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敗,白色恐怖籠罩中國大地。
這時,蔣介石叛變革命,中國處于一片黑暗之中。朱自清作為“大時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吶喊和斗爭,但是在四一二政變之后,卻從斗爭的“十字街頭”,鉆進古典文學(xué)的“象牙之塔”。
但是作者既做不到投筆從戎,拿起槍來革命,但又始終平息不了對黑暗現(xiàn)實產(chǎn)生的不滿與憎惡,作者對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內(nèi)心是抑郁的,是始終無法平靜的。于是作者寫下了這篇文章。
這篇散文通過對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寫,流露出作者想尋找安寧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脫現(xiàn)實但又無法超脫的復(fù)雜心情,這正是那個黑暗的時代在作者心靈上的折射。 構(gòu)思 散文的藝術(shù)魅力, 集中地體現(xiàn)在藝術(shù)構(gòu)思方面。
朱自清的散文在構(gòu)思上是十分講究的??b密而嚴謹, 新奇而精巧,營構(gòu)合理“,設(shè)眼有致”。
散文具有“文眼”, 這是我國古代散文一條傳統(tǒng)的藝術(shù)經(jīng)驗。唯有“眼”,題旨才會有隱顯意境, 才會有虛實, 剪裁才會有詳略, 結(jié)構(gòu)才會有疏密。
朱自清的散文是十分注重“眼”的安設(shè)的, 并且充分地使之成為構(gòu)思的“焦點”, 也成為將作品的思想與藝術(shù)辯證統(tǒng)一起來的“凝光點”。 《荷塘月色》 一開篇就點出文章的“文眼”———“這幾天心里頗不平靜”。
接著寫小路的“靜”、月色朦朧的“靜”, 來反襯作者的“心里頗不寧靜”。再接著以荷塘四周蟬聲和蛙鳴的“鬧”突出荷塘月色的“靜”, 又聯(lián)想到江南采蓮的舊俗: 梁元帝的《采蓮賦》和《西洲曲》關(guān)于采蓮的熱鬧、嬉戲的情景, 進一步反襯此時此地“荷塘月色”的“靜”。
最后畫龍點睛“: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焙畹亟沂境觥靶睦镱H不寧靜”的原因所在。
文章這樣的結(jié)構(gòu)嚴謹細密, 脈絡(luò)清楚,又不露人工斧鑿的痕跡, 達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可貴境界。 畫面 有學(xué)者評論朱自清先生的寫景散文如同“工筆畫”, 景物描繪精雕細刻, 細膩傳神。
此言放在《荷塘月色》尤為確切?!逗商猎律返谒?、第五自然段充分體現(xiàn)了朱自清先生散文“工筆畫”的特點。
首先, 朱自清先生把水乳交融、渾然一體的“荷塘月色”細分為“月色下的荷塘”與“荷塘上的月色”兩部分?!扒壅鄣暮商辽厦?,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而葉子卻更見風(fēng)致了。”
這一段以月色為背景, 重點描寫荷塘的各樣景;“月光如流水一般??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币欢我院商翞楸尘?, 重點描寫了月色的層次變化。
這樣劃分, 使景物描寫得以細膩地進行。 其次, 朱自清先生對剖開來的“月色下的荷塘”與“荷塘上的月色”兩部分作進一步的“精耕細作”, 從視覺(“彌望”、“不能見”等) 、聽覺(“渺茫的歌聲”、“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等) 、嗅覺(“清香”等) 等角度去描寫對象的形狀、色彩、大小、數(shù)量、氣味、聲音, 以及它們的運動變化。
這樣, 就把景物表現(xiàn)得非常細膩。 再次, 在“月色下的荷塘”與“荷塘上的月色”兩部分的描寫中表現(xiàn)出朱自清先生高超的修辭技巧。
《荷塘月色》第四、第五自然段短短 378字( 不含標點符號) , 僅比喻就有十一處, 另有擬人兩處, 通感兩處和排比、夸張等修辭手法, 比喻、擬人、通感的運用巧妙而自然。這樣, 就把“荷塘月色”描繪得細致入微, 形象生動, 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
語言 朱自清散文的語言基調(diào)是樸素的, 有一種清新、自然、典雅的美。 一是樸素美。
朱自清的語言藝術(shù)是最為人稱道的。他一向追求“談話風(fēng)”的語言境界, 認為文學(xué)只有像“尋常談話一般, 讀了才能親切有味”。
在《荷塘月色》中朱自清一開篇就說“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 似乎把讀者當(dāng)做可以傾訴的朋友, 讓人覺得誠懇自然, 一下子就把讀者帶入了那種情境中。再如“我悄悄地披上大衣, 帶上門出去”,“這路上陰森森的, 有些怕人”等等, 都平白如話, 自然流暢, 讀之使人感覺分外親切。
二是凝練美。朱自清具有很強的語言駕馭能力。
他的語言看似普通, 不做驚人之語, 但實際上是經(jīng)過作家的精心錘煉的。如“月光如流水一般, 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瀉”字緊扣“月光如流水一般”這個比喻, 寫月光照耀, 一瀉無余的景象, 再加上“靜靜地”這個修飾語, 就準確地寫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傾瀉, 但又絕無聲響的幽靜。
再如“薄薄的輕霧浮起在荷塘里”“,浮”這個動詞把水氣和月色交織在一起, 霧的輕柔以及自下而上逐漸擴散的特點準確地表達出來,給畫面涂上一層素淡清雅的底色, 月色朦朧, 若有若無, 給人以無窮的想象。一個“瀉”字, 一個“浮”字, 用的絕妙之極。
三是音樂美。 作者常常運用疊字疊句來深化物態(tài)情貌的形象感。
在《荷塘月色》中, 共運用了“日日( 走過) ”、“漸漸”等疊詞 25 個26 次(“淡淡”重復(fù)了一次) , 使文章柔美、舒緩、流暢。同時“裊娜”、“仿佛”、“斑駁”、“均勻”、“到底”和“蒼?!?、“獨處”、“零星”、“宛然”、“酣眠”“、一例”等雙聲疊韻詞的運用也增加了語言的音樂美。
四是修辭美。生動形象的比喻、擬人、排比、對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也是本文語言的一大特點。
經(jīng)這些修辭手法裝飾的語言更具藝術(shù)魅力。
原文 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
今晚在院子里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墻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jīng)聽不見了;妻在屋里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
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
像今晚上,一個人 在這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xiàn)在都可不理。
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 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
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微風(fēng)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 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
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fēng)致 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
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 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fēng)味的。
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 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
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 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
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shù)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采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里可以約略知道。
采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蕩著小船,唱著艷歌去的。采蓮人不用說很多,還有看采蓮的人。
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jié),也是一個風(fēng)流的季節(jié)。梁元帝《采蓮賦》里說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 蕩舟心許; 鷁首徐回, 兼?zhèn)饔鸨?欋將移而藻掛, 船欲動而萍開。
