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選擇合適的閱讀教學方法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
作為一個語文教師,要會選教法,能讓學生在你的引導下盡可能用最少的時間,捕捉到最多的信息。當今教育強調知識學習的探索性和創(chuàng)新性,教師不能再襲用傳統(tǒng)的以情節(jié)分析為中心的教師滿堂講、滿堂問的模式。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所以,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感悟。依據(jù)這些教育理念,教師采用怎樣的閱讀教學方法與學生獲得怎樣的學習效果是密切聯(lián)系的,因為每一種閱讀教學方法都應由教師根據(jù)教材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
一、“讀、思、議、導”結合法 閱讀教學不能僅限于現(xiàn)成的教材,那樣學生的閱讀量會太少,閱讀面太狹窄,學生的視野放不開。但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成的教材教會學生閱讀方法,讓學生利用課堂中學到的閱讀方法延伸到課外。
在一般閱讀課文的教學中,應該力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按照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最后由教師“點撥引導”的閱讀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就是讓學生先把課文“讀一讀”,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能發(fā)現(xiàn)問題,做到整體感知課文所要表達的一個大概意思是什么;然后讓學生“想一想”作者寫這些內容的目的是什么;再“議一議”,不僅要找到以上問題的答案,還要“議一議”你對哪些問題或哪個句段、人物、環(huán)節(jié)感興趣,感興趣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師針對課堂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點撥、引導,使學生不僅能解決課文中的問題,而且有一個明確的閱讀思路,掌握了這種閱讀方法,學生對閱讀課文的理解會感覺輕松許多。
以前那種教師滿堂講、滿堂問的注入式教學方法需要5課時才能解決的問題,現(xiàn)在只需1課時學生就能輕松駕馭。這樣學生自然而然就會感到閱讀量的不足,因此,他們的閱讀內容就會從課內拓展到課外,他們需要從課外讀物中獲得閱讀知識,汲取豐富的閱讀營養(yǎng)。
我們連續(xù)10多年組織學生成立“圖書角”,讓學生把自己的閱讀范圍由課內擴展到課外,由教材拓展到圖書角、學校閱覽室以及圖書館、書店乃至網(wǎng)上閱讀等等。我特別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多讀、多看、多想。
例如,在學習了《七顆鉆石》這篇童話故事之后,同學們主動找來許多童話故事進行閱讀?!洞蠡依恰?、《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許多童話故事和故事集紛紛在同學們中傳閱。
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擴大了學生們的閱讀量,還大大拓寬了學生們的視野,更可喜的是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一個大幅度的提高。二、“讀、寫”結合法 由讀到寫是學生閱讀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和升華。
這里說的寫,并不是說寫寫生字、寫寫課文,而是從大語文教學觀來考慮。從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的寫句子,到中年級的寫片段,再到高年級的把人物、動物、活動、事件等寫具體,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語文教師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yǎng)他們養(yǎng)成勤于動手,勤于練筆的習慣,逐漸培養(yǎng)他們寫作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因此,興趣的激發(fā)是課堂教學的關鍵。
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以教材為突破口,找準聚集點,捕捉契機,依據(jù)學生特點,靈活變換角度,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景,并把學生引入情景,從而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萌發(fā)求知欲,吸引學生主動地去探索延伸。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第五冊語文《灰雀》一課時,先讓學生預習課文,找出喜歡的句子或段落,并說明喜歡的原因。
許多同學找了描寫灰雀外型及活動的句子“兩只胸脯是粉紅的,一只胸脯是深紅的。他們在樹枝間來回跳動,婉轉的歌唱,非常惹人喜愛?!?/p>
當我讓他們說明喜歡的原因時,他們爭先恐后地說開了。有的同學說:“作者不但用詞用得好,還進行了詳細的觀察。”
有的同學說:“作者的觀察重點突出,重點觀察了胸脯的顏色?!边€有同學接著說:“我看作者太喜歡灰雀了,他把灰雀當成人來寫?!?/p>
最有趣的是王毅然同學的發(fā)言,他說:“老師,我認為婉轉的歌唱中的‘婉轉’和惹人喜愛中的‘惹’這兩個詞用得非常恰當、生動。婉轉不僅寫出了灰雀歌唱的聲音,同時也引導我們把灰雀歌唱時的動作想象出來了。
它不光脖子一伸頭一抬,還有可能是翅膀和頭很協(xié)調地扭來扭去才能發(fā)出婉轉的聲音。‘惹’字是在寫了外型和唱歌之后你想不喜歡它都不可能……” 再如,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之前,老師先布置學生觀察家鄉(xiāng)的景物,使學生明確了作者按四季順序描寫了小興安嶺的美麗景色,表達了作者對小興安嶺的喜愛贊美之情。
