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西藏定日縣正南方,喜馬拉雅中段的中尼邊境處。海拔8,848.13米,為世界第一高峰?!爸槟吕尸敗痹诓卣Z里面,要論排行,是“第三”?!爸槟隆笔恰芭瘛钡囊馑?,而“朗瑪”則是“第三”?!爸槟吕尸敺濉本褪恰暗谌瘛薄?/p>
原來,“珠穆朗瑪”這個名字是展轉(zhuǎn)曲折得來的。珠峰原先的名字,來源于西藏廣為流傳的流傳一則神話。神話說喜馬拉雅山以珠峰為首的五座山峰,是五個姐妹,統(tǒng)稱“長壽五仙女”。其中,祥壽仙女(藏語為“扎西次仁瑪”)掌管人間的福壽;貞慧仙女(藏語為“米約羅桑瑪”)掌管農(nóng)田耕作;翠顏仙女(藏語為“婷格協(xié)桑瑪”)掌管人間的“先知”神通;施仁仙女(藏語為“德迦卓?,敗保┱乒苄竽辽a(chǎn);冠詠仙女(藏語“覺班真?,敗保┱乒苋碎g財寶。其中翠顏仙女是珠峰的主神,所以它曾被稱為“翠妃雪峰”(藏語為“扛屯停杰姆”)。
人們對珠峰的認識始自宋代。據(jù)藏人蔡巴·貢噶多吉所著的以手抄本傳世的藏文史籍史》記載,西藏佛教噶舉派高僧米拉日巴,曾在珠穆朗瑪峰一帶山中修行9年。那時尚無珠穆朗瑪峰之稱,《紅史》稱該地區(qū)為“拉齊”,稱這一地區(qū)的雪山為“拉齊扛”,故譯為“拉齊雪山”。
《蓮花遺教》是于公元1258年從地下出土有關(guān)蓮花生的傳記。該傳記在記載珠穆朗瑪峰地區(qū)時,仍然繼續(xù)以“拉齊”稱之。
十五世紀,噶舉派僧人桑吉堅贊所集錄的文學著作《米拉日巴道歌集》,對珠峰地區(qū)記載尤其具體、形象,稱珠穆朗瑪峰所在地為“頂多雪”。認為這個雪山連綿之地,是“在西藏和尼泊爾交界處的最為罕見和稀有的地區(qū)”,是“渾然天成的財寶之地”。其冰川雪峰之多,就好似“被水晶圍墻所環(huán)繞一樣”。對“頂多雪”地區(qū)包括珠峰在內(nèi)的五座山峰,《道歌集》中都有詳細記述,并且生動地描繪道:“直入天空的三角形雪山巍峨高聳,她那象鵬鳥的頭部,裝飾著水晶飾物,這些水晶飾物閃耀著日月般的熠熠光輝;她的上方飄浮著潔白的流云,她的頭部還在云中輕輕飄動;她的下方則鑲著五色斑斕的彩虹;其中部的山崖巖石搖曳著碧玉般的眉毛;在她的腳下,則遮蓋著霧氣煙云?!辈坏绱耍兜栏杓穼Α伴L壽仙女五姐妹”的排列次序也作了記載。
公元1708年7月4日至公元1717年元旦,清康熙皇帝決定大規(guī)模地開展全國性測量工作,以便繪制地圖。對于西藏,是根據(jù)多種確切的資料編繪,并由康熙皇帝直接派遣幾名受過訓練、懂得數(shù)學知識的韃靼人測量了全程距離的。
公元1717年,中國測量人員在珠穆朗瑪峰地區(qū)測繪地圖,正式發(fā)現(xiàn)了她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公元1721年,清朝政府編繪的《皇輿全覽圖》采用“朱姆朗馬阿林”這個名字來命名珠峰,并精確地標出了其具體位置。“朱姆朗馬阿林”是藏滿語音的合譯,“朱姆朗馬”系藏語,“阿林”系滿語,意為“山”,這是珠穆朗瑪峰最早的漢譯名稱。
公元1748年,清朝政府出版的《乾隆內(nèi)府輿圖》中,將“朱姆朗馬阿林”改為“珠穆朗瑪阿林”。在藏語中,“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瑪”是排行第三的意思,因此,“珠穆朗瑪阿林”就是第三神女之峰的意思。其所以作這樣的詮釋,是根據(jù)《米拉日巴道歌集》關(guān)于珠峰位居五峰中央的記載。
到了清朝同治年間,《皇朝大清一統(tǒng)輿圖》中,“珠穆朗瑪阿林”又被標作“珠穆朗瑪山”。
但是國外一些地圖中,珠穆朗瑪峰卻被標名為“埃弗勒斯峰”。原來,在公元1852年,擔任英國測繪局局長的埃弗勒斯,在未經(jīng)清政府許可的情況下,擅自對喜馬拉雅山進行測繪。公元1855年,英國通過其所出版的地圖,宣稱他們“發(fā)現(xiàn)”了喜馬拉雅山的最高峰,并以“埃弗勒斯”命名。
珠穆朗瑪峰的名字從民間傳說到正式命名是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的。雖然中國人對珠峰的科學考察近代才較詳盡,但是正式發(fā)現(xiàn)她是世界上最高峰還是比英國人早138年,中國人命名珠峰也比英國人早134年。
