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僖宗年間的一個傍晚,年輕的學(xué)士于祐在皇城宮墻外漫步。
當時萬物飄零,秋風(fēng)蕭索,殘陽西墜,不由得讓于祐生出無限鄉(xiāng)愁。他在御溝的流水中洗手,看見御溝不斷有紅葉流出。
片片浮泛,情意幽遠。忽然他發(fā)現(xiàn)其中一片較大的紅葉上似有墨印,就隨手將葉子從水里拾起。
使他感到意外的是紅葉上題著一首詩: 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 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于祐把詩帶回家里,藏在書箱內(nèi)。那首幽怨傷感的小詩始終讓他難以釋懷,他猜想這是宮中才女所作,自此開始思慕那個宮里落寞的寫詩女子,盡管她的身影是虛幻飄渺的。
幾天后,他也找來一片紅葉,題了兩句詩:“曾聞葉上題紅怨,葉上題詩寄阿誰?”置于御溝上游的流水中之后,又悵然地在流水邊徘徊許久才離去。于祐將此事講給幾個朋友聽,有笑他癡愚的,也有被他這片心意所感動的。
人世艱難,命途多舛,于祐后來累次應(yīng)試落第,旅情客思、倦于游歷,只好安下心來在河中貴人韓泳家教書,“紅葉題詩”似乎也成了一場永不可及的夢。一天韓泳告訴他說:“帝禁宮人三十余得罪,使各適人,有韓夫人者,吾同姓,久在宮,今出禁庭來居吾舍。
子今未娶,年又逾壯,困苦一身,無所成就,孤生獨處,吾甚憐汝。今韓夫人篋中不下千緡,本良家女,年才三十,姿色甚麗,吾言之使聘子,何如?” 于祐唯有感激下拜。
很快,于祐就在韓泳的幫助下與韓氏成家了。結(jié)婚那天,于祐審見韓夫人艷若天人,以為誤入仙境。
一天,韓氏無意間在于祐的竹書籃里看見他珍藏多年的那片紅葉,不由大驚,說:“此吾所作之句,君何故得之?”于祐便如實告之。韓氏說:“吾于水中亦得紅葉,不知何人作也?”于是開箱取出紅葉,墨跡猶存,正是于祐當年寫下的。
倆人相對驚嘆,感泣良久,同聲說道:“事豈偶然哉?莫非前定也?!表n氏說當日得到于祐題詩的那片葉子的時候,也回了首詩,現(xiàn)在還藏在箱子里。
于祐一看,詩是: 獨步天溝岸,臨流得葉時。 此情誰會得,腸斷一聯(lián)詩。
這件事傳開后,時人莫不驚嘆,因為自紅葉題詩到他們結(jié)為夫婦,中間已隔著十年的光陰。后來有一天,韓泳宴請于祐夫妻吃飯,席上開玩笑說:“子二人今日可謝媒人也!”韓氏笑著說:“吾為祐之合乃天也,非媒氏之力也?!?/p>
韓泳說何以見得,韓氏于是取筆寫下一首七絕:“ 一聯(lián)佳句題流水,十載幽思滿素懷。今日卻成鸞鳳友,方知紅葉是良媒?!?/p>
于祐夫妻后來的生活也很美滿,受過苦的人格外惜福,何況這是一場紅葉為媒,流水為證的因緣呢?有人為這段人間佳話作詩紀念: 長安百萬戶,御水日東流。水上有紅葉,于獨得佳句。
子復(fù)題脫葉,流入宮中去。深宮千萬人,葉歸韓氏處。
出宮三十人,韓氏籍中數(shù)?;厥字x君恩,淚灑胭脂雨。
寓居貴人家,方與子相遇。通媒六禮俱,百歲為夫婦。
兒女滿跟前,青紫盈門戶。此事自古無,可以傳千古。
這段故事是幾個“紅葉題詩”故事里內(nèi)容最詳盡的一種,它來自北宋劉斧《青瑣高議·流紅記》,后來被元人白樸、李文蔚分別改編成雜劇《韓翠蘋御水流紅葉》和《金水題紅怨》。“紅葉題詩”傳奇的幾個版本中,晚唐范攄《云溪友議》記述的可能是最早一個版本,故事說唐宣宗時中書舍人盧渥赴京應(yīng)舉,偶過御溝邊,拾得紅葉一片,上題詩曰:“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
