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德武威同時并用,是古來將帥、君王所重視的統(tǒng)御謀略之一。
《百戰(zhàn)奇法·愛戰(zhàn)》云:“凡與敵戰(zhàn),士卒寧進死,而不肯退生者,皆將恩惠使然也?!薄秾O子兵法·地形篇》云:“視士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p>
孫武認為,統(tǒng)御部卒,必須用恩威并施之謀。“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p>
典故1:李靖是唐初杰出的軍事家。當初李淵任隋朝官員鎮(zhèn)守太原時,與李靖有矛盾,李淵準備起兵反隋時,李靖曾想告發(fā)他。
后來,李淵占領長安捉住了李靖,差點把他殺了,因李世民求情才得以免死,可見李淵與李靖之間存在恩怨瓜葛。616年,李淵令李靖征討蕭銑,李靖初戰(zhàn)有功,李淵不計前嫌,論功行賞,使李靖深為感動。
后來李靖在戰(zhàn)爭中又有失利,李淵大怒,嚴斥李靖貽誤戰(zhàn)機,要將他處斬,這時,又有人為之求情,李淵又放了他一馬,使李靖對李淵感恩戴德,忠心耿耿。李靖決心戴罪立功,620年,李靖率800精銳大敗開州(今四川開縣)蠻族首領冉肇則,俘5000多人,乘勝收復開州、通州,為李淵奪取西南立下了汗馬功勞。
典故2:三國時期,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也是運用恩威并施策略的典范。蜀后主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領兵聲討南中(今云南曲靖一帶),馬謖對諸葛亮說,南中一帶的軍民倚仗地勢險阻,一直不服蜀漢統(tǒng)治,我們現(xiàn)在攻破南中易如反掌,但是在我們離開之后,他們還是會叛變,所以,我們不如攻心為上,以心戰(zhàn)治之。
諸葛亮采納了馬謖的建議,當年5月份渡瀘水(今云南保山縣西北),擒拿了孟獲,為了徹底征服孟獲的心,諸葛亮故意把自己排兵布陣的方略擺給孟獲看,孟獲不以為然,說初次與諸葛亮打交道,不明虛實,只要像這樣的陣勢,我肯定能取勝,于是諸葛亮放了孟獲,孟獲不久又領兵來戰(zhàn),又戰(zhàn)敗而歸,被諸葛亮俘住,就這樣擒了放,放了擒,連續(xù)七次,直到第七次再放孟獲時,他卻不肯離去,說諸葛亮是天威,南中不再反了,孟獲的心被攻下了。然后,諸葛亮把南中各地的首領召集起來,宣布南中各地繼續(xù)為他們管轄,蜀軍不設官,不留兵,并將隨軍的衣物、糧草捐獻給了當?shù)毓俦?,以補償連年戰(zhàn)爭給百姓造成的損失,得到了南中軍民的擁護。
從此,夷漢相安無事。
這句話的典故是周朝怎么發(fā)源的典故,講訴古公檀父“因戍狄逼遷于歧下”的故事,一大早,古公檀父就趕著馬、率領部族來到西邊的河岸,來到了岐山腳下(周朝周文王就是在西岐)。
該句出自《詩經·大雅·文王之什》的一篇《綿》,全詩原文如下:
綿綿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復陶冗,未有家室。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周原膴々,堇荼如飴。爰始爰謀,爰契我龜,曰止曰時,筑室于茲。
