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妻鶴子”的典故 林逋晚年隱居在杭州西湖小孤山。
在山上種了三百六十五棵梅樹。平日除草,施肥,辛勤勞作。
待到梅子熟時,就有成群小販前來買他的梅子。他賣梅子不是按斤論兩而是根據每樹梅子多少毛判判,估價公道。
所以商販們都喜歡買他的梅子,他還準備三百六十五個竹筒,把每棵樹賣下的錢分另裝入竹筒里編上號。不管有客人、無客人或是客人多、客人少。
一天用一竹筒梅子的錢過生活,絕不多用一文。 他還養(yǎng)了兩只白鶴。
客人來了,先生就打個忽哨,白鶴立刻飛來,立在先生跟前。他把錢和紙條裝在一只袋里,掛到白鶴頸上,讓白鶴飛往市里買魚肉酒菜。
那些商販見白鶴飛來,知道先生來了客人,就按紙條所開貨物收錢付貨,交白鶴帶回。(中國民間故事網)。
“梅妻鶴子”的典故林逋晚年隱居在杭州西湖小孤山。
在山上種了三百六十五棵梅樹。平日除草,施肥,辛勤勞作。
待到梅子熟時,就有成群小販前來買他的梅子。他賣梅子不是按斤論兩而是根據每樹梅子多少毛判判,估價公道。
所以商販們都喜歡買他的梅子,他還準備三百六十五個竹筒,把每棵樹賣下的錢分另裝入竹筒里編上號。不管有客人、無客人或是客人多、客人少。
一天用一竹筒梅子的錢過生活,絕不多用一文。 他還養(yǎng)了兩只白鶴。
客人來了,先生就打個忽哨,白鶴立刻飛來,立在先生跟前。他把錢和紙條裝在一只袋里,掛到白鶴頸上,讓白鶴飛往市里買魚肉酒菜。
那些商販見白鶴飛來,知道先生來了客人,就按紙條所開貨物收錢付貨,交白鶴帶回。(中國民間故事網)。
位于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大運河南端的杭州,是浙江省的省會。
這是一座美麗富饒的城市,素有“天堂”之稱。相傳,夏禹乘舟會諸侯于會稽山(今紹興)時,舍其杭(即方舟)于此。
因此,這里便有了“余杭”、“禹杭”的名稱。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在這里設縣稱錢唐。
南北朝梁武帝時,改為臨江郡。隋朝時,改稱杭州。
這是杭州之名的最早來歷。唐朝時,杭州之名曾多次改變,有杭州、余杭、錢塘等。
“錢塘”由“錢唐”變化而來,是為避國號“唐”之諱。五代十國時,吳越國建都于杭州,歷經5個皇帝,共86年。
南宋時,遷都于此,改名臨安,歷經 8個皇帝,共148年。此后,元、明、清又恢復了杭州之稱,并一直使用至今。
杭州除上述名稱外,還有兩個鮮為人知的別稱,一個叫“婆留城”、一個叫“武林”。 1127年,北宋被金所滅,徽宗第九子趙構稱帝建南宋,將都城定在杭州,并改名為臨安,含有臨時安頓下來,日后還要收復失地到中原重振江山之意。
但隨著時間的流失,南宋皇帝意志逐漸消沉,早已將家仇國恥忘得干干凈凈,陶醉在江南半壁江山的歌舞之中了。正如當時詩人林升在《題臨安邸》一詩中所寫:“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p>
改稱臨安的意義已經完全消失了。所以,南宋滅亡后,元朝立即改稱為杭州了。
關于杭州“婆留城”的別稱,源于五代時吳越國的開國皇帝錢镠。據傳說,錢镠出生在一個夜晚。
當時他的父親錢寬剛巧從外面辦完事回來,快到家時,只聽得兵馬奔馳之聲甚響,又見其家紅光輝煌。錢寬以為是家中失火,待他急忙奔回家中時,屋里正好傳來孩子出生的啼哭聲。
錢寬甚感驚異,認為這是破家滅族的兇兆。于是,決定將孩子丟棄到井中溺死。
后幸得隔壁婆婆苦苦勸說,才保住了這條小生命。那口要丟棄錢镠的井后來被人稱作“婆留井”,錢镠也因此得了一個“婆留”的小名。
后來,錢镠成了吳越國的開國皇帝,并 將杭州定為國都。所以,后人又把杭州稱作“婆留城”。
杭州“武林”別稱源于西湖西部諸山。西湖風景優(yōu)美,不僅僅是西湖水美,西湖西部諸山也美。
山水交相輝映,才構成了西湖如詩如畫的情致。西湖西部諸山,舊時統稱武林山。
所以,杭州又有“武林”的別稱。關于杭州錢塘名稱的來歷,也有一個故事。
傳說歷史上曾有一個名叫華信的地方官,想筑塘攔江,就欺騙百姓說,凡有人挑土一斛到江邊并送到塘上的,給錢一千。消息傳出后,人們紛紛從四面八方挑土石而來。
