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地理和歷史 本自然環(huán)境 由于褶皺和斷層作用劇烈,加之外力作用的長期侵蝕切割,地形顯得十分破碎,海岸曲折多港灣。
山地約占全國面積的76%。北海道和本州北部的山脈多為南北走向,四國和本州南部的山脈成東西走向,兩者相匯于本州中部,稱“中央山結“,為全國地勢最高地區(qū),其中有著名的富士山。
富士山海拔3776米,是一座活火山,也是全國最高峰。富士山最近一次爆發(fā)發(fā)生在1707年,現在仍有噴氣現象,其山體呈標準圓錐形,山頂終年積雪,有溫泉、瀑布,北有富士五湖,風景優(yōu)美,日本人稱之為“圣岳”。
平原僅占全國面積24%,大多零星分布在大河的下游和沿海地區(qū)。全國最大而著名的平原是東京附近的關東平原,面積15770平方千米;其次是名古屋附近的濃尾平原,大阪、京都附近的畿內平原等。
日本位于太平洋西岸火山地震帶,是一個多火山的國家,全境有火山200多座,其中活火山占1/3。地震頻繁,全國平均每天發(fā)生約四次,有“地震國”之稱。
1923年9月1日的關東大地震,震毀東京房屋的73%和橫濱房屋的96%,死亡達15萬人。和火山活動有關的是全國溫泉遍布,共有溫泉約1200處。
河流短小,水量充沛,水勢湍急,水力資源豐富,但不利航行。其中以信濃川最長,長367千米;以利根川流域面積最大,為16840平方千米。
湖泊較多,但多為小而深的火口湖,分布于高山上,濱海則有許多深度不大的瀉湖。全國最大的湖泊琵琶湖是構造湖,面積686平方千米,湖面海拔85米,最深103米。
日本群島四周臨海,除東北部海岸外,均被來自熱帶太平洋的暖流(黑潮)環(huán)繞,氣候受到海洋的調節(jié),形成較為溫和濕潤的海洋性季風氣候,比大陸同緯度地區(qū)溫和,降水也較豐富,年平均降水量絕大部分地區(qū)為1000-2000毫米。夏季盛行東南風,東部沿海6--7月間陰雨連綿;冬季西北風由大陸經日本海吹來 天氣寒冷,北部多降雪。
日本南北延伸約2400千米,各地氣候的差異很大,大致北緯35度以南屬季風型亞熱帶森林氣候;本州北部及北海道屬季風型溫帶針葉林氣候;其余廣大地區(qū)屬季風型溫帶闊葉林氣候。位于中部的東京,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攝氏6 度,最熱月(8月)平均氣溫攝氏25度,年平均降水量1500多毫米。
九州南部的鹿兒島,最冷月(l月)平均氣溫攝氏7度,最熱月(8月)平均氣溫攝氏27度,年平均降水量達2000毫米以上。北海道的札幌,最冷月(l月)平均氣溫在攝氏-6度以下,最熱月(8月)平均氣溫攝氏20度以上;根室年平均降水量為981毫米。
每年8-10月間,日本西部和南部常遭臺風襲擊,往往造成災害。 日本地理之最 日本最高的山峰:富士山?ヶ峰(けんがみね)(靜岡?山梨,3776m) 日本最長的河流:信?川(しなのがわ)(367km) 日本最大的湖泊:琵琶湖(びわこ)(674?2) 日本最有名的旋渦潮景觀:??(なると)海峽の?潮(うずしお) 日本最大的砂丘景觀:浜坂砂丘(はまさかさきゅう)(鳥?。?日本最大的火山口陷落帶:阿?(あそ)山(18*24km) 日本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利根川(とねがわ)(16840km2) 日本有小島最多的公園:西海(さいかい)國立公?(中心有九十九小島) 日本最高的噴水景觀:滋??守山市(80m) 日本海拔最高的火車站:小海(こうみ)?の野?山(ののべやま)?(1346m) 日本地處最高的神社:淺?(せんけん)大社奧?(おくみや)(富士山頂) 日本落差最大的瀑布:???(けごんのたき)(?木) 同一城市中高度差最大的城市:靜?市(3141m) 日本最大的拱橋式大壩:?部(くろべ)ダム(富士,高186m,有效貯水量1億4880萬km3) 日本最長的吊橋:南????(みなみびさんせと)大?(香川,1723m) 日本面積最大的城鎮(zhèn):いわき市(福島,1230.05km2) 日本面積最小的城鎮(zhèn):蕨(わらび)市(崎玉,5.09km2) 日本面積最大的村莊:十津川村(とつかわむら)(奈良,669.77km2) 日本面積最小的村莊:?殿村(うどのむら)(三重,3.11km2) 在日居住人口最多的國家:?國、朝?(67萬余人) 日本人在海外居住人口最多的國家:美國(15萬余人) 日本人口最多的村莊:富山(とみやま)村(?知200多人) 日本下雨最多的城鎮(zhèn):尾?市(おわせし)(三重,年降雨量4000mm以上) 日本晴天最多的城鎮(zhèn):明野(あけの)村(山梨) 日本最高的樹:?由利町(ひがしゆりまち)(秋田,杉樹高40m) 日本最粗的樹:?根市(ひがしねし)(山形,櫸樹根圍24m) 日本樹冠最大的樹:日南町(にちなんちょう)(鳥取,石櫧樹樹冠直徑25m) 日本氣候 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終年均有降雨,特別是初夏和秋天雨量較多。
日本的絕大部分工區(qū)屬于溫帶,適宜水稻栽培。由于國土狹窄且南北方向延伸很長,所以南北氣候完全不同。
四季的特點春-樹木花草同時開始披上新裝。一到櫻花盛開的時候。
人們就切切實實地感到了春天的來臨。夏-受南海海面形成的高氣壓的影響,悶熱的晴天較多。
