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在相鄰的控制點能通視。選在開闊的位置,盡可能保證儀器架設到點上能看到更多你要測量的地方,方便以后使用。
導線測量建立國家大地控制網的一種方法,工程測量中建立控制點的常用方法。 設站點連成的折線稱為導線,設站點稱為導線點。
擴展資料
1、軸線控制網的布設要根據設計總平面圖、基礎施工平面圖、首層平面圖、施工段劃分及現(xiàn)場條件等合理布設。
2、保證在建筑物施工的全過程中,相鄰導線點能互相通視。
3、點位的地勢須選在視野較開闊的地方。
4、導線點選在不受施工影響,安全穩(wěn)固的地方,埋設永久混凝土預制樁,并用砼澆灌加固,鋼筋頭鋸“十”字標識。
5、所有的導線點在埋設時注意略低于地面,然后用鐵蓋或其它板蓋加以保護,并統(tǒng)一編號標注其上。導線點的標石埋設如圖。
導線測量【traverse survey】指的是測量導線長度、轉角和高程,以及推算坐標等的作業(yè)。
在地面上選定一系列點連成折線,在點上設置測站,然后采用測邊、測角方式來測定這些點的水平位置的方法。導線測量是建立國家大地控制網的一種方法,也是工程測量中建立控制點的常用方法。
設站點連成的折線稱為導線,設站點稱為導線點。測量每相鄰兩點間距離和每一導線點上相鄰邊間的夾角,從一起始點坐標和方位角出發(fā),用測得的距離和角度依次推算各導線點的水平位置。
導線測量布設靈活,推進迅速,受地形限制小,邊長精度分布均勻。如在平坦隱蔽、交通不便、氣候惡劣地區(qū),采用導線測量法布設大地控制網是有利的。但導線測量控制面積小、檢核條件少,方位傳算誤差大。
按國家大地網的精度要求實施的導線測量,稱為精密導線測量,其導線應閉合成環(huán)或布設在高級控制點之間以增加檢核條件。導線上每隔一定距離測定天文經緯度和方位角,以控制方位誤差。
電磁波測距儀出現(xiàn)后,導線測量受到重視。電磁波測距儀測定距離,作業(yè)迅速,精度隨儀器的改進而越來越高,電磁波導線測量得到廣泛應用。
閉合導線:從高等控制點出發(fā),最后仍回到這個高等控制點形成一個閉合多邊形。
附合導線:從高等控制點開始測到另一個高等控制點。
1、導線施2113測前的準備工作(1)業(yè)務準備5261:1)學習技術設計書,了解工程的性質、來源4102、目的、技術要求、質量要求、工1653期要求等。
2)學習所涉及的各工程類別的相關規(guī)范,了解基本技術要求。3)學習各工種操作、配合基本要求。
4)依據設計書要求,在已有的地形圖上大概設計出導線點位。5)檢查已知點平面成果的投影帶號是否正確,各批已知點成果坐標系統(tǒng)是否統(tǒng)一,水準點等已知點高程系統(tǒng)與設計要求是否一致。
(2)儀器設備檢查及生產資料準備:1)了解經緯儀、全站儀等型號,測距、測角精度,檢查儀器加常數(shù)、乘常數(shù)等參數(shù)設置是否正確。2)在平坦的地面上鋼尺量距4~5m,用全站儀測量平距,檢查棱鏡常數(shù)是否設置正確,若有問題應及時向生產負責人匯報,以獲得正確棱鏡常數(shù),重新設置。
3)實測前檢驗儀器在經過長途搬運后各項指標是否正常。4)檢查棱鏡、覘板、基座、腳架是否正常,數(shù)量是否滿足生產要求。
5)檢查記錄手簿是否帶夠,若為電子手簿,應熟悉記錄手簿軟件,檢查軟件運行情況,與臺式機數(shù)據傳輸情況等。6)檢查輔助測量的物品是否齊備,如記錄板、鉛筆、鋼卷尺、做標記的紅布、木樁、油漆、毛筆等。
7)全站儀及對講機等需充電設備應及時充電。2、導線測量的外業(yè)工作 導線測量的外業(yè)工作主要有踏勘選點并建立標志、測量導線邊長、測量轉折角和連接測量。
(1)踏勘選點并建立標志:首先調查搜集測區(qū)已有地形圖和高一級的控制點的成果資料,然后將控制點展繪在地形圖上,并在地形圖上擬定出導線的布設方案,最后到野外去踏勘,實地核對、修改、落實點位并建立標志。若測區(qū)沒有地形圖資料,則需到現(xiàn)場詳細踏勘。
根據已知控制點的分布、測區(qū)地形條件及測圖和施工需要等具體情況,合理選定導線點的位置。實地選點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使相鄰點間通視良好,地勢平坦,方便測角和量距。
