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4月,長江航運局的人發(fā)現(xiàn)下洛磧的水深只有2.7米了,水面寬僅40米,航道不能過船了。
長江在這里被稱為川江,兩岸相距大約2000米的巨大河型如今僅剩寬不足200米的水面。即使在最大的支流———嘉陵江加盟后,長江的水流依然那么平緩。這與《蜀水考》中“江水湍流奔急”的記載相比,已相去甚遠。
重慶處于長江全通航道的中段,歷史上,1500噸的江輪可以從這里直駛上海。長江航運局重慶輪船公司的總經理粟道康回憶說:抗日戰(zhàn)爭期間,長江航行受到創(chuàng)傷。1949年12月15日,上海招商局把接管后的一艘300噸“江岳”輪修復后,由南京直放重慶,它成了重慶港貨運的“祖船”。此后,重慶輪船公司總運力達到8000噸。解放初期,重慶輪船公司為保證將“天府之國”的糧食運往全國,還千方百計開拓嘉陵江、渠江、涪江上的航道。發(fā)表在《新華日報》上“嘉陵江淘灘”一文這樣寫道:為保證枯水季節(jié)航運暢通,四川省交通廳責成長江、嘉陵江、涪江、渠江各縣人民政府展開淘漕撿灘、筑壩炸礁等工程,嘉陵江從廣元到重慶全長1042公里,79個淺灘變成了通途,整修后的水位普遍抬高了0.20米,使江上行駛的40噸木船現(xiàn)在可裝28噸;各種事故顯著減少。這段新聞報道至少反映了長江、嘉陵江諸流曾經是入川出川的命脈。所以長江航運在解放初的幾年中,發(fā)展是多方面的;從1950年到1952年,長江上各港口的船舶運數(shù)達721艘,運輸能力從1949年開始的34443噸,到1950年3月就上升到133327噸。盡管當時國家經濟困難,但一年中投資造船達232471個馬力。退休的重慶港總船長冉毅泉說:“當年川江上下千船競發(fā),木船、機船、小火輪各顯神通?!?/p>
“飛船的運用與發(fā)展,實質上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長江航道的變化?!币晃婚L航職工說:人們往往因為飛船的出現(xiàn),交通的便捷而忽視對長江航道的治理。1999年4月枯水期出現(xiàn)在重慶的航道淤塞便是明證。
由于1996年湖北石首碾子灣航道出現(xiàn)漕子2.5米的水深,重慶公司的人大代表王嘉玲又在人代會上作了提案,當年開始了長江航道的大規(guī)模整治,但各級鄉(xiāng)、鎮(zhèn)縣市幾乎全民辦船,航道又被眾多的船只“擠窄”了。長江應受到人們長期的關愛及養(yǎng)護,祖先留下的水路彌足珍貴。
請到「后臺-用戶-個人資料」中填寫個人說明。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50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