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鹮:別名,為鸛形目、鹮科、彩鹮屬鳥類,原產(chǎn)于非洲、歐洲南部及亞洲部分地區(qū)。我國上海、浙江、福建、廣東等地有分布。野生于淺水湖泊、沼澤、河流、水塘、水淹平原、濕草地、水田、水渠等淡水水域,有時也到海邊河流入海口和其他海域。1766年命名。頭部除面部裸出外皆被羽,體羽大部為青銅栗色,嘴長而下彎,呈黑色。叫聲為帶鼻音的咕噥聲,于巢區(qū)發(fā)出咩咩及咕咕的叫聲。我國1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喜結小群,白天活動和覓食,晚上飛到離覓食水域較遠地方的樹上棲息。多成直線排列,或編隊飛回共棲處,常與白鷺及蒼鷺混群營巢。兩翅煽動較快,滑翔技巧亦很好,善飛行,通常飛行距離較遠。已瀕臨滅絕。
彩鹮形態(tài)特征 >
體長48-66cm,翼展80-95cm,重480-800g。臉部裸露,裸皮及眼圈鉛色。頸、上背、肩和最內側翼上覆羽色深,富有栗色。體羽多為紅褐色,頭頂、頭側、頦、前喉等均具紫綠色光澤。下背、腰、尾上覆羽具紫綠色光澤。飛羽黑色,尾羽黑色,基部具緣色光澤,其余部分具紫色光澤。腋羽和尾下覆羽深紫色,體下余部羽毛栗色。虹膜灰、褐或斑灰和褐色,眼周和臉裸露皮膚非繁殖期紫黑色,繁殖期臉為淡藍色。鳥喙深鉛色或鉛褐色。跗蹠與趾黃褐色,膝部青銅色。
彩鹮生活習性 >
飛行時頭頸向前伸直,腳伸出到尾羽的后面,主要靠兩翼鼓動,但其間也進行滑翔,飛行時呈密集的小群或呈拖長的V字隊形飛翔。有時飛得很高,然后又頭朝下的急劇落下。
彩鹮飼養(yǎng)方法 >
主要以水生昆蟲、昆蟲幼蟲、蝦、甲殼類、軟體動物等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有時也吃蛙、蝌蚪、小魚、蜘蛛和小蛇等小型脊椎動物,通常單獨或成小群覓食。覓食時一邊在水邊慢步行走,一邊將長而彎曲的嘴插入泥地或淺水中探覓食物,或者捕食所看見的表層食物。有時為了探覓水底食物甚至將整個頭部完全浸入了水中。有時也跑動追捕食物。
彩鹮雌雄分辨 >
幼鳥體羽主要為暗綠色,無光澤,頭和頸灰褐色,臉有白色斑點,頭和頸具白色條紋,頭頂上面有一小的白斑,下體褐色,微綴有銅綠色,嘴有粉紅色逐漸變?yōu)榘瞪_暗灰橄欖色。虹膜暗褐色。
彩鹮繁殖方式 >
在春季成群營巢于低矮的樹上,巢主要由枯枝或干蘆葦莖和葉構成,巢內放少許草莖和草葉。營巢由雄鳥和雌鳥共同承擔。每窩產(chǎn)卵2-6枚,通常4枚。卵的形狀為卵圓形,顏色為藍色。通常第一枚卵產(chǎn)出后即開始孵卵,由雄鳥和雌鳥共同承擔,雄鳥主要在白天孵卵,晚上則由雌鳥孵卵,孵化期為21天。雛鳥為晚成性,孵出后由親鳥共同喂養(yǎng)。親鳥通?;氐匠仓泻髮⑹澄锿鲁?,或由雛鳥將嘴伸到親鳥的喉囊中啄食。雛鳥大約在25-28日齡時可以離巢飛翔。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寫作基礎 | 作文指導 |
寫作經(jīng)驗 | 寫作方法 |
文學常識 |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8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