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慢》(淮左名都)的用典主要表現(xiàn)在化用成句上。
在這一點上,姜夔頗費苦心:他不想把前人詩句硬套進自己的作品里,便精心剪裁,使之故露痕跡;為避掠人之美之嫌,還特地在詞中直截了當地點出“杜郎”其人。詞中多次化用杜牧不同的詩句,這一方面表現(xiàn)出作者對同為風流名士的杜牧其人其詩的崇拜,另一方面又以揚州昔日的繁華反襯今日揚州的殘破,可謂用心良苦。
杜牧《題揚州禪智寺》:“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薄顿泟e》:“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p>
同詩:“媳聘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薄肚矐选罚骸笆暌挥X揚州夢,贏得青褸薄幸名?!?/p>
《寄揚州韓綽判官》:“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如許之多的佳句,被一曲《揚州慢》網羅殆盡。剔除杜牧的舊句,真正出自姜夔之手的詞句,不過參半而已。
杜牧舊句皆在言揚州的風流繁盛,而姜夔“填補”的,則全是“廢池喬木”、“清角吹寒”、“空城”、“冷月”一類令人斷腸的詞語。這種大膽的化用成句,使得此詞與眾不同,其魅力不僅沒有因多用杜詩而減損,反而越發(fā)顯得深沉凝重。
這些課程內容在101教育ppt里面都有詳細課件你可以下載體驗一下。
揚 州 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余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住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揚州慢
【宋】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余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
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
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
竹西佳處,
解鞍少駐初程。
過春風十里,
盡薺麥青青。
自胡馬窺江去后,
廢池喬木,
猶厭言兵。
漸黃昏,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
算而今、
重到須驚。
縱豆蔻詞工,
青樓夢好,
難賦深情。
二十四橋仍在,
波心蕩、
冷月無聲。
念橋邊紅藥,
年年知為誰生!
翻譯:揚州是淮河東邊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處,解下馬鞍少為停留,這是最初的路程。經過春風吹遍了揚州十里,都是薺菜麥子一派青青。自從金兵進犯長江回去以后,荒廢了池苑,伐去了喬木,至今還討厭說起舊日用兵。天氣漸漸進入黃昏,凄涼的畫角吹起了冷寒,這都是在劫后的揚州城。 杜牧有卓越的鑒賞,料想今天,重來此地一定吃驚。即使“豆蔻”詞語精工,青樓美夢的詩意很好,也困難表達出深厚的感情。二十四橋仍然還在,卻橋下江中的波浪浩蕩,凄冷的月色,處處寂靜無聲。懷念橋邊的紅芍藥,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開花繁生! 序的翻譯:淳熙年丙申月冬至這天,我經過揚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薺草和麥子.進入揚州,一片蕭條,河水碧綠凄冷,天色漸晚,城中響起凄涼的號角.