2)將點位選在土質堅實處,便于安置儀器和保存標志。3)點所在處應視野開闊,便于進行碎部測量。
4)導線點的密度應夠,分布較均勻,便于控制整個測區(qū)。5)視線中間應無隆起,視線距地面最低不少于2m。
6)導線各邊長應大致相等,相鄰邊長的長度盡量不要相差太大,導線邊長應符合有關技術要求。選定導線點后,應馬上建立標志。
若是臨時性標志,通常在各個點位處打上大木樁,在樁周圍澆灌混凝土,并在樁頂釘一小釘;若導線點需長時間保存,就應埋設混凝土樁或石樁,樁頂刻“十”字,作為永久性標志。為了便于尋找,導線點還應統(tǒng)一編號,并做好點之記。
即繪一草圖,注明導線點與附近固定而明顯的地物點的尺寸及相互位置關系。(2)測量導線邊長:可用光電測距儀(或全站儀)測定導線邊長,測量時要同時觀測豎直角,供傾斜改正用。
若用鋼尺量距,鋼尺使用前須進行檢定,并按鋼尺量距的精密方法進行量距。(3)測量導線轉折角:導線轉折角分左角和右角,在導線前進方向右側的轉折角為右角,在導線前進方向左側的轉折角為左角。
可用測回法測量導線轉折角。一般在閉合導線中均測內角,若導線前進方向為順時針則為右角,若導線前進方向為逆時針則為左角;在附合導線中常測左角,也可測右角,但要統(tǒng)一;在支導線中既要測左角也要測右角,以便進行檢核。
各等級導線測角時應符合其相應的技術要求。(4)連接測量:當導線與高級控制點連接時,須進行連接測量,即進行連接邊和連接角測量,作為傳遞坐標方位角和坐標的依據。
若附近沒有高級控制點,則應用羅盤儀施測導線起始邊的磁方位角,并假定起始點的坐標作為起算數(shù)據。擴展資料 選擇相鄰點相互通視的一系列控制點構成導線,直接測定導線的各邊邊長及相鄰導線邊的夾角,已知一個點的坐標和一條邊的方位角就可以推算出所有其他控制點的坐標.測法 三角(三邊)測量:在地面選一系列控制點,相互連接成若干個三角形,構成各種網(鎖)狀圖形。
通過觀測三角形的內角或(邊長),再根據已知控制點的坐標、起始邊的邊長和坐標方位角,經解算三角形和坐標方位角推算可得到三角形各邊的邊長和坐標方位角,進而有直角坐標正算公式計算待定點的平面坐標。導線測量: 將控制點用直線連接起來形成折線,成為導線,這些控制點為導線點,點間的折線便稱為導線邊,相鄰邊的夾角稱為轉折角。
于坐標方位角已知的導線邊線連接的轉折角稱為連接角。通過觀測導線邊的邊長和轉折角、根據起算數(shù)據經計算獲得導線點的平面坐標,稱為導線測量。
(一)導線的布設 導線的布設有以下三種基本形式:閉合導線;附合導線;支導線——從一個高級控制點C和一條高級邊的方位角出發(fā),延伸出去的導線。
由于支導線缺少對觀測數(shù)據的檢核,故以導線僅在不得已時布設,并規(guī)定不超過3點。 快把結構工程師站點加入收藏夾吧! (二)導線測量外業(yè)工作 1、踏勘選點 (1)相鄰點間通視良好;(2)視野開闊;(3)點位應選在土質結實,并便于保存之處。
2、導線邊長測量 3、導線轉折角測量 在導線前進方向右側的水平角稱為右角,左側的稱為左角。 (三)導線測量內業(yè)計算 1、閉合導線計算。
三角測量 在地面上布設一系列連續(xù)三角形,采用測角方式測定各三角形頂點水平位置的方法。
是建立國家大地網和工程測量控制網的基本方法。1617年由荷蘭W.斯涅耳首創(chuàng)。
三角測量有兩種擴展形式:①向各方向擴展,構成網狀,稱為三角網,它點位分布均勻,點間互相制約,對低等測量控制作用較強,但推進較慢。②向某一定方向擴展,構成鎖狀,稱為三角鎖,它構成控制骨架,中間以次等三角測量填充,推進迅速,比三角網經濟,但控制強度不如三角網。
三角測量作業(yè)分選定點位、造標埋石、水平角觀測、成果計算等。點位一般應選在展望良好、易于擴展的有利位置,使構成三角形的相鄰點間互相通視。
在選定的點位上建造覘標,供觀測照準和升高儀器,同時埋設標石作為三角點的永久性標志。標石中心點是三角點的實際點位。
水平角觀測是三角測量的關鍵性工作,觀測選在通視良好、目標清晰穩(wěn)定的有利時間進行。 三角測量除測水平角外,還要選擇一些三角形的邊作為起始邊,測量其長度和方位角。
起始邊的長度過去用基線尺丈量,20世紀50年代后用電磁波測距儀直接測量。起始邊的方位角用天文測量方法測定。