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后來宣宗裁減宮女,下詔將宮女許配給百官司吏,但不包括未及第的舉人,故盧渥沒有機會得配。
直到盧渥任范陽令時才得配一位姓韓的宮女。一日,韓氏在盧渥書箱里發(fā)現(xiàn)了那一片題詩的紅葉,嗟嘆良久,說,當時我只是偶然題詩放在水中,沒曾想到卻在郎君的箱子中收藏著。
盧渥對照韓氏書跡,果然分毫不差。在宋初孫光憲記述晚唐五代遺事的筆記《北夢瑣言·云芳子魂事李茵》里,“紅葉題詩”更成了進士李茵與宮中女侍書云芳子人鬼相戀的悲劇故事。
《全唐詩》中收錄的一首《書桐葉》寫作背景應(yīng)該屬實,而且與“紅葉題詩”的故事很相似,據(jù)五代時金利用《玉溪編事》記載,前蜀尚書侯繼圖,出身于書香世家,年輕時代終日手不離卷,口不停詩。在一個秋風(fēng)四起的日子,他在成都大慈寺的樓上倚欄觀景,忽然有一片梧桐葉飄落而下,上面題詩一首: 拭翠斂蛾眉,郁郁心中事。
搦管下庭除,書成相思字。 此字不書石,此字不書紙。
書在桐葉上,愿逐秋風(fēng)起。 天下有心人,盡解相思死。
天下負心人,不識相思字。 有心與負心,不知落何地。
侯繼圖大為驚奇,他很喜歡這首詩,并把這片樹葉保存在衣箱里。五六年以后,他和一位任姓小姐結(jié)婚。
一天,侯繼圖吟詠此詩,夫人聽到詩的前句后,不由急切的詢問,這是當初我在綿州寫的書葉詩,你是怎么會知道的?侯繼圖也一樣激動,就讓妻子當場默寫全詩,結(jié)果竟和他保存的樹葉上的詩句完全一樣。這個故事之不可思議在于,秋風(fēng)居然能把樹葉吹到四百里距離外? 劉斧在評論《流紅記》時說:“流水,無情也;紅葉,無情也。
以無情寓無情,而求有情,終為有情者得之,復(fù)與有請者合,信前世所未聞也?!?原本“落葉無語空辭樹,流水無情自入池”,但千百年來,這一段段“紅葉題詩”卻讓人們從此對落葉流水寄予。
紅葉傳情
紅葉詩
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唐人傳奇中有張實《流紅記》:儒生于佑見御溝中漂一脫葉,拾起一看,上有題詩(如上文),心想這一定是宮人作的,因思成病。于是在另一紅葉上題了兩句:“曾聞葉上題紅怨,葉上題詩寄阿誰.”他將葉丟進御溝的上游,讓它流入宮中。后于佑寄食于貴人韓泳門館,韓泳待他很好,將宮中放出的宮女韓夫人許與于佑為妻?;楹箜n夫人在于佑箱中發(fā)現(xiàn)題詩的紅葉,大驚,說這是她題的詩。并說,她事后也在溝中拾得一題詩的紅葉。拿出一看,正是于佑所題。二人認為這是紅葉為媒,一時傳為佳話。這事許多書上都有記載。詩的首句:水一去不復(fù)返,暗示時光一去不復(fù)返,人逐漸衰老了。二句:說自己幽居深宮,非常寂寞。三、四句:把題詩的紅葉放入水中,你到人間去尋求幸福吧。希望有一天,自己能象紅葉那樣,離開深宮,到人間過著幸福的生活。詩中充滿了幽怨,哀傷,寄予了無限希望。
事后韓氏說,我得你的紅葉時,當時又題了一詩。她取了出來,那詩是:“獨步天溝岸,臨流得葉時。此情誰會得?斷腸一聯(lián)詩?!币惶?,韓泳對韓夫人說,你該謝我這媒人。韓夫人說:我和于佑是天作之合。于是提筆寫了一詩:“一聯(lián)佳句題流水,十載幽思滿素懷。今日卻成鸞鳳友,方知紅葉是良媒?!?/p>
在楓葉落下之前就接住楓葉的人會得到幸運.而能親眼目睹楓葉成千成百落下的人可以在心底許下一個心愿,在將來的某一天就會悄悄實現(xiàn).如果能與心愛的人一起看到楓葉飄落,兩人就可以不分開.
