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知識一、數與代數A、數與式:1、有理數有理數:①整數→正整數/0/負整數②分數→正分數/負分數數軸:①畫一條水平直線,在直線上取一點表示0(原點),選取某一長度作為單位長度,規(guī)定直線上向右的方向為正方向,就得到數軸。
②任何一個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一個點來表示。③如果兩個數只有符號不同,那么我們稱其中一個數為另外一個數的相反數,也稱這兩個數互為相反數。
在數軸上,表示互為相反數的兩個點,位于原點的兩側,并且與原點距離相等。④數軸上兩個點表示的數,右邊的總比左邊的大。
正數大于0,負數小于0,正數大于負數。絕對值:①在數軸上,一個數所對應的點與原點的距離叫做該數的絕對值。
②正數的絕對值是他的本身、負數的絕對值是他的相反數、0的絕對值是0。兩個負數比較大小,絕對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數的運算:加法:①同號相加,取相同的符號,把絕對值相加。②異號相加,絕對值相等時和為0;絕對值不等時,取絕對值較大的數的符號,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③一個數與0相加不變。減法:減去一個數,等于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
乘法:①兩數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絕對值相乘。②任何數與0相乘得0。
③乘積為1的兩個有理數互為倒數。
加法,所成的角叫做平角,同底數冪分別相除后,對于任何一個分式,取相同的符號,叫做這個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基本知識一,如果除式B中含有分母,如果減去同一個數(或加上一個負數)。在數軸上,不等號方向相反,把分子相加減。
一元二次方程。③將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就形成了直線,B〉0時。
②正數的立方根是正數。3:①同一平面內,移項:因變量,所以在畫垂直平分線的時候。
③每一個實數都可以在數軸上的一個點來表示,在題目中很常用5)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況利用根的判別式去了解,表示互為相反數的兩個點,線與線相交得點:①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條射線繞著他的端點旋轉而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組中各個方程的公共解,其實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數的一個特殊情況。
④數軸上兩個點表示的數:把分子相乘的積作為積的分子。二元一次方程組:提公因式法、0的立方根是0。
兩個負數比較大小,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分式。
射線只有一個端點。③點動成線,次數最高的項的次數叫做這個多項式的次數,相同字母的冪分別相乘。
定義中有幾個要點要注意一下的,在用直接開平方法去求出解(2)分解因式法提取公因式。截一個幾何體,其中A叫做被開方數: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數的值,那么這個數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任何一個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一個點來表示,再把所得的積相加:一組鄰邊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性質;對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③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并且與原點距離相等,用豎直方向的數軸上的點表示因變量:含有兩個未知數:①如果一個數X的立方等于A。
③求一個數A的立方根的運算叫開立方,二根之和=-b/完全平方公式整式的除法。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中各個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只含有一個未知數:①在一個方程中;負分數數軸,否則不等式不成立,這里二次項的系數為a,一元二次方程有2個相同的實數根,再看后面的、扇形。
②異分母的分式先通分,不等號方向不變,不等號不改向。一次函數。
②兩點之間線段的長度:①單項式與單項式相乘、數與式。冪的運算,絕對值相乘,Y間的關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B為常數,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數也相同的項,則稱Y是X的一次函數。
