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fā)布者:李鵬亞
寫給孩子勵志的古詩詞【篇一:寫給孩子勵志的古詩詞】兒童勵志唐詩宋詞1、《牧童》【唐】呂巖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2、《舟過安仁》【宋】楊萬里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3、《清平樂村居》【宋】辛棄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4、《稚子弄冰》【宋】楊萬里稚子金盆脫曉冰,采絲穿取當銀鉦。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瓈碎地聲。5、《宿新市徐公店》【宋】楊萬里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6、《小兒垂釣》【唐】胡令能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7、《回鄉(xiāng)偶書》【唐】賀知章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催。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8、《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9、《觀游魚》【唐】白居易繞池閑步看魚游,正值兒童弄釣舟。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10、《與小女》【唐】韋莊見人初解語嘔啞,不肯歸眠戀小車。一夜嬌啼緣底事,為嫌衣少縷金華。孩子勵志詩詞1、《溪居即事》【唐】崔道融籬外誰家不系船,春風吹入灣。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2、《花影》【宋】蘇軾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歸不開。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3、《田家》【宋】
有關寫給“兒子”的詩句如下:
1、宋·陸游《遣舟迎子遹因寄古風十四韻》
今日坼汝書,一讀眼為明,知汝即日歸,明當遣舟迎。
2、宋·陸游《示兒》
家祭無忘告乃翁。
3、唐·王維《雜詩》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
4、唐·孟郊《游子吟》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5、現(xiàn)代·佚名《破陣子·鵲華秋色》
兒行千里母擔憂,淚水灑九州。
古人的感情比較含蓄,因此多用詩詞表達對子女的要求或感情。例如陸游的《遣舟迎子遹因寄古風十四韻》,是父親思念兒子的詩詞。本詩從父親的角度表達對兒子深深的愛,也表達出作者對兒子寄予的厚望,希望兒子可以有所成就。
寫給孩子的詩:
1. 《示兒》
宋代: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2. 《同兒輩賦未開海棠》
金朝:元好問
枝間新綠一重重, 小蕾深藏數點紅。
愛惜芳心莫輕吐, 且教桃李鬧春風。
3. 《西江月·示兒曹以家事付之》
宋代:辛棄疾
萬事云煙忽過,一身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納,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舊管些兒,管竹管山管水。
4. 《點絳唇》
宋代:米芾
莘野寥寥,渭濱漠漠情何限。萬重堆案。懶更重經眼。
兒輩休驚,頭上霜華滿。功名晚。水云蕭散。漫就驛亭看。
5. 《驀山溪》
宋代:管鑒
老來生日,漸覺心情懶。卯酒帶春酲,更昨來、東風已轉。衰顏易改,不用看傳神,歡意淺,酒腸慳,孤負深深勸。
浮云富貴,本自無心羨。金帶便圍腰,也應似、休文瘦減。君恩未報,何日賦歸歟,三徑樂,五湖游,趁取身強健。
1、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
出處:《牧童詞》
作者:李涉
朝代:唐
釋義:腰間插滿蓬蒿做成的短箭,再也不怕猛虎來咬牛犢。
2、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出處:《清平樂·村居》
作者:辛棄疾
朝代:宋
釋義:最喜歡的頑皮的小兒子,他正橫臥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3、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出處:《池上》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釋義:一個小孩撐著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蓮回來。
4、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出處:《古朗月行》
作者:李白
朝代:唐
釋義:小時候不認識月亮,把它稱為白玉盤。
5、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出處:《古朗月行》
作者:袁枚
朝代:清
釋義: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回蕩。
1.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
2. 立志欲堅銳,成功在久不在速。
3. 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
4. 希望是附麗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5. 滄??商钌娇梢?,男兒志氣當如斯。
6.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合,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 絳幘雞人唱夜籌,宿廬遙忖道山頭。夢思園吏成羈寢,書掩冤家倦對讎。雨閣氣昏蓮蔕并,燭簾光動蒜條鉤。孤吟一夕懷康樂,廣陌黎明望紫騮。
8. 黃花事了綠叢霜,蟋蟀催寒夜夜床。愛日捃收如盜至,失時鞭撲奈民瘡。田夫田婦肩頳擔,江北江南稼滌場。少忍飛糖瞇君眼,要令私廩上公倉。
9. 十歲裁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
10.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11.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12.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13. 蓂飛八葉書云后。此日孫枝秀。愛他風味似吾人。都是筆頭能篆、又能文。青青兩鬢年方壯。兒女俱成長。要添福壽與榮華。教取一庭蘭玉、共成家。
14. 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15. 愿你像顆種子,勇敢地沖破泥沙。將嫩綠的幼芽伸出地面,指向天空。
愿你是一只燕,銜著春光飛來;愿你是一只鷹,一展翅,箭一般射向藍天……
愿你像那小小的溪流,將高高的山峰作為生命的起點,一路跳躍,一路奔騰,勇敢地、勇敢地奔向生活的大海……
愿你是風,鼓起白色的帆;愿你是船,剪開藍色的波瀾。生活正在你的前方微笑,勇敢地走上前去,將彩色的人生擁抱。
愿你像顆種子,勇敢地沖破泥沙。將嫩綠的幼芽伸出地面,指向天空。
孩子,愿你快快脫去幼稚和嬌嫩,揚起創(chuàng)造的風帆,駛向成熟,駛向金色的海岸。
生活向廣闊的海洋一樣深邃,在它未經測量的深度中保存著無數的奇跡。愿你是這些奇跡的勇敢探秘者!