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畝。自西徂東,周爰執(zhí)事。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繩則直,縮版以載,作廟翼翼。捄之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屢馮馮。百堵皆興,鼛鼓弗勝。乃立皋門,皋門有伉。乃立應門,應門將將。乃立冢土,戎丑攸行。
肆不殄厥慍,亦不隕厥問。柞棫拔矣,行道兌矣。混夷駾矣,維其喙矣!虞芮質厥成,文王蹶厥生。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
白話文釋義:大瓜小瓜瓜蔓長,周人最早得發(fā)祥,本在沮水漆水旁。太王古公亶父來,率民挖窖又開窯,還沒筑屋建廳堂。太王古公亶父來,清早出行趕起馬。沿著河岸直向西,來到岐山山腳下。接著娶了姜氏女,共察山水和住地。
周原土地真肥沃,苦菜甜如麥芽糖。開始謀劃和商量,再刻龜甲看卜象。兆示定居好地方,在此修屋造住房。于是在此安家邦,于是四處勞作忙,于是劃疆又治理,于是開渠又墾荒。打從東面到西面,要管雜事一樣樣。
先召司空定工程,再召司徒定力役,房屋宮室使建立。準繩拉得正又直,捆牢木板來打夯,筑廟動作好整齊。鏟土入筐騰騰騰,投土上墻轟轟轟。齊聲打夯登登登,削平凸墻嘭嘭嘭。成百道墻一時起,人聲賽過打鼓聲。
于是建起郭城門,郭門高聳入云霄。于是立起王宮門,正門雄偉氣勢豪。于是修筑起大社,正當防戎那大盜。既不斷絕對敵憤,鄰國也不失聘問。柞櫟白桵都拔去,道路暢通又寬正。昆夷奔逃不敢來,疲弊困乏勢不振。
虞芮兩國爭執(zhí)平,文王啟發(fā)感其性。我說有臣疏化親,我說有臣輔佐靈。我說有臣善奔走,我說有臣御敵侵。
擴展資料
《綿》為先秦時代華夏族詩歌。這是敘述太王由豳地遷往岐山之下的詩,是周人自述開國史詩之一。
全詩共九章。首章以“緜緜瓜瓞”起興,開首八字簡潔地概括了周人延綿不絕、生生不息的漫長歷史。以下至第八章,全敘太王率族遷岐、建設周原的情況。正是太王遷岐的重大決策和文王的仁德,才奠定了周人滅商建國的基礎。篇末便自然而然帶出文王平虞芮之訟的事,顯示出其蒸蒸日上的景象。
全詩以遷岐為中心展開鋪排描繪,疏密有致。長長的遷徙過程濃縮在短短的四句中:“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岐下?!倍半技敖币痪?,看似隨筆帶出,實則畫龍點睛。姜女是當?shù)仄皆褡褰宓拈L女,周與姜聯(lián)姻,意味著古公亶父被承認為周原的占有者和統(tǒng)治者。
“百堵皆興”既是對施工規(guī)模的自豪,也暗示了周民族的蓬勃發(fā)展。“皋門有伉”“應門將將”既是對建筑技術的夸耀,又顯示了周人的自強自立、不可侵犯的精神。由此歌頌武功文略便是水到渠成:“柞棫拔矣,行道兌矣。混夷駾矣,維其喙矣?!北憩F(xiàn)了周族對昆夷的蔑視和勝利后的自豪感。
詩章以時間為經,以地點為緯,景隨情遷,情緣景發(fā),渾然豐滿,情景一體,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自邠至岐,從起行、定宅、治田、建屋、筑廟到文王服虞芮、受天命,莫不洋溢著周人對生活的激情、對生命的熱愛、對祖先的崇敬。
這是歧路亡羊的典故!
