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叫懸壺濟世?
“懸壺”是中醫(yī)行醫(yī)的專用名詞,典出《后漢書》及《神仙傳》,與道醫(yī)壺公有關?!逗鬂h書》卷八十二《方術列傳》云:“費長房者,汝南人也,曾為市椽。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于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市人莫之見。惟長房于樓上睹之,異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長房之意其神也,謂之曰:‘子明日可更來’。長房旦曰復詣翁,翁乃與俱入壺中,惟見玉堂嚴麗,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飲畢而出?!箝L房欲求道,隨從人山中……”這段頗為神奇的記述也見于《神仙傳》卷九《壺公傳》中,聲稱“壺公者,不知其姓名。今世所有《召軍符》、《召鬼神治病王府符》凡二十余卷,皆出于壺公……”壺公乃是東漢時一位賣藥的老翁,有道術,善用符治病。因常懸一壺于市頭賣藥,“藥不二價”、“治病皆愈”,故后世稱行醫(yī)為“懸壺”。這一典故流傳甚廣,至今人們日常語言中還有 “你胡蘆里賣的什么藥”這樣的口語。
《后漢書·方術列傳·費長房傳》記曰:
“費長房者,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曾為市掾。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于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市人莫之見,惟長房子樓上睹之,異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長房之意其神也,謂之曰:子明日可更來,長房旦日復詣翁,翁乃與俱入壺中。惟見玉堂嚴麗,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其飲畢而出。翁約不聽與人言之,復乃就耬上侯長房曰:我神仙之人,以過見責,今事畢當去,子寧能相隨乎?樓下有少酒,與卿為別……長房遂欲求道,隨從入深山,翁撫之曰:子可教也,遂可醫(yī)療眾疾”。
傳說世有壺翁(約公元2世紀),不知其姓名,一稱壺公?!耙徽f壺公謝元,歷陽人,賣藥于市。不二價,治病皆愈。語人曰:服此藥必吐某物,某日當愈,事無不效。日收錢數(shù)萬,施市內貧乏饑凍者。”以此觀之,壺翁乃身懷醫(yī)技、樂善好施之隱士醫(yī)者。因其診病貨藥處常懸一壺為醫(yī)幟,所以人稱壺翁,民間傳說多有其神話故事。壺翁曾傳醫(yī)術于費長房。記載雖語涉?zhèn)髌妫艚移渖裾Q外衣,不難知壺公、費長房乃東漢時名醫(yī)。壺公的事跡傳之甚廣,歷代醫(yī)家行醫(yī)開業(yè),幾乎無不以,“懸壺之喜”等為賀,或于診室懸葫蘆為醫(yī)之標志,今仍有不少藥店、制藥廠等沿以為用。
老酒以為,“壺”疑由“葫”、“瓠”因同音通假而來。后世藥房有以葫蘆為幌子者,藥廠亦有以葫蘆為商標圖案者,又有“不知葫蘆里賣的什么藥”一說。
譯文
《后漢書·方術列傳》上記載著一個奇異的傳說:東漢時有個叫費長房的人。一日,他在酒樓喝酒解悶,偶見街上有一賣藥的老翁,懸掛著一個藥葫蘆兜售丸散膏丹。賣了一陣,街上行人漸漸散去,老翁就悄悄鉆入了葫蘆之中。
費長房看得真切,斷定這位老翁絕非等閑之輩。他買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見老翁。老翁知他來意,領他一同鉆入葫蘆中。他睜眼一看,只見朱欄畫棟,富麗堂皇,奇花異草,宛若仙山瓊閣,別有洞天。后來,費長房隨老翁十余日學得方術,臨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騎上如飛。
返回故里時家人都以為他死了,原來已過了十余年。從此,費長房能醫(yī)百病,驅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這僅是一則神話傳說,但卻為行醫(yī)者罩上一層“神秘外衣”。后來,民間的郎中為了紀念這個傳奇式的醫(yī)師,就在藥鋪門口掛一個藥葫蘆作為行醫(yī)的標志。如今,雖然中醫(yī)大夫“懸壺”已很少見到,但“懸壺”這一說法保留了下來。
常有以杏林稱中醫(yī),以懸壺濟世指中醫(yī)行醫(yī)者也。
據(jù)文獻記載,杏林典出漢末董奉事?!短綇V記·神仙傳》記曰:
“董奉者,字君異,侯官人也。吳先主時,……奉居山不種田,,日為人治病,亦不取錢,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輕者一株,如此數(shù)年,計得十萬余株,郁然成林。乃使山中百禽群獸游戲其下,卒不生草,常如蕓治也。后杏子大熟,于林中作一草倉,示時人曰:“欲買杏者,不須報奉,但將谷一器置倉中,即自往取一器杏去?!背S腥酥霉葋砩伲⌒尤ザ嗾?,林中群虎出吼逐之,大怖,急挈杏走,路傍傾覆,至家量杏,一如谷多少?;蛴腥送敌诱撸⒅鹬郊?,嚙至死。家人知其偷杏,乃送還奉,叩頭謝過,乃卻使活。奉每年貨杏得谷,施以賑救貧乏,供給行旅不逮者,歲兩萬余斛?!钤谌碎g三百余年乃去,顏狀如三十時人也?!?