但是當老百姓將土石挑到江邊后,華信卻背信棄義地說沒錢可給。百姓非常氣憤,便將挑來的土石倒在了江邊。
攔江的工程沒有建成,但卻在江邊形成了一個塘堤。后來人們便將這個地方叫“錢塘”了。
故事講得很有意思,但卻與史實不符。杭州稱錢塘是唐朝的事,而故事說的卻是東漢時期。
這顯然是后人根據“錢塘”兩字杜撰出來的。不過這也無妨,不是史實,卻也為杭州增添了一些傳奇色彩。
希望能夠幫助你,呵呵……。
關于杭州西湖的傳說 說起西湖的來歷,有著許多優(yōu)美的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龍和金鳳在銀河邊的仙島上找到了一塊白玉,他們一起琢磨了許多年,白玉就變成了一顆璀璨的明珠,這顆寶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樹木就常青,百花就盛開。但是后來這顆寶珠被王母娘娘發(fā)現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將把寶珠搶走,玉龍和金鳳趕去索珠,王母不肯,于是就發(fā)生了爭搶,王母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間,變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龍和金鳳也隨之下凡,變成了玉龍山(即玉皇山)和鳳凰山,永遠守護著西湖。
其實,西湖是一個瀉湖。根據史書記載:遠在秦朝時,西湖還是一個和錢塘江相連的海灣。
聳峙在西湖南北的吳山和寶石山,是當時環(huán)抱著這個小海灣的兩個岬角。后來由于潮汐的沖擊,泥沙在兩個岬角淤積起來,逐漸變成沙洲。
此后日積月累,沙洲不斷向東、南、北三個方向擴展,終于把吳山和寶石山的沙洲連在一起,形成了一片沖積平原,把海灣和錢塘江分隔了開來,原來的海灣變成了一個內湖,西湖就由此而誕生了。 關于“西湖”這個名稱,最早開始于唐朝。
在唐以前,西湖有武林水、明圣湖、金牛湖、龍川、錢源、錢塘湖、上湖等名稱。到了宋朝,蘇東坡守杭時,他詠詩贊美西湖說:“水光瀲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詩人別出心裁地把西湖比作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美人西施,于是,西湖又多了一個“西子湖”的雅號。 太多了,寫不下,下面網站里有好多。
吟詩賞月
蘇東坡在杭州,喜歡與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兩人飲酒吟詩之余,還常常開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蘇東坡宴會請客,他總是不請自來。有一天晚上,蘇東坡邀請黃庭堅去游西湖,船上備了許多酒菜。游船離岸,蘇東坡笑著對黃庭堅說: “佛印每次聚會都要趕到,今晚我們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詩,玩?zhèn)€痛快,他無論如何也來不了啦?!闭l知佛印和尚老早打聽到蘇東坡要與黃庭堅游湖,就預先在他倆沒有上船的時候,躲在船艙板底下藏了起來。
明月當空,涼風送爽,荷香滿湖,游船慢慢地來到西湖三塔,蘇東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須,高興地對黃庭堅說:“今天沒有佛印,我們倒也清靜,先來個行酒令,前兩句要用即景,后兩句要用‘哉’字結尾?!秉S庭堅說:“好吧!”蘇東坡先說:“浮云撥開,明月出來,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黃庭堅望著滿湖荷花,接著說道: “蓮萍撥開,游魚出來,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這時候,佛印在船艙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聽黃庭堅說罷,就把船艙板推開,爬了出來,說道: “船板撥開,佛印出來,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