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 楊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歧路?!?既反,問:“獲羊乎?”曰:“亡之矣?!痹唬骸稗赏鲋??”曰:“歧路之中又有岐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楊子戚然變容,不言者移時,不笑者竟日。 門人怪之,請曰:“羊,賤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損言笑者,何哉?”楊子不答,門人不獲所命。 ——《列子·說符》
楊子的鄰居跑掉了一只羊。那位鄰居率領家人去追趕,又來請楊子的僮仆去幫著追尋。 楊子說:“嘻!跑了一只羊,為什么要這么多人去追尋?”鄰居說:“這一帶岔路太多?!?鄰人回來后,楊子問:“羊找到了嗎?”鄰人回答說:“找不到了?!睏钭訂枺骸霸趺磁艿舻模俊编徣苏f:“岔路之中又分岔路,我們不知道羊跑到哪里去了,只好回來了。” 楊子聽了這話神色驟然變了,半天不說話,一天不見笑容。他的學生覺得奇怪,請教(楊子)道:“羊,不過是下賤的畜生,而且還不是老師您的,卻使您不茍言笑,這是為什么?”楊子沒有回答, (他的)學生最終沒有得到他的答案。
詞 目 中流擊楫 發(fā) 音 zhōng liú jī jí 釋 義 擊:敲打;楫:漿。
比喻立志奮發(fā)圖強。 出 處 《晉書·祖逖傳》:“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
’” 擊楫中流 也作“中流擊楫”,楫,船槳。出自《晉書·祖逖傳》:“(逖)仍將本留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
’”即東晉大將祖逖率部渡江,當船行到江中時,他敲著船槳發(fā)誓說,不收復中原,決不生還。后借指決心報效祖國,收復失地。
文天祥《賀趙侍郎月山啟》:“慨然有神州陸沉之嘆,發(fā)而為中流擊楫之歌?!彼稳粟w善括《滿江紅·辛卯生日》:“穎脫難藏沖斗劍,誓清行擊中流楫?!?/p>
又稱“中流誓”,如陳亮《念奴嬌·登多景樓》:“正好長驅,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 自從匈奴人占領中原,北方有許多人避難到南方來。
劉琨的好友祖逖也帶了幾百家鄉(xiāng)親來到淮河流域一帶。在逃難的行列中,祖逖主動出來指揮,把自己的車馬讓給老弱有病的坐,自己的糧食、衣服給大家一起吃用。
大家都十分敬重他,推他做首領。 到了泗口(今江蘇清江市北),祖逖手下已經有一批壯士,他們都是背井離鄉(xiāng)的北方人,希望祖逖帶領他們早日恢復中原。
當時,司馬睿還沒有即皇帝位。祖逖渡江到建康,勸瑯琊王司馬睿說:“晉朝大亂,主要是由于皇室內部自相殘殺,使胡人乘機會攻進了中原。
現(xiàn)在中原的百姓遭到敵人殘酷迫害,人人想要起來反抗。只要大王下令出兵,派我們去收復失地。
那么北方各地的人民一定會群起響應。” 司馬睿并沒有恢復中原的打算,但是聽祖逖說得有道理,也不好推辭,勉強答應他的請求,派他做豫州(在今河南東部和安徽北部)刺史,撥給一千個人吃的糧食和三千匹布,至于人馬和武器,叫他自己想辦法。
祖逖帶著隨同他一起來的幾百家鄉(xiāng)親,組成一支隊伍,橫渡長江。船到江心的時候,祖逖拿著船槳,在船舷邊拍打(文言是‘中流擊楫”),向大家發(fā)誓說:“我祖逖如果不能掃平占領中原的敵人,決不再過這條大江?!?/p>
他的激昂的聲調和豪壯的氣概,使隨行的壯士個個感動,人人激奮。 到了淮陰,他們停下來一面制造兵器,一面招兵買馬,聚集了兩千多人馬,就向北進發(fā)了。
祖逖的軍隊一路上得到人民的支持,迅速收復了許多失地。當時,長江以北還有不少豪強地主,趁中原大亂的機會,占據(jù)堡塢,互相爭奪。
祖逖說服他們停止內爭,跟隨他一起北伐,對不聽號令、依附敵人的,就堅決打擊。祖逖的威望就越來越高了。
劉琨在北方聽到老朋友祖逖起兵北伐,也很高興,說:“我夜間枕著兵器睡覺等天亮,就是一心要消滅敵人?,F(xiàn)在祖逖跑到我前面去了?!?/p>
