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勤求》晉代:葛洪
原文:
明師之恩,誠為過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
譯文:賢明的老師的恩情, , 簡直勝過了天地的博大, 比我的父毌對我付出的還要多。
2、《荀子·修身》戰(zhàn)國:荀子
原文: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
譯文:人不守禮就沒法生存,做事不守禮就不能成功,國家不守禮則不安寧。
3、《荀子·勸學》戰(zhàn)國:荀子
原文:學之經(jīng),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
譯文: 崇敬良師是最便捷的學習途徑 其次那就是崇尚禮儀了
4、《論語.子路》戰(zhàn)國:孔子
原文: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譯文:君子寬宏大量,胸襟開闊,光明磊落,雖然舒泰自如,但是絕不驕傲。小人雖然表面驕傲,但是內心是自卑的,所以心境就不泰然了。
5、《道德經(jīng)》戰(zhàn)國:老子
原文:
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
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譯文:如果你不自夸,天下就沒有人與你爭高下;如果你不自大,天下就沒有人與你爭功勞。
1、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三國志·魏書》。釋義: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
2、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春秋).《孟子·離婁上》。 釋義: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能做為兒子。
3、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春秋)《孟子·梁惠王上》釋義:在贍養(yǎng)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系的老人。在撫養(yǎng)教育自己的小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小孩。
4、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春秋)《孟子·盡心上》。 釋義:親近孝順自己的父母,就是仁,尊敬自己的兄長,就是義。
5、弟子入則孝,出則弟。——(春秋)《論語·學而第一》。釋義: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
6、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秳駡笥H恩篇》。釋義: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
7、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明)《增廣賢文》釋義:妻子賢惠,丈夫的災禍就很少;兒子孝順,父親的心地就很寬暢。
8、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清)李毓秀《弟子規(guī)》。 釋義:父母疼愛你,你孝敬其父母來就很是正常的一件事,父母憎惡你的,對你不好,你還是繼續(xù)孝順父母,那才是真正的賢德孝順的人。
9、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清)李毓秀《弟子規(guī)》。釋義: 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
10、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春秋)《孟子·離婁上》。 釋義: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名言就有: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兩人,更相為命。(李密)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將出牽衣送,未歸倚閣望。(黃遵憲)
子孝父心寬。(陳元靚)
老年時像青年一樣高高興興吧!青年,好比百靈鳥,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鶯,應該有他的夜曲。(康德)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孟郊)
母親的心是兒女的天堂。(意大利諺語)
我望著搖籃,我的兒子在成長,我沒有休息的權利?。ê稳ゑR蒂)
老來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司湯達)
對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僅表現(xiàn)于口頭上,而且應體現(xiàn)于實際中。(戴維·德克爾)
對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報答,也是對人類勞動的尊重。(俗語)
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于如何愛護兒童。(蘇霍姆林斯基)
與其批評孩子,不如做個榜樣。(茹貝爾)
必須拿出父母全部的愛、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養(yǎng)出偉大的人來。(馬卡連柯)
沒有父母的愛培養(yǎng)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馬卡連柯)
子女對父母有贍養(yǎng)扶助的義務。(俗語)
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時也沒有人來扶助。(印度諺語)
用毆打來教育孩子,不過和類人猿教養(yǎng)它的后代相類似。(馬卡連柯)
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魯迅)
莫把心愛的兒子留在你身邊,放他出外鍛煉才會名滿天下。(泰國諺語)
為了孩子,我的舉動必須非常溫和而慎重。(馬克思)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献樱?
子曰:孝,天之經(jīng),地之義,民之行也。(康熙)人,更相為命
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養(yǎng)
名言就有: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祖孫兩人,更相為命。(李密)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 將出牽衣送,未歸倚閣望。(黃遵憲) 子孝父心寬。
(陳元靚) 老年時像青年一樣高高興興吧!青年,好比百靈鳥,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鶯,應該有他的夜曲。(康德)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孟郊) 母親的心是兒女的天堂。(意大利諺語) 我望著搖籃,我的兒子在成長,我沒有休息的權利!(何塞·馬蒂) 老來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
(司湯達) 對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僅表現(xiàn)于口頭上,而且應體現(xiàn)于實際中。(戴維·德克爾) 對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報答,也是對人類勞動的尊重。
(俗語) 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于如何愛護兒童。(蘇霍姆林斯基) 與其批評孩子,不如做個榜樣。
(茹貝爾) 必須拿出父母全部的愛、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養(yǎng)出偉大的人來。(馬卡連柯) 沒有父母的愛培養(yǎng)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
(馬卡連柯) 子女對父母有贍養(yǎng)扶助的義務。(俗語) 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時也沒有人來扶助。
(印度諺語) 用毆打來教育孩子,不過和類人猿教養(yǎng)它的后代相類似。(馬卡連柯) 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
(魯迅) 莫把心愛的兒子留在你身邊,放他出外鍛煉才會名滿天下。(泰國諺語) 為了孩子,我的舉動必須非常溫和而慎重。
(馬克思)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献樱?子曰:孝,天之經(jīng),地之義,民之行也。(康熙)人,更相為命 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養(yǎng)。
名人名言---尊嚴篇1:人必自悔然后人悔之,家必自毀然后毀之,國必自伐然后人伐之。
―――《孟子》2:人受到震動有種種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經(jīng)上;有的是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強烈的、最持久的則是在個人尊嚴上。―――約翰?高而斯華餒3:每一個正直的人都應該維護自己的尊嚴。
―――盧梭4:自尊,迄今為止一直是少數(shù)人所必備的一種德性。凡是在權力不平等的地方,它都不可能在服從于其他人統(tǒng)治的那些人的身上找到。
―――羅素5:沒有自我尊重,就沒有道德的純潔性和豐富的個性精神。對自身的尊重、榮譽感、自豪感、自尊心―――這是以塊磨練細膩的感情的礪石。
―――蘇霍姆林斯基6:自尊自愛,作為一種力求完善的動力,卻是一切偉大事業(yè)的淵源。―――屠格涅夫7:高度的自尊心不是驕傲、自大或缺乏自我批評精神的同義詞。
自尊心強的人不是認為自己比別人優(yōu)越,而只是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夠克服自己的缺點。―――伊?謝?科恩8:人要想對自己的尊嚴有所覺悟,就必需謙虛。
的確,人性是尊嚴的,但這樣說還是不甚明確的,也是不完整的。說人是尊嚴的,這只限于沒有私心的、利他的、富于憐憫的、有感情的、肯為其他生物和宇宙獻身的這種情況。
―――湯因比9:尊嚴是文明,但又像一層貼在臉上的東西一樣容易脫落。―――陳家琪10:我們可以把我們的財物、生命轉借給我們的朋友,以滿足他們的需求,但是,轉讓尊嚴之名,把自己的榮譽安在他人頭上,這卻是罕見的。
―――蒙田。
1.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2.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guī)》。
3.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 出自《孝經(jīng)》。
4.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面帶歡。
5.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6.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出自《勸報親恩篇》。
7.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出自《名賢集》。
8.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出自《三國志·魏書》。
9.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10.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1 .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12.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13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出自《勸報親恩篇》。
14.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李毓秀《弟子規(guī)》。
15.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guī)》。
16.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guī)》。
17.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出自(明)《增廣賢文》。
1、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
2.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
3.孝是天經(jīng)地義的。
4.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
5.意,面帶歡笑。
6.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
7.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fā)現(xiàn)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
8.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
9.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p>
10.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
11 .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p>
12. 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p>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5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