蘇東坡和黃庭堅,看見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個人來,嚇了一大跳,仔細一 看,原來是佛印,又聽他說出這樣的四句詩,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來。
蘇東坡拉著著佛印就坐,說道:“你藏得好,對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于是,三人賞月游湖,談笑風生。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
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杭州得益于京杭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fā)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yè),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yè)集散中心。
后來依托滬杭鐵路等鐵路線路的通車以及上海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的帶動,輕工業(yè)發(fā)展迅速。杭州人文古跡眾多,西湖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跡。
其中主要代表性的獨特文化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以及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傳說成為杭州文化代表?!WR地理篇。
杭州名勝古跡西湖風景名勝區(qū)【西湖風景名勝區(qū)】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
總面積60.04平方公里。東起杭州城區(qū)松木場、保路轉少年宮廣場北,經白沙路、環(huán)城西路、湖濱路、南山路至萬松嶺以南及吳山、紫陽山、云居山景點全部;南自鼓樓沿吳山、紫陽山、云居山東側山麓經鳳山門沿鳳凰山路于天花山沿西湖引水渠道至錢塘江北岸,轉珊瑚沙貯水庫至留芳嶺以北;西自留芳嶺、竹竿山、九曲嶺、名人嶺至美人峰、北高峰、靈峰山至老和山山脊線以東;北自老和山山麓(浙江大學西圍墻)轉青芝塢路北側30米,接玉古路、浙大路、曙光路至松木場以南。
外圍保護區(qū)面積35.64平方公里,東起南星橋江濱公園、江城路、鳳山橋、中山南路、鼓樓轉河坊街、延安南路、延安路,轉慶春路、武林路、教場路至環(huán)城西路以西地區(qū);南至錢塘江主航道中線,杭富路至轉塘以北地區(qū);西為留轉路以東地區(qū);北自留下,經杭徽路、天目山路至武林門以南地區(qū)。西湖風景名勝區(qū)內以西湖為核心,有國家、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60處和風景名勝點100余處,其中主要有西湖十景、西湖新十景。
西湖舊稱武林水、錢塘湖,又稱明圣湖、金牛湖等。北、西、南三面環(huán)山,東面為市區(qū),三面云山一面城。
唐人因湖在州城之西,故稱西湖。蘇東坡守杭時有詩: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因此又有西子湖之名。
湖體輪廓近似橢圓形,面積6.03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積5.66平方公里,湖岸周長15公里。湖底較平坦,水深平均在1.5米左右,最深處2.8米左右,最淺處不到1米。
白堤、蘇堤,將湖面分成外湖、里湖、岳湖、西里湖、小南湖5個部分。湖中有孤山、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4島。
