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酬崔五郎中》——唐代李白
海岳尚可傾,口諾終不移。
譯文:大海可以干枯,山岳可以倒塌,許下的諾言始終不可改變。
2、《論語·為政》——春秋孔子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譯文: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講信用,不知道他還可以做什么。
3、《俠客行》——唐代李白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
譯文:三杯熱酒下肚,便慷概許諾,愿為知己兩助擂刀,一諾重于泰山。
4、《禮記·大學·修身》——戰(zhàn)國墨翟
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譯文:意志不堅強,智慧就不會有高境界,說話不誠信,做事就不會有好結(jié)果。
5、《韓非子·解老》——戰(zhàn)國韓非
內(nèi)外相應也,言行相稱。
譯文:內(nèi)部和外部要相互對應,言行要一致。
●惟天下之至誠,為能化。
《禮記·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誠的心才能感化人?!裾\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孟子·離婁上》真誠,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誠,是為人處世之理。●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周易·家人》 言:言談。物:實際內(nèi)容。
行:行為。恒:恒心。
君子說話有根據(jù),做事有恒心。●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語·顏回·孔子語》君子用行動來說話,小人則光說不做?!裉幖骸⑹律?、臨下,皆當如誠為主。
明·薛瑄《讀書錄》 衡量自己,服膺上級,領導下屬,都應當一概以真誠為準則。●古之所謂正心而誠意者,將以有為也。
唐·韓愈《原道》正心、誠意:使心思純正,意念真誠。將:打算。
有為:有所作為。想有所作為,必須真心誠意。
●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唐·柳宗元《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 文士以德行為修養(yǎng)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誠擺在首位。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唐·韓愈《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進行修煉的人,首先要純正自己的思想。
而要純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裼心芡浦琳\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則天地可動,金石可移。
宋·蘇轍《三論分別邪正札子》 懷著極大真誠又勤勉地撰寫文章,就可以感天動地,使金石般堅固的東西也發(fā)生變化。●至誠則金石為開。
《西京雜記》卷五 至誠:極大的真誠。 金石為開:象金石般堅固的東西也被感動了。
謂真誠最能感染人?!窬\所加,金石為虧。
漢·王充《論衡·感虛》 精誠:真誠。 虧:虧蝕。
只要真心誠意從事,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誠之所感,觸處皆通。
宋·吳處厚《青廂雜記》 誠:真誠。 感:感觸。
真誠能感動一切?!袢酥俾臒o若誠實。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錄》 操履:操守。誠實是人的最高品德。
●誠能體而存之,則眾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仁說》 實行并保存真誠的心,這是人生美好的源頭,行動美好的根本。
●思誠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為思誠之本。宋·朱熹《四書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誠為準則是自我修養(yǎng)的關(guān)鍵,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舉動,又是堅持真誠的根本。
●遇欺詐之人,以誠心感動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氣薰蒸之。明·洪自誠《菜根譚》 遇到欺騙狡詐的人,用真誠之心感動他,遇到粗暴、乖張的人,用和藹的態(tài)度感化他。
●金有一分銅鐵之雜,則不精;德有一毫人偽之雜,則不純矣。明·薛瑄《讀書錄·體驗》 喻私心雜念影響人之德行的精純。
●竊以為天地之所以不息,國之所以立,賢人之德業(yè)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誠為之也。清·曾國藩《復賀耦庚中丞》竊:謙指個人的意見。