借此讓學生用文中學到的方法,按一定順序寫一處家鄉(xiāng)的景物。所寫的有家鄉(xiāng)的小河、家鄉(xiāng)的柳樹、家鄉(xiāng)的果園等,他們不僅寫出了景物特點,而且寫作順序也很明確,表達了自己的真摯感情。
這樣持之以恒地教學,使學生做到讀寫結合,課課有練筆。久。
趙老師是現(xiàn)在我們班的班主任,她中等身材,一頭烏黑光亮的短發(fā),看上去很干凈。
有時會戴一副眼鏡,顯得文雅莊重,一張白白的臉蛋上,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她平時對人非常溫柔,面帶微笑,但對于我們在學習方面卻非常嚴厲,一絲不茍。
就這樣,我們班的每個同學都在一點一滴地進步。 記得那一段時間我學習不積極,整天無精打采,就連晚上回家作業(yè)也拖拖拉拉。
每天一點作業(yè)都寫到八九點鐘,有一次我九點半 還沒有寫完,媽媽忍無可忍向老師告了我的狀。第二天早上,我提心吊膽地來到學校,上課時 ,我一點內容也沒有聽進去,我偷偷地看著趙老師的臉色,一臉平和,沒有暴風雨來臨的預兆,已經(jīng)過了4結課,我懷著僥幸的心理把心放在肚子里。
以為逃過了一劫,可就在我才剛把心放下去的時候就聽到趙老師喊我的名字,我頓時嚇的魂不附體 ,我懷著忐忑的心情來到辦公室,沒有想到,趙老師沒有罵我, 也沒有大發(fā)雷霆,他苦口婆心地叫我做人的道理和學習的重要性,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一席話讓我頓時感到羞愧無比,乖乖地寫了一份保證,交給了老師 。 經(jīng)過趙老師的那次談話,我現(xiàn)在學習很積極。
主動,比以前 有明顯進步。在這里,我想說;謝謝您,趙老師。
因為您就像我媽媽一樣,媽媽給了我生命,而你卻交給我做人的道理和豐富的知識。
1)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講授法包括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和講演法.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時,大多都伴之以講授法.這是當前我國最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
2)談論法談論法亦叫問答法.它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并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談論法特別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和語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常用談論法.
談論法可分復習談話和啟發(fā)談話兩種.復習談話是根據(jù)學生已學教材向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通過師生問答形式以幫助學生復習、深化、系統(tǒng)化已學的知識.啟發(fā)談話則是通過向學生提出來思考過的問題,一步一步引導他們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識.
3)演示法演示教學是教師在教學時,把實物或直觀教具展示給學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實驗,通過實際觀察獲得感性知識以說明和印證所傳授知識的方法.
演示教學能使學生獲得生動而直觀的感性知識,加深對學習對象的印象,把書本上理論知識和實際事物聯(lián)系起來,形成正確而深刻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學習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對所學知識的深入理解、記憶和鞏固;能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進行思維活動,發(fā)展觀察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4)練習法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靠自覺的控制和校正,反復地完成一定動作或活動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為習慣的教學方法.從生理機制上說,通過練習使學生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形成一定的動力定型,以便順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練習在各科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工具性學科(如語文、外語、數(shù)學等)和技能性學科(如體育、音樂、美術等).練習法對于鞏固知識,引導學生把知識應用于實際,發(fā)展學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學生的道德品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5)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參考書以獲取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學生掌握書本知識,固然有賴于教師的講授,但還必須靠他們自己去閱讀、領會,才能消化、鞏固和擴大知識.特別是只有通過學生獨立閱讀才能掌握讀書方法,提高自學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6)課堂討論法
課堂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針對教材中的基礎理論或主要疑難問題,在學生獨立思考之后,共同進行討論、辯論的教學組織形式及教學方法,可以全班進行,也可分大組進行.