爾其纖腰束素, 遷延顧步; 夏始春余, 葉嫩花初, 恐沾裳而淺笑, 畏傾船而斂裾。 可見當(dāng)時嬉游的光景了。
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xiàn)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于是又記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
——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么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朱自清(1927年7月,北京清華園。)
英文 The last few days have found me very restless. This evening as I sat in the yard to enjoy the cool, it struck me how different the lotus pool I pass every day must look under a full moon. The moon was sailing higher and higher up the heavens, the sound of childish laughter had died away from the lane beyond our wall, and my wife was in the house patting Juner and humming a lullaby to him. I quietly slipped on a long gown, and walked out leaving the door on the latch. A cinder - path winds along by the side of the pool. It is off the beaten track and few pass this way even by day, so at night it is still more quiet. Trees grow thick and bosky all around the pool, with willows and other trees I cannot name by the path. On nights when there is no moon the track is almost terrifyingly dark, but tonight it was quite clear, though the moonlight was pale. Strolling alone down the path, hands behind my back, I felt as if the whole earth and sky were mine and I had stepped outside my usual self into another world. I like both excitement and stillness, under the full moon, I could think of whatever I pleased or of nothing at all, and that gave me a sense of freedom. All daytime duties could be disregarded. That was the advantage of solitude: I could savour to the full that expanse of fragrant lotus and the moonlight. As far as eye could see, the pool with its winding margin was covered with trim leaves, which rose high out of the water like the flared skirts of dancing girls. And。
荷塘月色一、基礎(chǔ)部分1.下列加粗字讀音全對的一項是( )A.載客(zǎi) 遁辭(dùn) 隕星(yǔn) 國殤(shāng)B.輻射(fú) 貯存(chǔ) 蚩尤(chī) 鹢首(yì)C.膨脹(péng) 炫目(xuàn) 生吞活剝(bāo) 惋惜(wǎn)D.一瞥(piē) 棒槌(chuí) 良莠不齊(yǒu) 繾綣(quǎn)2.選出沒有錯別字的一項( )A.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
B.迷迷糊糊地哼著氓歌。C.樹縫里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彩的,是瞌睡人的眼。
D.這令我到底掂著江南了。3.選出對下列加粗詞語解說有誤的一項( )A.采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
“似乎”有不確定之意,表明采蓮的歷史久遠,但何時開始不十分確定。B.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郁郁的。
“蓊蓊郁郁”是后置定語,突出了樹的茂盛,也更加突出荷塘的幽僻。C.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
“總”表明在這樣的日子里月光就會另有一番樣子。D.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
“大意”在這里是大概的輪廓的意思,可見當(dāng)時的朦朧靜謐。4.下列四個句子都用了“像”字,其中不表示比喻的是( )A.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
B.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C.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D.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的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5.依次填入下列各橫線處的詞語,恰當(dāng)?shù)囊唤M是( )①當(dāng)一個七歲的小孩倒在血泊中時,___________的巴勒斯坦人們向以色列軍警投擲大量的石塊。
②南陵制藥廠推出的這個新藥的藥方,是綜合了幾個流傳的民間秘方___________而來的。③四十年后再回此地,他___________的記憶被激活了,許多的人和事又清晰地浮現(xiàn)在腦海中。
A.激憤 衍化 淡薄 B.激憤 演化 淡泊C.激奮 衍化 淡泊 D.激奮 演化 淡薄6.“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對這一句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平常的自己”指被哀愁困苦的自己。B.“另一世界”是指超脫了困苦的自由而美好的世界。
C.“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是指因美好的景象熏陶,自己也覺得超脫了許多。D.整個句子流露出作者希望借對眼前幽雅淡靜景色的欣賞,來擺脫心中苦悶的感情《故都的秋》隨堂練習(xí)作者: 加入日期:06-10-06故都的秋語言知識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 )A.散文鈔(chào) 一椽(chuán) 嘶(sī)叫 耗(hào)子B.潭柘(zhè)寺 落蕊(ruǐ) 橄欖(lǎn) 落寞(mò)C.普陀(tuó)山 房檁(lǐn) 陪襯(chèn) 夾襖(ǎo)D.廿(niàn)四橋 著(zhuó)衣 混沌(dùn) 橢(tuǒ)圓2.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C )A.不過在中國,文字里有一個“秋士”(古時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識分子)的成語,讀本里又有著很普遍的歐陽子的《秋聲》與蘇東坡的《赤壁賦》等,就覺得中國的文人,與秋的關(guān)系特別的深了。
B.不單是詩人,就是被關(guān)閉在牢獄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會感到一種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的深情。C.可是這秋的深味(很濃烈的味道),尤其是中國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D.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tài),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欣賞玩味景物)不到十足。3.下列句中詞語書寫有誤的一項是 (A )A.秋之于人,何償有國別,更何償有人種階級的區(qū)別呢?B.譬如廿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等等。
C.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愿意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三分之一的零頭。D.足見有感覺的動物,有情趣的人類,對于秋,總是一樣的能特別引起深沉,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觸來的。