董奉善行,為人稱道,后世便以杏林稱中醫(yī),其典概源于此也。
懸壺濟世是古代頌譽醫(yī)者道者救人于病痛。醫(yī)者仁心,以醫(yī)技普濟眾生,世人稱之,便有懸壺濟世之說。
出處:《后漢書·方術列傳·費長房傳》記曰
費長房者,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曾為市掾。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于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市人莫之見,惟長房子樓上睹之,異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長房之意其神也,謂之曰:子明日可更來,長房旦日復詣翁,翁乃與俱入壺中。
惟見玉堂嚴麗,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其飲畢而出。翁約不聽與人言之,復乃就耬上侯長房曰:我神仙之人,以過見責,今事畢當去,子寧能相隨乎?樓下有少酒,與卿為別……長房遂欲求道,隨從入深山,翁撫之曰:子可教也,遂可醫(yī)療眾疾。
譯文
《后漢書·方術列傳》上記載著一個奇異的傳說:東漢時有個叫費長房的人。一日,他在酒樓喝酒解悶,偶見街上有一賣藥的老翁,懸掛著一個藥葫蘆兜售丸散膏丹。賣了一陣,街上行人漸漸散去,老翁就悄悄鉆入了葫蘆之中。
費長房看得真切,斷定這位老翁絕非等閑之輩。他買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見老翁。老翁知他來意,領他一同鉆入葫蘆中。他睜眼一看,只見朱欄畫棟,富麗堂皇,奇花異草,宛若仙山瓊閣,別有洞天。
后來,費長房隨老翁十余日學得方術,臨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騎上如飛。返回故里時家人都以為他死了,原來已過了十余年。從此,費長房能醫(yī)百病,驅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后來,民間的郎中為了紀念這個傳奇式的醫(yī)師,就在藥鋪門口掛一個藥葫蘆作為行醫(yī)的標志。如今,雖然中醫(yī)大夫“懸壺”已很少見到,但“懸壺”這一說法保留了下來,而且不少藥店、制藥廠等沿以為用,藥房有以葫蘆為幌子,藥廠有以葫蘆為商標圖案,又有“不知葫蘆里賣的什么藥”一說。
擴展資料:
懸壺濟世是對醫(yī)者醫(yī)德高尚,醫(yī)術精湛的贊美。我們在很多古裝劇,武俠劇里面可以看到在藥店門口都會掛一個藥葫蘆,很多郎中也會在身上背一個葫蘆,這就是他們行醫(yī)的標志。
除了懸壺濟世的偉大目標之外,更多的是葫蘆的價值。
因為在古代經常用葫蘆來作為盛酒、水的器皿,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壺。葫蘆的作用可不僅僅是這樣,有資料記載,古代行醫(yī)者無論走到哪里,葫蘆是它們隨身攜帶的必備品??梢杂脕硎⑺?。
在采藥之后將藥物放置于葫蘆中,它有很強的密閉性,保持藥物的干燥性,不至于減低藥性
而葫蘆本身也具有很強的藥用價值,具有利水消腫,除煩止渴,以及通淋散結的功效。而現(xiàn)在的我們,去掉了懸壺這樣的形式,但是對患者的那份仁愛之心,赤誠之心,救人于水火之中的迫切之心從不曾改變。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懸壺濟世
關于《懸壺濟世》的典故: “懸壺濟世為古代頌譽醫(yī)者救人于病痛之說。
《后漢書?方術列傳?費長房傳》記曰: “費長房者,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曾為市掾。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于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市人莫之見,惟長房子樓上睹之,異焉。
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長房之意其神也,謂之曰:子明日可更來,長房旦日復詣翁,翁乃與俱入壺中。
惟見玉堂嚴麗,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其飲畢而出。翁約不聽與人言之,復乃就耬上侯長房曰:我神仙之人,以過見責,今事畢當去,子寧能相隨乎?樓下有少酒,與卿為別……長房遂欲求道,隨從入深山,翁撫之曰:子可教也,遂可醫(yī)療眾疾”。