公元319年,陳留地方的豪強地主陳川投降后趙國主石勒,祖逖決定發(fā)兵進攻陳川。石勒派兵五萬援救,被祖逖打得大敗。
接著,后趙的將領桃豹和祖逖的部下韓潛又爭奪蓬陂(在河南開封市附近)城。戰(zhàn)斗了四十天,相持不下,雙方的軍糧都發(fā)生了困難。
有一天,祖逖用布袋裝滿了泥土,派一千多名兵士扛著,運到了晉營,裝作運糧的樣子。最后又派了幾個兵士扛著幾袋米,運到半路上,故意停下來休息。
桃豹在趙營內看到晉兵運來那么多的米,自然眼紅,就趁晉兵休息的時候,派了大批兵士來搶。晉兵丟下米袋就逃。
趙營里早已斷了糧,搶到了一點米,只能夠勉強維持幾天,但是大家看到晉營里軍糧那么充足,軍心就動搖起來了。桃豹趕快派人向石勒求救。
過了幾天,石勒派了一千頭驢子裝運了糧食接濟桃豹。祖逖早就探得情報,在路上設下伏兵,把后趙的糧食全部截奪下來。
這樣一來,桃豹再也支持不住,連夜放棄陣地逃跑了。 祖逖領導晉兵艱苦斗爭,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全部領土,后趙的兵士陸續(xù)向祖逖投降的也很多。
晉元帝即位后,因為祖逖功勞大,封他為鎮(zhèn)西將軍。 祖逖在戰(zhàn)斗的艱苦環(huán)境中,和將士們同甘共苦,自己的生活很節(jié)約,把省下的錢盡量幫助部下。
他還獎勵耕作,招納新歸附的人。即使是跟自己關系疏遠和地位低下的人,他也同樣熱情地對待。
生地的百姓都很擁護他。 有一次,祖逖舉行宴會招待當?shù)馗咐稀?/p>
人們高興得又是唱歌,又是跳舞。有些老人流著眼淚說:“我們都老了,今天能夠在活著的日子里看到親人,死了也可以閉上眼睛了?!?/p>
祖逖一面操練士兵,一面擴大兵馬,預備繼續(xù)北伐,收復黃河以北的國土。哪兒想到昏庸的晉元帝對祖逖竟放心不過,怕祖逖勢力太大了不好控制,派了一個戴淵來當征西將軍,統(tǒng)管北方六州的軍事,叫祖逖歸他指揮。
祖逖辛辛苦苦收復失地,反而受到朝廷的牽制,心里很不舒坦。 不久,祖逖聽說他的好友劉琨在幽州被王敦派人害死,又聽說晉元帝跟王敦正在明爭暗斗,心里又是憂慮,又是氣憤,終于得病死了。
豫州的男女老少聽到祖逖去世的消息,像死了自己的親人一樣傷心。 祖逖雖然沒有完成恢復中原的事業(yè),但他那中流擊楫的英雄氣概,一直被后代的人所傳誦。
有一天,楊子的鄰居在牧羊的歸途中,遇到了迎面急馳而來的一行車馬,羊群因受驚嚇而四散。等車馬過后,那人把羊喚攏,急忙趕回家。他仔細清點以后發(fā)現(xiàn)丟失了一只羊,于是立即召集全家老小,并邀請楊子的童仆一起去尋羊。楊子在一旁不以為然地說:“咳,才丟一只羊,何必興師動眾,派這么多的人去找?”鄰人說:“山野、田間岔路多,人少了分派不過來?!睏钭佑X得這話有理,沒有再往下說。他目送著這一行人出了村口。
那鄰人帶領大家先沿趕羊回家時經過的大路走,一遇到岔路就派一個人沿岔路去搜尋。沒過多久,他帶去的人被分派完畢,剩下那鄰人只身走大路??墒菦]走多遠,前面又出現(xiàn)了岔路。他站在岔路口左右為難。焦急中任選了一條前去的路徑。走著走著,只見前面又有岔路。那鄰人無可奈何。他看到天色已近黃昏,只好往回走。沿途碰到其他的尋羊人也說自己遇到過同樣的困難。
正在家吃晚飯的楊子忽聽見外面有嘈雜的說話聲,知道是找羊的人回來了。他走出門去問那鄰人:“找到羊了嗎?”鄰人答道:“跑丟了?!睏钭诱f:“你帶了這么多的人去找,怎么還找不到呢?”鄰人說:“我知道大路邊有岔路,所以找羊時多帶了幾個人??墒菦]想到岔路上還有岔路。在只剩一個人面對岔路的時候,真令人感到不知所措?!?/p>
楊子聽了鄰人說的這番話,有些悶悶不樂。他眉頭緊鎖、臉色灰暗、一言不發(fā)。那一天大家再也沒有見到他露出一絲笑容。楊子的門徒都覺得有點奇怪,因此不解地問:“羊并不是什么值錢的牲畜,而且又不是先生的,您這樣悶悶不樂,究竟是為什么呢?”楊子說:“我并不是惋惜丟了一只羊。我是從這件事聯(lián)想到探求真理也與這些歧路亡羊一樣,如果迷失了方向,也會無功而返啊。”
這則寓言告訴人們:在研究一門學問時,要把握方向,注重領會其實質,而不要被各種表象所迷惑。
人生路上坎坷多。。..