我以為天地的運轉(zhuǎn)不息,國家的建立和鞏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業(yè)的發(fā)揚和持久,關(guān)鍵在于真誠?!癜賾]輸一忘,百巧輸一誠。
清·顧圖河《任運》 考慮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敗,技藝再精巧若缺乏真誠也無法成功?!裆衲裼谥琳\。
宋·張商英《素書》 沒有比完美的真誠更神圣的了。●誠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
宋·周敦頤《通書》真誠,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業(yè)興旺的源泉。行(háng):職業(yè),事務。
●君子乾乾不息于誠。宋·周敦頤《通書·乾坤益動》第三十一章 乾乾不息:自強不息。
君子為達到至誠而自強不息?!窀腥艘哉\不以偽。
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 誠:真誠。偽:虛假。
以真誠而不是以虛偽感動別人?!裥奚硖幨?,一誠之外更無余事。
明·朱之瑜《誠誠二首》 修養(yǎng)自身品性,處理好人之間的關(guān)系,唯一靠的真誠。●圣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
《荀子·不茍》 圣人固然是無所不曉,但是不是真誠也不能感化萬民?!窬羽B(yǎng)心,莫善于誠。
《荀子·修身》 培養(yǎng)個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個人的真誠?!裰琳\無息。
《禮記·中庸》 真誠是沒有止境的。永遠以真誠自勉。
●修學不以誠,則學雜;為事不以誠,則事敗。宋·晁說之《晁氏客語》 修學:研討學問。
雜:雜亂。為事:干事情。
●刻薄不賺錢,忠厚不折本。明·馮夢龍《醒世恒言·賣沒郎獨占花魁》 刻?。豪淇釤o情,不厚道。
為人忠厚不吃虧,為人刻薄無好處。●作事必須踏實地,為人切莫務虛名。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況太守斷死孩兒》踏實地:比喻做事踏實、認真。虛名:空頭的名聲。
做事要踏實認真,不可追求空頭的名聲?!窈裾卟粴艘宰砸嬉?,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清·杜文瀾《古謠諺》 有道德的人不損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窳咴髫潱耪呒矀?。
《新唐書·陳子昂傳》廉:清廉。 貪:貪污。
信:誠實。疾偽:痛恨虛偽的行為。
疾:憎恨,厭惡。清廉的人憎恨貪婪,誠實的人厭惡虛偽。
●天不容偽。宋·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 虛偽的言行,天道不容。
●巧偽不如拙誠。北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名實篇》巧妙的虛偽不如守拙的真誠。
●華而不實,虛而無用?!俄n非子·難言》 只有華美的外表而缺乏實際的內(nèi)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實用。
●不受虛言,不聽浮術(shù),不采華名,不興偽事。漢·荀悅《申鑒·俗嫌》 不聽動聽的話語,不相信不切實際的方法,不謀取浮華的名聲,不作虛偽的事。
●大人不華,君子務實。漢·王符《潛夫論·敘錄》卓越的人不追求虛有其表,有修養(yǎng)有名望的人致力于實際。
●自古圣賢,。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為衣兮信為裳——盧照鄰《中和樂九章·總歌第九》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墩撜Z·為政》
[解讀]一個人不講信用,不知道他該怎么辦了。 孔子認為,一個人不講信用就寸步難行。在今天看來,一個企業(y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是如此。中國加入了世貿(mào)組織,也要守規(guī)則,講誠信,才能在競爭中得到發(fā)展。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解讀]說出的話一定要算數(shù),行動起來一定要堅決。一諾千金,敢作敢為,受人尊重;出爾反爾,優(yōu)柔寡斷,遭人鄙棄。果:堅決。
另外,我覺得最好的當屬西南大學編寫的古詩體《大學生誠信守則》:
言行當至誠,立世信為基。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外不詐于人,內(nèi)不欺于己。人生須信仰,終生要堅守。一諾千金價,萬難不背棄。慎思而篤行,知行要統(tǒng)一。知識浩如海,知之為知之。妙手著文章,獨創(chuàng)最為貴。誠心鑒賢達,尊重為最高。平??荚囆?,不齒為作弊。坦誠待同學,真心敬師長。文明網(wǎng)上行,爭做世人范。誠懇求助貸,及時還借款?;ㄤN應適度,常思父母難??陀^鑒自我,文不過飾非。神圣契約成,絕不隨意違。
現(xiàn)代人所作,足可以比得上任何古人的詩句,且“誠”、“信”二字兼容!
