們老實,才有惡霸,咱們敢動刀,惡霸就得夾著尾巴跑。 夸張的特點及其作用! 夸張指為追求某種表達效果,對原有事物進行合乎情理的著意擴大或縮小。
要求使用時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礎和根據(jù),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氣氛,增強聯(lián)想,給人啟示。
幾種形式 : a、擴大夸張。例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b、縮小夸張。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張。例如:看見這樣鮮綠的麥苗,就嗅出白面饃饃的香味來了。
排比的特點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組合而成。常用強調的同一詞語重復出現(xiàn)在各個短語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其作用在于加強語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 句子排比。
例如: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設問的特點 “無疑而問”。
往往明知故問,自問自答或提出問題不需要確定答案。目的是強調問題,以引起人們注意,啟發(fā)人們進行思考。
如:社會生產力有這樣巨大的發(fā)展,勞動生產率有這樣大幅度的提高,* 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學的力量、技術的力量。 反問 反問的特點也是“無疑而問”,用疑問句的形式表示確定的意思,以加強語氣,增強表達效果,句末一般打問號,有的也可打感嘆號。
反問的形式有兩種: (1) 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們還有什么可以驕傲的呢? (2) 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例如:“難道不是我們勞動群眾創(chuàng)造了人類世界嗎?”。
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有敘述、描寫、虛構、烘托、渲染、夸張、諷刺、抒情、議論、對比等手法.
表現(xiàn)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面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xiàn)方式,首先是字詞、語句上的修辭技巧,種類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張、排比、對偶、烘托、擬人、用典等等從作品的整體上來把握它的表現(xiàn)手法時,就要注意不同文體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現(xiàn)手法豐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揚結合、象征等手法;記敘文的寫作手法如首尾照應、畫龍點睛、巧用修辭、詳略得當、敘議結合、正側相映等;議論文寫作手法如引經據(jù)典、巧譬善喻、逆向求異、正反對比、類比推理等;小說的描寫手法、烘托手法、伏筆和照應、懸念和釋念、實寫與虛寫等.表現(xiàn)手法的分析是一種很泛的題目,答題時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題目的答題要求,要簡潔準確地答題,對有些題目如欣賞寫作技巧的題,應結合上下文語境、文章題材與體裁風格等來準確把握,選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種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說塑造人物的種種手法,如散文抒發(fā)情感的種種手法等,盡量抓到得分點.
1、表達方式:
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襯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語皆情語等.
2、結構形式:
詩歌的結構形式,常見的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后分,先景后情、卒章顯志,過渡、鋪墊、伏筆等.
3、修辭手法:
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夸張\"\"排比\"\"反復\"\"象征\"寄寓 寄托等,
4、寫作技巧:
寫作技巧包括:賦比興、襯托、對比、渲染、卒章顯志、畫龍點睛、以小見大、欲揚先抑、聯(lián)想想象、語序倒置等.
5、藝術風格:
包括雄渾、曠達、豪放、俊爽、沖淡、沉郁、悲慨、婉約
八種常用修辭方法:
①比喻--使語言形象生動,增加語言色彩.
②擬人--把事物當人寫,使語言形象生動.
③夸張--為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
⑤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
⑥引用--增強語言說服力.
⑦設問--引起讀者注意、思考.
⑧反問--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對人、事、物或某些現(xiàn)象表明態(tài)度,發(fā)表意見,闡述觀點,這就是議論.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就叫議論文,也叫論說文.這種文體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報紙雜志中的社論、評論、雜感等,還有生活中的演講、辯論等都屬于這種文體.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30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