黃色楓葉講述的是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在一個硝煙彌漫的戰(zhàn)亂時代,有一對年輕恩愛的戀人,為了躲避戰(zhàn)亂。隱居到了一片楓樹林中,他們彼此恩愛的生活著。但后來,男孩為了保護他們的家園,迫不得已也要上戰(zhàn)場去打仗。在男孩走的那天,女孩送他到楓樹林的前面。男孩接過女孩摘下的一片楓樹葉,對女孩說:親愛的,不要擔心,當明年的楓樹林在開成一片海的時候,我就會回來了,請你一定要在這片楓樹海的前面等著我。但是男孩走了以后,再也沒有回來……
留給女孩的只有迷茫的等待……
后來,女孩做了一個夢:夢到了男孩,男孩對她說:真的好想再好好看你一眼,在喝孟婆湯前。親愛的,請原諒我,愛你。
據(jù)說,蚩尤(黃帝戰(zhàn)勝的一個怪怪的人)死了以后,腳鐐手銬都變成了楓木。
楓葉的傳說 邢臺縣西部四道山川匯集下游不遠處有一村莊叫營頭,座北朝南,依岸成村,山清水秀,鳥語花香。
由于古代這里是華北平原通向山西黃土高原的交通要道,進可攻,退可守,歷代兵家戰(zhàn)將多在此地安營扎寨,因此而得名。也因地理環(huán)境特殊的的影響,營頭村也演繹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
流傳最廣的應(yīng)是“楓葉的傳說”。上篇 小鳳玉立志除惡魔 由于四道山川之水都匯集于此,河水流量大,水流湍急,折彎處,往往形成大的積水坑。
就在營頭村前大彎處,有一個兩畝多的大水坑,當?shù)厝朔Q“黑龍?zhí)丁?,究竟潭有多深,無人可知。相傳,很久以前,潭中有一個修煉千年的“老圓”成精,常常呼風(fēng)喚雨,興風(fēng)作浪,苦害當?shù)匕傩?,一時間搞得烏煙瘴氣,好多村民紛紛逃離家園,遠奔他鄉(xiāng)。
留下的一代代營頭人不愿常年遭受老圓精的折磨,好多人習(xí)武修道,總想除掉這個禍害。可是,一次次的搏斗,一次次都以慘敗而告終,這些“除邪”人非死即傷。
此后,老圓精更加猖獗,它不但時常欺男霸女,還強迫這一方百姓,每年四月初六給他上香排供,稍有怠慢,它就興災(zāi)施禍,刮怪風(fēng),下冰雹,發(fā)洪水,甚至直接害人……,當?shù)匕傩崭遗桓已浴?話說,營頭村有一楊姓家族,三代都是書香門第,代代人才輩出,到了第四代,幾個兒女中屬小女兒精干。
由于小女兒出生時白凈可愛,背上有一塊胎記,因此便給女兒取名鳳玉,寄寓女兒長大后,變金枝,成玉葉,光宗耀祖。小鳳玉自小聰明伶俐,過目成誦,出口成章,人見人愛。
她不僅喜文,而且還練就一身好功夫,年方十三歲,就出落的亭亭玉立,在四道山川成了名博山鄉(xiāng)的才女、少俠。一年四季媒婆踏破門坎,但都被小鳳玉婉言謝絕,她傳出話去,不消除鄉(xiāng)親們的禍患,終生不嫁。
這天,小鳳玉將父母請到大廳,雙膝跪下:“二老雙親,先贖女兒不孝,我有一事相求,萬望父母恩準。”父親楊再興,母親郝氏,見女兒行次大禮,一時間摸不著頭腦,慌忙扶起女兒:“孩子,你一向孝順,勤學(xué),今天何出此言?”“父親、母親,我身為營頭人,眼看著父老鄉(xiāng)親,年年月月受老圓精迫害,不能解百姓于水火,枉為人也!我想外出尋師學(xué)藝,為鄉(xiāng)親們除害。
我想這一去少則三年,多則五載,我走后,就不能日日在二老面前盡孝,實在于心不忍,可一想起鄉(xiāng)親們遭此災(zāi)禍,我也顧不上那么多了……”一番話,使兩位老人,又驚又喜,驚得是女兒小小年紀竟有如此膽略,喜的是楊家又出了一個人才。本來父母一向?qū)ε畠壕蛯檺塾屑樱@一來,父母更是覺得女兒賢孝聰慧。