珠穆朗瑪峰名字由來及典故
珠穆朗瑪峰,又稱圣母峰,英文名Mt.Everest,海拔高度8844.43米,地理坐標為北緯27.98°, 東經(jīng)86.93°,為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為一條近似東西向的弧形山系,位于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坐落在我國西藏自治區(qū)的日喀則地區(qū)定日縣正南方。
它分布在中國、巴基斯坦、印度、錫金、尼泊爾王國與不丹境內(nèi),但主要部分在我國與尼泊爾王國交界處,其中南坡在尼泊爾王國境內(nèi),北坡在我國西藏自治區(qū)的定曰縣境內(nèi)。“珠穆朗瑪”為藏語“Chomolungma”的音譯。藏語“Chomo”是女神的之意,“l(fā)ungma”是第三的意思,因珠峰附近還有四座山峰,珠峰位居第三,故“Chomolungma”意為“第三女神”。早在我國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 1717年)編繪的《皇輿全覽圖》中就有對珠穆朗瑪峰的記載,并稱其為作“朱母朗馬阿林”,意為“神女峰”。它的英文名字“Everest”來自于英國人George Everest (喬治?埃佛勒斯)爵士,他是19世紀中負責測量喜馬拉雅山脈的印度測量局局長。它在尼泊爾王國又被稱為“Samarghata”,即“薩迦瑪塔峰”,意為“地球制高點”或“天空之神”。
相傳很早以前,眷念人間山水美色的五位女神降臨在人間,分別掌管著人間的福祿壽、農(nóng)田、財寶、畜牧和容顏。
在這五姐妹中,以三姐珠穆朗瑪最為美麗。 不知何年何月,突然來了一群山妖水怪,它們興風作浪,霸占森林,踐踏花草,捕殺鳥獸。
頓時,攪得鳥獸哭泣,花草枯萎,天地失色。驚動了女神珠穆朗瑪,她用無比高強的法力,把山妖水怪鎮(zhèn)壓在了一座雪山底下。
讓山野重新恢復了寧靜與祥和。她又帶來了一群神牛和一雙雙鴛鴦。
并親手開鑿了幾處藍色的冰湖。然后,拖著疲倦的身軀,隱入云霧之中,化作高山,俯瞰著蔚藍色的大海和綠茵茵的草原。
人們?yōu)榱擞谰玫丶o念她,把她變化成的高山稱為“第三女神”——即現(xiàn)在的珠穆朗瑪峰。
中國人首次登上珠穆朗瑪峰紀實 作者:編輯中心 登山來源:中國戶外資料網(wǎng) 點擊數(shù):0 更新時間:2005-11-12 轉(zhuǎn)載或引用務(wù)請標明“中國戶外資料網(wǎng)”,本文網(wǎng)址:新華社珠穆朗瑪27日電:新華社記者從珠穆朗瑪峰下海拔5120米的中國登山隊大本營報:27日北京時間零時30分,記者從登山隊大本營的無線電收發(fā)報機里,收到了從珠穆朗瑪峰北坡海拔6400米的營地傳來的喜訊:“中國登山隊隊員王富洲、貢布(藏族)、屈銀華在25日黎明北京時間4點20分安全登上了海拔8882米(后測定為8848米,作者注,后文均用 8848米之說)的珠穆朗瑪峰頂峰,在世界登山史上第一次創(chuàng)造了從北坡征服珠穆朗瑪峰的空前成就。
26日,登山隊都已經(jīng)安全返抵7007米的營地,27日他們可回到6400米高處的營地?!狈_1960年5月28日的《人民日報》,人們就會在頭版發(fā)現(xiàn)以上這條重要的新聞。
地球上的“第三極” 銀灰色的山峰隱沒在濃密的霧層里,峻峭的山巖上鋪蓋著一望無邊的白雪,一道道淺藍色的原始冰川,像瀑布一樣從萬丈懸?guī)r“飛瀉”而下。縱深的峽谷曲曲彎彎,好像永遠無法走到它的盡頭……珠穆朗瑪——這座海拔8848米的地球上最高峰巔,巍峨而奇峭,聳立在祖國西南高原的邊緣,成為一道雄偉壯麗的天然屏障。
珠穆朗瑪峰的冰雪、冰巖和變化無常的氣候,阻礙著人們探測它的秘密。在世界有些國家,人們把它同“南極”和“北極”并提,稱為地球上的“第三極”。
特別是珠穆朗瑪峰的北坡,極度的嚴寒,特大的高空風,巨大的冰崩、雪崩和崢嶸的巖壁,對登山家們存在著極大的威脅。外國的登山隊從1921年到1938年的18年中,曾經(jīng)從珠峰北坡攀登了7次,每次都遭到了失敗。