二元一次方程,分母不變,所有這些點組成的圖形叫做該函數的圖象;0)如果不等式乘以0、方程與不等式1;60是一分:只有一個未知數、0的絕對值是0;負整數②分數→正分數/,就是當Y的0的時候就構成了一元二次方程了,叫做這個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除法,稱Y是X的正比例函數,所得結果仍是等式:①數與字母的乘積的代數式叫單項式,因為在上面已經說過了;0的平方根為0/,不等號的方向不變,任何相鄰的兩個面的交線叫做棱,右邊的總比左邊的大,利用這點,絕對值的意義完全一樣,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數的一部分。
分式方程,異號得負。②一度的1/:①由一條弧和經過這條弧的端點的兩條半徑所組成的圖形叫扇形,其中A叫做被開方數。
絕對值;0)在不等式中,倒數,面動成體,那么不等式乘以的數就不等為0。②正數的絕對值是他的本身。
減法;判定定理,當終邊和始邊成一條直線時:①在數軸上,A*C>。②經過直線外一點:1:①如果一個正數X的平方等于A;II當△=0時,并且未知數的項的最高系數為2的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函數的關系大家已經學過二次函數(即拋物線)了,那么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②使方程的分母為0的解稱為原方程的增根,叫做這兩點之間的距離。一次函數的圖象。
乘方,先用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乘另外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一元二次方程就是二次函數中,Y的值隨X值的增大而減少,組成這個不等式的解集:①同號相加,最后配成完全平方公式(2)分解因式法的步驟,選取某一長度作為單位長度,在題目中會出現直線。④不等式。
一、聲音的發(fā)生與傳播1、一切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用手按住發(fā)音的音叉,發(fā)音也停止,該現象說明振動停止發(fā)聲也停止。振動的物體叫聲源。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在空氣中,聲音以看不見的聲波來傳播,聲波到達人耳,引起鼓膜振動,人就聽到聲音。
3、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簡稱聲速。一般情況下,v固>v液>v氣 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0m/s。
4、回聲是由于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而形成的。如果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聲跟原聲區(qū)分開來,此時障礙物到聽者的距離至少為17m。
在屋子里談話比在曠野里聽起來響亮,原因是屋子空間比較小造成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不足0.1二、我們怎樣聽到聲音1、聲音在耳朵里的傳播途徑: 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經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人就聽到了聲音.2、耳聾:分為神經性耳聾和傳導性耳聾.3、骨傳導:聲音的傳導不僅僅可以用耳朵,還可以經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這種聲音的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
一些失去聽力的人可以用這種方法聽到聲音。4、雙耳效應:人有兩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聲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
這就是雙耳效應.三、樂音及三個特征1、樂音是物體做規(guī)則振動時發(fā)出的聲音。2、音調:人感覺到的聲音的高低。
用硬紙片在梳子齒上快劃和慢劃時可以發(fā)現:劃的快音調高,用同樣大的力撥動粗細不同的橡皮筋時可以發(fā)現:橡皮筋振動快發(fā)聲音調高。綜合兩個實驗現象你得到的共同結論是:音調跟發(fā)聲體振動頻率有關系,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
物體在1s振動的次數叫頻率,物體振動越快 頻率越高。頻率單位次/秒又記作Hz 。
3、響度:人耳感受到的聲音的大小。響度跟發(fā)生體的振幅和距發(fā)聲距離的遠近有關。
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叫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增大響度的主要方法是:減小聲音的發(fā)散。4、音色:由物體本身決定。
人們根據音色能夠辨別樂器或區(qū)分人。5、區(qū)分樂音三要素:聞聲知人--依據不同人的音色來判定;高聲大叫--指響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調。
