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寫東風的詩句: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2、描寫南風的詩句:
五月南風興,思君下巴陵。
3、描寫西風的詩句: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4、描寫北風的詩句: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1、描寫東風的詩句: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韓翃>)
2、描寫南風的詩句: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白居易〈觀刈麥〉)
五月南風興,思君下巴陵
3、描寫西風的詩句: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晏殊:《蝶戀花》)
4、描寫北風的詩句: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高適:《別董大》)
含情顧廣庭,愿勿沉西方?!獨W陽詹《玩月》
西方真人誰所見,衣被七寶従雙狻?!K軾《記所見開元寺吳道子畫佛滅度以答子由》
以此一香應(yīng)發(fā)心,東方出日西方雨?!S庭堅《南山羅漢贊十六首》
客從何處來,云我之西方?!奶煜椤端蛣⑵浒l(fā)入蜀》
中年妻子累,往世西方愿?!悗煹馈肚飸咽住?/p>
西郎何事面西方?欲會東郎隔大江。——曹鄴《西郎山》
提出西方白帝驚,嗷嗷鬼母秋郊哭?!钯R《春坊正字劍子歌》
昔為東掖垣中客,今作西方社內(nèi)人。——白居易《臨水坐》
異哉西方神,現(xiàn)此水精域。——程本立《雪佛碑》
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生在帝王家?——愛新覺羅·福臨《順治歸山詩》
日出東方隈,似從地底來。
歷天又入海,六龍所舍安在哉?!度粘鋈胄小罚ɡ畎祝╆諏⒊鲑鈻|方,照吾檻兮扶桑;撫余馬兮安驅(qū),夜皎皎兮既明。
《九歌 東君》(屈原)客從東方來,衣上灞陵雨。問客何為來,采山因買斧。
《長安遇馮著》(韋應(yīng)物)有多少風流人物?盜跖莊蹻流譽后,更陳王奮起揮黃鉞。歌未竟,東方白。
《賀新郎·讀史》(毛澤東)青山欲銜半邊日。銀箭金壺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
東方漸高奈樂何?!稙鯒罚ɡ畎祝〇|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
何用識夫婿? 白馬從驪駒;青絲系馬尾,黃金絡(luò)馬頭;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余。《陌上?!罚h無名氏)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清平樂·會昌》(毛澤東)欲知山高低,不見東方白。
《東樓曉》(白居易)夙駕送舉人,東方猶未明?!对缢团e人入試》(白居易)微微西風生,稍稍東方明。
《寄崔少監(jiān)》(白居易)南山青沉沉,東方白漫漫。街心若流水,城角如斷岸。
《和望曉》(白居易)曾在東方千騎上,至今躞蹀馬頭高?!冻醯铰逑麻e游》(白居易)野花數(shù)把黃金英。
晝游四看西日暮,夜話三及東方明?!肚锶张c張賓客》(白居易)惟昔仗孤劍,十年朝八荒。
人言生處樂,萬乘巡東方。《沛中懷古》(鮑溶)東方暮空海面平,驪龍弄珠燒月明。
海人驚窺水底火,百寶錯落隨龍行。浮心一夜生奸見,月質(zhì)龍軀看幾遍。
《采珠行》(鮑溶)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
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
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參考資料古詩文網(wǎng):http://so.gushiwen.org/。
《東方》 年代: 宋 作者: 張耒 東方未明更五鼓,星河寥寥寒雁度。
鐺鐺鳴鐸誰家車,陌上驅(qū)牛輾霜去。 北風吹面足踏冰,村南早飯?zhí)煳疵鳌?/p>
年年輸稅洛陽城,慎莫后期官有刑。 西烏夜飛 無名氏 日從東方出, 團團雞子黃。
