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似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此詞作于蘇軾黃州之貶后的第三個春天.它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簡樸中見深意,于尋常處生奇靜,表現(xiàn)出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著超凡脫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一方面渲染出雨驟風狂,另一方面又以“莫聽”二字點明外物不足縈懷之意“何妨吟嘯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應小序“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又引出下文“誰怕”即不怕來.徐行而又吟嘯,是加倍寫,“何妨”二字透出一點俏皮,更增加挑戰(zhàn)色彩.首兩句是全篇樞紐,以下詞情都是由此生發(fā).
“竹杖芒鞋輕勝馬”,寫詞人竹杖芒鞋,頂風沖雨,從容前行,以“輕勝馬”的自我感受,傳達出一種搏擊風雨、笑傲人生的輕松、喜悅和豪邁之情.“一蓑煙雨任平生”,此句更進一步,由眼前風雨推及整個人生,有力地強化了作者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披著蓑衣在風雨中過一輩子也處之泰然.反映作者不避風雨,聽任自然的生活態(tài)度.在風雨中,“同行皆狼狽”,而詞人卻能“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表現(xiàn)了詩人閑適、輕松、自如的心情.[1]以上數(shù)句,表現(xiàn)出曠達超逸的胸襟,充滿清曠豪放之氣,寄寓著獨到的人生感悟,讀來使人耳目為之一新,心胸為之舒闊.
過片到“山頭斜照卻相迎”三句,是寫雨過天晴的景象.這幾句既與上片所寫風雨對應,又為下文所發(fā)人生感慨作鋪墊.
結(jié)拍“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飽含人生哲理意味的點睛之筆,道出了詞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毫無差別,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云、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句中“蕭瑟”二字,意謂風雨之聲,與上片“穿林打葉聲”相應和.“風雨”二字,一語雙關(guān),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風雨,又暗指幾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風雨”和人生險途.
縱觀全詞,一種醒醉全無、無喜無悲、勝敗兩忘的人生哲學和處世態(tài)度呈現(xiàn)讀者面前.讀罷全詞,人生的沉浮、情感的憂樂,我們的理念中自會有一番全新的體悟.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今譯】
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苦辛,
如今戰(zhàn)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周星。
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
個人又哪堪言說似驟雨里的浮萍。
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下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汗青。
王維的《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杜甫的《佳人》: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綦毋潛《春泛若耶溪》:生事且彌漫,愿為持竿叟。
李白《夢游天姥呤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駱賓王《在獄詠蟬》: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王維《老將行》:莫嫌舊日云中守,猶堪一戰(zhàn)立功勛。
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樓主覺得ok? 望采納
1、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蘇軾(宋代)釋義:回頭望一眼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回去吧,對我來說,既無所謂風雨,也無所謂天晴。2、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
——《除夜寄微之》白居易(唐代)釋義:年老的軍官適合辭官了,到了明天的新年我就53歲了。3、人閑易有芳時恨,地迥難招自古魂。
——《春盡》韓偓(唐代)釋義:閑居無聊恨芳時白白流去,異地千里難招來古人精魂。4、行路難,歸去來!——《行路難·其二》李白(唐代)釋義:世路艱難,我只得歸去啦!5、江湖上,遮回疏放。
作個閑人樣。——《點絳唇·采藥歸來》陸游(宋代)釋義:放縱山水,這一回不受拘束。
做一個閑散之人。6、富貴非吾事,歸與白鷗盟。
——《水調(diào)歌頭·壬子三山被召陳端仁給事飲餞席上作》辛棄疾(宋代)釋義:富貴不是我謀求的事,還是回到帶湖的家去,與我早已訂立過同盟的老朋友白鷗聚會的好。7、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宿府》杜甫(唐代)釋義:我已忍受十年的飄零生活,把家安在這里不過勉強棲身。8、余亦謝時去,西山鸞鶴群。
——《宿王昌齡隱居》常建(唐代)釋義:我也想要謝絕世俗,來與西山鸞鶴合群。9、解佩投簪,求田問舍。
黃雞白酒漁樵社。——《陽羨歌·山秀芙蓉》賀鑄(宋代)釋義:解綬帶投冠簪,歸隱躬耕田間,黃雞白酒漁樵社。
10、比及眉未攢,腰曾折,遲了也,去官陶靖節(jié)。——《三棒鼓聲頻·題淵明醉歸圖》曹德(元代)釋義:還不如趁現(xiàn)在還沒有低眉折腰,趕快效法陶淵明辭官隱歸,落一個美名:“靖節(jié)”。
禾 熟
孔平仲