臺風7月至10月間在菲律賓近海形成,由此產生的暴風雨給日本各地帶來相當大的災害。秋-樹葉開始由綠色變?yōu)榧t色、黃色。
冬-北方。
1、地理位置: 日本位于亞歐大陸東端,是一個四面臨海的島國,自東北向西南呈弧狀延伸。
東部和南部為一望無際的太平洋,西臨日本海、東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別和朝鮮,韓國、中國、俄羅斯、菲律賓等國相望。 2、面積和地區(qū)劃分: 日本的總面積為377,835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積374,744平方公里,水域面積3,091平方公里。
自然地理:位于太平洋西岸,是一個由東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島國。西隔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與中國、朝鮮、韓國、俄羅斯相望。
陸地面積377880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其它6800多個小島嶼。領海面積310000平方公里。
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全國有20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區(qū)。
富士山是全國的最高峰是活火山,海拔3776米。溫泉遍布全國各地。
境內河流流程短水能資源豐富,最長的信濃川長約367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積672.8平方公里。
由于地處海洋的包圍之中,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溫和濕潤,與同緯度地區(qū)相比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夏秋兩季多臺風,6月份多梅雨。
1月平均氣溫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3500毫米,最高達4000毫米以上。
3、地形、地勢: 日本境內多山,山地成脊狀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將日本的國土分割為太平洋一側和日本海一側,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 日本位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火山活動頻繁,給當地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麻煩。
全國有20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區(qū)。因此才有火山地震之邦之說.富士山是全國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
在火山分布地區(qū),景色優(yōu)美,溫泉資源豐富,成為著名的觀光療養(yǎng)地。 4、河流、平原、湖泊: 日本的河流大多發(fā)源于中部山地,向東西兩側流入太平洋和日本海。
由于日本東西狹窄,加之山勢陡峭,河流多短而急促。在梅雨和臺風季節(jié),水量增大,容易形成洪水。
為此,日本修筑了大量的堤防和水庫,用于防洪。河水廣泛用于生活用水、農業(yè)和工業(yè)用水、水力發(fā)電。
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帶,多為沖積平原,規(guī)模較小,較大的平原有關東平原、石狩平原、越后平原、濃尾平原、十勝平原等。 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積672.8平方公里。
日本:[讀圖識記]1.四大島、日本海、瀨戶內海、北方四島;2.緯度(300N—450N);3.關東平原、富士山;4.札幌、函館、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福山、北九州⑴ 自然地理特征①東亞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及一些小島組成,形似一張弓,東京是搭箭的交點,似乎要射向太平洋②面積狹小,人口稠密,人口超億的國家③海岸曲折,港灣優(yōu)良——神戶、橫濱最大海港,東京是第三大港④境內多山,平原狹小——關東平原最大⑤火山之國,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⑥季風顯著,海洋性強:與亞洲大陸同緯度地區(qū)比較冬季較為溫暖、夏季較為涼爽。