東方千余騎, 夫婿居上頭。————陌上桑 漢無名氏 日出入行 李白 日出東方隈,似從地底來。
歷天又入海,六龍所舍安在哉。 其始與終古不息,人非元氣安得與之久裴徊。
草不謝榮春風, 木不怨落于秋天。誰揮鞭策驅(qū)四運,萬物興歇皆自然。
羲和羲 和,汝奚汩沒于荒淫之波。魯陽何德,駐景揮戈。
逆道違天,矯誣實多。吾將囊括大塊,浩然與溟涬同科。
烏棲曲 李白 姑蘇臺上烏棲時,吳王宮里醉西施。吳歌楚舞歡未畢, 青山欲銜半邊日。
銀箭金壺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 東方漸高奈樂何。
東樓曉 白居易 脈脈復脈脈,東樓無宿客。 城暗云霧多,峽深田地窄。
宵燈尚留焰,晨禽初展翮。 欲知山高低,不見東方白。
《花心動·漸漸東方》 年代: 元 作者: 王哲 漸漸東方,漸沖和鮮明,秀靈相接。漸次轉(zhuǎn)遷南陸,陽晶熾赫。
暑炎光曄。漸令西境金華聚,漸輪在北相凝浹。
漸成悟,漸見四時,怎生拈捻。漸漸須臾歲業(yè)。
漸別作仙家,景堪招攝。漸把氣神煉,變真丹就上,愈加調(diào)燮。
漸知行入前程路,漸分朗、足開云躡。漸無做,漸高道成德獵。
含情顧廣庭,愿勿沉西方。
——歐陽詹《玩月》西方真人誰所見,衣被七寶従雙狻?!K軾《記所見開元寺吳道子畫佛滅度以答子由》以此一香應(yīng)發(fā)心,東方出日西方雨。
——黃庭堅《南山羅漢贊十六首》客從何處來,云我之西方?!奶煜椤端蛣⑵浒l(fā)入蜀》中年妻子累,往世西方愿。
——陳師道《秋懷十首》西郎何事面西方?欲會東郎隔大江。——曹鄴《西郎山》提出西方白帝驚,嗷嗷鬼母秋郊哭。
——李賀《春坊正字劍子歌》昔為東掖垣中客,今作西方社內(nèi)人?!拙右住杜R水坐》異哉西方神,現(xiàn)此水精域。
——程本立《雪佛碑》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生在帝王家?——愛新覺羅·福臨《順治歸山詩》。
西烏夜飛 無名氏
日從東方出,
團團雞子黃。
東方千余騎,
夫婿居上頭?!吧仙?漢無名氏
日出入行 李白
日出東方隈,似從地底來。歷天又入海,六龍所舍安在哉。
其始與終古不息,人非元氣安得與之久裴徊。草不謝榮春風,
木不怨落于秋天。誰揮鞭策驅(qū)四運,萬物興歇皆自然。羲和羲
和,汝奚汩沒于荒淫之波。魯陽何德,駐景揮戈。
逆道違天,矯誣實多。吾將囊括大塊,浩然與溟涬同科。
烏棲曲 李白
姑蘇臺上烏棲時,吳王宮里醉西施。吳歌楚舞歡未畢,
青山欲銜半邊日。銀箭金壺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
東方漸高奈樂何。
東樓曉 白居易
脈脈復脈脈,東樓無宿客。
城暗云霧多,峽深田地窄。
宵燈尚留焰,晨禽初展翮。
欲知山高低,不見東方白。
一、中西抒情詩的產(chǎn)生及傳統(tǒng)。
中西抒情詩的產(chǎn)生都是個人意識增強的結(jié)果。但其中的個人意識有所不同。
西方古代抒情詩要求抒發(fā)個人主觀的思想情感;中國古代抒情詩總是把個人價值蘊含于社會價值之中,即“小我”之中有“大我”。 二、中西詩歌情趣。
中西方詩個的不同品格,主要源于社會文化的差異。 中國文化建立在儒道的基礎(chǔ)上。
儒家重人事、倫理教化,內(nèi)圣外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追求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成為儒家的最高理想。這使中國詩歌亦強調(diào)詩的教化作用、使用價值。
而追求人的精神超脫、回歸自然的道家,歸根結(jié)底仍是偏重人事——老子老于世故,莊子的超越精神走向的亦是齊生死、泯物我、一是非,而不是西方式的宗教世界。因而,對于中國詩人來說,他們不滿現(xiàn)實之余,在尋求解脫之時,自然往往成為他們唯一的皈依,因而,中國詩人很少離開人事去窮盡宇宙的本源、精神的本質(zhì)。
希臘文化和基督教精神,使西方文化一方面重感情、重現(xiàn)世享樂,另一方面又具有一種彼岸超越意識。這使得西方詩歌一方面在大力弘揚英雄主義、個人主義精神,渲染人之常情,另一方面在現(xiàn)實關(guān)注中又常常保持一種超越精神,尋求人的終極拯救,因而代表終極價值的尋求的宗教精神時時貫穿于詩歌之中,使不少詩歌往往有一個主宰宇宙的神明高居其上或蘊含其中。