7)實驗法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件的操作過程,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從觀察這些現(xiàn)象的變化中獲取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教學方法.在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識等學科的教學中,實驗是一種重要的方法.一般實驗是在實驗室、生物或農業(yè)實驗園地進行的.有的實驗也可以在教室里進行.實驗法是隨著近代自然科學的發(fā)展興起的.現(xiàn)代科學技術和實驗手段的飛躍發(fā)展,使實驗法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通過實驗法,可以使學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識同書本知識聯(lián)系起來,以獲得比較完全的知識,又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探索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科學研究興趣.它是提高自然科學有關學科教學質量不可缺少的條件.
8)啟發(fā)法啟發(fā)教學可以由一問一答、一講一練的形式來體現(xiàn);也可以通過教師的生動講述使學生產生聯(lián)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實現(xiàn).所以說,啟發(fā)性是一種對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都具有的指導意義的教學思想,啟發(fā)式教學法就是貫徹啟發(fā)性教學思想的教學法.也就是說,無論什么教學方法,只要是貫徹了啟發(fā)教學思想的,都是啟發(fā)式教學法,反之,就不是啟發(fā)式教學法.
9)實習法實習法就是教師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在校內外組織學生實際的學習操作活動,將書本知識應用于實際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能很好地體現(xiàn)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精神,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特別是實際操作本領具有重要意義.實習法,在自然科學各門學科和職業(y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這種方法和實驗方法比較起來,雖有很多類似的地方,但它在讓學生獲得直接知識,驗證和鞏固所學的書本知識,培養(yǎng)學生從
小學生閱讀方法指導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是語文教學中的千年古訓,也是我們現(xiàn)代人開展讀書活動所遵循的原則。
響應上級的號召,開展“讀書節(jié)”活動,認真落實“真正讓小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促進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利用閱讀課、課前、課余的時間開展讀書活動。為了收到良好的效果,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我打算從以下做好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
一、激發(fā)讀書興趣,營造讀書氛圍,拓寬課內外閱讀渠道。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學校教育的缺點之一,就是沒有那種占據(jù)學生的全部心靈的真正的閱讀。
沒有這樣的閱讀,學生就沒有好的愿望,他們的精神世界就會變得狹窄和貧乏?!惫P者認為要讓書籍能夠占據(jù)學生的心靈,就必須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保證學生的讀書時間和空間,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
1、大力營造“讀書”氛圍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大造閱讀的聲勢,在班內建立“圖書角”,安放圖書櫥,把學生自帶的、喜愛的圖書裝進書櫥,以確??晒W生閱讀的圖書源源不斷;同時,還鼓勵學生利用閱讀課和課余的時間,到學校圖書室、閱覽室借閱圖書。另外,在教室墻壁上還設置“書海拾貝”、“讀書園地”、“閱讀指南”等版塊,包含讀書心語、美文摘選、佳作賞析等內容。
班內書香縈繞,學生置身其中,天長日久自然會養(yǎng)成讀書的好習慣,情操必定受到良好的陶冶。 2、開辟課內外閱讀渠道,激發(fā)讀書興趣 在開展閱讀課之初,一部分學困生對讀書缺乏興趣,他們覺得讀書是一件很枯燥的事。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習困難的學生更需要閱讀,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機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頭腦需要科學知識之光更長久的照耀,不要靠補課,也不要靠沒完沒了的‘拉一把’,需要閱讀、閱讀、再閱讀”從這段話里我們不難看出,改進學困生的方法在于閱讀而不在于其他,也正如古人所說的“書尤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痹谄綍r的教學中,我嘗試運用“生生互動”的方法讓學困生也動起來,時間一長,同學們徜徉書海,暢談心得的興致,一些學困生也一定動心,會慢慢的也加入進同學們的行列。