人的一生極其漫長,也極其曲折,因此路上的坎坷也就分外的多。
回想呀呀學語、蹣跚學步之時,不知道要經過多少次的努力,多少次的跌倒,多少次的失敗之后,終于我們可以喊出第一聲“爸爸、媽媽”,可以自己輕松地邁出腳步。
后來,上學了,要經過多次的努力舉手發(fā)言,才能明白a、o、e的意義,才能學會寫一個又一個的漢字,又經過多少次的坎坷曲折后,才會寫第一篇作文。
再后來,長大了,經過多少次的被拒之門外,多少次的四處碰壁,才能找到一份工作,又要經過多少次的笑臉相迎,才能在公司里得到一個好的職位。
無數(shù)次的坎坷陪伴我們從小到大,一點一點的坎坷讓我們學會了自己的事要靠自己完成。
坎坷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人,就像發(fā)明電燈的愛迪生,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考驗,最終找到了那條通向成功的光輝大道,坎坷造就了一位偉大的發(fā)明家。
同時,坎坷也能擊敗一個人,一次次地將他從光輝的寶座上摔下來,不斷地擊碎他的自信,終于在又一次被坎坷擊倒后,他選擇了一條最輕松的道路向坎坷屈服:放棄生命。這是一場全輸?shù)馁€局,他不僅輸?shù)袅俗孕?,也輸?shù)袅藢氋F的生命。
不要說這是因為現(xiàn)在的社會是殘酷的,即使是在童話中,坎坷也依然存在,就像是各種故事里的反派角色,比如公主的繼母、魔法師等。但坎坷有時也會是一位很好的老師,在《荊棘鳥》中,坎坷充當了老師的角色,而且是一位相當嚴厲的老師,它教會了荊棘鳥要如何唱出最美的歌,但也以其生命作為學費。
坎坷可以是嚴師,也可以是敵人,這關鍵在于你自己是否有信心經受住坎坷的考驗,看你是努力奮斗通過考驗,還是舉手投降輸?shù)粢磺小?
希望你我都不會成為那個舉手投降的懦夫,而是成為一位勝利者。 人生路上快樂多
自然萬象的欣喜是人生路上諸多的快樂之一。
天空的快樂是蔚藍無垠的一抹明朗;大地的快樂是廣闊凝重的一份堅實;陽光的快樂是光耀萬物的探尋;月亮的快樂是柔婉如水的相思;松柏的快樂是蒼勁蔥蘢的綠意;彩蝶的快樂是翩飛妙曼的絢麗;雄鷹的快樂是展翅凌空的豪曠;而人生路上的快樂,則是每天都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態(tài),一份好心情……
幸福生活的本源是人生路上諸多的快樂之一。
人生路上的快樂就像一場久旱的甘露,浸潤著沙沙啦啦沙沙的欣喜,彈奏著晰晰瀝瀝晰晰的樂章;快樂就像一杯清水,即使只剩一滴,也將定格在清清亮亮的一瞬;快樂就像一潭清泉,
叮叮當當?shù)貨_刷了孤寂,又晶晶瑩瑩地溢滿了充足;快樂就像一灣碧波,清幽靜謐地灌溉了塵世的疲憊,又悠揚婉轉地滋潤了一度干涸的心靈之魚……
一個人心靈深處真切而微妙的感受是人生路上諸多的快樂之一。
人生路上的的快樂其實是一種心靈的滿足感,是一種趨向于純主觀的內在意識與內在調節(jié),而不是構建在庸碌紛攘的低俗占有上。所以,快樂不是那貪得無厭的一疊疊鈔票,不是那充滿物欲的一件件服裝,也不是那佯裝瀟灑以遮“我”痛苦的一個個“阿Q”,更不是那驕奢淫逸的一杯杯醉酒……
人與自然和諧交融的澄明之境是人生路上諸多的快樂之一。