傳說世有壺翁(約公元2世紀),不知其姓名,一稱壺公?!耙徽f壺公謝元,歷陽人,賣藥于市。
不二價,治病皆愈。語人曰:服此藥必吐某物,某日當愈,事無不效。
日收錢數(shù)萬,施市內貧乏饑凍者?!币源擞^之,壺翁乃身懷醫(yī)技、樂善好施之隱士醫(yī)者。
因其診病貨藥處常懸一壺為醫(yī)幟,所以人稱壺翁,民間傳說多有其神話故事。壺翁曾傳醫(yī)術于費長房。
記載雖語涉?zhèn)髌?,但若揭其神誕外衣,不難知壺公、費長房乃東漢時名醫(yī)。壺公的事跡傳之甚廣,歷代醫(yī)家行醫(yī)開業(yè),幾乎無不以,“懸壺之喜”等為賀,或于診室懸葫蘆為醫(yī)之標志,今仍有不少藥店、制藥廠等沿以為用。
老酒以為,“壺”疑由“葫”、“瓠”因同音通假而來。后世藥房有以葫蘆為幌子者,藥廠亦有以葫蘆為商標圖案者,又有“不知葫蘆里賣的什么藥”一說。
醫(yī)者仁心,以醫(yī)技普濟眾生,世人稱之,便有懸壺濟世之說。其典概源于此?!?/p>
懸壺濟世為古代頌譽醫(yī)者救人于病痛之說. “懸壺濟世”的由來費長房因為地利之因,經??梢姷綁毓?有一次,費長房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人家不知道的一個秘密,發(fā)現(xiàn)壺公幫病人看完病后,見四下無人就一溜煙的跳進葫蘆里消失了.費長房很好奇的,不動聲色又觀察了幾天,發(fā)現(xiàn)壺公每天都是這樣不見的.費長房悶了很多天終于悶不住了,找到壺公想問出個端倪來. 壺公聽了費長房的話,笑著說:“今天等晚上沒有人時,你再到我這兒來吧”.到了晚上,費長房依約前來.壺公對費長房說:“我要跳進葫蘆里去了,你敢來嗎?你要不要跟來一看究竟呢?”然后,兩個人一下子就都跳進去葫蘆里了. 費長房一跳進去后,發(fā)現(xiàn)外表看起來小小的葫蘆,里面竟是寬敞、明亮,見到層層疊疊的樓閣,樓閣后面還有橋和七彩虹,漂亮的簡直像個神仙世界了.壺公告訴費長房,他原本就是神仙,只因為做錯事才被貶至人間.壺公囑咐著費長房不可以把這件事情透露給任何人知道. 壺公后來也教了費長房醫(yī)術.壺公期滿回天上去后,費長房就四處行醫(yī)救人.而后人們就習慣用“懸壺濟世”來形容醫(yī)術很高明的人.。
“懸壺”是中醫(yī)行醫(yī)的專用名詞,典出《后漢書》及《神仙傳》,與道醫(yī)壺公有關。
《后漢書》卷八十二《方術列傳》云:“費長房者,汝南人也,曾為市椽。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于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市人莫之見。
惟長房于樓上睹之,異焉。因往再拜,奉酒脯。
翁知長房之意其神也,謂之曰:‘子明日可更來’。長房旦曰復詣翁,翁乃與俱入壺中,惟見玉堂嚴麗,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飲畢而出。
……后長房欲求道,隨從人山中……”這段頗為神奇的記述也見于《神仙傳》卷九《壺公傳》中,聲稱“壺公者,不知其姓名。今世所有《召軍符》、《召鬼神治病王府符》凡二十余卷,皆出于壺公……”壺公乃是東漢時一位賣藥的老翁,有道術,善用符治病。
因常懸一壺于市頭賣藥,“藥不二價”、“治病皆愈”,故后世稱行醫(yī)為“懸壺”。這一典故流傳甚廣,至今人們日常語言中還有“你胡蘆里賣的什么藥”這樣的口語。
參考資料: /zyltsoonweb/new/read.asp?id=45。
源于東漢神仙費長房用葫蘆盛仙藥為民治病的故事。
意思用仁愛之心、高超醫(yī)術拯救世人。典出《后漢書·方術列傳·費長房傳》記曰:“費長房者,汝南人,曾為市掾。
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于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市人莫之見,惟長房子樓上睹之,異焉。因往再拜,奉酒脯。
翁知長房之意其神也,謂之曰:子明日可更來,長房旦日復詣翁,翁乃與俱入壺中。惟見玉堂嚴麗,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其飲畢而出。