在每次讀書活動之后,特別關注學困生,詢問他們讀后的感受,設法給他們借閱他們想讀的書。這樣按“需”閱讀,學困生的讀書興趣自然就高起來。
豐富的讀書活動讓學困生產生了閱讀的動力,他們也與書“親近” 起來。不少學困生摒棄了懶散、貪玩的壞習慣,走進了閱讀的大家庭,找到了一條屬于自己的學習之路。
二、授之以“漁”,讓學生真正學會閱讀 閱讀講究的是數(shù)量和質量的結合,沒有一定的數(shù)量作保證就沒有質量可言。雖然古人說的“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有些夸張,但語文新課標中也明確規(guī)定:“小學生課外閱讀量五年制不少于100萬字,六年制不少于150萬字。”
這就將閱讀的數(shù)量界定了。有了數(shù)量才能談質量,正如詩圣杜甫在詩中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如果只求數(shù)量,不能保證閱讀的質量,通過課內外閱讀提高學生的文化、思想素養(yǎng)也是難以實現(xiàn)的。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教給學生課內外閱讀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1、學會精讀。
閱讀是一種與作者心靈溝通的過程,多閱讀,可以豐富學生的大腦,美化學生的心靈。閱讀分為精讀和略讀,略讀是粗略的讀,為的是博采,精讀要讀透讀懂,精讀和略讀相輔相成。
針對小學生讀書不用心,所得甚少的現(xiàn)狀,我在班級中專門設立了閱讀賞析課,目的就是為了指導學生學會精讀。引導學生從作品的語言表達和思想內涵去分析、積累、背誦,培養(yǎng)學精讀感悟的能力。
讓學生做到讀書與思考同步,即讀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 2、學會選擇讀書。
知識如煙波浩淼的大海,書多如沙礫,寮如繁星。在此中間有一部分書需要精心研讀,有一部分書要遠離(內容不健康地書)。
讀一本好書就像與一位高尚的人交談,讀一本壞書比不閱讀還糟糕,因此,對于小學生課內外讀什么書,我做了精心的指導。根據(jù)新課標要求的小學生各年齡段閱讀書的篇目,采取了向學生推薦和向家長列書目清單介紹的方法,讓學生和家長有選擇性的購買、閱讀書籍,以提高學生閱讀的質量,擴大閱讀的視野。
3、學會寫讀書筆記。閱讀只單純去讀是不夠的,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讀書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
我在指導閱讀時要求學生做到“不懂筆墨不讀書”,閱讀時作好讀書筆記,增強讀書的效果。同時教給學生寫讀書筆記的方法:①摘抄原文。
閱讀中遇到好詞佳句進行摘抄,以加強語言積累,豐富寫作素材。②提綱式摘錄。
要求學生寫出所讀文章的主要內容,各部分的大意,以培養(yǎng)學生總結、概括的能力。③寫讀后感。
閱讀時引導學生抒發(fā)讀書感受,評價文中的人物、事件、語言等,并記錄下來,久而久之,養(yǎng)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已達到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和能及時抒發(fā)自己感情的能力。 三、運用各種手段,提高閱讀的效果 閱讀需要有時間、空間和措施的保障,才能獲得真正的實效。
1、建立讀書匯報制度。我在每天的閱讀課上抽出10分鐘的時間,安排兩名學生講述自己。
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有:
1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guī)律的一中教學方法。
2 談話法。又稱回答法。它是通過師生的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jīng)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借以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
3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fā)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fā),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
4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通過獨立閱讀教材和參考資料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5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象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范性的實驗,通過現(xiàn)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輔助的教學方法,經(jīng)常與講授、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6 參觀法。是根據(jù)教學目的要求,組織學生到一定的校外場所--自然界、生產現(xiàn)場和其他社會生活場所,使學生通過對實際事物和現(xiàn)象的觀察、研究獲得新知識的方法。
7 練習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鞏固知識和培養(yǎng)各種學習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活動。