多梅雨、臺風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⑦礦產貧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進口國:石油(西亞、東南亞)、煤(中國、澳大利亞)鐵礦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亞)、棉花(中國、美國)但硫磺礦較多,這是火山活動的結果⑧森林水力豐富:國土面積小,山地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蓋率達68%,遠大于其國土面積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較多→河流短急,水能資源豐富。
⑵ 發(fā)達的經濟①世界經濟大國---“世界經濟最發(fā)達的三極之一”②經濟發(fā)展的條件不利條件:國土(狹?。┦袌?、礦產貧乏有利條件:豐富的人力資源、較高的科技水平及島國多港灣的有利條件。③揚長避短,發(fā)展經濟。
對外貿易發(fā)達,但經濟對外依賴性很大。日本主要的對外貿易對象是美國,其次是亞洲和西歐。
④工業(yè)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京濱、阪神、名古屋、北九州、瀨戶內五大工業(yè)區(qū)。(因為: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勢平坦,多港灣,適合建立大港口。
在海邊,原料運進和產品外運極為方便,減少了陸上運輸,省時、省錢、成本低。日本礦產資源多是從太平洋航線運到日本,因此,工業(yè)多建在太平洋沿岸地區(qū)。
----接近消費市場和對外貿易的海港。)主要工業(yè)部門: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紡織⑤工業(yè)布局趨向分散----向國土南北兩端擴展⑥農業(yè)和漁業(yè)人多地少,采用小型農業(yè)機械,側重于生物技術和水利的發(fā)展,單產高。
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達到基本自給、自足,多種在平原地區(qū),但每年要進口小麥、玉米等農作物。山丘地區(qū)多種桑樹、果樹和蔬菜。
但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進口。蘋果中紅富士蘋果是日本培育的優(yōu)良品種。
日本是一個島國,周圍海域盛產各種海產。漁業(yè)發(fā)達,捕魚量常居世界第一,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漁場(千島寒流和日本暖流交匯)日本除在近海漁場捕魚,還發(fā)展沿海人工養(yǎng)殖。
發(fā)達的造船業(yè),使日本有強大的遠洋船隊到遠洋捕魚,日本年捕魚量在世界排第一位。魚在日本人食品中占重要地位。
⑶ 主要城市首都東京,是超千萬的特大城市科學城——筑波 宇航中心——種子島 硅島——九州島絕對全面,呵呵。
日本:
[讀圖識記]1.四大島、日本海、瀨戶內海、北方四島;2.緯度(300N—450N);3.關東平原、富士山;4.札幌、函館、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福山、北九州
⑴ 自然地理特征
①東亞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及一些小島組成,形似一張弓,東京是搭箭的交點,似乎要射向太平洋
②面積狹小,人口稠密,人口超億的國家
③海岸曲折,港灣優(yōu)良——神戶、橫濱最大海港,東京是第三大港
④境內多山,平原狹小——關東平原最大
⑤火山之國,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
⑥季風顯著,海洋性強:與亞洲大陸同緯度地區(qū)比較冬季較為溫暖、夏季較為涼爽。多梅雨、臺風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⑦礦產貧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進口國:石油(西亞、東南亞)、煤(中國、澳大利亞)鐵礦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亞)、棉花(中國、美國)
但硫磺礦較多,這是火山活動的結果
⑧森林水力豐富:國土面積小,山地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蓋率達68%,遠大于其國土面積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較多→河流短急,水能資源豐富。
⑵ 發(fā)達的經濟
①世界經濟大國---“世界經濟最發(fā)達的三極之一”
②經濟發(fā)展的條件
不利條件:國土(狹?。┦袌?、礦產貧乏
有利條件:豐富的人力資源、較高的科技水平及島國多港灣的有利條件。
③揚長避短,發(fā)展經濟。對外貿易發(fā)達,但經濟對外依賴性很大。
日本主要的對外貿易對象是美國,其次是亞洲和西歐。
④工業(yè)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京濱、阪神、名古屋、北九州、瀨戶內五大工業(yè)區(qū)。(因為: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勢平坦,多港灣,適合建立大港口。在海邊,原料運進和產品外運極為方便,減少了陸上運輸,省時、省錢、成本低。日本礦產資源多是從太平洋航線運到日本,因此,工業(yè)多建在太平洋沿岸地區(qū)。----接近消費市場和對外貿易的海港。)
