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笄怎么讀 及(jí)、笄(jí)。及笄,漢語詞語。又叫“既笄”。詳細釋義:《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编嵭ⅲ骸爸^應年許嫁者。女子許嫁,笄而字之,其未許嫁,二十則笄?!斌?,發(fā)簪。后因稱女子年滿十五為及笄。 基礎釋義:古代女子滿十五歲結發(fā),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十五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可以結婚的年齡。 引證解釋: 《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绑恰?,謂結發(fā)而用笄貫之,鄭玄注:“謂應年許嫁者。女子許嫁,笄而字之,其未許嫁,二十則笄。”笄,發(fā)簪。后因稱女子年滿十五為及笄。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儀禮·士昏禮》:女子許嫁,笄而醴之,稱字。 《舊唐書·后妃傳下·女學士尚宮宋氏》:“[庭芬]生五女,皆聰惠……年未及笄,皆能屬文”。 1、及笄的拼音:jí jī。 2、及笄,漢語詞語。又叫“既笄”。指古代漢族女子滿15周歲結發(fā),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周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 3、總角:幼年的兒童,頭發(fā)上綰成小髻髻。《禮記·內則》“拂髻,總角?!编嵭ⅲ骸翱偨牵瞻l(fā)結之?!庇钟小翱偨侵?,言笑晏晏?!焙髞砭头Q兒童的幼年時代為“總角”。陶潛《榮木》詩序:“總角聞道,白首無成?!边@里的“白首”代稱老年。 4、垂髫:也指兒童幼年。古時兒童未成年時,不戴帽子,頭發(fā)下垂,所以“垂髫”代稱兒童的幼年。陶潛《桃花源記》:“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边@里的“黃發(fā)”也代稱老年。 5、豆蔻:是指女孩的年齡段(十三四歲),文學作品中的豆蔻:詩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為十三四歲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這個比喻十分確切生動。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80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