母親一把拉過女兒抱在懷里,眼淚撲撲灑灑落在前胸。父親說:“孩子,你有此膽略志向,老父為你高興,也為咱老楊家高興。
可是你小小年紀,茫茫大山,一個人尋師學(xué)藝,我們放心不下啊……。小鳳玉,擦掉父母臉上的淚水,自信地說:“父親、母親,好兒女志在四方,我雖不是男兒身,但自古巾幗不讓須眉大有人在,您二老就放心吧。
憑我聰明才智和身上的功夫,闖蕩“江湖”應(yīng)該問題不大。我想為了正義,為了一方百姓安寧,上蒼會保佑的?!?/p>
說完,收拾行裝,帶上一應(yīng)物品,就此拜別父母兄妹,踏上了尋師學(xué)藝的征程,消失在茫茫群山之中。這才引出一段夢中學(xué)藝傳佳話,恩師指點破迷津的美麗傳說。
中篇 越百山夢中遇名師 小鳳玉告別家人,一路尋訪,花開花落,春去秋來,不覺兩年過去了。她翻越了無數(shù)名山大川,尋訪了上百位名師,但一聽說是學(xué)藝產(chǎn)除老圓精,都搖頭嘆息,不敢收她為徒。
一天,鳳玉走的饑渴難耐,來到一座大山下,四處渺無人煙,他隨意坐在一棵大樹下,懷抱寶劍,想休息一會再走,不覺困意朦朧,一會兒便進入夢鄉(xiāng)……時值深秋,她登上一座大山,看到漫山楓樹,層林盡染。這里空氣清新,野果飄香。
她順手在山巖邊的樹上折下一枝山果,剛要吃,嗖嗖——從眼前飛過幾片樹葉,快似閃電,鳳玉急忙躲開。說時遲那時快,人躲開了,但手中果枝卻被削成幾段,散落了一地。
她心中好是不快:我饑渴難耐,吃個野果也不成!是誰如此不講理?四下一看,左前側(cè)百步開外有一棵大楓樹,高達參天,樹下有一頑童,手里捏了一把樹葉,隨手甩出,葉到處,樹枝紛紛落地。“好功夫!”楓葉心想,準是這個孩子打落我的果子。
她欲上前詢問,頑童卻朝她微微一樂,耍個鬼臉,朝她走來。“楓姐,師傅讓我在此等你,快快隨我面見恩師?!?/p>
“小弟弟,誰是師傅,師傅在那里?”“師父就在山上玉女洞,請跟我來?!兵P玉抬頭望去,面前全是懸崖峭壁,別說人,就連鳥也難飛上去——太高了。
頑童見她面有難色,便從身后摘下一個小葫蘆,舉過頭頂搖了三下,就聽山崩地裂一聲巨響,在刀劈似的山崖上綻開一道大石門,門上寫著“雙鳳山玉女洞”六個大字。洞內(nèi)紅光四射,一座座廟宇亭臺金碧輝煌。
鳳玉隨頑童進入山門,左轉(zhuǎn)右拐來到一個去處。高高一座大廟,坐北朝南,氣勢雄偉,建筑別致。
遠遠就聽見鐘鼓齊鳴,路邊奇花異草隨處可見。進的大殿,方見雕梁畫棟,四壁生輝。
正中端坐一位中年女子,微閉兩目,雙手合十,慈祥和善,面無表情。左右站立數(shù)名童男童女,一個個眉清目秀,精神抖擻。
鳳玉正看得。
傳說啊,從前有一位仙女和一個年輕人相愛了,可仙凡有別,天有天規(guī),仙女必須回到天庭去。他們戀戀不舍,最后仙女留給年輕人一粒種子,就回了天上。年輕人種下那粒種子,很快就長出了一株楓樹,然后他就日夜都守候在楓樹下,當深秋來臨的時候,楓葉慢慢的變紅并脫落。已到了初冬,天上下起了小雪,但年輕人仍在楓樹下守候,那株楓樹上只剩下了最后一片葉子。一天晚上,刮起了大風(fēng),最后一片楓葉也慢慢地落了下來,當楓葉著地那一刻,仙女就已站在了年輕人的眼前。
1 原來玉帝看到年輕人日夜苦苦的守候,終被感動,于是就讓仙女化作深秋的最后一片楓葉,也是初冬的第一片楓葉,重返人間來與他結(jié)合。最終,他們永遠恩愛地生活在了一起。其實啊,你不知道,楓葉還有另外一個傳說。
傳說,如果能與心愛的人一起看到楓葉飄落,兩人就可以不分開。