8 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 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伯的操作,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并從觀察這些變化中獲得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學學科常用的一種方法。
9 實習法(或稱實習作業(yè)法) 。是學生 在教師紐上,利用一定 實習場所,參加一定實習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關的直接知識,或驗證間接知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小學生課外閱讀是學生為興趣而自主獲取信息的一種學習途徑,課外閱讀主要是學生為需要而閱讀,為實用而閱讀,它關注的是文章的內容而不是文章的形式.如今小學生課外閱讀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課外閱讀則是指教材以外的輔助性閱讀、自主選擇的各種作品的閱讀,這種閱讀大多是在課外由學生獨立完成,下面我談談小學生課外閱讀的一些個人體會。
一、課外閱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經(jīng)常課外閱讀可以使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為他們今后習作和終身學習打下良好基礎。課內閱讀除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更側重的就是使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方法的指導是必須的,但要掌握這種閱讀方法,還要通過大量的閱讀,并形成一種習慣。學生在運用多種閱讀的同時自身要理解,理解之后必須能夠運用,知識是必要的,但是這種知識必須成為習慣。語言文字的學習,出發(fā)點在‘知’,而終極點在‘行’,能夠達到‘行’的地步,才算具有了這種生活的能力?!币虼耍瑢W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更多地需要在課外閱讀實踐中逐步養(yǎng)成。
二、教予課外閱讀方法。
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被調動起來了,但光有興趣而毫無目的、不求方法地在茫茫書海中“瀟灑走一回”,我想收效是微乎其微的,課外閱讀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常有家長反映:老師,我給孩子買了許多書,而他也都喜歡看,可怎么就沒覺得他各方面能力地提高呢?我想問題大多由于學生的閱讀方法不對。因此,我們教師應教予學生閱讀的方法,讓他們不僅愛讀書,而且會讀書,從書中汲取所需的營養(yǎng)。
1、指導精讀。就是說在每句閱讀時,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連作去,明理演文,一舉兩得”這是傳統(tǒng)的三步精讀法。它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在課堂上教師就已經(jīng)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注,談感受。對于課外閱讀,教師可鼓勵學生將課上所學得方法加以運用,養(yǎng)成認真有效閱讀的好習慣。
2、指導速讀。在現(xiàn)代社會當中,對信息的篩選能力和篩選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則很難適應時代的要求,跟上時代的步伐。作為教師的我們應指導學生根據(jù)自身所需選擇讀物進行速讀,當然在速讀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對內容的理解,這樣學生們就能在最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
3、指導寫讀書筆記。文章中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可以摘錄下來,積存進自己設立的“詞庫”中,為以后的作文準備了豐富的語言積累。目前許多學生將讀書筆記作為一項硬性任務,我想我們可以將讀書筆記做得更鮮活一些,比如做成賀卡、書簽等,這樣閱讀就會變得更精彩,更有實效。
4、朗讀和默讀朗讀,也叫誦讀,這是一個將無聲的文字化為有聲的言語的過程。朗讀把“目視”與“口讀”結合起來,聽讀并舉,聲情并茂,有利于理解、體驗和記憶,便于培養(yǎng)語感,一般詩詞文賦的閱讀多用此法。默讀是不出聲地目視。文字符號通過視覺直映大腦,為大腦提供思維材料。默讀的視覺廣度大,閱讀速度快。默讀可以重復看,反復看,有助于理解。由于閱讀時默默無聲,更利于思考。除詩歌以外一般閱讀多用此法;在查閱資料,閱讀報刊,以及在理解性閱讀、研究性閱讀中也廣泛使用默讀法。學生在默讀時,如果經(jīng)常伴有標劃、批注、摘錄、做筆記、列提綱、畫圖表等筆頭活動,會更有助于提高閱讀效率。
第一,要讓學生覺得學習知識是件快樂的事,不要讓他們覺得是件煩惱,這樣他們無心學習,就算你罰他們,他們也不會去學。
第二,在上課上可以運用一些小游戲,來增加他們的知識,不僅從中得到樂趣,并且學到知識,這樣可以讓學生怎么加學習的興趣。
第三,老師應該先把課文要講的內容,一一排列好,先講什么,再講什么,這樣有條理,又清晰,可以在黑板寫下你的筆錄。
第四,作業(yè)不能太多,不然會讓學生覺得是一種負擔,也不能太少,這樣他們做完了,就去玩,或者還沒做就去玩。而且最重要的是叫他們讀課外書,課外書很重要,比課文還重要。每篇課文,可以叫他們預習,寫出板書,寫主要內容,讓他們知道大意,并且明白表達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寫法是什么等等。
我的建議就這么多,打字很辛苦,選我把?。。。。。?!
