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者,直釣釣魚,愿者上鉤.
釣魚用直釣,看似愚蠢,實際上是大智若愚.
因為他老人家本意不在于魚,而在于釣一個天大的機會,甚至是在釣周朝天子,釣周朝的國家前途.
最后,他老人家運作成功,如愿以償.
在現(xiàn)代,這就是策劃,炒作.
因為不炒作的話,有可能姜太公輔國之才永遠不會被發(fā)現(xiàn),只能被湮滅。
所以姜太公直釣釣魚,是一次絕妙的成功策劃,炒作,值得現(xiàn)代廣告人,營銷人的學習,借鑒,應用.
引用了兩個典故,一個是姜尚,八十歲在磻溪釣魚,得遇文王;一個是伊尹,在受湯聘前曾夢見自己乘舟繞日月而過。想到這兩位歷史人物的經(jīng)歷,又給詩人增加了信心。
出自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作品,行路難三首(其一)。
節(jié)選如下: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譯文如下:
閑暇時坐在溪邊垂釣,忽然又夢見乘船從白日邊經(jīng)過。行路艱難,行路艱難,岔路這么多,今后要去哪?總會有乘風破浪的那一天,掛起高帆渡過茫茫大海。
擴展資料:
創(chuàng)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李白奉詔入京,擔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個積極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張良、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樣干一番大事業(yè)。可是入京后,他卻沒被唐玄宗重用,還受到權臣的讒毀排擠,兩年后被“賜金放還”,變相攆出了長安。
作品賞析
這首詩一共十二句,八十四個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蕩縱橫,具有長篇的氣勢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詩人感情的激蕩起伏、復雜變化。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四句節(jié)奏短促、跳躍,完全是急切不安狀態(tài)下的內(nèi)心獨白,逼肖地傳達出進退失據(jù)而又要繼續(xù)探索追求的復雜心理。表現(xiàn)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他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展示了詩人力圖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行路難三首
是姜太公吧……出處:《武王伐紂平話》卷下:姜尚因命守時,立鉤釣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 尚自言曰:“負命者上鉤來!”太公姓姜名尚,又名呂尚,是輔佐周文王、周武王滅商的功臣。
他在沒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時候,隱居在陜西渭水邊一個地方。那里是周族領袖姬昌(即周文王)統(tǒng)治的地區(qū),他希望能引起姬昌對自己的注意,建立功業(yè)。
太公常在番的溪旁垂鈴。一般人釣魚,都是用彎鉤,上面接著有香味的餌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誘騙魚兒上鉤。
但太公的釣鉤是直的,上面不掛魚餌,也不沉到水里,并且離水面三尺高。他一邊高高舉起釣竿,一邊自言自語道:“不想活的魚兒呀,你們愿意的話,就自己上鉤吧!” 一天,有個打柴的來到溪邊,見太公用不放魚餌的直鉤在水面上釣魚,便對他說:“老先生,像你這樣釣魚,100年也釣不到一條魚的!” 太公舉了舉釣竿,說:“對你說實話吧!‘我不是為了釣到魚,而是為了釣到王與侯!”。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0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