我內心悲涼,感慨于揚州城今昔的變化,于是自創(chuàng)了這支曲子.千巖老人認為這首詞有<;黍離>;的悲涼意蘊. 【簡析】 盡管姜夔一生以游士終老,但白石詞并不僅僅是游士生涯的反映,展現(xiàn)在他筆下的是折射出多種光色的情感世界。誠然,由于生活道路和審美情趣的制約,較之辛詞,姜詞的題材較為狹窄,對現(xiàn)實的反映也略顯淡漠。但他并不是一位不問時事的世外野老。姜夔身歷高、孝、光、寧四朝,其青壯年正當宋金媾和之際,朝廷內外,文恬武嬉,將恢復大計置于度外。姜夔也曾因此而痛心疾首,深致慨嘆。淳熙二年,他客游揚州時便有感于這座歷史名城的凋敝和荒涼,而自度此曲,抒寫黍離之悲。在作年可考的姜夔詞中,這是最早的一首。 上片由“名都”、“佳處”起筆,卻以“空城”作結,其今昔盛衰之感昭然若揭。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虛處傳神,城池荒蕪、人煙稀少、屋宇傾頹的凄涼情景不言自明,這與杜甫的“城春草木深”(《春望》)用筆相若?!按猴L十里”,并非實指一路春風拂面,而是化用杜牧詩意,使作者聯(lián)想當年樓閣參差、珠簾掩映的盛況,反照今日的衰敗景象。 “胡馬窺江”二句寫金兵的劫掠雖然早已成為過去,而“廢池喬木”猶以談論戰(zhàn)事為厭,可知當年帶來的戰(zhàn)禍兵燹有多么酷烈!陳廷焯《白雨齊詞話》認為:“‘猶厭言兵’四字,包括無限傷亂語,他人累千百言,亦無此韻味?!苯~以韻味勝,其佳處即在于淡語不淡,其中的韻味反倒是某些濃至之語所不及的。 “清角”二句,不僅益增寂凄,而且包含幾多曲折:下有同仇敵愾之心,而上無抗金北伐之意,這樣,清泠的號角聲便只能徒然震響在兵燹之余的空城。詞的下片,作者進一步從懷古中展開聯(lián)想:晚唐詩人杜牧的揚州詩歷來膾炙人口,但如果他重臨此地,必定再也吟不出深情繾綣的詩句,因為眼下只有一彎冷月、一泓寒水與他徜徉過的二十四橋相伴;橋邊的芍藥花雖然風姿依舊,卻是無主自開,不免落寞。 “二十四橋”二句, 愈工致,愈慘淡,可謂動魄驚心。蕭德藻認為此詞“有黍離之悲”,的確深中肯綮。 《揚州慢》乃姜夔自作調,"白石因游揚州而作,創(chuàng)為新調,即以詞意名題,其所言即揚州之事。"(萬樹《詞律》)此詞作于淳熙丙申(1176年)冬至日,距金人兵臨揚州已有十六年。當年繁華都會,如今滿目蕭條,引發(fā)詞人撫今追昔之嘆。千巖老人讀后,"以為有《黍離》之悲也。"詞分上下兩片。上片描述揚州眼前蕭條的景況:以"淮左名都"之昔日繁華對比今日"盡薺麥青青"之荒涼,以"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極寫傷亂之感。最后三句以"暮色、軍角、空城",描繪眼前凄涼。下片側重對揚州史事的虛擬。詞人想象風流俊賞之杜郎今日重游揚州之"難賦深情",并多次化用杜牧歌詠揚州昔日景物的詩句,構成風月繁華與蕭條頹廢的意象對比。
我國古代思想家孔子曾經按照人的思想品德高下,將人分為三等:狂,狷,鄉(xiāng)愿。孟子在《盡心下》中也把人分成三個等級:中道者為上,狂狷者次之,而“閹然媚于世”的鄉(xiāng)愿者,則屬最劣之等級了。何謂“狂狷”?孔子曰:“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狂者,就是有進取心的人;狷者,就是獨善其身的人;而鄉(xiāng)愿則是同流合污的人。無獨有偶,近代學者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也將詞人分作了三等:東坡、稼軒為狂者,姜夔為狷者,而吳文英等就分到了鄉(xiāng)愿中。姜夔為何歸屬于“狷者”,這和他的生平是分不開的。姜夔一生從未入仕。在他很小的時候,他父親就去世了。姜夔從小就過著一種漂泊天涯的生活,這種生活遭際就使得姜夔年紀輕輕的就有一種冷感愁懷,而他的詞作也就大都為一些離情別緒之作??裾咛K軾、辛棄疾的作品平時見者頗多,而對狷者姜夔則我還是有些陌生。今天收集了一些資料,特別品讀一下姜夔的代表作《揚州慢》。
