嗲怎么讀
1、讀:【diǎ】;
2、嗲的釋義:形容撒嬌的聲音或姿態(tài):嗲聲嗲氣。好;優(yōu)異:味道蠻嗲!
3、嗲的組詞:發(fā)嗲、太嗲、嗲嗲、嗲菜、老嗲、嗲娘、嗲聲嗲氣;發(fā)嗲[fā diǎ]撒嬌。太嗲[tài diǎ]湘語中的稱呼語。嗲嗲[diǎ diǎ]長輩,不同語言片區(qū)有不同含義。嗲菜[diǎ cài]話行為很撒嬌的女朋友。老嗲[lǎo diǎ]湘語方言中的一種稱呼語。
嗲,是一個漢語詞匯,部首是口,總筆畫為13筆。筆順讀寫:豎、橫折、橫、撇、點、撇、捺、撇、橫撇、點、撇、橫撇、點。形容撒嬌的聲音或態(tài)度。組的詞有嗲聲嗲氣、嗲姐姐、沙嗲。“嗲”詞匯的形成與發(fā)展與它生長的土地密切相關(guān)。無論是所謂的吳越文化、海派文化,還是為后人所道的長三角文化,都彰顯出“嗲”與這片土地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1、組詞
發(fā)嗲、嗲菜、老嗲、嗲嗲、嗲娘、太嗲、嗲聲嗲氣。
2、“嗲”的起源與發(fā)展
在“嗲”的起源方面,學(xué)術(shù)界沒有統(tǒng)一的定論,有人認為它源于蘇州,有人認為它源于上海,更多的人則認為它源于常州。在這里筆者支持大多數(shù)人的觀點,認為它源于常州。而常州話中的“嗲”最多的意思就是表示“什么”,與北方話中的“啥”意思相近。據(jù)一些專家學(xué)者考證,近人說常州話的“嗲”本字就是古漢語里的疑問詞“底”。“底”作“什么”古已有之,唐代顏師古《匡謬正俗》:“俗謂何物為底”;趙翼《陔余叢考》四三:“江南俗語何物為底物,何事為底事,唐以來已入詩詞中?!笨梢姟暗住弊鳛椤笆裁础钡耐ㄋ滓饬x早已流入民間,詩文里也常用?!稑犯娂で迳糖o一·子夜四時歌秋歌十三》“寒衣尚未了,郎喚儂底為”;《北史·藝術(shù)傳·徐之才》:“之才謂坐者曰:‘個人諱底?’”;杜牧《春末題池州弄水亭》詩:“為吏非循吏,論書讀底書”;白居易《放言詩》:“朝真暮偽何人辨,古往今來底事無?”宋范成大《雙燕詩》:“底處雙飛燕,銜泥上藥欄?!鼻宕鷧莻I(yè)《滿江紅·蒜山懷古》詞:“白面書生成底用?蕭郎裙屐偏輕敵”。像《子夜四時歌》正是六朝樂府中的吳歌。馮沅君在《吳歌聲中幾個字》中寫到“底”,“不獨可以作為疑問形容詞,也可作疑問代名詞,吳聲歌中的‘底’大都屬于后者”。顧頡剛《吳歌·吳歌小史》里收集的常州民歌里《嘭嘭嘭》唱:“嘭嘭嘭,做刁得?磨竹刃;做刁得?劈蔑蔑。做刁得?箍蒸籠。做刁得?做花花團子。做刁得?娘家去。娘家那塊?娘家天上……”,此處“刁”與“底”所指相同,也表明表示疑問的代詞“底”在常州話里讀音接近“刁”。其實這個代詞不只常州人講,周邊地方都說,如宜興講“底個”,丹陽說“底告”,靖江稱“底高”,而呂墅就講“嗲”,發(fā)音與常州話非常接近。溧陽、金壇也發(fā)類似的音。更是與龔自珍在《金壇方言小記》中說:“問詞曰爹。問何所作曰作爹特。問何等物也曰爹東西?!倍鴣碜怨懦V菀泼竦耐|地區(qū)方言也與今天的常州方言保持一致稱“嗲”。
如此看來,“嗲”是一個相當(dāng)古老的詞,還是有點文化“底”蘊的詞。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3.01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