百里西風禾黍香,鳴泉落竇谷登場。
老牛粗了耕耘債,嚙草坡頭臥斜陽。
此詩中的“老?!痹谕瓿勺约阂荒甑母骱?,從“禾黍香”“谷登場”的豐收中獲得了“粗了耕耘債”的輕松與滿足。正悠閑自得地享受看主人給自己的獎賞,它不爭不怨,知足而樂,隨遇而安。這是一個知足而樂,悠然自得的形象。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今譯】
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苦辛,
如今戰(zhàn)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周星。
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
個人又哪堪言說似驟雨里的浮萍。
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下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汗青。
王維的《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杜甫的《佳人》: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綦毋潛《春泛若耶溪》:生事且彌漫,愿為持竿叟。
李白《夢游天姥呤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駱賓王《在獄詠蟬》: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王維《老將行》:莫嫌舊日云中守,猶堪一戰(zhàn)立功勛。
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樓主覺得ok? 望采納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留水尚能西。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人生在世不稱意, 明朝散發(fā)弄扁舟。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行到水窮處, 坐看云起時。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
天涯烈士空垂淚,地下強魂必噬臍。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
草不謝榮于春風,木不怨落于秋天。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詞客有靈應識我,霸才無主始憐君。
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唐代大詩人王維的一生,可謂平和沖淡有不乏精彩,他半仕半隱,參禪理佛,對博大精深的佛學具有極高領(lǐng)悟。
加上他精通詩文、著作頗多,被后世稱為“詩佛”。人生各個階段的不同經(jīng)歷,造就了王維不同類型的詩文,山水詩、邊塞詩、律詩、絕句,因為他山水田園詩最為出眾,與孟浩然合稱為“王孟”。
在留存下來的400多首詩作中,《終南別業(yè)》屬于王維的代表作,也最能體現(xiàn)出他身上的佛性。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中南別業(yè),是王維在終南山下建造的一座別墅,他半官半隱,從仕之余別在此吟詩作畫、參禪理佛。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行至中年,對人生很多事都已看淡,也看清了官場之中的黑暗與斗爭,轉(zhuǎn)而對佛理產(chǎn)生興趣,一直到晚年才在終南山下安居下來。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興致到來的時候,喜歡一個人在山路上走一走,獨來獨往,在這過程中遇到美妙之事也只有我自己知道。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在山林之中,信步而行,有時不知不覺走到了溪流盡頭,無法繼續(xù)往前,那我索性坐在山石上,慢看天邊云卷云舒。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偶然在山路上遇見一位林間父老,因為與他暢聊而忘記往返歸家的時間。
“順其自然,隨遇而安”并非出自某一首詩。
“順其自然”一詞最早出自(五代)何溥 《靈城精義》 : “骨脈配合何如合則順其自然而以正合?!被颍ㄋ危┎躺?《書經(jīng)集傳》朱文公訂正門人蔡九峯書集傳卷之三 :“ 衷而言則無有偏倚順其自然固有常性矣以稟受。”
”隨遇而安”出自清·《三俠五義》第七十七回:白玉堂道:“你我讀書人,待人接物,理宜從權(quán)達變,不過隨遇而安,行云流水。過猶不及,其病一也。兄臺豈不失于中道乎?”湯生搖頭道:“否,否。吾寧失于中道。似這樣隨遇而安,我是斷斷乎不能為也!請問足下安乎?”白玉堂道:“安?!?/p>
詞語解釋:
順其自然
近義詞:隨俗浮沉得過且過隨遇而安。
1。順其自然,逆過即是順。解釋:將順:隨勢相助。美:好事,美德。順勢相助,成全美事。亦作“順從其美”。
2、其:同“期”,期限。
3、另一個含義:遵循自然的規(guī)律展開行動。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是植物界的規(guī)則,這也是事物發(fā)展的潛在規(guī)則。這就不是指聽之任之,而是主動去發(fā)現(xiàn)和利用規(guī)律。
4 不管也不問。
隨遇而安
謂處在任何環(huán)境都能適應并感到滿足 。
隨:不是跟隨,是順其自然、不怨懟、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隨”不是隨便,是把握機遇,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隨:順從;遇:遭遇。指能順應環(huán)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滿足。{“隨緣不是得過且過,因循茍且,而是盡人事,聽天命。"}
指能順應環(huán)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滿足。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3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