姜夔的《揚州慢》寫于金兵第二次南侵后的第十五年。當時的姜夔才二十一歲,來到揚州,看到曾經素以繁華富麗而著稱的江南名城揚州,如今已是斷壁殘垣,心有所感,于是就寫下了這首詞,來憑吊揚州荒涼,寄托黍離哀思。
《揚州慢》開篇擒題,揚州是淮南的著名都城,竹西亭是揚州的風景名勝,初次到揚州,作者在此解鞍下馬,稍作停留。經過昔日春風駘蕩的十里繁華舊境,到處長了青青野麥,自從金兵窺犯長江之后,連毀廢的城池和高大的樹木,都厭惡說到戰(zhàn)火刀兵。天色漸漸黃昏,凄清的號角吹送著寒冷,傳遍了整座空城。作者通過對揚州城的蕭索之景的描寫,渲染了一種悲涼的氣氛,從而為下片的抒情作了鋪墊。下片則寫對揚州的感受。料想杜牧重回揚州也會愕然震驚,縱有贊美“豆蔻”芳華的精工麗詞,縱有歌詠青樓一夢的絕妙才能,也沒有了當年的興致和情思。以杜牧筆下的詩境與揚州城的現(xiàn)境進行對比,作者的寫法自然高妙,渾化無跡。末言二十四橋依然完好,而只有一彎冷月寂寞無聲,那橋邊紅芍藥,年年花葉繁茂,而無人欣賞,充滿時移景遷,物是人非之感。作者在下片中側重于寫情,主要是將唐代詩人杜牧對揚州的詠嘆之詞與揚州城如今的全貌作一番對比,從而抒發(fā)了作者的“黍離之悲”。
姜夔的詞是非常講究技巧的,這首《揚州慢》在寫作,主要是用了對比和化入的方法?!皬U池喬木,猶厭言兵”是運用了擬人的手法,言樹猶如此,人何已堪?“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句,寫出了揚州城物是人非的情景,“二十四橋仍在”,但心情、感情,已是“冷月無聲”,寫盡了揚州城的凄冷,同時也隱含了人們被戰(zhàn)爭摧殘的痛苦。
姜夔在這首《揚州慢》中一共化入了杜牧的四首詩:
《遣懷》,“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贈別》,“娉娉裊裊十三馀,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p>
《揚州禪智寺》,“雨過一蟬噪,飄蕭松桂秋。青苔滿階砌,白鳥故遲留。暮靄生深樹,斜陽下小樓。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p>
《寄揚州韓綽判官》,“青山隱隱水遙遙,秋盡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杜牧生于唐末,為人風流瀟灑。他曾經在揚州城做過短暫的停留,并留下了許多詩篇,這些詩篇都是對揚州城繁華生活的歌詠。姜夔所化用的詩文是其中的一部分。而那些曾經的繁華與如今的蕭索又恰好形成了一種對比,正是這種對比,讓作者產生巨大的心理反差,也就行而生悲,因此做下這首《揚州慢》抒發(fā)心中的“黍離之悲”。
認真地品讀姜夔的這首詞,你思緒會隨著作者的情思而起伏,你閉目遐思之中,可以隱隱地望見:在一個雪后的清晨,正值風華年紀、西風瘦馬布衣青衫的姜夔來到揚州,徘徊在竹西亭邊,二十四橋下,希望尋找當年杜牧的蹤跡,然而望見的卻是滿眼荒草廢墟,因而悲從景生,哀從心起,緩緩行步中,驚嘆“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是啊,即使杜牧活到此時,也會被眼前景象驚呆,大詩人再也不會有“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钡囊馀d了。揚州破敗了,破敗在荒淫無能的南宋小朝庭手中,破敗在一大群貪生怕死的文官武將手里,布衣青衫的姜夔來此,為她唱一首挽歌。他沒有杜牧的依紅偎翠,春眠不曉,他匆匆地來,又匆匆地走了,在斜陽陌巷中,留下了瘦馬枯韁的長長身影,留下他這首《揚州慢》。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1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