注入西湖的主要溪流有金沙港、龍泓澗、長橋溪。西湖引水工程鉆地穿山,引來錢塘江清流。
調節(jié)西湖水位的主要出水口,一是圣塘閘,經圣塘河流入運河;一是涌金閘,經浣紗河地下管道,流入武林門外的城河。西湖遠古時是與錢塘江相通的淺海灣,以后由于泥沙淤塞,大海被隔斷,在沙嘴內側的海水成了一個瀉湖。
所以民間諺語說:西湖明珠從天降,龍飛鳳舞到錢塘。西湖承受山泉活水沖洗,又經歷代人工疏浚治理。
詩人白居易(772~846)和蘇東坡(1037~1101)等人任杭州地方長官時,都悉心治理西湖,疏挖湖泥,興修水利,灌溉農田,而且構成了湖中三島、白蘇二堤、湖上塔影的佳麗景色。環(huán)湖山巒疊翠,花木繁茂,峰、巖、洞、壑之間穿插著泉、池、溪、澗,青碧黛綠叢中點綴著樓閣、亭榭、寶塔、石窟。
湖光山色,風景如畫。清漪碧波和綠云翠谷間,閃爍著無數秀麗的自然景觀和璀璨奪目的歷史古跡。
中國民間傳誦: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佳是杭州。并說西湖之美,古今難畫亦難詩。
明正統間,有日本國使者游西湖,曾題詩說:昔年曾見此湖圖,不信人間有此湖。今日打從湖上過,畫工還欠著工夫。
西湖十景題名源于北宋山水畫家宋迪題畫的四字句,他用平沙落雁、山市晴嵐、遠浦歸帆等等來標出自己所畫的作品內容。后來山水畫家競相仿效。
公元13世紀,南宋畫家馬遠、陳清波在擷取西湖風景精華所作的畫中,也分別標上柳浪聞鶯、兩峰插云、平湖秋月、斷橋殘雪、三潭印月、雷峰夕照、蘇堤春曉和南屏晚鐘,以后又畫了花港觀魚、曲院荷風兩幅,于是便有了西湖十景的說法。清朝康熙皇帝南巡游西湖,為十景題名立碑,并改兩峰插云為雙峰插云,曲院荷風為曲院風荷。
西湖十景就這樣確定下來了。1985年,杭州日報社、杭州市園林文物管理局等單位發(fā)起征集新景點、新景名的活動,有5萬人參加,歷時8個月。
結果,遴選出云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阮墩環(huán)碧、黃龍吐翠、玉皇飛云和寶石流霞等十景,人們稱之為新西湖十景。陳云、劉海粟、趙樸初等10位名家為之題名立碑。
西湖風景名勝區(qū)內,除十景、新十景外,著名景點還有天竺、五云山、鳳凰山、玉山、北高峰、湖心亭、白堤、孤山、放鶴亭、劉莊、杭州花圃、植物園、南高峰、水樂洞、獅峰、葛嶺、紫云洞、西溪、靈峰探梅等。 蘇堤春曉蘇堤在西湖西側,南北兩端銜接南山路與北山路,全長2.8公里。
是北宋詩人蘇東坡在杭州為官時,組織民工開浚西湖,挖泥堆筑而成。堤上還安排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6座石拱橋,起伏相間,突破了筆直長路的單調。
堤上兩邊夾種桃樹、柳樹,風光旖旎。堤岸現已鋪上柏油路,兩旁寬闊的草坪添植了各式花木,每隔一定距離,便設有一張長靠背椅,十分幽靜。
白天,游人信步瀏覽,一片閑情逸致;入夜,則成為當地情侶幽會的姻緣道。蘇堤景色四時不同,晨昏各異,晴、陰、雨、雪均有情趣。
尤以春天早晨,湖面薄霧似紗,堤上煙柳如云,故有蘇堤春曉之稱。柳浪聞鶯位于西湖東南岸,南山路清波門附近。
這里原為南宋皇帝的御花園--聚景園,園中原有柳浪橋,沿湖遍植垂柳,密密柳絲仿佛在湖邊掛起綠色帳幔。春風吹拂,碧浪翻飛,濃蔭深處時時傳來嚦嚦鶯聲。
因而名為柳浪聞鶯?,F擴建為夜公園,面積從原來的一隅之地擴大為17公頃,全園分為友誼、聞鶯、聚景和南園4個景區(qū)。
聞鶯館中。
老杭州城墻的故事
杭州最早修筑城墻的記載從隋朝開始。
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改錢唐郡為杭州。兩年后,隋文帝開始建筑杭州城墻,東臨鹽橋河(今中河),西瀕西湖,南達鳳凰山,北抵錢塘門。
五代時,作為吳越國首府的杭州“富庶盛于東南”。于是,當時的君主錢镠進行了規(guī)模浩大的城墻修筑,其范圍南抵六和塔,東瀕東河,北至武林門,西抵雷峰塔,城呈腰鼓形,周圍達70里,城門達到了十座。