從《荷馬史詩》、《神曲》、《浮士德》、華茲華斯、拜倫、雪萊、雨果到艾略、葉芝、瓦雷拉……莫不如此。 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導致中國詩人更多致力于人與社會現(xiàn)實倫理的溝通,人與自然的默契;西方詩人則更偏重于揭示人與自我、人與神的關(guān)系。
鑒于此,下面僅就愛情與自然兩大主題,探討中西抒情詩的差異。 (一)、愛情抒情詩 中西愛情詩都歷史悠久,但情趣各異。
中國愛情詩多寫婚媾之后或之外,構(gòu)建了一個“怨”之境界(如從先秦到漢唐甚至元宋均如此);而且羞于表達愛情。閨怨多出自男性,卻偏偏要借女性之口訴說綿綿思念之情。
不少詩歌本來是典型的愛情詩,也被后人解作忠君愛國之詩。如《詩經(jīng)?卷耳》、《《詩經(jīng)?蒹葭》等。
西方愛情詩則大多數(shù)寫于婚媾之前,愛情本身就成為詩人著力歌頌的對象,表現(xiàn)對愛情的大膽追求(從古希臘到文藝復興、十九世紀的彭斯、拜倫、雪萊、普希金、雨果、裴多菲等都如此)。古希臘抒情詩人薩福的詩歌亦大多以愛情為主題,而且非常熱烈。
如《相思》: 媽呀,親愛的媽呀! 我哪有心織布 , 我心里已經(jīng)充滿了 對那個人的愛慕。 有時,這種對愛情的追慕甚至上升為人生永恒追求。
20世紀法國詩人普列維爾的《公園里》就道盡了瞬間與人生之永恒的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 一千年一萬年 也難以 訴說盡 這瞬間的永恒 你吻了我 我吻了你 在冬日朦朧的清晨 清晨在蒙蘇利公園 公園在巴黎 巴黎是地上一座城 地球是天上一顆星。 在愛情被永恒化的同時,有時也被神性化了,構(gòu)成從此岸走向永恒的彼岸之中介。
如但丁的《新生》是獻給他一生孜孜以求的貝婭特麗采,他把貝婭特麗采當作了從天國來又回歸天國的天使。對她的追慕構(gòu)成了對人生之永恒之美的追尋: 看來你是一個神祇從天國來到大地 顯示神奇 ………… 彼特拉克的《歌集》第七十二首也是如此: 高雅可愛的夫人啊, 從你閃動的眸子里, 我窺見了指引我通向天國的溫柔之光; 你眼睛里映照的只有愛情和我, 誰都知道,你這隱約閃現(xiàn)的光芒 出自你那搏動的心房。
這光芒引導我從善向上, 使我走向光明榮耀的人生終極; ………… (二)自然抒情詩 自然情趣的興起乃是詩歌發(fā)展中的大事,但自然真正入詩,中國是在魏晉(公元220—420)的山水田園詩,而西方則是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浪漫主義詩歌。此前詩歌中出現(xiàn)的自然,并非獨立的主體,不過是背景、陪襯而已。
中西詩人的自然抒情詩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都把自然作為回避現(xiàn)實的精神皈依,但在對待自然的態(tài)度上又有區(qū)別。 泯滅物我的界限,追求與自然的默契與欣合。
這是中國詩人對待自然的態(tài)度。如中國魏晉時期的隱逸詩人陶淵明。
西方詩人對待自然則更多的是主體對客體的移情,試圖從自然山水中去追尋一個形而上的超越本體。如浪漫主義時期英國湖畔派的代表華茲華斯,就是如此。
他甚至將自然神化,把大自然看作“神圣的設(shè)計“,其中有不可思議之妙諦,構(gòu)成了一種泛神主義的態(tài)度。 這種不同就形成了中西方詩人與自然遇合的不同境界。
禪宗中有一禪師談到自己參禪的境界: 老禪三十年前來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 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然是見山只是山,見誰只是水。
這里強調(diào)的是人與自然遇合的三種境界:第一種以無智之心感應(yīng)山水,乃初民之詩。第二種,通過認識記憶的思維活動去感應(yīng)山水。
第三種回歸物象,對山水自然的存在作無條件無條件的認可,從而進入禪的無語界。華茲華斯突出的是主體對客體的觀照、意志投注,在感悟山水的同時作形而上意義的追尋,因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p>
中國詩人則強調(diào)山水本身即是宇宙萬物不息之道。山水是道,目擊存道,回歸自然物象本身,物各自然,。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4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