從一起始點和起始邊出發(fā),利用觀測的角度值,逐一推算各邊的長度和方位角,再進一步推算各三角形頂點在大地坐標系中的水平位置。 導線測量 在地面上選擇一條適宜的路線,在其中的一些點上設置測站,采取測邊和測角方式來測定這些點的水平位置的方法。
它是幾何大地測量學中建立國家大地控制網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為地形測圖、城市測量和各種工程測量建立控制點的常用方法。 為導線測量選擇的測量路線稱為導線。
它應當盡可能直伸,但由于地形限制,導線一般成一條折線。導線上設置測站的點稱為導線點。
測量每相鄰兩點間的距離,并在每一點上觀測相鄰兩邊之間的夾角,從一起始點坐標和方位角出發(fā),利用測量的距離和角度,便可依次推算各導線點的水平位置。 為建立國家大地網以及某些城市測量和工程測量所實施的導線測量,稱為精密導線測量。
其等級和精度要求與三角測量相同。這些等級以下的導線測量,分為經緯儀導線測量、視距導線測量和視差導線測量,其精度、使用的儀器和測量方法各不相同。
傳統(tǒng)的精密導線測量 用基線尺在地面上直接丈量每相鄰兩點間的距離。由于距離測量的精度高,導線中不存在尺度誤差積累;而方位誤差積累則比三角測量嚴重。
因此,導線上每隔一定距離要測定天文經緯度和方位角。由于導線以單線擴展,無其他幾何校核,故必須閉合成環(huán),或布設在高級控制點之間。
當測區(qū)較大時,則構成導線網。 在一般地區(qū),由于地面不平,難于用基線尺直接丈量距離,故傳統(tǒng)的精密導線測量不及三角測量優(yōu)越。
但在平坦的森林地區(qū),為了實施三角測量,必須建造過高的測量覘標,又為了清除通視障礙,還要砍伐樹木,這樣將使作業(yè)進展遲緩,用費較大。若改用導線測量,沿道路、林區(qū)分界地帶或河流推進,利用平坦地勢丈量距離,則可降低覘標高度,減少輔助工作,達到較好的經濟效果。
英國曾在非洲赤道附近平坦的森林地區(qū),廣泛采用傳統(tǒng)的精密導線測量以代替三角測量。除了這些特殊地區(qū)之外,傳統(tǒng)的精密導線測量則很少應用。
電磁波導線測量 自電磁波測距儀于20世紀50年代出現(xiàn)后,導線測量受到了重視。用電磁波測距儀測定距離,所受地形限制較小,作業(yè)迅速,精度隨著儀器的不斷改進而越來越高。
因此,電磁波導線測量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有逐漸取代三角測量之勢。60年代初,中國利用電磁波測距儀在自然條件極其困難的青藏高原實施了精密導線測量,構成了包括10個閉合環(huán)的導線網。
美國從60年代初開始,用高精度電磁波測距儀實施了橫貫大陸的高精度導線測量,現(xiàn)在已經完成,全長達22000公里。導線上每條邊的方位角都直接觀測,因而不存在尺度誤差和方位誤差的積累。
高精度導線測量的質量優(yōu)于一等三角測量,稱為零等控制測量。美國正以這種高精度導線為骨干,重新處理原有的三角測量,提高其精度。
1979年由于三波長電磁波測距儀的出現(xiàn),測距精度接近千萬分之一,電磁波導線測量可以用來建立更高級的大地測量控制。 目前有些電磁波測距儀已同測角儀器合為一體,并帶有計算裝置,成為多功能的測量儀器,稱為全站式電子速測儀。
利用這種儀器布設導線,經濟效益極高。 經緯儀導線測量 用于建立四等以下的測量控制。
傳統(tǒng)的經緯儀導線測量是用因瓦尺或鋼卷尺直接丈量距離,用經緯儀觀測角度。這種導線是各種比例尺,特別是大比例尺測圖所必須的。
在勘測鐵路、公路和運河時,必須沿其軸線布設主干經緯儀導線。城市測量中,由于建筑群形成蔭蔽地區(qū),必須沿街道布設短邊經緯儀導線。
隨著電磁波測距技術的發(fā)展,目前大都用電磁波測距儀布設經緯儀導線,傳統(tǒng)的經緯儀導線的應用越來越少。 視差導線測量和視距導線測量 完全采用光學方法,用視差法和視距法測量導線邊長,不必用因瓦尺或鋼卷尺丈量,因而比傳統(tǒng)的經緯儀導線測量方便,且具有較高的靈活性,但精度較低。
導線測量和三角測量相比較,其優(yōu)點是布設靈活,要求通視的方向。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37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