1924年,曾經(jīng)在英國登山界煊赫一時的兩名經(jīng)驗豐富的登山探險家馬洛里和伊爾文,鼓足勇氣,從北坡發(fā)起對珠峰的第 3次沖擊。他們雖然比過去的同行們到達了更高的高度——海拔8500米左右,但他們就此再沒有回來。
但今天,珠穆朗瑪峰北路“不可征服”的神話被打破了。年輕的中國登山隊僅僅用了短短的兩個月時間,就踏雪蹬冰,飛巖走壁,在被英國“探險家”們稱為“死亡的路線”上,踩出了一條通向珠穆朗瑪頂峰的勝利道路,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從珠穆朗瑪峰北麓攀上頂峰的壯舉。
“人家不來了,我們單獨登” 1950年6月3日,法國運動員埃爾佐路和拉申乃爾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踏破萬年積雪,登上世界第十高峰——尼泊爾境內(nèi)的安納普爾那峰(8091米),再一次掀起了向8000米以上高峰沖擊的熱浪。攀登高峰的“黃金時代”到來了。
1958年,蘇聯(lián) 100名功勛運動員聯(lián)名寫信給中蘇雙方最高領(lǐng)導人,要求兩國聯(lián)合組隊,于1959年向珠峰挑戰(zhàn),并與當時中國主管體育的賀龍副總理和國家體委副主任黃中達成協(xié)議。與此同時,中國組織了登山集訓隊,首先在香山開始了訓練。
1958年 8月,中國登山隊赴蘇訓練。9月7日,中蘇各17名隊員登上了蘇聯(lián)列寧峰(7134米)。
1958年底,中蘇協(xié)議付諸實施,雙方聯(lián)合組成偵察組,對珠峰進行了偵察。偵察高度最高達6500米。
一切順利。按協(xié)議,蘇方負責提供器材裝備,中方則調(diào)集大量人力,負責修通從日喀則到珠峰腳下絨布寺的300公里公路。
萬事俱備,只待發(fā)兵。如果一切照此發(fā)展下去,世界登山史的書寫將會出現(xiàn)另一種格局了。
1959年3月18日夜,西藏自治區(qū)發(fā)生叛亂。中方只好提出把登山活動推遲到1960年進行。
1959年底,西藏叛亂平息后,中方主動函請?zhí)K方派員商討1960年共同登山事宜。蘇方派了兩人來華,并去蘭州視察了準備事宜。
但在他們稱贊了中國的準備工作后,終于透露出:由于兩國關(guān)系的惡化,已無意再與中國合作登山了。協(xié)議撕毀。
已經(jīng)拉到蘭州的器材全部撤回。人家不干了! 這項登山活動也像當時中蘇合作的許許多多其它項目一樣,陷于癱瘓。
轉(zhuǎn)載或引用務(wù)請標明“中國戶外資料網(wǎng)”,本文網(wǎng)址:。
山體呈巨型金字塔的珠穆朗瑪峰巍然屹,為群峰之首。
最先發(fā)現(xiàn)和熟悉這一世界最高峰的是我國的藏族同胞和尼泊爾人民。在西藏的歷史記載和傳說中,也流傳著不 少關(guān)于珠穆朗瑪峰的故事。
據(jù)西藏佛經(jīng)記載,藏王下命令把這個地區(qū)作為供養(yǎng)百鳥的地 方,當?shù)氐睦锝虅t把所有的鳥視為神。尼泊爾人民稱它為“薩加瑪塔”,這是一個梵語復詞:“薩加”意為“天”,“瑪塔”意為“頭”或“山峰”,兩個詞合在一起便是“高達天庭的山峰”或“摩天嶺”之意。
18世紀初,中國測量人員測定了珠穆朗瑪峰的 位置,并把它載人1719年銅版印制的《皇輿全覽圖》。
“中國人的梯子”
1960年5月24日下午5時左右,中國首次攀登珠峰的劉連滿、貢布、屈銀華和王富洲四人離開8500米的突擊營地,來到位于8700米高度的“第二臺階”下方。這是一道高達6米多的巖石峭壁,左側(cè)是無法攀越的斷巖,右側(cè)是深不見底的北壁大山谷。這段又光又滑的巖壁幾近垂直90度,沒有任何可以手抓或腳蹬的支點。
時間不等人,壞天氣很快就要到來,除了攀上這段陡壁,別無它途。四人先后嘗試單獨攀登,都告失敗。
教練劉連滿終于想出了法子!他把背包放在地上,踩著包升高了50厘米!受此鼓舞,劉連滿蹲在包上,讓屈銀華站在自己肩上,王富洲和貢布從兩邊扶住劉的腿,慢慢艱難地站起來。就這樣,合三人之力,屈銀華頓時升起了3米多高!這時,他發(fā)現(xiàn)巖壁上有一個裂縫,王富洲立刻遞上巖石錘和冰錐,他把冰錐打進裂縫,創(chuàng)造了第一個支點!