2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對母子住在一座深山里,那里長滿楓樹,青青翠翠的,非常秀麗。他們有一間溫暖的小屋。當曉風(fēng)吹進小屋時,小鳥就會來到窗前起勁地唱歌,年輕的母親便帶著孩子下地勞作,然后上山摘野果、抓野兔;當夜幕降臨時,母親便給她的孩子講故事唱歌謠??鞓返娜兆泳瓦@樣一天天地過去了,孩子慢慢地長大。突然有一天,孩子覺這座山使他厭倦,除了花草樹木,除了飛禽走獸,除了陽光雨露,除了自然的一切,沒有其他。他開始討厭這一切了,卻忘記了它們曾經(jīng)帶給他快樂。他不愿再過這樣的生活了,但卻不知怎樣改變這一切。他把自己的不幸歸罪于母親,以往的愛都在這恨中消失了。
可憐的母親無法改變孩子的想法,卻依然深愛著他。她孤獨地下地上山,小鳥依然動聽的歌聲只能讓她傷心地想起孩子在身旁時的笑語。漸漸地小屋變得有些凄涼。
日子又一天天地過去。突然有一天,雷雨交加,驚走了一切飛禽走獸。孩子怕極了,躲在母親懷里哭,哭累后睡著了,母親卻一夜未眠。
第二天,風(fēng)雨停歇,但太陽卻惡毒地猛曬著。許多天過去了,依然如此。外面沒有小鳥的聲音,水源也枯竭了。家里的最后一點糧食都吃完了。看著孩子干咳著,母親決定出去碰碰運氣。孩子掙扎著要跟去,此時他的眼里只有愛。這是母親這段日子以來多么希望的事啊,可這回她卻堅決把孩子留在家里。
挖面的太陽把它火一般的陽光裹住瘦弱的母親。放眼看去,花草死了,樹也枯了。當她蹣跚地來到一棵枯樹下時,枯樹開口了:“好心人,給我一點水吧,我可以給你一個蘋果?!蹦赣H說:“我沒有水,我給你一點血吧。”于是拿起身邊的石頭割破了自己的手。當她把血滴在枯樹上時,樹枝長出了嫩葉并長出了一個蘋果。她摘下蘋果繼續(xù)往前走。當她來到另一棵枯樹下時,枯樹開口了:“好心人,給我一點水吧,我可以給你一只兔子?!蹦赣H說:“我沒有水,我給你一點血吧。”她拿起石頭又割破了自己的手。當她把血滴在枯樹上時,樹枝長出了嫩葉并吊著一只兔子。母親把兔子兜在懷里繼續(xù)往前走。當她來到又一棵枯樹下時,枯樹開口了:“好心人,給我一點水吧,我可以給你一張虎皮?!边@時母親快不行了,但想秋天快到了,孩子應(yīng)該有件暖和的衣裳。于是便說:“我沒有水,我給你一點血吧?!彼闷鹗^又割破了自己的手。當她把血滴在枯樹上時,樹枝長出了嫩葉并掛著一張虎皮。她拿著虎皮繼續(xù)往前走。當她來到一口枯了的泉眼時,泉眼開口了:“好心人,給我一點水吧,我可以給你一碗水。”母親說:“我沒有水,我給你一點血吧。”當母親再次拿起石頭割破自己的手,把最后一滴血滴在泉眼上時,泉眼流出了水。母親端著那碗水回去了。
當母親把水送入孩子的口中,把食物與虎皮放在孩子身邊時,對孩子說:“孩子,媽媽走了,等你穿上這件虎皮時,秋天就來了,秋天來了媽媽也回來了?!焙⒆又恢滥赣H離去時沒有血色,他想留住母親卻無法牽住母親的手。就在那天晚上,天空下起了雨,從此深山又活過來了。
日子一天天在孩子的盼望中過去。秋天終于到來,孩子披上虎皮。母親始終沒回來,滿山綠色的楓葉卻在剎那間變成了紅色,隨著風(fēng)一片一片地飄到孩子的身邊。孩子的眼淚一顆一顆往下掉,持久的,沒有聲音的。從此,楓葉便成了紅色。
老人講完,舒了口氣,問少年:“現(xiàn)在知道楓葉為什么是紅的了嗎?”少年感傷地點點頭。
老人拍著少年的肩膀說:“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這種遺憾最刺痛人的心,明白嗎?”