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不當(dāng)?shù)囊豁検?(A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來一陣涼風(fēng),便息列索落的下起雨來了。一陣(A)雨過,云漸漸地卷(B)向西去,天又晴了,太陽又露(C)出臉來了;著著很厚的青布單衣或夾襖的都市閑人,咬(D)著煙管,在雨后的斜橋影里,上橋頭樹底去一立,遇見熟人,便會用了緩慢悠閑的聲調(diào),微嘆著互答著的說:“唉,天可真涼了——”“可不是嗎?一層秋雨一層涼啦!”北京人念陣字,總老像是層字,平平仄仄起來,這念錯的歧韻,倒來得正好。
5.下列句子中加點虛詞使用不當(dāng)?shù)囊豁検?( B)A.我雖則外國的詩文念得不多,也不想開出帳來,做一篇秋的詩歌散文鈔。B.若你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詩人的集子,或各國的詩文的選集來,總能夠看到許多關(guān)于秋的歌頌與悲啼。
C.南國之秋,當(dāng)然是也有它的特異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濃,回味不永。D.秋天,無論在什么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
荷花淀·字詞儲備吮(shǔn):吮吸。打點(d?!iɑn):收拾,準備(禮物、行裝等)。
藕斷絲連:比喻表面上好像已經(jīng)斷了關(guān)系,實際上仍然掛牽著(多指愛情上的)。泅(qiú):游水。
鳧(fú)水:游水。水式:游水的本領(lǐng)。
原文 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
今晚在院子里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墻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jīng)聽不見了;妻在屋里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
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
像今晚上,一個人 在這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xiàn)在都可不理。
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 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
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微風(fēng)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 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
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fēng)致 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
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 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fēng)味的。
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 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恢辉谛÷芬慌?,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
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 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
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shù)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采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里可以約略知道。
采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蕩著小船,唱著艷歌去的。采蓮人不用說很多,還有看采蓮的人。
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jié),也是一個風(fēng)流的季節(jié)。梁元帝《采蓮賦》里說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 蕩舟心許; 鷁首徐回, 兼?zhèn)饔鸨?欋將移而藻掛, 船欲動而萍開。
爾其纖腰束素, 遷延顧步; 夏始春余, 葉嫩花初, 恐沾裳而淺笑, 畏傾船而斂裾。 可見當(dāng)時嬉游的光景了。
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xiàn)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于是又記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
——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么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朱自清(1927年7月,北京清華園。)
英文 The last few days have found me very restless. This evening as I sat in the yard to enjoy the cool, it struck me how different the lotus pool I pass every day must look under a full moon. The moon was sailing higher and higher up the heavens, the sound of childish laughter had died away from the lane beyond our wall, and my wife was in the house patting Juner and humming a lullaby to him. I quietly slipped on a long gown, and walked out leaving the door on the latch. A cinder - path winds along by the side of the pool. It is off the beaten track and few pass this way even by day, so at night it is still more quiet. Trees grow thick and bosky all around the pool, with willows and other trees I cannot name by the path. On nights when there is no moon the track is almost terrifyingly dark, but tonight it was quite clear, though the moonlight was pale. Strolling alone down the path, hands behind my back, I felt as if the whole earth and sky were mine and I had stepped outside my usual self into another world. I like both excitement and stillness, under the full moon, I could think of whatever I pleased or of nothing at all, and that gave me a sense of freedom. All daytime duties could be disregarded. That was the advantage of solitude: I could savour to the full that expanse of fragrant lotus and the moonlight. As far as eye could see, the pool with its winding margin was covered with trim leaves, which rose high out of the water like the flared skirts of dancing girls. And。
荷 塘 月 色 朱自清 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