翁約不聽與人言之,復乃就耬上侯長房曰:我神仙之人,以過見責,今事畢當去,子寧能相隨乎?樓下有少酒,與卿為別……長房遂欲求道,隨從入深山,翁撫之曰:子可教也,遂可醫(yī)療眾疾”。醫(yī)家掛藥葫蘆還有深意:一是向世人表明其“懸壺濟世”之宏愿;二是看重葫蘆之實用價值:用葫蘆保存藥物確實比其他的容器如鐵盒、陶罐、木箱等更好,因其有很強的密封性能,潮氣不易進入,容易保持藥物的干燥。
從歷代史籍中得知,古時候的行醫(yī)者無論走到哪里身上都背著葫蘆,如唐代藥王孫思邈采藥時就必掛一個藥葫蘆。而且,葫蘆除了能盛藥,本身也可為藥,醫(yī)治很多疾病。
因此,后來人皆稱賣藥的、行醫(yī)的為“懸壺”,美稱醫(yī)生職業(yè)為“懸壺濟世”,歷代醫(yī)家行醫(yī)開業(yè)則以“懸壺之喜”等為賀。時至今日,仍有不少行醫(yī)者懸葫蘆在診室當作行醫(yī)的標志,這種做法更被眾多藥店、制藥廠等沿用。
壺翁大約生於西元二世紀,因為他診病賣藥的地方,經常懸掛一個葫蘆作為標志,所以人們稱他為壺翁,壺翁是一位身懷醫(yī)技而又樂善好施的隱士,他與費長房是師徒關系,《后漢書》中曾記載壺翁授費長房醫(yī)術的故事。
傳說費長房是河南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竹杖上掛了葫蘆的老人(即壺翁)在市集中賣藥,當天黑散街之后,壺翁就跳入葫蘆中,當時只有費長房一人看到,他覺得很奇怪,為了弄清楚壺翁的來歷,費長房便以酒款待,知壺翁道來意后,便請他隔日再來。 當他再來時,壺翁邀他一起進入葫蘆中,只見大廳布置得整齊華美,佳肴滿桌,他立刻拜壺翁為師,學習醫(yī)術與修仙之道,幾年后,費長房藝滿后,也開始懸壺濟世行醫(yī)。
雖然記載這個傳說有些神話傳奇色彩,但是揭他二人的精湛醫(yī)術令人贊佩,也因為這個故事的流傳,所以后人將行醫(yī)愛稱為懸壺,醫(yī)生或診所的賀詞無一例外不是懸壺濟世。而懸掛的那個葫蘆更成了中醫(yī)的標志。
懸壺”是中醫(yī)行醫(yī)的專用名詞,典出《后漢書》及《神仙傳》,與道醫(yī)壺公有關。
《后漢書》卷八十二《方術列傳》云:“費長房者,汝南人也,曾為市椽。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于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市人莫之見。
惟長房于樓上睹之,異焉。因往再拜,奉酒脯。
翁知長房之意其神也,謂之曰:‘子明日可更來’。長房旦曰復詣翁,翁乃與俱入壺中,惟見玉堂嚴麗,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飲畢而出。
……后長房欲求道,隨從人山中……”這段頗為神奇的記述也見于《神仙傳》卷九《壺公傳》中,聲稱“壺公者,不知其姓名。今世所有《召軍符》、《召鬼神治病王府符》凡二十余卷,皆出于壺公……”壺公乃是東漢時一位賣藥的老翁,有道術,善用符治病。
因常懸一壺于市頭賣藥,“藥不二價”、“治病皆愈”,故后世稱行醫(yī)為“懸壺”。這一典故流傳甚廣,至今人們日常語言中還有“你胡蘆里賣的什么藥”這樣的口語。
“懸壺”是中醫(yī)行醫(yī)的專用名詞,典出《后漢書》及《神仙傳》,與道醫(yī)壺公有關。
《后漢書》卷八十二《方術列傳》云:“費長房者,汝南人也,曾為市椽。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于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市人莫之見。
惟長房于樓上睹之,異焉。因往再拜,奉酒脯。
翁知長房之意其神也,謂之曰:‘子明日可更來’。長房旦曰復詣翁,翁乃與俱入壺中,惟見玉堂嚴麗,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飲畢而出。
……后長房欲求道,隨從人山中……”這段頗為神奇的記述也見于《神仙傳》卷九《壺公傳》中,聲稱“壺公者,不知其姓名。今世所有《召軍符》、《召鬼神治病王府符》凡二十余卷,皆出于壺公……”壺公乃是東漢時一位賣藥的老翁,有道術,善用符治病。
因常懸一壺于市頭賣藥,“藥不二價”、“治病皆愈”,故后世稱行醫(yī)為“懸壺”。這一典故流傳甚廣,至今人們日常語言中還有“你胡蘆里賣的什么藥”這樣的口語。
參考資料: /zyltsoonweb/new/read.asp?id=45。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0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