紅葉傳情 紅葉詩 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唐人傳奇中有張實《流紅記》:儒生于佑見御溝中漂一脫葉,拾起一看,上有題詩(如上文),心想這一定是宮人作的,因思成病。于是在另一紅葉上題了兩句:“曾聞葉上題紅怨,葉上題詩寄阿誰.”他將葉丟進御溝的上游,讓它流入宮中。
后于佑寄食于貴人韓泳門館,韓泳待他很好,將宮中放出的宮女韓夫人許與于佑為妻?;楹箜n夫人在于佑箱中發(fā)現(xiàn)題詩的紅葉,大驚,說這是她題的詩。
并說,她事后也在溝中拾得一題詩的紅葉。拿出一看,正是于佑所題。
二人認為這是紅葉為媒,一時傳為佳話。這事許多書上都有記載。
詩的首句:水一去不復(fù)返,暗示時光一去不復(fù)返,人逐漸衰老了。二句:說自己幽居深宮,非常寂寞。
三、四句:把題詩的紅葉放入水中,你到人間去尋求幸福吧。希望有一天,自己能象紅葉那樣,離開深宮,到人間過著幸福的生活。
詩中充滿了幽怨,哀傷,寄予了無限希望。 事后韓氏說,我得你的紅葉時,當時又題了一詩。
她取了出來,那詩是:“獨步天溝岸,臨流得葉時。此情誰會得?斷腸一聯(lián)詩?!?/p>
一天,韓泳對韓夫人說,你該謝我這媒人。韓夫人說:我和于佑是天作之合。
于是提筆寫了一詩:“一聯(lián)佳句題流水,十載幽思滿素懷。今日卻成鸞鳳友,方知紅葉是良媒。”
唐僖宗(862~888年),即李儼。
唐代皇帝。懿宗子。
公元873~888年在位。處封晉王。
十二歲時受宦官劉行深、韓文約擁立。即位后專務(wù)游戲,稱宦官田令孜為“阿父”。
乾符元年(874年),關(guān)東旱饑,州縣繼續(xù)催征勒索,爆發(fā)王仙芝、黃巢起義。廣明元年(880年),黃巢攻入長安,逃亡成都,黃巢起義失敗后,他于中和五年(885年)還京師。
數(shù)月,即再奔鳳翔,旋又走興元(今陜西漢中東)后又返京,但此時朝廷孤弱,藩鎮(zhèn)之患近在肘腋,已成岌岌不可終日之勢。 唐僖宗時的一天傍晚,年輕的于佑在城墻下漫步。
時值“西風(fēng)吹渭水,落葉滿長安”的深秋,滿地枯萎的落葉,風(fēng)呼嘯著而去,樹木的枝椏刺在寒冷的空中好像冰上的裂紋。天色越來越黯,他呆呆立了片刻,頗懷莫名的傷感。
他在御溝的流水中洗手,御溝中浮著的落葉在清冽的水中緩緩流出,忽然發(fā)現(xiàn)一片較大的紅葉上面有墨印,他隨手將葉子從水里拾起來。使他意外的是紅葉上題著一首詩:“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
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蹦畚锤桑舟E姍姍清秀。
他看了看身邊高入云端的宮墻,猜想一定是某個宮女所為。于佑把詩帶回家里,但此事讓他久久不能釋懷,每天夜里輾轉(zhuǎn)反側(cè),眼前全是宮里那個落寞的女子空幻的身影。
幾天后,他也在紅葉上題詩兩句,置于御溝上游的流水中:“曾聞葉上題紅怨,葉上題詩寄阿誰?”之后他又悵然地在流水邊徘徊許久才離去。于佑將此事講給幾個同伴聽,大家都笑他。
一晃幾年過去,于佑已把那件事漸漸淡忘了。他科舉不成,幾近落魄不堪,于是在富室韓泳家教書。
一天韓泳告訴他,不久,唐僖宗放出后宮侍女三千,讓她們回到民間婚配。有位叫韓翠蘋的女子是韓泳的同姓,正住在韓舍,他愿為二人牽線結(jié)緣。
當時于佑尚未娶親,聽說韓翠蘋姿色美艷,于是答應(yīng)下來。 于佑婚后與韓翠蘋感情很好,一天,韓翠蘋在于佑的畫笥中看見自己親筆題寫的那片紅葉,問于佑哪里得來的,于佑便如實告之。