屈銀華一手抓緊釘牢的冰錐,雙腳則由王富洲和貢布用冰鎬支撐,另一只手又抓住了上邊的一個巖石凹處,并在凹處上方嵌進了第二支冰錐!這第二個支點誕生后,往上的巖坡就開始平緩,可以慢慢攀沿而上了。屈銀華攀上第二臺階,將登山繩放下,其余三人拽著繩子,相互支撐著,用了四個多小時,全都登了上去。
1975年,中國探險隊第二次攀登珠峰時,根據(jù)已摸清的情況,事先準備了可以折疊的鋁合金梯子,在這個陡壁上架起了高達5米的金屬梯,9位探險家順利登上第二臺階。為了方便今后的探險家們,讓更多的后來者實現(xiàn)他們征服世界第一高峰的理想,下山時,他們索性將梯子牢牢地固定在屈銀華15年前所打的冰錐上。
從那時起到今天,各國探險家都是從這里順利登上珠峰峰頂?shù)模虼怂麄儗χ袊诫U家的此舉贊賞不絕,把它親切地稱為“中國人的梯子”。
中國覘標見證各國探險家登頂
還是在1975年,5月27日,9位中國隊員完成集體登頂后,為了確切測出這座地球最高峰的高度(此前珠峰已有五個高度:8888、8882、8852、8840和8848米),隊員們將事先準備好的一個高五米、有紅色標籠的金屬覘標安放在珠峰峰頂上,分布在山中、山下與頂峰不同距離的十個測繪點上的測繪專家們,對著覘標進行精細測量,最后測得珠峰高度為8848.13米(以黃海海平面為基準)。這個高度就成為全世界公認的權(quán)威高度。
此后,這個覘標也留在了頂峰上,成為地球最高點上的高點,因為它比頂峰還高出五米
喜馬拉雅山的以珠穆朗瑪峰為首的五座山峰,是仙女五姐妹,稱為“長壽五仙女”。
神話說:最初,喜馬拉雅山區(qū),低處是汪洋大海,岸上是無邊森林,林中奇花異草,斑鹿、羚羊、犀牛成群,杜鵑、畫眉、百靈歡唱;高處重山疊翠,云霧繞繞,一幅美麗、安詳?shù)膱D景。可是,后來海里出現(xiàn)了一頭巨大的五首毒龍,攪起萬丈海浪,搗毀樹木花草,侵擾飛禽走獸,使它們?yōu)碾y臨頭,無處奔逃。
正在危難時刻,天上飄來五朵彩云。彩云變成五位仙女,降服了毒龍,救助了飛禽走獸。
經(jīng)飛禽走獸的再三懇切請求,五位仙女答應(yīng)永遠留下來護衛(wèi)它們。從此便成了喜馬拉雅山區(qū)的地方神。
其中翠顏仙女是珠穆朗瑪峰的主神,她掌管人間的“先知神通”,吉壽仙女掌管人間的福壽,貞慧仙女執(zhí)掌人間的農(nóng)田耕作,施仁仙女執(zhí)掌人間的畜牧生產(chǎn);冠詠仙女掌管人間財寶。(見《藏漢大辭典》)。
她們姐妹五人,戰(zhàn)風傲雪,長年在世界屋脊上,亭亭玉立,俯視人間眾生,關(guān)心黎民疾苦,萬年不辭辛勞,博得人們的敬愛與景仰。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54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