今晚在院子里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墻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jīng)聽不見了;妻在屋里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
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
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xiàn)在都可不理。
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
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微風(fēng)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
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fēng)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
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fēng)味的。
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 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恢辉谛÷芬慌?,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
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
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shù)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采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里可以約略知道。
采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蕩著小船,唱著艷歌去的。采蓮人不用說很多,還有看采蓮的人。
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jié),也是一個風(fēng)流的季節(jié)。梁元帝《采蓮賦》里說得好:于是妖童媛女,蕩舟心許;鷁首徐回,兼?zhèn)饔鸨?;欋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
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余,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梢姰?dāng)時嬉游的光景了。
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xiàn)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于是又記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
——這俯譏碘客鄢九碉循冬末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么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1927年7月,北京清華園。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
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 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微風(fēng) 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 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
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 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 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fēng)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
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 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 有風(fēng)味的。
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彎 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傺是畫在荷葉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 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小提琴voln的音譯)上奏著的名曲。
☆給胎寶寶的話 寶寶,你知道荷花是什么樣子的嗎? 荷花生長在水中,有 紅、粉紅、白、紫等顏 色。荷花的葉子很大, 浮在水面上,把水面 遮擋的密密實實,放 眼望去,一片綠色, 十分漂亮。
等你長大 了,媽媽會帶你去欣 賞荷花。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
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 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 乍看姐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
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 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 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打彩的渴睡人的眼。
荷塘月色 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
今晚在院子里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 ,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墻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jīng)聽不見了;妻在屋里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
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里。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
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xiàn)在都可不理。
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
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有羞澀的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微風(fēng)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些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
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fēng)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
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fēng)味的。
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
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
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shù)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的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采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里可以約略知道。
采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蕩著小船,唱著艷歌去的。 采蓮人不用說很多,還有看采蓮的人。