佛家曾有“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之說。講的大概就是每一株翠竹里都包蘊著佛的法身,每一朵鮮花里都綻放著萬象的智慧。我們眼中的自然萬象,看起來是多么澄明幽靜,多么賞心悅目,可見自然萬象都有其美麗豐盈的內在世界。蒼天大地、陽光雨露、一草一木……無不是為了生命的美好而欣欣向榮,無不以其寧靜的壯美喚起人們的感恩之心。無論你身處鄉(xiāng)村還是都市,無論你是貴族還是平民,人生路上的快樂就像自然萬象一樣給人以幽雅、寧謐、歡欣與慰藉……
人不可以左右時間,但可以把握機遇;人不可以回到過去,但可以計劃未來;人不可以改變命運,但可以選擇心態(tài)。直到現(xiàn)在,我終于明白:快樂抑或不快樂是可以自己選擇的,只要改變心態(tài),改變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用一個嶄新的角度去觀察世界,每一天都將會是快樂的……
即便是貧窮抑或苦楚,你也要熱愛自己的人生;即便是生活中不盡人意的瑣碎擾你煩憂,你依然擁有喜悅、榮幸的時光。清晨的朝霞透過你小屋的每一扇向陽的窗,如同照在富豪身上一樣的耀眼奪目。門前那早春的積雪同是在消融,戶外的一簇簇小花兒也依舊芳香遠播??梢韵胍姡粋€心境澄明的人,縱然是在濟貧院里,生活得也宛若皇宮一般,生活得如此恬淡、快樂而知足,因為他知道:人生路上快樂多……
中國商代末年西方諸侯之長。
姬姓 ,名昌。古公亶父之孫,季歷之子。
商紂時為西伯,即西部諸侯(方國)之長。亦稱西伯昌。
相傳西伯在位五十年,已為翦商大業(yè)作好充分準備,但未及出師便先期死去。周人謚西伯為文王。
其子姬發(fā)繼位,是為周武王。 季歷死后,其子姬昌繼位,他就是日后著名的周文王。
他在位50年,主要功績是為滅商做好了充分準備。他是很有作為的創(chuàng)業(yè)主,勤于政事,重視發(fā)展農業(yè)生產,禮賢下士,廣羅人才,拜姜尚為軍師,問以軍國大計,使“天下三分,其二歸周”。
文王在位,以商朝的一個“方伯”的面目出現(xiàn),表面上臣服于商朝,暗地里卻積極進行滅商的準備。他分化瓦解商朝的附庸,爭取與國,成功地調解了虞、芮兩國爭田糾紛,使河東小國紛紛前來歸附,諸侯都把文王看成是以取代商紂的“受命之君”。
在虞、芮歸附的第二年,文王向西北、西南用兵,為滅商建立了鞏固的后方。接著向東發(fā)展,過黃河進攻耆、邗等國。
沿渭水東進,攻占了商朝在渭水中游的重要據(jù)點崇,掃除了周在東進道路上的一個障礙,并且據(jù)有關中的膏腴之地。在伐崇的第二年,文王在灃水西岸營建豐邑,把政治中心遷于豐(今西安市西南)。
至此,文王已完成了對商都的鉗形包圍,周人對商朝已經形成咄咄逼人的攻勢。課本上的周武王、周公旦的畫像,都來自漢代-山東武氏祠畫像石。
商紂時為西伯,建國于岐山之下,積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紂王進讒言,而被囚于羑里,后得釋歸。益行仁政,天下諸侯多歸從,子武王有天下后,追尊為周文王,商末諸侯首領,史稱西北侯,追封為周文王。
遵后稷、公劉之業(yè),則先祖古公、父親季歷之法,倡導篤仁、敬老、慈少、禮賢下士的社會風氣,使其領地的社會經濟得以發(fā)展。與其子姬發(fā)在寶雞蟠溪釣魚臺聘姜尚為軍師,自岐山起兵率軍攻伐殷商,是西周王朝的開創(chuàng)者。
發(fā)明“文王八卦”和“文王六十四卦”,流傳于世,《史記》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被商王囚禁期間在獄中寫了《周易》一書,在位50年。 武則天改唐國號為周時,追尊周文王為南周始祖文皇帝。