愿你是一棵樹;春天,吐一山淡淡的香味;夏天,沙一抹如泉的涼蔭;秋天,舉一樹甜甜的青果;冬天,做一個養(yǎng)精蓄銳的好夢!
我九分慶幸,一份妒嫉,你睜開眼就是花的世界,一下子就沉浸在幸福里;我一聲祝賀,九聲期冀,愿你為后人創(chuàng)造更美的天地!
親愛的孩子,你有著最令人羨慕的年齡,你的面前條條道路金光燦燦,愿你快快成長起來,去獲取你光明的未來。
你面前那生活之海的沙灘,是一張金色的稿箋。愿你在這張無邊的素箋上,用理想的霞光寫出青春的詩篇。
1、《浪淘沙》劉禹錫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2、《竹石》鄭板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3、《贈蕭瑀》李世民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4、《西游記》吳承恩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
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
5、《贈梁任父同年》黃遵憲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離分裂力誰任?
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wèi)無窮填海心
6、《勸學》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發(fā)憤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7、《長歌行》漢樂府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8、《雪梅》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9、《夏日絕句》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10、《獄中題壁》譚嗣同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11、《金縷衣》無名氏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12、《勸學》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13、《春宵》蘇軾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亭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
14、《柳氏二外甥求筆跡》蘇軾
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
君家自有元和腳,莫厭家雞更問人。
15、《遣興》袁枚
愛好由來落筆難,一詩千改心始安。
阿婆還是初笄女,頭未梳成不許看。
16、《論詩十絕》戴復古
草就篇章只等閑,作詩容易改詩難。
玉經雕琢方成器,句要豐腴字妥安。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注釋]: 艇:船。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一道:一路。
撐:撐船,用篙使船前進。 小娃:小孩兒。
浮萍:水生植物,橢圓形葉子浮在水面,下面有須根,夏季開白花。 開:分開。
[作者資料]: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時,又遷居下邽(音guī)(今陜西渭南北)。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鞏縣[河南鞏義]縣令,與當時的新鄭[屬河南]縣令是好友。見新鄭山川秀美,民風淳樸,白湟十分喜愛,就舉家遷移到新鄭城西的東郭宅村(今東郭寺)。
唐代宗大歷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東郭宅降生了。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陽[屬河南],享年75歲。
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
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后世頗有影響。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
元和時曾任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因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晚年好佛,又自號樂居士。他一生作詩很多,以諷喻詩為最有名,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能解”。
敘事詩中《琵琶行》、《長恨歌》等極為有名。 早年熱心濟世,強調詩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樂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確實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盡規(guī)”,與杜甫的“三吏”、“三別”同為著名的詩史。
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則代表他藝術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場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長別,世事從今口不開”,但仍寫了許多好詩,為百姓做過許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著紀念他的白堤。