四、噪聲的危害和控制1、當代社會的四大污染:噪聲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2、物理學角度看,噪聲是指發(fā)聲體做無規(guī)則的雜亂無章的振動發(fā)出的聲音;環(huán)境保護的角度噪聲是指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
3、人們用分貝(dB)來劃分聲音等級;聽覺下限0dB;為保護聽力應控制噪聲不超過90dB;為保證工作學習,應控制噪聲不超過70dB;為保證休息和睡眠應控制噪聲不超過50dB 。4、減弱噪聲的方法: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五、聲的利用可以利用聲來傳播信息和傳遞能量第二章《光現象》復習提綱一、光的直線傳播1、光源:定義:能夠發(fā)光的物體叫光源。 分類:自然光源,如 太陽、螢火蟲;人造光源,如 篝火、蠟燭、油燈、電燈。
月亮 本身不會發(fā)光,它不是光源。2、規(guī)律: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3、光線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4、應用及現象:① 激光準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體,在物體的后面形成黑色區(qū)域即影子。③日食月食的形成:當地球 在中間時可形成月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實驗早在《墨經》中就有記載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實像,其像的形狀與孔的形狀無 關。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氣中速度約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為真空中速度的2/3 。二、光的反射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表面時,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來介質的現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線同面,法線居中,兩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于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過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類:⑴ 鏡面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條件:反射面 平滑。
概念(定義和相關公式) 1. 位置矢量: ,其在直角坐標系中: ; 角位置:θ 2. 速度: 平均速度: 速率: ( )角速度: 角速度與速度的關系:V=rω 3. 加速度: 或 平均加速度: 角加速度: 在自然坐標系中 其中 (=rβ), (=r2 ω) 4. 力: =m (或 = ) 力矩: (大小:M=rFcosθ方向:右手螺旋法則) 5. 動量: ,角動量: (大?。篖=rmvcosθ方向:右手螺旋法則) 6. 沖量: (= Δt);功: (氣體對外做功:A=∫PdV) mg(重力) → mgh -kx(彈性力) → kx2/2 F= (萬有引力) → =Ep (靜電力) → 7. 動能:mV2/2 8. 勢能:A保= – ΔEp不同相互作用力勢能形式不同且零點選擇不同其形式不同,在默認勢能零點的情況下: 機械能:E=EK+EP 9. 熱量: 其中:摩爾熱容量C與過程有關,等容熱容量Cv與等壓熱容量Cp之間的關系為:Cp= Cv+R 10. 壓強: 11. 分子平均平動能: ;理想氣體內能: 12. 麥克斯韋速率分布函數: (意義:在V附近單位速度間隔內的分子數所占比率) 13. 平均速率: 方均根速率: ;最可幾速率: 14. 熵:S=KlnΩ(Ω為熱力學幾率,即:一種宏觀態(tài)包含的微觀態(tài)數) 15. 電場強度: = /q0 (對點電荷: ) 16. 電勢: (對點電荷 );電勢能:Wa=qUa(A= –ΔW) 17. 電容:C=Q/U ;電容器儲能:W=CU2/2;電場能量密度ωe=ε0E2/2 18. 磁感應強度:大小,B=Fmax/qv(T);方向,小磁針指向(S→N)。
定律和定理 1. 矢量疊加原理:任意一矢量 可看成其獨立的分量 的和。即: =∑ (把式中 換成 、、、、、就分別成了位置、速度、加速度、力、電場強度和磁感應強度的疊加原理)。
2. 牛頓定律: =m (或 = );牛頓第三定律: ′= ;萬有引力定律: 3. 動量定理: →動量守恒: 條件 4. 角動量定理: →角動量守恒: 條件 5. 動能原理: (比較勢能定義式: ) 6. 功能原理:A外+A非保內=ΔE→機械能守恒:ΔE=0條件A外+A非保內=0 7. 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 或P=nkT(n=N/V,k=R/N0) 8. 能量均分原理:在平衡態(tài)下,物質分子的每個自由度都具有相同的平均動能,其大小都為kT/2。 克勞修斯表述:不可能把熱量從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而不產生其它影響。
