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書寫公文中的成文日期應使用漢字。
2. 規(guī)定用于依照有關法律規(guī)定發(fā)布行政法規(guī)和規(guī)章。
3. 以上請示事項當否,請即批復。
4. 命令不屬于規(guī)定性文件,屬于規(guī)定性文件的有規(guī)定、條例、辦法。
5. 由機關領導對發(fā)文稿批注核準發(fā)出的意見并簽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動,是發(fā)文處理中的簽發(fā)。
6.公文中的詞語應含義確切
7. 公文要選擇適宜的行文方式,一般不得越級行文
8. 若需向外國有關部門和人士對我國領導人任職、重大政治活動的祝賀表示答謝亦須選用公告。
9. 規(guī)定性文件是兼有行政公文和法律的性質
10.公告在撰寫時要求行文鄭重、用語規(guī)范。對公告中涉及國家、地區(qū)、機關要使用通用的規(guī)范名稱;詞語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局面語言規(guī)范;計量單位一律采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
11. 在公告的總體結構中,有標題、正文、成文時間,沒有主送單位
份號適用機密公文、絕密公文公文。
12. 我國法定的公布性文件包括通告、公告。
145. 有領導被領導關系的機關行文時可采用的行文方式有逐級行文、越級行文、多級行文
13. 調查報告作為研究結果的書面材料,它必須以科學分析為手段、以敘述、描寫為主、以客觀事實為基礎
14. 撰寫紀要應遵循的要求是要有專人在會議召開時作好會議記錄、紀要寫成之后,要送會議主持人審核修訂
15. 需要在首頁標注簽發(fā)人的公文文種包括請示、報告
16. 下列幾組公文,既是行政機關正式公文,又是上行文的是報告、請示、請示、工作報告
17. 收文處理標志所包括的項目有以下收文機關的名稱、收文編號、收文時間檔號幾種
18. 擬寫和制作公文、包括會簡、審核、簽發(fā)等
19. 收文登記的主要作用是便于掌握公文運轉辦理的情況、為查閱公文提供線索和論據(jù)、作為公文交接的憑證
20.公文對語句的基本要求是含義明確、清晰、完整、便于準確理解無歧意、句子成分搭配得當
21. 重要公文的簽發(fā)者應是機關正職領導、主持常務的副職領導
22. 屬于收文處理過程的是擬辦、批辦、注辦
23. 文件的特征通常表現(xiàn)在作者、文種、時間、地區(qū)等等方面。
24.工作報告的標題應包括的內容是發(fā)文機關、針對時間、內容、文種
25. 區(qū)別正文各層次的標注方法,常見的有用數(shù)量詞標示、用小標題標示、用慣用語標法
26. 應在調查報告正文的開頭部分撰寫的有概述調查對象的情況,給讀者以概貌的認識;告訴讀者寫作背景的有關情況;給讀者展示前景,發(fā)出號召;以議論、提問的方式揭示全文主題
27. 公文處理精簡原則的內容包括在保證有效的前提下努簡化公文的格式與語言表達;簡化公文處理的程序、手續(xù)與方法;反對形式主義與文牘主義
28. 文件的簽發(fā)主要有代簽、會簽、核簽、正簽
原發(fā)布者:daphy123木頭人
常見公文寫作格式與范例大全常見的公文有:函、通知、報告、請示、通報、規(guī)定等 函的寫作格式 一、函的概念 函是不相隸屬機關之間相互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或者向有關主管部門請求批準事項時所使用的公文。 函作為公文中惟一的一種平行文種,其適用的范圍相當廣泛。在行文方向上,不僅可以在平行機關之間行文,而且可以在不相隸屬的機關之間行文,其中包括上級機關或者下級機關行文。在適用的內容方面,它除了主要用于不相隸屬機關相互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外,也可以向有關主管部門請求批準事項,向上級機關詢問具體事項,還可以用于上級機關答復下級機關的詢問或請求批準事項,以及上級機關催辦下級機關有關事宜,如要求下級機關函報報表、材料、統(tǒng)計數(shù)字等。此外,函有時還可用于上級機關對某件原發(fā)文件作較小的補充或更正。不過這種情況并不多見。 二、函的特點 (一)溝通性。函對于不相隸屬機關之間相互洽工作、詢問和答復問題,起著溝通作用,充分顯示平行文種的功能,這是其他公文所不具備的特點。 (二)靈活性。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行文關系靈活。函是平行公文,但是它除了平行行文外,還可以向上行文或向下行文,沒有其他文種那樣嚴格的特殊行文關系的限制。二是格式靈活,除了國家高級機關的主要函必須按照公文的格式、行文要求行文外,其他一般函,比較靈活自便,也可以按照公文的格式及行文要求辦??梢杂形念^版,也可以沒有文頭版,不編發(fā)文字號
因為考公務員一般只有法院和檢察院才會加試法律專業(yè)知識,所以出版的話銷量不會很大 主要是這些都用于地方公務員考試 而題目是自主出的 所以在難度和題型方面會有很大的不同( 今年上半年江蘇的很難 而廣東的非常容易)
你要找的話也只有 用當?shù)爻霭娴牟判?否則沒有效果的~以上僅是以我考過的經(jīng)驗來說
我是學法律的,我覺得到是不難
好多人只是死記硬背,沒用的法律就是一個靈活的東西
一道題目,考的不是一個固定的答案而是你對法律的理解和自己見解
很多題目我們可以做出完全相反的答案來
主要是要把你的理論說通,法律使用要合理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11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