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峰倒影山浮水,無水無山不入神?!沁~《桂林山水》
物理原理:光的反射與折射。
譯文:群山疊立在水中,水中有群山的倒影,沒有哪一座山不引人入勝,沒有哪的水不吸引人。
二、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唐·張繼《夜泊楓江》
物理原理:聲音的傳播。
譯文: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鐘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三、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啤だ畎住锻扉T山》
物理原理:相對于地面的青山是靜止的,但以運動的船為參照物,青山就變?yōu)檫\動的,以河岸為參照,孤帆從日邊來。
譯文:兩岸青山對峙美景難分高下,遇見一葉孤舟悠悠來自天邊。
四、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啤ぐ拙右住洞罅炙绿一ā?/p>
物理原理:地勢越高,氣溫回升越慢,在同一季節(jié),山上的氣溫要比山下的低。
譯文:在人間四月里百花凋零已盡,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剛剛盛開。
五、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唐·李白《將進酒》
物理原理:水循環(huán)。
譯文:那黃河之水那從天上奔騰而來,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再也沒有回來。
關(guān)于“物理”的詩句有:
1. 乘除信物理,感慨擊所逢?!甏?宋 作者: 文天祥《彭城行》
2. 達人窮物理,嗜理如嗜炙?!甏?宋 作者: 陳著《次韻戴成叔》
3. 事體須是為物理,人情安處是天機。———年代: 宋 作者: 邵華《首尾吟》
4. 細宗天時知物理,常將儆戒保和來?!甏?宋 作者: 汪應(yīng)辰《太上皇后合端午帖子詞》
5. 細推萬物理,榮謝相乘除?!甏?宋 作者: 王炎《梅花》
6. 靜坐觀物理,令人添鬢絲?!甏?宋 作者: 張嵲《雜興》
7. 細思物理須知止,何用區(qū)區(qū)只強顏?!甏?宋 作者: 吳芾《又登碧云亭感懷三十首》
8. 青山盡解招人醉,得失到頭皆物理。———年代: 元 作者: 劉致《山坡羊·云山有意》
9. 古時君臣合,可以物理推。賢人識定分,進退固其宜?!甏?唐 作者: 杜甫《述古三首》
10. 鷗鳥似能齊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甏?唐 作者: 羅隱《清明日曲江懷友》
11. 無柰物理難齊。嘆魚蝦苦瘦,雁鶩多肥。———年代: 元 作者: 梁寅《金菊對芙蓉 秋思》
12. 人生真苦相,物理忌孤芳?!甏?宋 作者: 黃庭堅《次韻師厚萱草》
13. 而余昏狂不自度,欲盡物理窮毫絲?!甏?宋 作者: 王令《原蝗》
14. 時來不自由,物理將無同?!甏?明 作者: 唐時升《園中十首》
15. 也知物理關(guān)人事,歷盡崎嶇心始灰?!甏?宋 作者: 釋紹曇年代: 明 作者: 唐時升《頌古五十五首》
16. 豈伊物理變?信是土宜別?!甏?唐 作者: 白居易《桐花》
一、群峰倒影山浮水,無水無山不入神。
——近代·吳邁《桂林山水》物理原理:光的反射與折射。譯文:群山疊立在水中,水中有群山的倒影,沒有哪一座山不引人入勝,沒有哪的水不吸引人。
二、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啤埨^《夜泊楓江》物理原理:聲音的傳播。
譯文: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鐘的聲音傳到了客船。三、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唐·李白《望天門山》物理原理:相對于地面的青山是靜止的,但以運動的船為參照物,青山就變?yōu)檫\動的,以河岸為參照,孤帆從日邊來。譯文:兩岸青山對峙美景難分高下,遇見一葉孤舟悠悠來自天邊。
四、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物理原理:地勢越高,氣溫回升越慢,在同一季節(jié),山上的氣溫要比山下的低。
譯文:在人間四月里百花凋零已盡,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剛剛盛開。五、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唐·李白《將進酒》物理原理:水循環(huán)。譯文:那黃河之水那從天上奔騰而來,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再也沒有回來。
朝辭白帝彩云間,光的折射和反射。
千里江陵一日還,路程與時間的關(guān)系。
兩岸猿聲啼不住,聲音的產(chǎn)生與傳播。
輕舟已過萬重山,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一、古詩詞中的能量知識
1. 蘇軾的詩詞“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詩詞中涉及到能量轉(zhuǎn)化情況是彈性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
2、李白詩詞“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詩詞中的瀑布蘊藏著巨大的機械能。
二、古詩詞中的參照物知識
1、毛澤東的詩詞“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萬千河”是,其中“坐地”是相對于地面是靜止的,而“日行”則是相對于太陽在運動。
2、李白《望天門山》一詩中寫到“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扒嗌较鄬Τ觥笔且源瑸閰⒄瘴?,“孤帆日邊來”是以河岸為參照物。
3、《閃閃紅星》歌詞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爸衽沤杏巍笔且源蟮貫閰⒄瘴?,而“青山兩岸走”是以船為參照物。
4、“昨夜一陣大風,把井吹到籬笆外面去了”。井被吹走籬笆墻外是以籬笆為參照物的。
三、古詩詞中的熱學和分子動理論知識
1、陸游《村居山喜》中“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詩詞中“花氣襲人”是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做無規(guī)則運動加快的結(jié)果,而溫度影響分子運動的激烈程度。
2、張旭《山中留客》中“縱使晴明無雨色,乳暈深處亦沾衣”。——露的形成(液化)。
3、白居易《暮江吟》“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露的形成(液化)。
我網(wǎng)上搜索的: 1、千里江陵一日還:運動速度大 2、輕舟已過萬重山:這句詩是以山為參照物,船相對于山是運動的 3、無邊落木蕭蕭下:樹葉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地面落 4、不盡長江滾滾來:江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地勢低的地方流動 5、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相對運動的描述,由于自己的船沒有動,旁邊的船相對于自己都在運動中 6、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在我國,東方比西方地勢低,江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低處流動。
(物理+地理) 7、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由于月亮離地球遠,所以月光照射的范圍大。
(物理+地理) 8、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說明1、聲音的傳播不會互相干擾;2、聲音可繞過障礙物傳播。
9、五月天山雪,無風只有寒:說明緯度高的地方,由于接受陽光的熱量少,寒冷的天氣時間長。(物理+地理) 10、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草黃了,動物由于沒有了保護色的偽裝,讓天空中的鷹看得更清楚了,這是光現(xiàn)象;由于地上沒有了雪,馬跑得更快了,這是力學現(xiàn)象。
11、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前一句說明大地(固體)傳播聲音的能力比空氣強。 12、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看起來像雪(白色),但是通過味道的辨別,知道物質(zhì)的本質(zhì),并且暗香的來是因為分子的運動產(chǎn)生的。
(物理+化學) 13、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前一句是說由于地球重力的作用,各處的連接大海的江水的水平面與海平面在同一高度。 14、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物理現(xiàn)象同第6句詩。
15、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根據(jù)聲音的音色判斷發(fā)出聲音的物體。 16、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拉滿的弓含有彈性勢能。
17、飛流直下三千尺:從高處落下的水中,包括重力勢能與動能的轉(zhuǎn)化。 18、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運動的空氣(風)具有動能。
19、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聲音可以傳遞信息,通過犬吠,知道有人回來。 20、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登高才能遠望。
(物理+地理) 呵呵,想了一個多小時,才回憶出這些來,所以沒有將同種現(xiàn)象進行分類整理,望樓主可以滿意,如果樓主遍翻古詩詞,肯定能找出更多的答案。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39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