南宋的臨安城更成為當時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1158年,宋高宗將杭州東南面的城墻向外擴展了約40米。于是,臨安城的輪廓形成了——它南跨吳山,北到武林門,東南靠錢塘江,西臨西湖。城區(qū)南北長約14里,東西寬約5里,“稱不上是個大城市”。
隨著元兵的入侵,臨安遭到了空前的洗劫。元朝統治者強令各地拆毀城墻,杭州城墻也在此時轟然倒塌。那些未被完全推平的城墻,漸漸衍化成了地名——現在的金雞嶺,其實當時被稱為京基嶺,意味京城之基礎;而城頭巷,則是原來城頭邊的小巷。
元末,農民起義領袖張士誠進城后,又重新筑城墻,將東城墻向東擴了3米,從現在的東清巷移至如今的環(huán)城東路。當時的護城河就成了貼沙河。
----------------------------------------------------------------------------------------------------
.cn/05culture/history/hist/
/show_hdr.php?xname=BUFSAV0&dname=7IHSAV0&xpos=1464
/s?lm=0&si=&rn=10&ie=gb2312&ct=0&wd=%BA%BC%D6%DD%B5%C4%C0%CF%B9%CA%CA%C2&pn=0&ver=0&cl=3
一字不茍
【釋義】
一字之用也不草率著筆。
【出處】
清 · 褚人獲《堅瓠七采 · 四》 唐代詩人高適,字達夫。他任兩浙觀察使時,過杭州清風嶺,題詩云:
絕嶺秋風已自涼,
鶴翻松露濕衣裳。
前村月落一江水,
僧在翠微開竹房。
后高適認為月落實江水隨潮而退,只有半江之水,覺得改 “一” 字為 “半” 字,更為確切。以后,又來到清風嶺僧舍,索筆改前詩。
和尚說:“前月有一官過,稱此詩極佳,但 ‘一’ 字不如 ‘半’ 字,改易而去?!?/p>
高適驚問何人,和尚說:“義烏駱賓王。” 可見古人一字不茍,但識見有遲速之分。但是據后人考證,駱賓王為唐初人,先于高適半個世紀。因此,褚人獲所說的恐怕有誤。
西湖來源傳說: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龍和金鳳在銀河邊的仙島上找到了一塊白玉,他們一起琢磨了許多年,白玉就變成了一顆璀璨的明珠,這顆寶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樹木就常青,百花就盛開。
但是后來這顆寶珠被王母娘娘發(fā)現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將把寶珠搶走,玉龍和金鳳趕去索珠,王母不肯,于是就發(fā)生了爭搶,王母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間,變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龍和金鳳也隨之下凡,變成了玉龍山(即玉皇山)和鳳凰山,永遠守護著西湖。擴展資料: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是中國大陸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和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
它是中國大陸主要的觀賞性淡水湖泊之一,也是現今《世界遺產名錄》中少數幾個和中國唯一一個湖泊類文化遺產。西湖自古以來便流傳著許多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
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和《蘇小小》。白蛇傳中的“斷橋相會”、“白娘子被壓雷峰塔”等情節(jié)與西湖十景有著密切的聯系。
而傳說中梁祝的愛情故事發(fā)生在西湖邊的萬松書院。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西湖傳說。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