韓翠蘋說:“妾在水中也得到一片紅葉,不知是何人所做?”于佑取來一看,墨跡猶存,正是自己當年曾經(jīng)寫的。倆人皆默然,淚水盈眶,千言萬語不知如何出口,相對感泣良久。
因為自紅葉題詩到他們結(jié)為夫婦,中間已隔著十年的光陰。 韓翠蘋為此悲歡交集,于是提筆寫下:“一聯(lián)佳句題流水,十載幽思滿素懷。
今日卻成鸞鳳友,方知紅葉是良媒。” 這也許是最凄苦無奈也最浪漫溫馨的故事了。
“紅葉題詩”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在朝代、人名、情節(jié)上都有些微出入,《本事詩》里記當事人為顧況,《云溪友議·題紅怨》為盧渥,而宋初孫光憲《北夢瑣言》成了進士李茵,人名雖各不同,但內(nèi)容大同小異。 據(jù)《云溪友議》記述,宣宗時,舍人盧渥到長安應(yīng)舉,偶然來到御溝旁,看見一片紅葉,上面題有這首詩,就從水中取去,收藏在巾箱內(nèi)。
后來,唐宣宗李忱裁減宮女,準許宮女嫁百官司吏。他娶了一位被遣出宮的姓韓的宮女。
一天,韓氏見到箱中的這片紅葉,幽幽地嘆息道:“當時偶然題詩葉上,隨水流去,想不到郎君收藏在此?!?另據(jù)《本事詩》記述,天寶年間,顧況在洛陽時暇日與一二詩友游于苑中。
一位宮女在梧桐葉上寫了一首詩,隨御溝流出,詩云:“一入深宮里,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p>
顧況得詩后寫下:“愁見鶯啼柳絮飛,上陽宮女斷腸時。君恩不閉東流水,葉上題詩寄與誰?”從上游流入宮中。
過了十幾天,又在御溝流出的梧桐葉上見詩一首,詩云:“一葉題詩出禁城,誰人酬和獨含情。自嗟不及波中葉,蕩漾乘春取次行?!?/p>
故事很凄美,但她沒有韓氏那么走運。 而在《北夢瑣言》里,卻演化成了人鬼相戀的悲劇故事:進士李茵是襄陽人。
一次他游御苑,見一片紅葉自御溝中流出,上題詩:“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p>
李茵將紅葉收貯在書箱里。后來僖宗在藩鎮(zhèn)之亂中到了蜀地,李茵奔竄到南山一個老百姓家。
見到一個流落人間的宮女,她說自己是宮中的侍書,名叫云芳子。她很有才學(xué),李茵和她交往日深后,云芳子發(fā)現(xiàn)了那片紅葉,哀嘆說:“此妾所題也?!?/p>
于是同行到蜀地去,一路上云芳子詳細講述了宮中的事。到了綿州時,一個宦官認出了她,宦官問:“你怎么跑到這里來了?”逼令她上馬,強行帶走,李茵十分難過,但又無可奈何。
那天晚上他宿在旅店里,云芳忽然進來了,她對李茵說:“妾以重金賄賂了中官,今后我可以跟你走了?!奔讶耸Ф鴱?fù)得,李茵欣喜難以言表。
于是兩人相伴回了襄陽。幾年后,李茵得了病身體消瘦,有個道士說他面有邪氣。
這時云芳子才對他說了實情:“那年綿竹相遇。妾其實已死。
感君之深意,故相從耳。但惜人鬼殊途,不敢再連累君?!?/p>
說畢置酒與李茵對飲,酒后飄然而去,遂不知所終。 緣分多是三生注定,當事者也會惘然。
然而有運氣得以結(jié)緣民間的宮女畢竟極少,或者外人處于同情和想象而加以虛構(gòu),使傳說經(jīng)不起推敲。但許多宮女一生最好的光陰在寂寞的深宮中被埋葬,這種漫長的煎熬卻非外人可以體會。
除清朝以外,歷代宮女多為終生在宮中服役,元稹的《行宮》即有“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6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