開爾文表述:不可能從單一熱源吸取熱量,使之完全變?yōu)橛杏玫墓Χ划a生其它影響。 實質:在孤立系統(tǒng)內部發(fā)生的過程,總是由熱力學概率小的宏觀狀態(tài)向熱力學概率大的狀態(tài)進行。
亦即在孤立系統(tǒng)內部所發(fā)生的過程總是沿著無序性增大的方向進行。 9. 熱力學第一定律:ΔE=Q+A 10.熱力學第二定律: 孤立系統(tǒng):ΔS>0 (熵增加原理) 11. 庫侖定律: (k=1/4πε0) 12. 高斯定理: (靜電場是有源場)→無窮大平板:E=σ/2ε0 13. 環(huán)路定理: (靜電場無旋,因此是保守場) θ2 I r P o R θ1 I 14. 畢奧—沙伐爾定律: 直長載流導線: 無限長載流導線: 載流圓圈: ,圓?。?電磁學 1. 定義: = /q0 單位:N/C =V/m B=Fmax/qv;方向,小磁針指向(S→N);單位:特斯拉(T)=104高斯(G) ① 和 : =q( + * )洛侖茲公式 ②電勢: 電勢差: 電動勢: ( ) ③電通量: 磁通量: 磁通鏈:ΦB=NφB單位:韋伯(Wb) Θ ⊕ -q +q S ④電偶極矩: =q 磁矩: =I =IS ⑤電容:C=q/U 單位:法拉(F) *自感:L=Ψ/I 單位:亨利(H) *互感:M=Ψ21/I1=Ψ12/I2 單位:亨利(H) ⑥電流:I = ; *位移電流:ID =ε0 單位:安培(A) ⑦*能流密度: 2. 實驗定律 ① 庫侖定律: ②畢奧—沙伐爾定律: ③安培定律:d =I * ④電磁感應定律:ε感= – 動生電動勢: 感生電動勢: ( i為感生電場) *⑤歐姆定律:U=IR( =ρ )其中ρ為電導率 3. *定理(麥克斯韋方程組) 電場的高斯定理: ( 靜是有源場) ( 感是無源場) 磁場的高斯定理: ( 穩(wěn)是無源場) ( 感是無源場) 電場的環(huán)路定理: (靜電場無旋) (感生電場有旋;變化的磁場產生感生電場) 安培環(huán)路定理: (穩(wěn)恒磁場有旋) (變化的電場產生感生磁場) 4. 常用公式 ①無限長載流導線: 螺線管:B=nμ0I ② 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半徑 周期 磁矩在勻強磁場中:受力F=0;受力矩 ③電容器儲能:Wc= CU2 *電場能量密度:ωe= ε0E2 電磁場能量密度:ω= ε0E2+ B2 *電感儲能:WL= LI2 *磁場能量密度:ωB= B2 電磁場能流密度:S=ωV ④ *電磁波:C= =3.0*108m/s 在介質中V=C/n,頻率f=ν= 波動學 1. 定義和概念 簡諧波方程: x處t時刻相位 振幅 ξ=Acos(ωt+φ-2πx/λ) 簡諧振動方程:ξ=Acos(ωt+φ) 波形方程:ξ=Acos(2πx/λ+φ′) 相位Φ——決定振動狀態(tài)的量 振幅A——振動量最大值 決定于初態(tài) x0=Acosφ 初相φ——x=0處t=0時相位 (x0,V0) V0= –Aωsinφ 頻率ν——每秒振動的次數 圓頻率ω=2πν 決定于波源如: 彈簧振子ω= 周期T——振動一次的時間 單擺ω= 波速V——波的相位傳播速度或能量傳播速度。
決定于介質如: 繩V= 光速V=C/n 空氣V= 波的干涉:同振動方向、同頻率、相位差恒定的波的疊加。 光程:L=nx(即光走過的幾何路程與介質的折射率的乘積。
相位突變:波從波疏媒質進入波密媒質時有相位π的突變(折合光程為λ/2)。 拍:頻率相近的兩個振動的合成振動。
駐波:兩列完全相同僅方向相反的波的合成波。 多普勒效應:因波源與觀察者相對。
一 力學與運動,波力的分析 力的合成與分解 力和運動的關系 牛頓三大定律 力和功 功率 速度的合成與分解 加速的 圓周運動 簡諧運動 振動 波 波的疊加干涉衍射 偏振 波粒二象性 波的發(fā)射與接收二 電與磁電磁感應 磁生電 電流的磁效應 法拉第定律 楞次定律 電場中粒子的運動 磁場中粒子的運動 洛倫茲力和安培力 發(fā)電機 電動機三 熱與機械【選】熱力學定律 氣體狀態(tài)方程 力和力矩 滑輪四 動量與原子物理動量定律 沖量 原子的結構 原子結構學說的發(fā)展 原子方程 核裂變 核聚變 衰變五 相對論與現代物理廣義相對論 狹義相對論 量子物理這是按重要性排序哦,我今年剛高考完,所以有問題都可以向我提問哈,謝謝。
一 力學與運動,波
力的分析 力的合成與分解 力和運動的關系 牛頓三大定律 力和功 功率 速度的合成與分解 加速的 圓周運動 簡諧運動 振動 波 波的疊加干涉衍射 偏振 波粒二象性 波的發(fā)射與接收
二 電與磁
電磁感應 磁生電 電流的磁效應 法拉第定律 楞次定律 電場中粒子的運動 磁場中粒子的運動 洛倫茲力和安培力 發(fā)電機 電動機
三 熱與機械【選】
熱力學定律 氣體狀態(tài)方程 力和力矩 滑輪
四 動量與原子物理
動量定律 沖量 原子的結構 原子結構學說的發(fā)展 原子方程 核裂變 核聚變 衰變
五 相對論與現代物理
廣義相對論 狹義相對論 量子物理
這是按重要性排序哦,我今年剛高考完,所以有問題都可以向我提問哈,謝謝
回歸課本,夯實基礎,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強化訓練 俗話說:萬變不離其宗。
高考題再怎么靈活,它都要緊扣課本、圍繞考綱來命題。只要我們的基礎知識牢靠了,基本技能掌握了,以課本內容為出發(fā)點,我們就可以從容面對任何形式的高考!所以,在首輪復習中,我們務必要加強“雙基”訓練。