《史記·周本紀》說他能繼承后稷、公劉開創(chuàng)的事業(yè),仿效祖父古公直父和父親季歷制定的法度,實行仁政,敬老愛幼,禮賢下土,治理岐山下的周族根據(jù)地。在治岐期間,對內奉行德治,提倡“懷保小民”,大力發(fā)展農業(yè)生產,采用“九一而助”的政策,即劃分田地,讓農民助耕公田,納九分之一的稅。
商人往來不收關稅,有人犯罪妻子不連坐等,實行著封建制度初期的政治,即裕民政治,就是征收租稅有節(jié)制,讓農民有所積蓄,以刺激勞動興趣。對外招賢納士,許多外部落的人才以及從商紂王朝來投奔的賢士,他都以禮相待,予以任用。
如伯夷、叔齊、太顛、閎夭、散宜生、鬻熊、辛甲等人,都先后歸附在姬昌部下稱臣。姬昌自己生活勤儉,穿普通人衣服,還到田間勞動,兢兢業(yè)業(yè)治理自己的國家。
岐周在他的治理下,國力日漸強大。 西周國力增強壯大,引起商王朝的不安。
商紂王的親信讒臣崇侯虎,暗中向紂王進言說,西伯侯到處行善,樹立自己的威信,諸侯都向往他,恐怕不利于商王。紂王于是將姬昌拘于羑里(今河南湯陰縣)。
他在囚禁中,精心致力“演易之六十四卦,各為彖?!敝艹奸b夭等人為營救文王出獄,搜求美女、寶馬、珠玉獻給紂王。
紂王見了大喜:“僅此一物(指美女)就足夠了,何況寶物如之多!”于是下令赦免文王出獄。并賞給他弓、矢、斧、鉞,授權他討伐不聽命的諸侯。
這就是史書中說的文王“羑里之厄”。 文王出獄后下決心滅商。
一面向紂王獻地,請求免除酷刑,取得信任,一面訪賢任能,壯大國力。他出獵在渭水河邊巧遇年已垂老、懷才不遇的姜尚在水邊釣魚。
文王同他談話,相互談得很投機,文王了解姜尚確有真才,便讓姜尚與他同車而歸,立以為師,共同籌劃滅商策略。據(jù)《尚書大傳》說文王在位的最后七年中干了六件大事。
頭一年調解虞芮兩國糾紛。虞(山西平陸縣)芮(山西芮城)都是商王朝西方屬國;可是他們不找商王裁決,都慕周文王的威名,求文王審斷。
據(jù)《詩經·大雅·綿》篇注說:虞芮兩國看到周國是“耕者讓其畔,行者讓路”,“男女異路,斑白不提攜”,“士讓為大夫,大夫讓為卿”,一派君子之風。兩相對比,內心羞愧,回國之后虞芮兩國都主動將所爭之地做了閑田處理,糾紛從此解決。
第二年出兵伐犬戎,戰(zhàn)敗西戎諸夷,滅了幾個小國。第三年攻打密須(在今甘肅靈臺縣),解除了北邊和西邊后顧之憂。
第四年“西伯戡黎(在今山西黎城縣)”,第五年伐邗(在今河南沁陽縣)。戡黎、伐邗實際上是構成了對商都朝歌的直接威脅。
第六年滅崇國(在今陜西戶縣境)。將周的都城由岐山周原東遷渭水平原,建立灃京(在今陜西長安縣灃河西岸)。
(詩經·大雅》:“既伐于崇、作邑于灃?!苯又窒蚰蠑U展勢力到長江、漢江、汝水流域,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形勢。
《論語·泰伯》講的這句話,即說明岐周實際已控制了大半個天下,而殷商已處于極端孤立的境地。 就在這大功即將垂成之際,姬昌不幸死去。
《尚書·無逸》和《呂氏春秋·制樂》都說他享國50年。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5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