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jié),也是一個風(fēng)流的季節(jié)。梁元帝《采蓮賦》里說得好:于是妖童媛女,蕩舟心話:[益鳥]首徐回,兼?zhèn)饔鸨?;棹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
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余,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 可見當(dāng)時嬉游的光景了。
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xiàn)在早已無福消受了。于是又記起《西 洲曲》里的句子: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
--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么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荷塘月色》賞析 :立真言、寫zhen景(博客不讓這兩個字放在一起,首先只好用拼音了)、抒真情——朱自清《荷塘月色》賞析 中學(xué)教材散文單元所選的文章都是些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之類的作品,即所謂的狹義的散文,文史亦稱美文。
在這些美文中,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更顯美得純潔,美得成熟。 《荷》文之所以美,就在于作品營造出了一個深邃清幽的意境。
散文的意境有三個必備的要素,即語言的真切,景物的真實,情感的真摯。本文正是以真切的語言描繪一幅真實的景物,抒發(fā)出了長期郁積于內(nèi)心深處的真摯的情感。
賞析本文也就必須從這“三真”入手,而在這“三真”中,對語言的真切的分析又當(dāng)為揭示其他“二真”的必由門徑。一 以真言寫zhen景 《荷塘月色》描寫了哪些景物呢?文題標得明白:一是荷塘,一是月色。
在歷代詩文中寫荷塘的不少,寫月色的更多。但本文的“荷塘”、“月色”絕對區(qū)別于其他的“荷塘”、“月色”。
這里的荷塘不會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里的月色也不能是“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這里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這里的月色是“荷塘的月色”。
正因為作品鮮明地突出了景物的特色,生動真實地再現(xiàn)了特定環(huán)境下了特定景物,文章所要抒發(fā)的真摯感情才有可靠的寄托,才讓讀者感到真實親切。 先看對荷葉的描寫:“葉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p>
如果我們拋開特。
生活中,誰都會遇到煩心事,誰都會有內(nèi)心不寧靜的時候,當(dāng)生命處于困境時,一個人就要善于給自己找一個生命的出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正是朱自清給自己尋找到的一個生命的出口,當(dāng)“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時,他期待“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來占據(jù)不寧靜的心,于是他踏著月色去了,去尋找一個屬于學(xué)者朱自清的生命的出口。
深夜清華園的荷塘的確給了朱自清一個生命的出口,這從“受用”一詞就看得分明?!笆苡谩辈皇鞘茏?,“受用”是享受,“受用”是深夜清華園的荷塘月色引發(fā)了朱自清許多美好的想象與聯(lián)想。這通過文中的多個比喻就可明白。但這些比喻的意境美感呈現(xiàn)一種遞減的效應(yīng),爛漫情懷的濃度正越來越淡。這就正暗示深夜清華園的荷塘月色這個生命的出口隨著朱自清的“受用”正越來越小,越來越淡出朱自清的內(nèi)心,“不寧靜”的“雜草”正又回到他的心中。畢竟,深夜清華園的荷塘月色再美總也缺少點什么似的,那會是什么呢?
此時,朱自清“忽然想起采蓮的事來”了,好一個“忽然想起”,原來深夜清華園的荷塘月色缺少了人的活動,有了人的活動,荷塘才真正活起來了。另一個生命的出口在朱自清面前出現(xiàn)了。那是南朝時期的荷塘艷事,那是沉湎于古典文學(xué)研究的學(xué)者朱自清的生命的又一個出口??上н@個出口旋即又封閉了。盡管封閉了,學(xué)者朱自清畢竟在1927年7月的一個夜晚為自己“不寧靜”的心探尋了兩次出口,苦悶彷徨不可能遁跡,但內(nèi)心畢竟減輕了負荷,現(xiàn)代人不正可以從他那里學(xué)一點給生命一個高雅的出口的方法嗎?
《荷塘月色》寫于1927年7月。此時,正值“四·一二”運動蔣介石背叛革命之時。曾參加過“五四”運動的愛國知識分子朱自清,面對這一黑暗現(xiàn)實,他悲憤、不滿而又陷入對現(xiàn)實無法理解的苦悶與彷徨之中。懷著這種孤獨苦悶的心情,朱自清先生寫下了《荷塘月色》這篇文章。
《荷塘月色》是現(xiàn)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借對“荷塘月色”的細膩描繪,儲蓄而又委婉地抒發(fā)了作者不滿現(xiàn)實,渴望自由,想超脫現(xiàn)實 而又不能的復(fù)雜的思想感情,為我們留下了舊中國正直知道識分子在苦難中徘徊前進的足跡。
現(xiàn)在,胎教最好的時機來了。
在這一周, 準媽媽一定要多和胎寶寶說說話,也可以多讀 一些散文,一來調(diào)養(yǎng)心神,二來培養(yǎng)胎寶寶的 語感。比如這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就是 一篇很不錯的美文,準媽媽讀時一定有身臨其 境之感。
荷塘月色(節(jié)選)朱自清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 子。 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層層 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 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微 風(fēng)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 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 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
葉子本 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 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 見一些顏色。
而葉子卻更見風(fēng)致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 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 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
又像籠著輕紗的 夢。 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 不能朗照。
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 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fēng)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 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
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 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 勻。
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 的名曲。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 而楊柳最多。
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 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 的。
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 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
樹梢上隱隱 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里 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 眼。
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shù)樹上的蟬聲與水里 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3.27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