1)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講授法包括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和講演法.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時,大多都伴之以講授法.這是當前我國最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2)談論法談論法亦叫問答法.它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并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談論法特別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和語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常用談論法.談論法可分復習談話和啟發(fā)談話兩種.復習談話是根據(jù)學生已學教材向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通過師生問答形式以幫助學生復習、深化、系統(tǒng)化已學的知識.啟發(fā)談話則是通過向學生提出來思考過的問題,一步一步引導他們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識.3)演示法演示教學是教師在教學時,把實物或直觀教具展示給學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實驗,通過實際觀察獲得感性知識以說明和印證所傳授知識的方法.演示教學能使學生獲得生動而直觀的感性知識,加深對學習對象的印象,把書本上理論知識和實際事物聯(lián)系起來,形成正確而深刻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學習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對所學知識的深入理解、記憶和鞏固;能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進行思維活動,發(fā)展觀察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4)練習法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靠自覺的控制和校正,反復地完成一定動作或活動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為習慣的教學方法.從生理機制上說,通過練習使學生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形成一定的動力定型,以便順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練習在各科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工具性學科(如語文、外語、數(shù)學等)和技能性學科(如體育、音樂、美術等).練習法對于鞏固知識,引導學生把知識應用于實際,發(fā)展學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學生的道德品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5)讀書指導法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參考書以獲取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學生掌握書本知識,固然有賴于教師的講授,但還必須靠他們自己去閱讀、領會,才能消化、鞏固和擴大知識.特別是只有通過學生獨立閱讀才能掌握讀書方法,提高自學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6)課堂討論法課堂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針對教材中的基礎理論或主要疑難問題,在學生獨立思考之后,共同進行討論、辯論的教學組織形式及教學方法,可以全班進行,也可分大組進行.7)實驗法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件的操作過程,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從觀察這些現(xiàn)象的變化中獲取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教學方法.在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識等學科的教學中,實驗是一種重要的方法.一般實驗是在實驗室、生物或農業(yè)實驗園地進行的.有的實驗也可以在教室里進行.實驗法是隨著近代自然科學的發(fā)展興起的.現(xiàn)代科學技術和實驗手段的飛躍發(fā)展,使實驗法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通過實驗法,可以使學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識同書本知識聯(lián)系起來,以獲得比較完全的知識,又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探索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科學研究興趣.它是提高自然科學有關學科教學質量不可缺少的條件.8)啟發(fā)法啟發(fā)教學可以由一問一答、一講一練的形式來體現(xiàn);也可以通過教師的生動講述使學生產生聯(lián)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實現(xiàn).所以說,啟發(fā)性是一種對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都具有的指導意義的教學思想,啟發(fā)式教學法就是貫徹啟發(fā)性教學思想的教學法.也就是說,無論什么教學方法,只要是貫徹了啟發(fā)教學思想的,都是啟發(fā)式教學法,反之,就不是啟發(fā)式教學法.9)實習法實習法就是教師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在校內外組織學生實際的學習操作活動,將書本知識應用于實際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能很好地體現(xiàn)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精神,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特別是實際操作本領具有重要意義.實習法,在自然科學各門學科和職業(y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這種方法和實驗方法比較起來,雖有很多類似的地方,但它在讓學生獲得直接知識,驗證和鞏固所學的書本知識,培養(yǎng)學生從。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05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