一、《陳太丘與友期 / 期行》 南北朝:劉義慶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p>
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譯文: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在中午,過了中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后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齡七歲,在門外玩耍。
陳太丘的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已經(jīng)離開了。” 友人便生氣地說道:“真不是君子?。『蛣e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
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孩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迸笥迅械綉M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家門。
二、《文侯與虞人期獵》 兩漢:劉向 魏文侯與虞人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
文侯將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之。魏于是乎始強。
譯文: 魏文侯同掌管山澤的官約定去打獵。這天,魏文侯與百官飲酒非常的高興,天下起雨來。
文侯要出去赴約,隨從的侍臣說:“今天飲酒這么快樂,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 魏文侯說:“我與別人約好了去打獵,雖然在這里很快樂,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約呢?”于是自己前往約定地點,親自取消了打酒宴。魏國從此變得強大。
三、《吳起守信》 明代:宋濂 昔吳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諾,期返而食?!?/p>
起曰:“待公而食?!惫嗜酥聊翰粊?,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來,方與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軍歟?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 譯文: 從前吳起外出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他吃飯。老朋友說:“好啊,等我回來就(到你家)吃飯。”
吳起說:“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進餐?!保墒牵├吓笥训搅税磉€沒有來,吳起不吃飯而等候他。
第二天早晨,(吳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來了,才同他一起進餐。 吳起不吃飯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說了話不算數(shù)。
他堅守信用到如此程度,這是能使軍隊信服的緣由吧!要想使軍隊信服,(作為將領)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四、《賈人食言》 清代:鄒弢 濟陰之賈人,渡河而亡其舟,棲于浮苴之上,號呼救命。
有漁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賈人曰:"我富者也,能救我,予爾百金!"漁者載而登陸,則予十金。
漁者曰:"向許百金而今但予十金?"賈人勃然作色曰:"若漁者也,一日捕魚能獲幾何?而驟得十金猶為不足乎?"漁者黯然而退。他日,賈人浮呂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漁者在焉。
或曰:"何以不就?"漁者曰:"是許金而不酬者也!"未久,賈人沒。 譯文: 濟陰有位商人,渡河的時候沉了船,趴在浮在水面的水草上呼救。
一位漁夫駕著小舟去救他,不等船劃到跟前,商人就急忙大喊:“我是濟北的大戶,你能救了我,我送給你一百兩銀子。” 漁夫用船把他載到岸上去以后,他卻只給了漁夫十兩銀子。
漁夫問他:“我救你的時候你親口許諾給我一百兩銀子,可是現(xiàn)在只給十兩,這恐怕不合理吧?”商人馬上變了臉說:“你是個打漁的,一天能有多少收入?現(xiàn)在一下子得了十兩銀子,還不滿足嗎?”漁夫很不高興地走開了。 過了些日子,這位商人坐船沿著呂梁河東下,船撞在礁石上又沉了,而那位漁夫剛好在他沉船的地方。
有人見漁夫沒動,便問他:“你怎么不去救救他?”漁夫輕蔑地回答說:“這是那位答應給我百兩銀子卻又說不算的人?!庇谑牵瑵O夫把船停在岸邊,看著那位商人在水里掙扎了一陣就沉沒于河水之中了。
五、《昔齊攻魯,求其岑鼎》 先秦:左丘明 昔齊攻魯,求其岑鼎。魯侯偽獻他鼎而請盟焉。
齊侯不信,曰:“若柳季云是,則請受之?!濒斢沽尽?/p>
柳季曰:“君以鼎為國,信者亦臣之國,今欲破臣之國,全君之國,臣所難”魯侯乃獻岑鼎。 譯文: 從前,齊國攻打魯國,要索取魯國的鎮(zhèn)國之寶-岑鼎。
魯國國君悄悄地換了另外一個鼎獻給齊君,并向齊君請求訂立合約。齊君不相信魯君會把真的岑鼎送來,便提出:“如果柳季說這是真品,那么我就接受它?!?/p>
魯君只得去請求柳季。柳季說:“您把岑鼎當作是國家的重器,而我則把信用看成立身處事的根本。