主要工業(yè)部門: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紡織
⑤工業(yè)布局趨向分散----向國土南北兩端擴展
⑥農業(yè)和漁業(yè)
人多地少,采用小型農業(yè)機械,側重于生物技術和水利的發(fā)展,單產高。
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達到基本自給、自足,多種在平原地區(qū),但每年要進口小麥、玉米等農作物。
山丘地區(qū)多種桑樹、果樹和蔬菜。但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進口。蘋果中紅富士蘋果是日本培育的優(yōu)良品種。日本是一個島國,周圍海域盛產各種海產。
漁業(yè)發(fā)達,捕魚量常居世界第一,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漁場(千島寒流和日本暖流交匯)
日本除在近海漁場捕魚,還發(fā)展沿海人工養(yǎng)殖。發(fā)達的造船業(yè),使日本有強大的遠洋船隊到遠洋捕魚,日本年捕魚量在世界排第一位。魚在日本人食品中占重要地位。
⑶ 主要城市
首都東京,是超千萬的特大城市
科學城——筑波 宇航中心——種子島 硅島——九州島
絕對全面,呵呵
日本位于 亞歐大陸 東端,是一個 四面 臨海 的島國,自東北向西南 呈弧狀延伸。
東部和南部為一望 無際的太平洋,西臨日本海、東 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別 和朝鮮、中國、俄羅斯、菲律賓 等國相望。根據1998年的最新測量 ,包括北方四島(擇捉島、國后 島、色丹島、齒舞群島)在內, 日本國土總面積377880平方公里, 約相當于俄羅斯的1/45,中國和 美國的1/25。
日本的國土由北海 道、本州、九州、四國4個大島和 6848個小島組成,東西寬300公里 ,南北長3500公里。
位置日本地圖日本位于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北部,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其他7200多個小島嶼組成,因此也被稱為“千島之國”。
日本陸地面積約37.79萬平方公里。日本東部和南部為一望無際的太平洋,西臨日本海、東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別和朝鮮、韓國、中國、俄羅斯、菲律賓等國相望。
[3] 日本北海道有世界最著名的漁場之一——北海道漁場,其成因是千島寒流與日本暖流交匯。氣候日本地處以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具有海洋性典型特征。
全國橫跨緯度達25°,南北氣溫差異十分顯著。北海道與本州的東北地區(qū)、高原地帶屬溫帶,首都東京 東京塔本土大部地區(qū)及沖繩等南方諸島則為亞熱帶。
此外,日本所處位置令她受到季候風及洋流交匯的影響,因此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是世界上降水量較多的地區(qū)。
主要原因包括了日本海側地區(qū)冬季的降雪;6、7月(沖繩、奄美為5、6月)間連綿不斷的梅雨;以及夏季到秋季登陸或接近日本的臺風。日本有記載的最高溫度紀錄是40.9度,于2007年8月16日在崎玉縣熊谷市和岐阜縣多治見市測得;有記載的最低溫度紀錄是-41度,于1902年1月25日在北海道旭川市測得。
地形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山地成脊狀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將日本的國土分割為太平洋一側和日本海一側,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大多數山為火山。國土森林覆蓋率高達67%。
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是日本最高峰,被日本人尊稱為:圣岳。日本群島地處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即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火山、地震活動頻繁,危害較大的地震平均3年就要發(fā)生1次。
[4] 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帶,多為沖積平原,規(guī)模較小,較大的平原有石狩平原、越后平原、濃尾平原、十勝平原等,其中面積最大的平原為關東平原。日本平原面積狹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達2924人/平方公里,為世界第26位。
地質日本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消亡邊界,為西太平洋島弧-海岸山脈-海溝組合的一部分。全國68%的地域是山地。