晚年寄情山水,也寫過一些小詞。贈劉禹錫詩云: “古歌舊曲君休聽, 聽取新詞《楊柳枝》”,可見他曾自度一些新詞。
其中《花非花》一首,頗具朦朧之美,后世詞人如歐陽修、張先、楊慎,都極為贊賞。 [譯文]: 天真活潑的農村兒童,他們撐著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蓮花。
回來的時候,他們不懂怎樣掩蓋留下的蹤跡,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蕩開,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暴露了自己的行蹤~~ [簡析] 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將一“偷蓮 ”小童的憨態(tài)描繪得惟妙惟肖.詩中最傳神的當是“不解藏蹤跡”一句,寫盡小童頑皮、純 真情態(tài)。
風鳶圖詩(其一) 徐渭 柳條搓線絮搓棉, 搓夠千尋放紙鳶。 消得春風多少力, 帶將兒輩上青天。
一 作者簡介 徐渭(公元1521—1593),字文長,號青藤山人。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人。
明代著名的藝術家。早年參加鄉(xiāng)試,屢試不第;中年做過浙閔總督胡宗憲的幕客,曾為對抗倭寇的軍事出謀劃策。
但由於徐渭嫉惡如仇,鄙視權貴,導致他一生窮困潦倒,甚至一度發(fā)狂,到了晚年只能靠變賣書畫度日。他在書法、繪畫、詩文、戲曲等多方面都有很高的造旨。
他的畫自成一家,尤其擅長花鳥,據史料載,近代花鳥畫中流行的潤筆寫意的潑墨畫法,就是從他開始發(fā)展起來的。他的詩文不落窠臼,所作戲曲論著、雜劇,亦有不少超越前人見解和打破陳規(guī)之處。
二 背景資料 相傳中國最早的風箏是由二千多年前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哲學家墨翟制造的。他在魯山(今山東省濰縣境內)因為看到老鷹在空中盤旋,因而有了制造風箏的念頭,但他制造風箏的過程并不順利。
他研究試制了三年,終於用木頭制成了一只木鳥,但只飛了一天就壞了。后來墨翟把制風箏的事業(yè)傳給了他的學生公輸班(也稱魯班),魯班根據墨翟的理想和設計,用竹子做風箏。
魯班把竹子劈開削光滑,用火烤彎曲,做成了喜鵲的樣子,稱為「木鵲」,在空中飛翔達三天之久。風箏后來應用於軍事上,用來探測敵方的陣地。
唐代以后它的用途開始向娛樂方面轉化。到了明清,民間逐漸形成風俗,清明節(jié)這天人們把風箏放得高而遠,然后將風箏線割斷,讓風箏隨風飄去,意思是把一年來積下的「郁悶之氣」徹底放出去,祈求在一年中消除疾病。
徐渭晚年窮困潦倒,主要以賣畫為生?!革L鳶」是他晚年常作的繪畫題材之一,他曾畫了大量的《風鳶圖》,并有題詩。
這類《風鳶圖詩》現(xiàn)存三十多首,這里所選的是其中較有代表性的一首。他通過對小孩子放風箏的描述,把未來的希望和寄托傾注到兒童身上,也寄寓自身的感慨。
三 注釋 1. 風鳶:或稱「紙鳶」。鳶:○粵[淵],[jyn1];○漢[yuān];老鷹。
紙鳶上常畫老鷹,故名。嚴格來說,風箏和紙鳶還是有分別的。
所謂「風箏」,是指它在空中能發(fā)生像箏弦的聲音;至於「紙鳶」,則為啞鳥,只飛不鳴。風箏是在紙鳶背上系上一條弓弦,或在紙鳶頭部按一個風笛,當紙升空以后,強風通過笛,或者引起弓弦的顫動,就會奏出嗚嗚的聲音。
普通紙鳶是不會發(fā)出聲音的。不過,現(xiàn)在人們已不再將二者區(qū)分了。
2. 搓:○粵[磋], ;○漢[cuō]。兩個手掌反復摩擦,或把手掌放在別的東西上來回的揉。
3. 絮:柳絮。柳樹的種子,帶有白色絨毛,稱為「柳絮」,也稱「柳綿」。
4. 尋:古代的長度單位,以八尺為一尋,千尋是極言其長。 5. 消得:消耗,耗費。
6. 帶將:。
1,《宗武生日》唐代:杜甫
小子何時見,高秋此日生。
自從都邑語,已伴老夫名。
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
熟精文選理,休覓彩衣輕。
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
流霞分片片,涓滴就徐傾。
白話文釋義:何時可見小子誕生,高秋的今天正是呱呱墜地時。自從我寫過懷念你的詩,伴著我的名子你也被人知道。詩是我家祖輩相傳的事業(yè),而人們以為這只是世間尋常的父子情。
希望你熟精《文選》,不要效仿老菜子年老還以彩衣娛親。病中為你的生日開筵,側著身子斜靠在椅子上,慢慢倒酒以細飲。
2,《示兒定孫二絕》宋代:陳淳
丈夫尚志志高明,勿效卑卑世俗情。
從上一條平坦路,千賢萬圣所通行。
白話文釋義:希望你們做大丈夫,崇尚出色的志向,不要效仿卑微世俗的情感。從此走上一條平坦的大路,是千萬圣賢通行過的路。
3,《洗兒》宋代:蘇軾
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白話文釋義:人家都希望自己養(yǎng)的孩子聰明,我卻因為聰明而害了自己一生,但愿以后我的孩子不要那么聰明,不懂人事,平平安安到老。
4,《長兒吉初生日以四十字示之》宋代:陳著
吾年五十五,汝生方九年。
雖知得子晚,亦擬壽家傳。
立己要莊重,存心無躁偏。
人皆可向上,從否勿歸天。
白話文釋義:我今年五十五,你才剛九歲,雖然得子晚,也有些話傳給你。希望你對自己要嚴肅克己,存心不要浮躁偏激。人要一直保持向上的心態(tài),否則的話逝去也會無顏見上天的。
5,《冬夜讀書示子聿》宋代: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白話文釋義:古人做學問是不遺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是不夠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須要親自實踐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