眼下你想破壞臣的根本,保全您的國家,這是臣下難以辦到的事?!濒斁裏o奈只得將岑鼎獻給齊君。
1.惟天下之至誠,為能化。
《禮記·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誠的心才能感化人。 2.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孟子·離婁上》 真誠,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誠,是為人處世之理。 3.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周易·家人》 言:言談。物:實際內(nèi)容。
行:行為。恒:恒心。
君子說話有根據(jù),做事有恒心。 4.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語·顏回·孔子語》 君子用行動來說話,小人則光說不做。 5.處己、事上、臨下,皆當如誠為主。
明·薛瑄《讀書錄》 衡量自己,服膺上級,領導下屬,都應當一概以真誠為準則。 6.古之所謂正心而誠意者,將以有為也。
唐·韓愈《原道》 正心、誠意:使心思純正,意念真誠。將:打算。
有為:有所作為。想有所作為,必須真心誠意。
7.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唐·柳宗元《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 文士以德行為修養(yǎng)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誠擺在首位。
8.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唐·韓愈《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進行修煉的人,首先要純正自己的思想。
而要純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 9.有能推至誠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則天地可動,金石可移。
宋·蘇轍《三論分別邪正札子》 懷著極大真誠又勤勉地撰寫文章,就可以感天動地,使金石般堅固的東西也發(fā)生變化。 10.至誠則金石為開。
《西京雜記》卷五 至誠:極大的真誠。 金石為開:象金石般堅固的東西也被感動了。
謂真誠最能感染人。 11.精誠所加,金石為虧。
漢·王充《論衡·感虛》 精誠:真誠。 虧:虧蝕。
只要真心誠意從事,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 12.誠之所感,觸處皆通。
宋·吳處厚《青廂雜記》 誠:真誠。 感:感觸。
真誠能感動一切。 13.人之操履無若誠實。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錄》 操履:操守。誠實是人的最高品德。
14.誠能體而存之,則眾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仁說》 實行并保存真誠的心,這是人生美好的源頭,行動美好的根本。
15.思誠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為思誠之本。宋·朱熹《四書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誠為準則是自我修養(yǎng)的關(guān)鍵,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舉動,又是堅持真誠的根本。
16.遇欺詐之人,以誠心感動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氣薰蒸之。明·洪自誠《菜根譚》 遇到欺騙狡詐的人,用真誠之心感動他,遇到粗暴、乖張的人,用和藹的態(tài)度感化他。
17.金有一分銅鐵之雜,則不精;德有一毫人偽之雜,則不純矣。明·薛瑄《讀書錄·體驗》 喻私心雜念影響人之德行的精純。
18.竊以為天地之所以不息,國之所以立,賢人之德業(yè)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誠為之也。清·曾國藩《復賀耦庚中丞》 竊:謙指個人的意見。
我以為天地的運轉(zhuǎn)不息,國家的建立和鞏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業(yè)的發(fā)揚和持久,關(guān)鍵在于真誠。 19.百慮輸一忘,百巧輸一誠。
清·顧圖河《任運》 考慮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敗,技藝再精巧若缺乏真誠也無法成功。 20.神莫神于至誠。
宋·張商英《素書》 沒有比完美的真誠更神圣的了。 21.誠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
宋·周敦頤《通書》 真誠,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業(yè)興旺的源泉。行(háng):職業(yè),事務。
22.君子乾乾不息于誠。宋·周敦頤《通書·乾坤益動》第三十一章 乾乾不息:自強不息。
君子為達到至誠而自強不息。 23.感人以誠不以偽。
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 誠:真誠。偽:虛假。
以真誠而不是以虛偽感動別人。 24.修身處世,一誠之外更無余事。
明·朱之瑜《誠誠二首》 修養(yǎng)自身品性,處理好人之間的關(guān)系,唯一靠的真誠。 25.圣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