日本最高的山是著名的富士山,海拔3,776米。日本位于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在全國都時常會發(fā)生火山活動。
據統計,世界全部里氏規(guī)模6級以上的地震中,超過二成都發(fā)生在日本。河流日本境內河流流程短水能資源豐富,最長的信濃川長約367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積672.8平方公里。
海洋日本海岸線全長33889公里。由于日本是一個島國,因此其海岸線十分復雜。
西部日本海一側多懸崖峭壁,港口稀少,東部太平洋一側多入海口,形成許多天然良港。在東部太平洋一側自南向北均被日本暖流(黑潮)環(huán)繞、東北部形成千島寒流(親潮),西部日本海一側是對馬暖流和里曼寒流。
在寒流和暖流交匯處,魚類資源豐富,成為天然漁場。由于地處海洋的包圍之中,終年溫和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夏秋兩季多臺風,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氣溫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
年降水量700—3500毫米,最高達4000毫米以上。
自然地理:位于太平洋西岸,是一個由東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島國。西隔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與中國、朝鮮、韓國、俄羅斯相望。陸地面積377880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其它6800多個小島嶼。領海面積310000平方公里。與俄羅斯存在“北方四島”(俄方名為“南千島群島”)領土爭端,與韓國存在竹島(韓方名為“獨島”)領土爭端。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全國有16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區(qū)。富士山是全國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溫泉遍布全國各地。境內河流流程短,最長的信濃川長約367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積672.8平方公里。由于地處海洋的包圍之中,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溫和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夏秋兩季多臺風,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氣溫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3500毫米,最高達4000毫米以上。
人口:1.2776億人(截至2005年10月1日),其中男性為6234萬人;女性為6542萬人。
民族與宗教:主要民族為大和族,北海道地區(qū)約有2.4萬阿伊努族人。通用日語,北海道地區(qū)有少量人會阿伊努語。主要宗教為神道教和佛教,信仰人口分別占宗教人口的49.6%和44.8%。
首都:東京【東京(とうきょう)】(Tokyo),人口約1229萬(截至2003年2月)。東京1月平均氣溫3℃,8月氣溫為25℃。
行政區(qū)劃:日本的都、道、府、縣是平行的一級行政區(qū),直屬中央政府,但各都、道、府、縣都擁有自治權。下設市、町、村。其辦事機構稱為“廳”,即“都廳”、“道廳”、“府廳”、“縣廳”,行政長官稱為“知事”。每個都、道、府、縣下設若干個市、町(相當于中國的鎮(zhèn))、村。其辦事機構稱“役所”,即“市役所”、“町役所”、“村役所”,行政長官稱為“市長”、“町長”、“村長”。
日本被劃分為47個一級行政區(qū):1都,1道,2府,43縣。
北海道 (1) - 北海道
本州島 (34)
東北 - 青森縣 - 巖手縣 - 宮城縣 - 秋田縣 - 山形縣 - 福島縣
關東 - 茨城縣 - 栃木縣 - 群馬縣 - 崎玉縣 - 千葉縣 - 東京都 - 神奈川縣
中部
甲信越 - 山梨縣 - 長野縣 - 新潟縣
北陸 - 富山縣 - 石川縣 - 福井縣
東海 - 岐阜縣 - 愛知縣 - 靜岡縣
近畿 - 三重縣 - 滋賀縣 - 京都府 - 大阪府 - 兵庫縣 - 奈良縣 - 和歌山縣
中國 - 鳥取縣 - 島根縣 - 岡山縣 - 廣島縣 - 山口縣
四國 (4) - 徳島縣 - 香川縣 - 愛媛縣 - 高知縣
九州島 (8) - 福岡縣 - 佐賀縣 - 長崎縣 - 熊本縣 - 大分縣 - 宮崎縣 - 鹿兒島縣
沖繩 - 沖繩縣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00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