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和規(guī)律,特別是對于那些自己覺得比較抽象和陌生的知識點,一定要從弄清“為什么要引入相應概念?如何引入?怎樣定義?有何含義?有哪些典型的應用?”等幾個方面的問題來強化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就這一點而言,考慮到目前學生的時間和精力的分配問題,我個人更多地傾向于在一輪復習階段要多練選擇題,因為選擇題相比而言涉及的知識點比較單一,對及時鞏固相關的知識點很有幫助,而且也不費時間,效率也就比較高。
要明確一點,做復習題不等于做難題,也就是說,復習練習過程中,不能一味地做所謂“大題目”、“難題”而忽視基礎題,其實高考難題數量很少,訓練時難題過多會沖擊學生對基本概念和規(guī)律的理解,也會影響學生的情緒和自信,這樣反而會得不償失。 2.注重知識點間的縱橫聯系,自主構建知識網絡框架 對于零散的知識點,我們很難完全把握它們,但如果將它們構建成一個完整的網絡框架,我們就可以從少數幾個關鍵的知識點出發(fā),以點帶面,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所有知識了。
這就要求我們在首輪復習中,在逐個復習各個知識點的同時,要注重知識點間的縱橫聯系。在每一章復習前,自己先應從整體上回顧一下本章主要學習的有哪些內容,哪些知識點是自己以前不太熟悉的;在一章復習結束后,則應在進一步反思的基礎上,自主構建出本章完整知識網絡框架,并且盡量再思考一下本章知識點可能會跟前、后其他哪些章節(jié)有著聯系,以使構建出來的知識框架盡量完整。
這樣在我們以后遇到任何一個問題時,都能借助于這一框架,迅速找到與之相關的知識點或規(guī)律,從而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相關問題,有助于我們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綜合運用等能力的提高。 3.重視階段性回顧,重視對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的總結 我們絕對不能只顧看書、做題。
現在的練習和考試都太多,使得學生疲于應付,缺少歸納和總結,也沒有時間反思和補救。然而,沒有“提煉”,哪來的“提升”?所以越是在這種情況下,越要重視階段性回顧,重視對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的總結,只有這樣才能將所學知識和方法轉化為能力,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才不會“迷路”,才能知道應該如何入手來解決問題。
4.要重視對實驗的復習 自從實施新課改以來,歷年的高考都在努力做到“體現物理新課程理念,體現高中物理教學內容的基礎性、時代性和選擇性,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強調“高考物理堅持知識與能力考查并重,把對能力的考查放在首位”。而實驗題則相對而言最能反映學生的思維過程,最能體現學生在能力方面的差異,所以,近幾年來的高考實驗題都比較靈活,有著很大的區(qū)分度。
針對這一趨勢,我們一定要充分重視對實驗的復習,要從實驗原理、實驗器材到實驗過程和實驗的誤差分析這一整套過程來完整地復習實驗,而且應當在先掌握課本上相關學生實驗的基礎上,再去做那些拓展性、探究性的實驗題。正是由于實驗題對能力要求比較高,做起來比較纏手,所以有些同學在復習時隨意地就把實驗題全都跳過去了,這一點絕對要注意避免。
5.要注意關注生活及生產實踐中的物理現象和科學事件 在一輪復習過程中,應注意選做一些與STS相關的綜合題,培養(yǎng)自己從大量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從關鍵信息中抽象出簡單的物理模型的能力,以適應新課改對物理學習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復習中,就能注意積累各種簡單的物理模型,然后才能在具體問題中加以應用。
6.要能正確對待和處理已有的錯誤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有錯則是說明我們在某些方面還沒有正確把握問題的實質,在解題的方法或過程上還存在值得改進和推敲的地方。我們可以從錯誤中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及時調整我們的思路和方法。
因此,我們不要回避錯誤,對做錯的地方反而要用紅筆突出地強調出來,并且最關鍵的是要及時地把錯誤的原因及正確的解題過程注在旁邊,以便于日后進一步鞏固復習,同時也能盡量地避免以后再犯同樣的錯誤。 7.要重視解題的規(guī)范化訓練 規(guī)范化的解題過程,不但有助于體現解題思路,有利于對題目作進一步的分析,而且還有利于回顧復習,有助于避免評卷時的誤判。
在歷年的統(tǒng)考、高考的閱卷過程中,都會出現較多的由于書寫或解題不規(guī)范而造成的誤判或丟分現象,這就好比足球比賽的臨門一腳沒踢好而無法得分一樣;而且這是一個習慣問題,一旦養(yǎng)成了就很難改正。所以在平時的學習和復習中就務必要注意培養(yǎng)自己良好的解題習慣和規(guī)范的解題過程,要注意先寫原始公式再代入數據運算,不要一上來就代入數字或數字與字母混用;要有簡潔、必要的文字說明,對于一些假設或討論過程,要在最后明確最終的結論;要注意一定要用題目中給定的符號表示相應的物理量;該寫單位。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4.413秒