《荀子·不茍》 圣人固然是無所不曉,但是不是真誠也不能感化萬民。 26.君子養(yǎng)心,莫善于誠。
《荀子·修身》 培養(yǎng)個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個人的真誠。 27.至誠無息。
《禮記·中庸》 真誠是沒有止境的。永遠以真誠自勉。
28.修學不以誠,則學雜;為事不以誠,則事敗。宋·晁說之《晁氏客語》 修學:研討學問。
雜:雜亂。為事:干事情。
29.刻薄不賺錢,忠厚不折本。明·馮夢龍《醒世恒言·賣沒郎獨占花魁》 刻薄:冷酷無情,不厚道。
為人忠厚不吃虧,為人刻薄無好處。 30.作事必須踏實地,為人切莫務虛名。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況太守斷死孩兒》 踏實地:比喻做事踏實、認真。虛名:空頭的名聲。
做事要踏實認真,不可追求空頭的名聲。 31.厚者不毀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清·杜文瀾《古謠諺》 有道德的人不損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 32.廉者憎貪,信者疾偽。
《新唐書·陳子昂傳》 廉:清廉。 貪:貪污。
信:誠實。疾偽:痛恨虛偽的行為。
疾:憎恨,厭惡。清廉的人憎恨貪婪,誠實的人厭惡虛偽。
33.天不容偽。宋·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 虛偽的言行,天道不容。
34.巧偽不如拙誠。北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名實篇》 巧妙的虛偽不如守拙的真誠。
35.華而不實,虛而無用。《韓非子·難言》 只有華美的外表而缺乏實際的內(nèi)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實用。
36.不受虛言,不聽浮術(shù),不采華名,不興偽事。漢·荀悅《申鑒·俗嫌》 不聽動聽的話語,不相信不切實際的方法,不謀取浮華的名聲,不作虛偽的事。
37.大人不華,君子務實。漢。
1.惟天下之至誠,為能化。
《禮記·中庸》 2.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睹献印るx婁上》 3.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周易·家人》 4.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犊鬃蛹艺Z·顏回·孔子語》5.處己、事上、臨下,皆當如誠為主。
明·薛瑄《讀書錄》 6.古之所謂正心而誠意者,將以有為也。唐·韓愈《原道》 7.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
唐·柳宗元《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 8.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唐·韓愈《原道》9.有能推至誠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則天地可動,金石可移。
宋·蘇轍《三論分別邪正札子》 10.至誠則金石為開?!段骶╇s記》卷五。
1.成語
一言九鼎 言而有信 取信于民 信誓旦旦 信守不渝
一諾千金 赤誠相待 背信棄義 信口開河 威信掃地
抱誠守真 誠至金開 修辭立誠 赤誠相待 金口玉言
言而有信 拾金不昧 路不拾遺 駟馬難追 駟不及舌
說一不二 一言為定 徙木為信 海枯石爛 指天誓日
言行一致 心口如一 表里如一 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
言必信,行必果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2.名言
(1)言不信者,行不果?!?/p>
(2)寧可失錢,不可失信 ——英國
(3)幫人要幫心,幫心要知心,知心要誠心。
(4)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論語
(5)信用重于黃金 ——德國
(6)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D?/p>
(7)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自己要誠信。 ——莎士比亞
(8)成書在理不在勢,服人以誠不以言?!巍ぬK軾
(9)誠,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巍ぶ芏仡U
(10)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資治通鑒
(11)誠實的人從來討厭虛偽的人,而虛偽的人卻常常以誠實的面目出現(xiàn)。 ——斯賓諾莎
3、有關(guān)誠信的詩句:
但見丹誠赤如血,誰知偽言巧似簧。 ——唐·白居易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樂府詩集》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秱b客行》
海岳尚可傾,口諾終不移.-----李白
凡作人貴直,而作文貴曲。 ——明·袁枚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9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